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常识(一) - 逆旅 - 知乎专栏

注:偶然在自己电脑里看到这篇写于 2013 年春节期间的文章。是当时为李如一同学的一个专栏的开篇,后来阴差阳错,没有继续。我一直想写关于创业的文章,但缺乏雄心与耐心,只好随缘。比如五个月前我的一篇文章应该算得上这个系列的第二篇。先发出来,何时后续也要随缘。

正文:

当今硅谷风头最劲的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曾说,硅谷每年大约诞生15-20家真正值得投资的公司。不管他的说法是否精确,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科技业每年诞生的优秀公司只会更少。我曾略做统计,过去三年间中国网络业崛起的非游戏项目不过15个:

2010年:新浪微博、唯品会、美团、聚美、91手机助手

2011年:微信、聚划算、天猫、小米、美丽说、蘑菇街、海豚浏览器、豌豆荚

2012年:唱吧、陌陌

创业者众,成功者寡,这是残酷的博弈。在“败军之将不言勇”的中国,厚成功而薄失败是一种民意,但民意也不可违背事实:成功总有其偶然因素,终究是不可复制的。研究成功不如研究失败,因为他人的成功教不会你怎么打造优秀的公司,但别人的失败可告诫你如何避免失败的创业。

这方法虽然笨拙但实用。累积避免失败的教训可以收窄不必要的选择,减少愚蠢的决策相当于提升正确决策的比例,大量的正确决策塑造优秀创业者,绕开种种陷阱至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能否积小胜为大胜造就好公司则成事在天。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常说:“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就是此意。人从失败中可以学到的是创业的普适法则,说白了不过是撞墙多了,靠身上的伤疤也能画出四壁。

我将一些避免失败的关键教训视为“创业的常识”,它们像物理定律一样客观存在于商业世界,可惜尚不被广泛尊重。常识之难,一在易被忽视,二在知易行难,通常只有狠狠摔过跟头才刻骨铭心,但白手起家者摔得起几个跟头?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创业如解牛,也需“以无厚入有间”,才不至于耗尽弹药。

与“常识”所对应的,是“创见”。一些创业者靠一个洞见而创造历史,比如盖茨在1980年代设想的“让每个家庭每张书桌上摆一台电脑”,或史玉柱玩多了网络游戏之后意识到部分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投入远多于普通玩家的钱。这些创见令人眩目,是媒体与大众关注的焦点。但创见和成功一样罕见,没有日积月累的常识为基础就刻意求之,就像没学会走却想跑。

我将纪录的“创业的常识”,大多来自于我所亲历或见证的教训,显然不免挂一漏万。这个发现常识的过程代价昂贵,但每消化一次冷冰冰的失败,就觉得触碰到了这个世界的一些不容置疑的真相。

常识一|创业的根本前提:活下去

中国很多创业者的一个普遍错误,是对风险投资的依赖心太重。借力风投本没有错,但如果误认为创业必须靠投资,且投资人们有义务将自己的公司养大成人,就是谬解了。

当创业者把维持公司生存当作别人的事,他就丧失了生存本能。某一个时期,我并不重视此事,但事后发现后果惨重——这就像寄望于没有小脑的人成为奥运冠军。

相信会有人反问:网络公司怎么可能从第一天就取得盈利?但“短期内不赚钱”和“完全忽略赚钱这个问题”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一家公司长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赚钱和花钱,它就没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绝大多数创业公司出师未捷是因为它在创业者准备不足时就没钱了。

对创业者来说,任何时候谈钱的问题都不庸俗。相反,对待钱的态度是一个创业者的基础价值观之一:花投资人的钱和花自己的钱是否态度一致?不赚钱时,公司开支是否大手大脚?公司没钱时,创业者能率领团队熬过艰难阶段吗?再问:一个创业初期不善管理资金的创业者,真的能做大公司吗?一个不会赚钱的创业者,真的能创造海量财富吗?——诚如万用万灵的“10000小时”理论所示,赚钱是一种技能,打造高收益且有壁垒的公司更是高级本领,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巴菲特十岁时就通读图书馆里投资相关著作,是个好榜样。

虽然商业模式各不相同,但创业公司活下去,无外乎两条路径:自己有能力赚钱,或者,自己的业务发展足够快,让投资人们愿意持续赌下去。遴选后者的指标是相当明确的:用户数是否高速增长?用户留存率是否足够高?用户获取成本和维护成本是否很低?是否靠时间建立起壁垒?如果这几点不能达标,就需要尽早找到方法自负盈亏。当然,还有一种特例,是创始人有极强的融资能力。但别忘了,这世界上能以亏损业务反复融资的创业者很少,别主动把自己划在其中。

我见过这样几类创业者:

-认为创业是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钱是次要问题(将创业理想化)

-反正花的是投资人的钱,花光了就把公司关掉吧(缺乏责任感)

