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化学绪言课时教案详案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通过化学的学习,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1.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 化学有什么作用, 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 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 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绪言的内容. 绪言这个课题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入门课, 尽管只有一个课时, 而且要求掌握的内容也不多, 但在学生的入门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通过丰富的图片、趣味的实验、生动的游戏将学生引入多彩的化学世界, 利用一些身边的具体物质, 听说的新材料, 了解的新事物等, 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学习化学很有用, 再通过阅读、提问、举例、分析等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了解化学的发展史.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兴趣基础

.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始课, 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有着一定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本课题属于非知识性教学, 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从生活走向化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初三的学生, 在进入化学课堂以前, 已经对一些化学制品和化学现象有所接触, 他们可以列举出一些简单的化学制品和化学现象, 他们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已初步具备学习化学的条件, 他们对很多化学问题充满想象, 有渴望了解化学知识的强烈愿望, 对第一节化学课学生们会感觉既新鲜又激动. 作为初三的学生, 又都是第一次接触化学, 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所以每个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比较浓厚, 从学生的这种情感角度出发设计了这一节课.

【重点】

1. 化学的研究内容.

2. 体验化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以及化学的发展史. 【难点】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1.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 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 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导出问题, 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语言, 描述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体现出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技术手段和化学实验,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

2. 先通过演示几个趣味实验并让学生上台参与实验, 让学生觉得化学很神奇, 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接着提出学习化学的要求及介绍学习化学的方法, 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介绍化学的作用, 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并且很重要, 接着通过大量图片、演示化学实验和学生参与等方式讲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介绍化学的发展史.

3. 运用讲授、提问、实验探究、学生阅读、讨论、练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通过化学的学习,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1.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 化学有什么作用, 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 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 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重点】

1. 化学的研究内容.

2. 体验化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以及化学的发展史. 【难点】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收集关于化学发展的最新资料.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收集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资料.

导入一:

【播放录像】 《化学随时随地在我们身边》(可从优酷下载或点击网址:http://v.17173.com/v_102_623/MjI2MzQ20TA.html).

从刚才的视频中, 同学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 可以解决人类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满足社会的需求, 促进社会的发展, 为人类的生活作出巨大的贡献, 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

导入二:

【趣味实验1】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进一个新的学习领域, 这门课程和其他科目不同, 它是什么呢? 黑板上的白纸自会告诉我们.(“白纸显字”: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 将无字纸张贴在黑板中央, 此时将碱液喷在纸上, 显示“化学”两字)

【趣味实验2】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的高锰酸钾, 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 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 即可产生火焰.

【趣味实验3】 “火山爆发”:在实验台上放一石棉网, 石棉网上放一坩埚, 坩埚周围用泥围成一小“山丘”, 丘顶坩埚上方为“火山口”. 向埋在“山丘”内的坩埚中堆放5 g高锰酸钾和1 g硝酸锶的混合物, 此混合物周围堆放10 g研细的重铬酸铵粉末. 用长滴管滴加数滴甘油到高锰酸钾上, 人离远点, 片刻可见有紫红色火焰喷出, 紧接着就有绿色的“火山灰”喷出.

[设计意图] 利用趣味小实验带给学生们视觉上的冲击及心灵上的震撼, 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化学

思路一

【展示】 介绍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材料、玻璃钢的性质与用途(配图片).

【介绍】 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 【思考交流】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阅读教材后, 分小组讨论, 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总结】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不仅研究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提问】 你能举出一些自然界原来不存在, 而是科学家们后来根据需要研究创造出来的物质吗?

【总结介绍】 塑料、许多药物、合成纤维……都是通过化学手段创造出来的物质. [设计意图]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 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思路二

1. 聚焦新材料、新能源

【课件展示】 (1)“上天”——“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对接;

(2)“入海”——“蛟龙号”潜水器下水;

(3)隐形飞机J-20、鸟巢、水立方等.

2. 身边的化学 (1)暖宝宝. (2)食品. (3)烟花等.

【讲解】 初步了解这些内容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化学的发展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提问】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同学们, 你能举出我们身边可能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例吗? [设计意图] 体会化学的有用之处, 感受到是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

.

【总结】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组成的, 这些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 【提出问题】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

【交流汇报】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他们心中的“化学”及其研究内容. 【总结】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学习化学很有用

【讲解】 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以及医疗、能源、环保等各方面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衣服:利用化学知识合成各种新材料能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衣服, 如能调温的、能变色的防弹服、防火服、宇航服等.

粮食:利用化学技术生产的化肥、农药, 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 住房:利用化学知识生产各种建筑材料, 我们的住房变得更加坚固、美观而且节能.

