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
1、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
结论:基因与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也具有相对稳定性。
2、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的。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
4、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
【科学研究方法之一----类比推理】
但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于是,摩尔根-------果蝇实验
.1、选取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①易饲养
②繁殖快
③相对性状明显
④后代数量多
2、实验背景
疑问:为什么白眼果蝇都是雄性个体?
3、摩尔根探究过程
(一)提出假设
假设一: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在Y染色体 上,而X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假设二: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Y染色 体上
假设三: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二) 经过推理、想象提出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三)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四)验证:测交
(五)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的进一步研究】
由此可见: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但是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与性状的概念
性状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例茎干的高与矮、花的红与白等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小麦的抗锈病、仙人掌的抗旱等则是生物体所表现的生理生化特征。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它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并且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和实例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不同的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状。
两种方式:
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白化病)
3、基因与性状间的对应关系
(1)生物的大多数性状是受单基因控制的(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生物有些性状是受多个基因决定的,如人的身高。
(3)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
4、等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5、基因表达与个体发育之间的关系
1、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开始到性成熟个体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物个体的各种性状得以逐步表现。个体发育过程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发育过程是细胞内基因表达的结果。
2、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众多体细胞均来自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因而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或基因,但生物体不同部位细胞表现出的性状不同,而且不同性状是在不同时期表现的。所以在个体发育中,生物体内的基因表达有如下特点:
①选择性表达:虽然不同的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但不同的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即选择性表达.如胰岛细胞能表达胰岛素基因,但不能表达血红蛋白基因。
②顺序性表达:细胞内的基因顺序表达,同一细胞的不同发育时期表达不同的基因。
例题: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
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和氰酸酶的合成,d、h无此功能。
现有两个不产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 F1自交得F2, F2
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用F2各表现型的叶片的提取液做实
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
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右上表:
(1)由生化途径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
(2)两个不产氰品种的基因型是,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的理论比为。
(3)叶片Ⅱ叶肉细胞中缺乏酶,叶片里可能的基因型是。
(4)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Ⅳ的提取液产氰?、说明理由。
【基因在染色体上】
1、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
结论:基因与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也具有相对稳定性。
2、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的。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
4、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
【科学研究方法之一----类比推理】
但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于是,摩尔根-------果蝇实验
.1、选取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①易饲养
②繁殖快
③相对性状明显
④后代数量多
2、实验背景
疑问:为什么白眼果蝇都是雄性个体?
3、摩尔根探究过程
(一)提出假设
假设一: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在Y染色体 上,而X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假设二: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Y染色 体上
假设三: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二) 经过推理、想象提出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三)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四)验证:测交
(五)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的进一步研究】
由此可见: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但是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与性状的概念
性状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例茎干的高与矮、花的红与白等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小麦的抗锈病、仙人掌的抗旱等则是生物体所表现的生理生化特征。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它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并且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和实例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不同的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状。
两种方式:
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白化病)
3、基因与性状间的对应关系
(1)生物的大多数性状是受单基因控制的(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生物有些性状是受多个基因决定的,如人的身高。
(3)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
4、等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5、基因表达与个体发育之间的关系
1、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开始到性成熟个体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物个体的各种性状得以逐步表现。个体发育过程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发育过程是细胞内基因表达的结果。
2、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众多体细胞均来自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因而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或基因,但生物体不同部位细胞表现出的性状不同,而且不同性状是在不同时期表现的。所以在个体发育中,生物体内的基因表达有如下特点:
①选择性表达:虽然不同的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但不同的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即选择性表达.如胰岛细胞能表达胰岛素基因,但不能表达血红蛋白基因。
②顺序性表达:细胞内的基因顺序表达,同一细胞的不同发育时期表达不同的基因。
例题: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
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和氰酸酶的合成,d、h无此功能。
现有两个不产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 F1自交得F2, F2
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用F2各表现型的叶片的提取液做实
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
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右上表:
(1)由生化途径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
(2)两个不产氰品种的基因型是,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的理论比为。
(3)叶片Ⅱ叶肉细胞中缺乏酶,叶片里可能的基因型是。
(4)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Ⅳ的提取液产氰?、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