-相信公司总能融到钱,这个问题没钱时再想(盲目乐观)

-没有真正意识到公司存在资金紧缺的潜在风险(危机感阈值太高)

-认为公司熬过了这关就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到时就能融到钱(侥幸心理)

以上所有问题中,危机感阈值过高的迷惑性是最强的。这样的创业者通常显得更乐观也更专注,他们确乎相信自己正在卓有成效地做着一些有理想又有价值的事情。分辨他们的方法是,观察一下他们持续几个月做的“有价值的事情”是否与改善增长或营收相关。如果一名创业者不能意识到自己每天的工作只是在浪费公司的时间,他或者目标选择能力欠佳,或者对于创业的理解有误,或者学习调整能力不强……

成熟的创业者总在思考自己因为什么而没赚到钱,或为什么不能赚更多的钱。自由市场的商业是成千上万消费者的自由选择的结果,一款商品如果没人买,多数时候说明它不够好,这不是任何人的主观评价,而是千万人用钱投票得出的结果。正视这结果,能让一家公司少犯许多愚蠢错误。

以上种种,无非想陈述一则朴素观念:创业者要从第一天起想着公司该怎么活下去。这并不是理想沉沦,只是拒绝天真。

(待续)

常识二|创业的首要问题:定位

注:偶然在自己电脑里看到这篇写于 2013 年春节期间的文章。是当时为李如一同学的一个专栏的开篇,后来阴差阳错,没有继续。我一直想写关于创业的文章,但缺乏雄心与耐心,只好随缘。比如五个月前我的一篇文章应该算得上这个系列的第二篇。先发出来,何时后续也要随缘。

正文:

当今硅谷风头最劲的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曾说,硅谷每年大约诞生15-20家真正值得投资的公司。不管他的说法是否精确,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科技业每年诞生的优秀公司只会更少。我曾略做统计,过去三年间中国网络业崛起的非游戏项目不过15个:

2010年:新浪微博、唯品会、美团、聚美、91手机助手

2011年:微信、聚划算、天猫、小米、美丽说、蘑菇街、海豚浏览器、豌豆荚

2012年:唱吧、陌陌

创业者众,成功者寡,这是残酷的博弈。在“败军之将不言勇”的中国,厚成功而薄失败是一种民意,但民意也不可违背事实:成功总有其偶然因素,终究是不可复制的。研究成功不如研究失败,因为他人的成功教不会你怎么打造优秀的公司,但别人的失败可告诫你如何避免失败的创业。

这方法虽然笨拙但实用。累积避免失败的教训可以收窄不必要的选择,减少愚蠢的决策相当于提升正确决策的比例,大量的正确决策塑造优秀创业者,绕开种种陷阱至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能否积小胜为大胜造就好公司则成事在天。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常说:“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就是此意。人从失败中可以学到的是创业的普适法则,说白了不过是撞墙多了,靠身上的伤疤也能画出四壁。

我将一些避免失败的关键教训视为“创业的常识”,它们像物理定律一样客观存在于商业世界,可惜尚不被广泛尊重。常识之难,一在易被忽视,二在知易行难,通常只有狠狠摔过跟头才刻骨铭心,但白手起家者摔得起几个跟头?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创业如解牛,也需“以无厚入有间”,才不至于耗尽弹药。

与“常识”所对应的,是“创见”。一些创业者靠一个洞见而创造历史,比如盖茨在1980年代设想的“让每个家庭每张书桌上摆一台电脑”,或史玉柱玩多了网络游戏之后意识到部分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投入远多于普通玩家的钱。这些创见令人眩目,是媒体与大众关注的焦点。但创见和成功一样罕见,没有日积月累的常识为基础就刻意求之,就像没学会走却想跑。

我将纪录的“创业的常识”,大多来自于我所亲历或见证的教训,显然不免挂一漏万。这个发现常识的过程代价昂贵,但每消化一次冷冰冰的失败,就觉得触碰到了这个世界的一些不容置疑的真相。

常识一|创业的根本前提:活下去

中国很多创业者的一个普遍错误,是对风险投资的依赖心太重。借力风投本没有错,但如果误认为创业必须靠投资,且投资人们有义务将自己的公司养大成人,就是谬解了。

当创业者把维持公司生存当作别人的事,他就丧失了生存本能。某一个时期,我并不重视此事,但事后发现后果惨重——这就像寄望于没有小脑的人成为奥运冠军。

相信会有人反问:网络公司怎么可能从第一天就取得盈利?但“短期内不赚钱”和“完全忽略赚钱这个问题”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一家公司长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赚钱和花钱,它就没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绝大多数创业公司出师未捷是因为它在创业者准备不足时就没钱了。

