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务型教学(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在外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里,“任务”则指以真实世界为参照、以形成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在开展《旅游英语口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制定了一系列教学方案。该方案以为学生学好该门课程创造一个实质性的环境为手段,以保证语言运用的流畅性、准确性和提高学生语言知觉为目的,以实现教学任务为核心。该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前任务环节(主题介绍+任务)、任务环节(任务+计划+汇报)和语言环节(分析+练习)。其中,达到实际交际目标是整个任务的中心。《旅游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方案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笔者选此个案是为了面向日常教学,试图呈现任务型教学的可操作性的课堂形态。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旅游英语口语;输入;输出;准确与流畅;学习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23-03 任务型教学(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现代汉语词典》中 “任务”的意义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负的责任”。大多数人对于“任务”的理解都与词典中其意义不谋而合。然而,在外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里,“任务”则指以真实世界为参照、以形成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Skehan在《语言学习认知法》(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e Learning)一书中提出了“任务”的五个主要特征:(1)意义是首要的;(2)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3)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4)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5)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据此可知,任务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以及其效果,而非强调学生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任务有着一定的现实依据与现实基础;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应该把完成任务放在首位。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教学。 当提到任务型教学模式时,很多教师和学生容易将任务型教学和做练习混为一谈,但事实上,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可归纳如下: 练习 任务 侧重点 形式(form) 意义(meaning) 交际愿望与交际目的 无 有 现实生活情景 无 有 评估方面 语言形式是否准确 任务完成与否 语言控制 严格控制 自由 教师纠错 立即纠错 观察、分析原因、纠正 信息流向 单向 双向或多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任务型教学并非完全不注重语言形式,而是首先确定任务,然后来选择语言项目;第二,任务型教学并不是不注重练习,而是让练习以任务为基础,用练习达到最终的任务的目标,并运用于有实际意义的交际目的。 对比各类教学法和练习方式,任务型教学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互动性原则。任务的目的就是要运用于交际,而互动本身是学会交际的最有效方法。语言的互动可以进行大量的信息输入与输出,既可听取、分析、吸收,亦可接受和应用。第二,引进真实文本原则。真实文本可以让学习者感受目的语文化,从而获得真实体验,继而运用对接近真实目的与的方式来进行语言加工和表达。第三,过程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感悟,而非输入性的教授。只有学生真正感感悟到规则,并逐步学会使用规则,才能真正掌握使用和交流交际的目的。第四,重视学习者个人经历对学习的促进原则。任务型教学坚信只有真正发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为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第五,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的相关性原则。知识的优势在于其实用价值,不能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学习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学习。所以,这一原则体现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理念。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笔者现以《旅游英语口语》课程为例,对任务型教学进行再次探讨。 对于以任务型教学模式开展的《旅游英语口语》课程,首先,要明了一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语言输入。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教学应该引进和提供真是的文本,应该运用丰富的、动态的、真是的语言材料,这样,学习者才能获得真实的语言体验。第二,关于语言输出。语言输出是进行交际的基础,也是完成该教学任务的途径。学习者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鼓励下不断尝试,努力提高。第三,关于任务。在任务型教学重,任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一切的输入与输出都是围绕任务进行的,所以,任务是纽带,是意义,也是目的。第四,关于语言要求:准确与流畅。因为任务型教学更注重意义和强调任务的完成,所以,人们误以为,任务型教学模式只强调流畅而忽略准确。事实上,准确与流畅是语言运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务型教学则要在两者间取得平衡。即,在教学特定阶段强调语言的准确性,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语言形式上来。第五,关于学习者。研究表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语言学习中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应该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第六,关于教师。