出行:利用化学知识生产的材料, 使我们的道路更加结实平坦, 汽车更加漂亮、安全和节能, 使我们的出行更加快捷、安全.

医疗:利用化学知识合成新的药物, 制造先进的医疗器械, 更好地保障人体健康. 能源:利用化学知识开发新燃料, 新能源, 更好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环保:利用化学知识将有毒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 更好地保护环境

.

三、了解化学发展史

【引导自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4页相关内容, 了解化学发展史.

【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发展史. ①萌芽阶段:古代(火、陶瓷、造纸……). ②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④现代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应用, 使化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 ⑤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四、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 列举大量的事实, 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设问】 设想如果没有了化学, 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下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结论】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学好化学, 用好化学, 能造福人类, 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拓展延伸】 化学在社会生活中有有利、有用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 如果不能正确地应用化学, 化学就成了伤害人类的双刃剑, 例如滥用化工产品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 这些事件或现象的发生, 确实与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但是运用化学知识能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其中的问题, 因此人们大力发展绿色化学.

1. 化学是一门科学, 但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A. 物质的组成、结构 B. 物体的运动规律

C. 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D. 物质的制备与用途

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以及物质的制取与用途的基础自然科学; 物体的运动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故选B.

2. 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取一块食盐,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

A. 食盐由什么成分组成 B. 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 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 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 )

解析:化学研究的领域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食盐的产地不属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不是化学研究的领域. 故选B.

3. 下列生产中不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 )

①发明指南针; ②造纸技术; ③烧制陶瓷; ④火药的发明; ⑤青铜器的制造; ⑥农药; ⑦印染; ⑧陶瓷. A.①②③⑤ B.③④⑧ C.①

D.③④⑤⑦

解析:①指南针的应用原理:指南针在地球的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 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发明指南针不属于化学工艺. 故选C.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化学有用! 有趣! 3. 化学发展史和发展前景.

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 你认为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 ) A.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 物质的性质 C. 物体的运动状态 D. 物质的变化规律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B. 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C. 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是轻纺工业, 与化学没有关系 D. 自然资源的综合应用和环境保护与化学有密切关系

3. 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 则这块板材具有的性质是 ( A. 透气 B. 耐高温 C. 防水 D.绝热

4.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科学. 【能力提升】

5. 下列关于纳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符号为“nm ” B. 人们发现纳米材料有很多新的性能 C. 我国的纳米技术研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D. 所有的高科技产品都与纳米技术有关 6. 下列叙述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 )

)

A. 化工厂的烟囱中排放出未经处理的烟尘 B. 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中 C. 农民焚烧作物秸秆

D. 垃圾分类回收, 并进行加工再利用 【拓展探究】

7. 当前, 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环境、粮食、能源等问题, 你知道化学家们在以上几个方面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试各列举一个事例. (1)健康方面 ; (2)粮食方面 ; (3)能源方面 ; (4)环境方面 . 【答案与解析】

1.C(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体的运动状态属于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2.C(解析: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是轻纺工业, 属于化学工程行业.) 3.D(解析: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说明板材隔热.) 4.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5.D(解析:高科技产品有的是采用化学合成等技术制成的, 不一定都与纳米技术有关.) 6.D(解析:绿色化学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 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

7.(1)利用化学保障人体健康, 如合成药物, 研制人造器官等 (2)利用化学增加粮食产量, 如生产化肥、农药等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 如氢能源的研究等

(4)利用化学保护环境, 如研制可降解塑料、无氟制冷剂、汽车尾气的净化等

绪言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从生活走向化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1. 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验, 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 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化学的研究对象, 同时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从实验时学生全神贯注的神情和讨论交流的热烈气氛, 以及课后不断地有学生来问实验原理来看, 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已经被激发, 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保持. 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把问题问得很具体, 注意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

2. 本节课在新课引入上, 设计思路可以从大到小, 从高科技到身边, 先从中国的骄傲:“上天”——“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对接; “入海”——“蛟龙号”潜水器下水; 隐形飞机J-20; 超级计算机; “鸟巢”“水立方”(聚焦化学家的贡献在于新材料、新能源等) ……引出化学的贡献:新材料、新能源、化学与生命……再介绍衣、食、住、行中的化学. 身边的化学——展示“暖宝宝”, 感受化学带来的温暖, 告诉学生里面装的是铁粉, 留下问题:“化学怎么能带来温暖呢? ”接着再表演小魔术:“白纸”变画, 事先用酚酞画好画, 晾干, 学生看到“白纸”, 现场喷上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 出现红色的画和字——“化学”, 学生很震撼, 这时课堂气氛达到第一个高潮. 再问学生:“你怎么看化学? ”他们觉得化学是伟大的, 是神奇的, 无处不在.

