页码:1/9
中国七大藏书七大藏书楼和四大书和四大书院
七大藏七大藏书书楼楼和四大和四大和四大书书院
藏书楼是中国古代的图书馆,据史料记载,中华大地曾有过数以千计藏书
楼,
其中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清代建立的七大藏书楼:
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太和殿东南,东华门西北,文华殿之后,
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藏书后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北京 文渊阁
文源阁位于北京圆明园内,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咸丰十年(1860
年)八国联军入侵时纵火焚毁
北京 文源阁
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今河北省承德市)平原区西北部山脚下, 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藏书于1915年运至北京,现归北京图书
馆收藏。
河北承德 文津阁
文溯阁 位于辽宁沈阳故宫之西,乾隆四十七年(1782)兴建, 是七阁中藏书最完整而散失较少的一阁,现属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沈阳 文溯阁
文汇阁位于江苏省江都县(今扬州市)大观堂,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建,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大火
江苏扬州 文汇阁
文淙阁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寺,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咸丰
三年(1853年)毁于大火
江苏镇江 文淙阁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面,是江浙三阁中仅有的一阁,初建于乾隆四
十七年(1782年),
咸丰十一年(1861年)倒毁,部分藏书散失。光绪六年(1880年)重
建,现属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杭州 文澜阁
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套独具他色的办学形式、教授方法、管理制度等教育模
式,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
我国现存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抗日战争中为日军所毁,1998年由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接替其四大书院头衔) 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白鹿洞书院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后李渤任江州刺史,便在读书台旧址创建台榭。到南唐升元中,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也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白鹿洞书院最盛时,有360余间建筑,屡经兴废,今尚存礼圣殿、御书阁、朱子祠等。书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这充分体现了古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
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
江西庐山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岳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间,隐存着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门前悬挂有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就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的岳麓书院。这块令湖南人骄傲了几百年的金底文化招牌,外人未免会觉得太过洋洋自得,可如果查看史料,你会默然承认,这座静静的庭院实在是有这样的资本。单就清季以来,书院便培养出17000余名学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
等,那一个不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
湖南长沙 岳麓书院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北石鼓山下。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196年的历史。原址在湖南衡阳石鼓山,时衡州名士李宽在石鼓山寻真观旁结庐读书,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额“石鼓书院”,遂与睢阳、白鹿洞、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书院屡经扩建修葺,书院主要建筑有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敬业堂、合江亭。1944年6月,石鼓书院毁于日军炮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陶铸来衡阳视察时,要求恢复衡阳的石鼓书院。当时的市委市政府限于历史条件,只是在废墟上建了一座石鼓公园,无法恢复当时的建筑和陈列。1998年,国家邮政部发行“古代书院”即宋代四大书院邮票时,事先曾来石鼓书院实地考
察,终因只见山石、不见书院而以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代之。
应天书院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1009年,宋真宗正式将该书院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于1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
一。后该书院在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等人的支持下,得到很大扩
展。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显盛一时。
河南商丘 应天书院
河南登封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嵩阳书院在古代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院落而言,而是由一个主体院落和周围多个单体建筑群组合而成,其地域分布比较广阔。大至而言,除今天我们看到的嵩阳书院建筑外,属于书院的建筑物,比较有名的还有位于嵩阳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和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嵩阳书院别墅-君子亭;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
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建筑。
页码:1/9
中国七大藏书七大藏书楼和四大书和四大书院
七大藏七大藏书书楼楼和四大和四大和四大书书院
藏书楼是中国古代的图书馆,据史料记载,中华大地曾有过数以千计藏书
楼,
其中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清代建立的七大藏书楼:
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太和殿东南,东华门西北,文华殿之后,
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藏书后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北京 文渊阁
文源阁位于北京圆明园内,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咸丰十年(1860
年)八国联军入侵时纵火焚毁
北京 文源阁
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今河北省承德市)平原区西北部山脚下, 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藏书于1915年运至北京,现归北京图书
馆收藏。
河北承德 文津阁
文溯阁 位于辽宁沈阳故宫之西,乾隆四十七年(1782)兴建, 是七阁中藏书最完整而散失较少的一阁,现属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沈阳 文溯阁
文汇阁位于江苏省江都县(今扬州市)大观堂,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建,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大火
江苏扬州 文汇阁
文淙阁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寺,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咸丰
三年(1853年)毁于大火
江苏镇江 文淙阁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面,是江浙三阁中仅有的一阁,初建于乾隆四
十七年(1782年),
咸丰十一年(1861年)倒毁,部分藏书散失。光绪六年(1880年)重
建,现属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杭州 文澜阁
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套独具他色的办学形式、教授方法、管理制度等教育模
式,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
我国现存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抗日战争中为日军所毁,1998年由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接替其四大书院头衔) 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白鹿洞书院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后李渤任江州刺史,便在读书台旧址创建台榭。到南唐升元中,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也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白鹿洞书院最盛时,有360余间建筑,屡经兴废,今尚存礼圣殿、御书阁、朱子祠等。书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这充分体现了古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
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
江西庐山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岳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间,隐存着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门前悬挂有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就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的岳麓书院。这块令湖南人骄傲了几百年的金底文化招牌,外人未免会觉得太过洋洋自得,可如果查看史料,你会默然承认,这座静静的庭院实在是有这样的资本。单就清季以来,书院便培养出17000余名学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
等,那一个不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
湖南长沙 岳麓书院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北石鼓山下。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196年的历史。原址在湖南衡阳石鼓山,时衡州名士李宽在石鼓山寻真观旁结庐读书,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额“石鼓书院”,遂与睢阳、白鹿洞、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书院屡经扩建修葺,书院主要建筑有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敬业堂、合江亭。1944年6月,石鼓书院毁于日军炮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陶铸来衡阳视察时,要求恢复衡阳的石鼓书院。当时的市委市政府限于历史条件,只是在废墟上建了一座石鼓公园,无法恢复当时的建筑和陈列。1998年,国家邮政部发行“古代书院”即宋代四大书院邮票时,事先曾来石鼓书院实地考
察,终因只见山石、不见书院而以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代之。
应天书院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1009年,宋真宗正式将该书院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于1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
一。后该书院在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等人的支持下,得到很大扩
展。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显盛一时。
河南商丘 应天书院
河南登封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嵩阳书院在古代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院落而言,而是由一个主体院落和周围多个单体建筑群组合而成,其地域分布比较广阔。大至而言,除今天我们看到的嵩阳书院建筑外,属于书院的建筑物,比较有名的还有位于嵩阳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和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嵩阳书院别墅-君子亭;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
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