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是课堂的组织者、任务的提供者、学习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 基于上述认识,在开展《旅游英语口语》课程过程中,笔者制定了一系列教学方案。该方案以为学生学好该门课程创造一个实质性的环境为手段,以保证语言运用的流畅性、准确性和提高学生语言知觉为目的。该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前任务环节(主题介绍+任务)、任务环节(任务+计划+汇报)和语言环节(分析+练习)。其中,达到实际交际目标是整个任务的中心。 一、前任务环节 介绍主题和任务。教师给出要完成的任务主题。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给出任务主题的相关的表达。 例如:本次任务主题为“计划旅行”(Planning the Tour)。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想出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可能会用到的词汇及短语。此时,学生则可能完全自主地给出以下词汇:Sightseeing trip 观光旅游; Group tourist 团体旅游者;Escort 陪同人员 ;Interpreter 翻译;Sightseeing route 旅游路线;Departure 离开;Group size 组团人数;Nationality 国籍等。而这些词汇完全是基于学生原有的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原本掌握的知识。 在学生给出已经学过的一些词汇和表达之后,他们必然会有另外的一些词汇在大脑中出现,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进行表达。于是,教师可让学生将其想到的词汇和表达用汉语说出来,教师并将其写在黑板上。之后,要求学生用手头的词典和工具书找出这些中文表达的相应的英文。比如: 证件类别Document type;签发地点Place of issue; 有效期至Valid until;居住证Residence permit; 签证Visa;旅游签证Tourist visa; 公务签证Business visa;入境表Disembarkation form; 散客旅游Individual tour; 团体旅游Group package tour等。通过学生自行查找这些词汇的经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记忆。 教师邀请几位同学将已给词汇进行朗读,同时要求每位同学认真听取其发音,并做好记录。之后,教师通过网络将这些词汇和表达的正确发音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对同学的读音和标准读音进行对比。由同学指出朗读同学的错误发音。之后,要求全班同学跟读标准发音。这一对比过程有助于学生发现发音错误并及时进行更正。这种亲身体验和发现方式远远好于教师直接指出错误和教授正确发音。 教师通过网络、多媒体和课件等方式,在课堂上播放五、六段真实的、基于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目的、不同关系的人在安排“计划旅行”时的视频和对话,并要求学生对其主要内容,主要的用词用句和解决问题方式进行记录。然后根据视频和对话中出现的常见的内容进行拓展。比如: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相同含义。例如选择地点,学生们就可能给出以下的表达方式:How about Brazil? I’d like to see the sights of Brazil. I can’t wait to see Brazil. I’ve been dying to take a trip into Brazil. I’ve decided to go on a three-week tour of Brazil.等。其中不乏学生给出了一些不合适或错误的方式,教师则应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来确定其正误,并一起进行更正。通过这种亲身实践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的思路拓宽,不仅仅局限在仅有的一种表达方式上,另一方面,这种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让学生主观且主动地发挥其能动性去学习。 教师为学生安排课后任务。课后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对上课任务主题进行讨论——在“计划旅行”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哪些问题,怎么样才能有效地安排好一次旅行。根据其讨论结果,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组对话,要求该对话围绕“计划旅行”展开,并用上全部课堂中所提到的相关的词汇和表达。这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任务环节 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编出对话,并进行排演。 教师在课堂上邀请数个小组对“计划旅行”这一主题排演的对话或表演进行演出。在每个小组进行演出时,要求其他同学对以下内容进行记录:该小组有哪些发音错误,有哪些语法表达错误,其编排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其语言表达方式是否准确,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在每个小组的表演结束后,教师请其他的同学对该表演进行评述,并指出他们认为的错误。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终让表演小组成员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和改正方式,同时,也让其他同学注意到这些错误和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语言环节 1、分析 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对于同学们在任务环节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整合。特别是对于各小组中出现问题比较普遍的词汇、发音、词组搭配、语法、内容等方面的问题重点强调。比如,he和she 在表达时的混淆;鼻音的缺失;双唇音与唇齿音的混淆;固定搭配错误,时态常见错误等。这么做并不能立竿见影,让学生下次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而是把这些问题摆出来,引起学生注意。以后有其他同学犯同样错误时,自己可以将其识别出来,继而自己也可以在发音和语言组织过程中注意到这些问题,从而慢慢改正原有的这些错误。这一过程,看似是教师在起主导作用,实质上,这些错误都是由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和概括出来的。所以,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发现别人错误的同时,审视自己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切身感受,有助于其学习。 