3. 建议从本节课开始介绍元素符号, 可以以顺口溜的形式要求学生每天记忆一句

.

1. 魔术表演

(1)水变“牛奶”, “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 石灰水变浑浊, 继续吹气, 浑浊变清. (2)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 源于生活”八个字, 晾干呈无色, 将稀氨水置于小型喷雾器内, 表演时, 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2. 从三个故事看化学

第一个故事是发生在1994年的美国某地. 那天, 大学里面一座大楼失火了. “呜, 呜, ……”消防车闻讯赶来. 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大楼门口警卫森严, 不许消防队员进去. “火烧眉毛了, 还不许我们进去? ”消防队员着急地问. “不行, 没有国防部的证明, 谁都不许进! ”原来, 大楼里面的科学家们正在秘密地研究一种化学元素——铀. 为什么研究铀要那么保密呢?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781年, 英国有位著名的化学家叫普利斯特里, 他很喜欢给朋友表演化学魔术. 每当有朋友来到他的实验室参观时, 他便拿出一个空瓶子, 给大家表演. 当他把瓶口移近蜡烛的火焰时, 忽然发出“啪”的一声巨响. 朋友们吓了一跳, 有的甚至钻到桌子底下去了. 原来, 瓶子里事先装进氢气和氧气, 点火会发出爆炸声. 一次, 他表演完“拿手好戏”后, 在收拾瓶子时, 注意到瓶子上有水. 经过反复实验, 他终于发现, 氢气燃烧后生成了水.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1890年. 在庆祝德国化学会成立25周年的大会上, 著名化学家凯库勒讲述了自己怎样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一大难题. “那时候, 我住在伦敦, 日夜思索着苯分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我徒劳地工

作了几个月, 毫无收获. 一天, 我坐马车回家, 由于过度劳累, 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睡着了. 我做了一个梦, 一条蛇首尾相连, 变成一个环. 我从梦中惊醒, 当天晚上, 在梦的启发下, 我终于画出了苯分子的环式结构, 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的一大难题. ”

第一个故事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说明化学是何等的重要. 美国在1945年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 当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引起世人瞩目. 我国在1964年10月16日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 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核弹的历史. 第二个故事说明研究化学一定要细心, 厦门大学张资珙教授曾经把一名优秀的化学工作者比喻为C 4H 4,C 4H 4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的烃, 具有很高的活性, 即:Clear Head(聪明的头脑) 、Clever Hands(灵巧的双手) 、Clean Habit(洁净的习惯) 、Curious Heart(好奇心). 故事三说明每一项化学成果都来之不易, 灵感只会光顾那些勤于思考的人, 它是不会去拜访懒汉的.

总之, 从三个故事可以看出, 化学是一门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着广泛的用途, 充满浓厚趣味的自然科学, 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3. 化学的发展

(1)我国商代有了青铜器, 春秋晚期能炼铁, 战国时期能炼钢, 唐代有了火药. (2)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4)177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 (5)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6)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7)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1. 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 理解化学的发展史, 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生活和化学有关的问题.

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图片, 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认识化学的价值.

通过感受神奇的化学世界使学生喜欢上化学,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情, 热爱化学.

【重点】

什么是化学,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 什么是化学.

专题一 化学研究的内容和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在能源、材料、环境、生命和信息等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的诸多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题分析】 物质都在不断地变化, 化学不仅要研究已有的物质的变化, 还要根据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创造新的物质. 有些物质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还要进一步知道它们的内部结构及变化规律. 可结合后来学习的许多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下列各项内容中, 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 培育新的花卉品种, 增加观赏价值 B. 设计新程序, 开发电脑新功能 C. 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 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解析〕 A 项属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B 项属于信息科学研究的内容,D 项与物理学科有关, 而C 项利用石油可以加工制成各种新产品, 这是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故选C.

〔注意事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 注意物质和物体不同,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物理研究的对象是物体.

( )

专题二 化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人类的祖先学会用火, 改善了生存条件和自身素质; 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实用的化学工艺和技术; 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创立, 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现代化学逐步发展成为实用的、不断创新的中心学科.

【专题分析】 化学正向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护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 常结合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解决资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 能源利用, 新材料的开发等知识考查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与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 它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 “绿色销毁”是根据

绿色化学思想所采用的无污染销毁.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绿色销毁”.

〔解析〕 绿色化学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 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 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我们可以用秸秆处理、垃圾处理等阐明这些观点.