对创业者来说,任何时候谈钱的问题都不庸俗。相反,对待钱的态度是一个创业者的基础价值观之一:花投资人的钱和花自己的钱是否态度一致?不赚钱时,公司开支是否大手大脚?公司没钱时,创业者能率领团队熬过艰难阶段吗?再问:一个创业初期不善管理资金的创业者,真的能做大公司吗?一个不会赚钱的创业者,真的能创造海量财富吗?——诚如万用万灵的“10000小时”理论所示,赚钱是一种技能,打造高收益且有壁垒的公司更是高级本领,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巴菲特十岁时就通读图书馆里投资相关著作,是个好榜样。

虽然商业模式各不相同,但创业公司活下去,无外乎两条路径:自己有能力赚钱,或者,自己的业务发展足够快,让投资人们愿意持续赌下去。遴选后者的指标是相当明确的:用户数是否高速增长?用户留存率是否足够高?用户获取成本和维护成本是否很低?是否靠时间建立起壁垒?如果这几点不能达标,就需要尽早找到方法自负盈亏。当然,还有一种特例,是创始人有极强的融资能力。但别忘了,这世界上能以亏损业务反复融资的创业者很少,别主动把自己划在其中。

我见过这样几类创业者:

-认为创业是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钱是次要问题(将创业理想化)

-反正花的是投资人的钱,花光了就把公司关掉吧(缺乏责任感)

-相信公司总能融到钱,这个问题没钱时再想(盲目乐观)

-没有真正意识到公司存在资金紧缺的潜在风险(危机感阈值太高)

-认为公司熬过了这关就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到时就能融到钱(侥幸心理)

以上所有问题中,危机感阈值过高的迷惑性是最强的。这样的创业者通常显得更乐观也更专注,他们确乎相信自己正在卓有成效地做着一些有理想又有价值的事情。分辨他们的方法是,观察一下他们持续几个月做的“有价值的事情”是否与改善增长或营收相关。如果一名创业者不能意识到自己每天的工作只是在浪费公司的时间,他或者目标选择能力欠佳,或者对于创业的理解有误,或者学习调整能力不强……

成熟的创业者总在思考自己因为什么而没赚到钱,或为什么不能赚更多的钱。自由市场的商业是成千上万消费者的自由选择的结果,一款商品如果没人买,多数时候说明它不够好,这不是任何人的主观评价,而是千万人用钱投票得出的结果。正视这结果,能让一家公司少犯许多愚蠢错误。

以上种种,无非想陈述一则朴素观念:创业者要从第一天起想着公司该怎么活下去。这并不是理想沉沦,只是拒绝天真。

(待续)

常识二|创业的首要问题:定位


相关文章

  • 电脑网络知识大全[原创]
  • 电脑网络知识大全[原创] 编辑制作:探求客时云龙    素材来源:网络 欢迎您的光临!!期盼您的支持!!点击右侧推广!!举手之劳!!互利互惠!! 电脑网络知识大全 如何让宽带自动连接 注册表应用100例(注册表攻略大全) 如何把打印稿变成电 ...查看


  • 咖啡创业计划书
  • 咖啡,自从引进国内之后,一直备受大家亲睐.茶余饭后,更是聊天谈事,消磨时光的好方式.有需求就有市场,咖啡店,便如火如荼. 咖啡店 创业 计划书: 一.背景(项目可行性解析.项目概要): 广州和佛山生活节拍急忙,当代人的生活压力雄伟,越来越多 ...查看


  • 电脑硬件基本知识全集
  • 2011-11-02 11:30:36|  分类: ◆电脑技巧◆ |字号 订阅 博客留言 加我博友 我的日志 我的相册 进入主页 用好内存设置为电脑提速 如何将虚拟内存设置到D盘 Intel和AMD处理器的比较 计算机显卡你知多少 内存条型 ...查看


  •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考点集萃
  •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考点集萃 一.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 (文体),作者是明初文学家 ,他与高启.刘基合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二.会读. 嗜 咄 俟 箧 屣 皲 媵 衾 臭 烨 缊 三.能解释. (1)通假 ...查看


  • 王积薪闻棋阅读训练
  • 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②.既灭烛,闻主人媪③隔壁呼其妇④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 ...查看


  •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归纳
  • 一.文学常识 1. 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他"当今文章第一". 2. "序"古代文体,分 ...查看


  • 吴晓波:未来五年商业界将彻底颠覆
  • 过去20多年里,中国的商业世界,老百姓的消费模型,创业模型,消费模型,甚至思维方式都是由1962-1975年这批人所决定的.因为我们创造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由我们的价值观所构成的.但是当消费.流通.创业的人群不同的时候,原来的商业模式都 ...查看


  • 前进小学第16个安全教育日工作总结
  • 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第16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活动汇报 保定市前进小学 2011年3月31日 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前进小学第16个安全教育日活动汇报 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安全知 ...查看


  • 团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团委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xxxx年,共青团xxxx 委员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团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团省.市.区委工作要求部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