教师根据同学们总结出第一组表演同学犯的错误,布置以下任务:(1)第二组同学是否犯了相同的错误?(2)除了以上错误,该小组犯了哪写信的错误?(3)这些新的错误的正确表达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教师将同学们发现的表演小组所犯的错误一一写在黑板上。 2、练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除了要观察,分析,总结之外,还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最后总结出来的结果,这样,才能达到任务的最终目标,即,掌握和交际。 教师根据学生总结出的表演中所犯的错误,制定出练习内容。如,对于he和she 的混淆,要求学生两人为一组,各自讲一段涉及到第三者的故事,其中大量用到he或者she。由另外一位同学做监督,一旦出现错误,及时指出。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摆脱这一口误。对于一些发音错误,教师则应该进行发音指导,在黑板上写出含有相应发音的单词,要求学生逐个进行朗读和区别,最终通过练习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些相关的口语练习,并将自己的声音录下来,之后自己通过听自己的录音,继而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并加以改正。 教师要求学生以主题为任务,和班里五位以上同学进行口语交流,并且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词汇、词组和表达。并尽量避免课堂说所指出的各类错误。从而达到所学知识运用于交际的目的。 练习过程不仅仅是巩固学习成果的过程,也是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练习的结果是检验任务是否真正完成的一个标准。 《旅游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方案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笔者选此个案是为了面向日常教学,试图呈现任务型教学的可操作性的课堂形态。除此之外,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范围广泛,问题解决任务、项目任务都可以是任务型教学的内容。笔者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资料 [1] 廖晓青.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中小学外语教学》[M],2001年第11期. [2] 鲁子问. “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中小学外语教学》[M],2002年第2期. [3] 佘广安. “任务型教学:定位与思考”,《中小学外语教学》[M],2002年第6期. [4] 夏纪梅,孔宪挥. “‘难题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模式比较” 《外语界》[M],1998年第4期. [5] 魏永红著. “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陈静.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 [D],辽宁师范大学,2006. [7] 刘珊珊.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D] 华中师范大学,2011. [8] 于海飞. “任务型教学对大学英语视听说学习模式的影响” [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摘 要:任务型教学(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在外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里,“任务”则指以真实世界为参照、以形成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在开展《旅游英语口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制定了一系列教学方案。该方案以为学生学好该门课程创造一个实质性的环境为手段,以保证语言运用的流畅性、准确性和提高学生语言知觉为目的,以实现教学任务为核心。该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前任务环节(主题介绍+任务)、任务环节(任务+计划+汇报)和语言环节(分析+练习)。其中,达到实际交际目标是整个任务的中心。《旅游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方案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笔者选此个案是为了面向日常教学,试图呈现任务型教学的可操作性的课堂形态。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旅游英语口语;输入;输出;准确与流畅;学习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23-03 任务型教学(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现代汉语词典》中 “任务”的意义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负的责任”。大多数人对于“任务”的理解都与词典中其意义不谋而合。然而,在外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里,“任务”则指以真实世界为参照、以形成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Skehan在《语言学习认知法》(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e Learning)一书中提出了“任务”的五个主要特征:(1)意义是首要的;(2)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3)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4)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5)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据此可知,任务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以及其效果,而非强调学生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任务有着一定的现实依据与现实基础;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应该把完成任务放在首位。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教学。 当提到任务型教学模式时,很多教师和学生容易将任务型教学和做练习混为一谈,但事实上,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可归纳如下: 练习 任务 侧重点 形式(form) 意义(meaning) 交际愿望与交际目的 无 有 现实生活情景 无 有 评估方面 语言形式是否准确 任务完成与否 语言控制 严格控制 自由 教师纠错 立即纠错 观察、分析原因、纠正 信息流向 单向 双向或多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任务型教学并非完全不注重语言形式,而是首先确定任务,然后来选择语言项目;第二,任务型教学并不是不注重练习,而是让练习以任务为基础,用练习达到最终的任务的目标,并运用于有实际意义的交际目的。 对比各类教学法和练习方式,任务型教学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互动性原则。任务的目的就是要运用于交际,而互动本身是学会交际的最有效方法。语言的互动可以进行大量的信息输入与输出,既可听取、分析、吸收,亦可接受和应用。第二,引进真实文本原则。真实文本可以让学习者感受目的语文化,从而获得真实体验,继而运用对接近真实目的与的方式来进行语言加工和表达。第三,过程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感悟,而非输入性的教授。只有学生真正感感悟到规则,并逐步学会使用规则,才能真正掌握使用和交流交际的目的。第四,重视学习者个人经历对学习的促进原则。任务型教学坚信只有真正发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为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第五,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的相关性原则。知识的优势在于其实用价值,不能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学习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学习。所以,这一原则体现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理念。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笔者现以《旅游英语口语》课程为例,对任务型教学进行再次探讨。 对于以任务型教学模式开展的《旅游英语口语》课程,首先,要明了一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语言输入。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教学应该引进和提供真是的文本,应该运用丰富的、动态的、真是的语言材料,这样,学习者才能获得真实的语言体验。第二,关于语言输出。语言输出是进行交际的基础,也是完成该教学任务的途径。学习者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鼓励下不断尝试,努力提高。第三,关于任务。在任务型教学重,任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一切的输入与输出都是围绕任务进行的,所以,任务是纽带,是意义,也是目的。第四,关于语言要求:准确与流畅。因为任务型教学更注重意义和强调任务的完成,所以,人们误以为,任务型教学模式只强调流畅而忽略准确。事实上,准确与流畅是语言运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务型教学则要在两者间取得平衡。即,在教学特定阶段强调语言的准确性,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语言形式上来。第五,关于学习者。研究表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语言学习中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应该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第六,关于教师。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是课堂的组织者、任务的提供者、学习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 基于上述认识,在开展《旅游英语口语》课程过程中,笔者制定了一系列教学方案。该方案以为学生学好该门课程创造一个实质性的环境为手段,以保证语言运用的流畅性、准确性和提高学生语言知觉为目的。该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前任务环节(主题介绍+任务)、任务环节(任务+计划+汇报)和语言环节(分析+练习)。其中,达到实际交际目标是整个任务的中心。 一、前任务环节 介绍主题和任务。教师给出要完成的任务主题。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给出任务主题的相关的表达。 例如:本次任务主题为“计划旅行”(Planning the Tour)。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想出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可能会用到的词汇及短语。此时,学生则可能完全自主地给出以下词汇:Sightseeing trip 观光旅游; Group tourist 团体旅游者;Escort 陪同人员 ;Interpreter 翻译;Sightseeing route 旅游路线;Departure 离开;Group size 组团人数;Nationality 国籍等。而这些词汇完全是基于学生原有的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原本掌握的知识。 在学生给出已经学过的一些词汇和表达之后,他们必然会有另外的一些词汇在大脑中出现,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进行表达。于是,教师可让学生将其想到的词汇和表达用汉语说出来,教师并将其写在黑板上。之后,要求学生用手头的词典和工具书找出这些中文表达的相应的英文。比如: 证件类别Document type;签发地点Place of issue; 有效期至Valid until;居住证Residence permit; 签证Visa;旅游签证Tourist visa; 公务签证Business visa;入境表Disembarkation form; 散客旅游Individual tour; 团体旅游Group package tour等。通过学生自行查找这些词汇的经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记忆。 教师邀请几位同学将已给词汇进行朗读,同时要求每位同学认真听取其发音,并做好记录。之后,教师通过网络将这些词汇和表达的正确发音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对同学的读音和标准读音进行对比。由同学指出朗读同学的错误发音。之后,要求全班同学跟读标准发音。这一对比过程有助于学生发现发音错误并及时进行更正。这种亲身体验和发现方式远远好于教师直接指出错误和教授正确发音。 教师通过网络、多媒体和课件等方式,在课堂上播放五、六段真实的、基于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目的、不同关系的人在安排“计划旅行”时的视频和对话,并要求学生对其主要内容,主要的用词用句和解决问题方式进行记录。然后根据视频和对话中出现的常见的内容进行拓展。比如: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相同含义。例如选择地点,学生们就可能给出以下的表达方式:How about Brazil? I’d like to see the sights of Brazil. I can’t wait to see Brazil. I’ve been dying to take a trip into Brazil. I’ve decided to go on a three-week tour of Brazil.等。其中不乏学生给出了一些不合适或错误的方式,教师则应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来确定其正误,并一起进行更正。通过这种亲身实践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的思路拓宽,不仅仅局限在仅有的一种表达方式上,另一方面,这种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让学生主观且主动地发挥其能动性去学习。 教师为学生安排课后任务。课后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对上课任务主题进行讨论——在“计划旅行”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哪些问题,怎么样才能有效地安排好一次旅行。根据其讨论结果,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组对话,要求该对话围绕“计划旅行”展开,并用上全部课堂中所提到的相关的词汇和表达。这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任务环节 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编出对话,并进行排演。 教师在课堂上邀请数个小组对“计划旅行”这一主题排演的对话或表演进行演出。在每个小组进行演出时,要求其他同学对以下内容进行记录:该小组有哪些发音错误,有哪些语法表达错误,其编排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其语言表达方式是否准确,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在每个小组的表演结束后,教师请其他的同学对该表演进行评述,并指出他们认为的错误。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终让表演小组成员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和改正方式,同时,也让其他同学注意到这些错误和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语言环节 1、分析 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对于同学们在任务环节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整合。特别是对于各小组中出现问题比较普遍的词汇、发音、词组搭配、语法、内容等方面的问题重点强调。比如,he和she 在表达时的混淆;鼻音的缺失;双唇音与唇齿音的混淆;固定搭配错误,时态常见错误等。这么做并不能立竿见影,让学生下次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而是把这些问题摆出来,引起学生注意。以后有其他同学犯同样错误时,自己可以将其识别出来,继而自己也可以在发音和语言组织过程中注意到这些问题,从而慢慢改正原有的这些错误。这一过程,看似是教师在起主导作用,实质上,这些错误都是由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和概括出来的。所以,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发现别人错误的同时,审视自己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切身感受,有助于其学习。 教师根据同学们总结出第一组表演同学犯的错误,布置以下任务:(1)第二组同学是否犯了相同的错误?(2)除了以上错误,该小组犯了哪写信的错误?(3)这些新的错误的正确表达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教师将同学们发现的表演小组所犯的错误一一写在黑板上。 2、练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除了要观察,分析,总结之外,还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最后总结出来的结果,这样,才能达到任务的最终目标,即,掌握和交际。 教师根据学生总结出的表演中所犯的错误,制定出练习内容。如,对于he和she 的混淆,要求学生两人为一组,各自讲一段涉及到第三者的故事,其中大量用到he或者she。由另外一位同学做监督,一旦出现错误,及时指出。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摆脱这一口误。对于一些发音错误,教师则应该进行发音指导,在黑板上写出含有相应发音的单词,要求学生逐个进行朗读和区别,最终通过练习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些相关的口语练习,并将自己的声音录下来,之后自己通过听自己的录音,继而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并加以改正。 教师要求学生以主题为任务,和班里五位以上同学进行口语交流,并且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词汇、词组和表达。并尽量避免课堂说所指出的各类错误。从而达到所学知识运用于交际的目的。 练习过程不仅仅是巩固学习成果的过程,也是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练习的结果是检验任务是否真正完成的一个标准。 《旅游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方案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笔者选此个案是为了面向日常教学,试图呈现任务型教学的可操作性的课堂形态。除此之外,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范围广泛,问题解决任务、项目任务都可以是任务型教学的内容。笔者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资料 [1] 廖晓青.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中小学外语教学》[M],2001年第11期. [2] 鲁子问. “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中小学外语教学》[M],2002年第2期. [3] 佘广安. “任务型教学:定位与思考”,《中小学外语教学》[M],2002年第6期. [4] 夏纪梅,孔宪挥. “‘难题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模式比较” 《外语界》[M],1998年第4期. [5] 魏永红著. “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陈静.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 [D],辽宁师范大学,2006. [7] 刘珊珊.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D] 华中师范大学,2011. [8] 于海飞. “任务型教学对大学英语视听说学习模式的影响” [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