〔答案〕 秸秆可放入沼气池中生产沼气, 这样不污染环境, 同时能得到燃料, 不应该焚烧. 垃圾应该分类处理, 有的可以回收再利用. 盗版光盘可以用压路机轧碎后回收利用, 盗版书籍可以送造纸厂打成纸浆再利用, 假冒伪劣商品可分门别类回收利用, 不应该用焚烧的方法销毁.

[方法总结] 绿色化学中绿色生产、绿色销毁等内容, 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理解绿色化学以及对废物的合理回收利用知识.

单元质量评估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 共56分)

1. 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 下列属于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的是 A. 衣服、桌子、电视机 B. 太阳、宇宙、太空 C. 食盐、水、空气

D. 精神、意志、力量

( )

2.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 ) A. 实验 B.测量 C. 推理 D.理论

3. 取一条金项链,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 金项链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 B. 金项链的产地

C. 黄金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 黄金的微观结构如何

4. 下列各项内容中, 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 培育新品种, 提高农作物产量 B. 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 利用石油生产人造纤维 D. 设计新程序, 开发电脑新功能

5.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化学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是 ( ) A. 火的发现和利用 B . 孔雀石的发现 C. 铁器的使用

D. 青铜器的使用

( )

( )

6. 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一幅彩图, 其内容为“鸟鱼共生”, 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

A. 绝热 B. 隔水透气 C. 导电 D. 透水

7. 某班组织了以“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吗”为主题的 辩论赛, 正方观点是“化学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 反方观点是“环境污染不全是化学惹的祸”. 下列不能成为反方观点论据的是 ( )

A. 病菌导致流感

B. 汽车鸣笛产生噪音

C. 燃放鞭炮形成烟雾

D. 电磁辐射引发白血病

8. 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 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 ( )

A.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 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 实现“零排放”

B.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C.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以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

D. 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 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

二、填空题(每空2分, 共28分)

9. 我们的学习用品中有许多是由化学材料制成的, 请写出四种由化学材料制成的学习用品的名

称:① , ② , ③ , ④ .

10.1869年,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11. 和 的创立,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该理论由 和 等科学家提出.

12. 近年来, 绿色化学的提出, 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绿色化学又称“ 化学”.

13. 当前, 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等, 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 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 其中有:① 开发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品; ② 用生物细菌分解水而得到氢气作燃料; ③ 研制开发超导材料; ④ 研制高效无

磷洗衣粉; ⑤ 研制某些人造器官; ⑥ 高效化肥的合成; ⑦ 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及其再利用的途径; ⑧ 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 请把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课题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 ;

(2)环境问题 ;

(3)能源问题 ;

(4)粮食问题 .

三、综合探究题(共16分)

14. 有一个玻璃杯和一盆水, 甲同学说玻璃杯是空的, 里面什么也没有, 乙同学说玻璃杯不是空的, 里面有物质,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玻璃杯中有物质而不是空的.

【答案与解析】

1.C 2.A 3.B

4.C(解析: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是物理科学的研究内容; 设计新程序, 开发电脑新功能是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 培育新品种, 提高农作物产量, 是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属于制造新物质, 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

5.A(解析: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反应之一, 火的发现和利用, 使人在夜间不再处于黑暗之中, 吃熟食使人体摄入的营养更丰富, 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6.B 7.C

8.D(解析:“化学反应绿色化”就是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 全部转入期望的产物中, 原子利用率达到100%;绿色化学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以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 绿色化学中没有提到化学反应的快慢.)

9.①橡皮擦 ②圆珠笔筒 ③塑料尺 ④涂改液(合理即可)

10. 门捷列夫

11. 原子论; 分子学说; 道尔顿; 阿伏加德罗

12. 环境友好

13.(1)①⑤ (2)④⑦⑧ (3)②③ (4)⑥

14. 将玻璃杯杯口向下放入水中, 发现水不能填满玻璃杯, 倾斜杯子, 有气体从杯中逸出, 说明杯中有物质, 不是空的.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通过化学的学习,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1.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 化学有什么作用, 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 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 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绪言的内容. 绪言这个课题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入门课, 尽管只有一个课时, 而且要求掌握的内容也不多, 但在学生的入门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通过丰富的图片、趣味的实验、生动的游戏将学生引入多彩的化学世界, 利用一些身边的具体物质, 听说的新材料, 了解的新事物等, 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学习化学很有用, 再通过阅读、提问、举例、分析等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了解化学的发展史.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兴趣基础

.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始课, 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有着一定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本课题属于非知识性教学, 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从生活走向化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初三的学生, 在进入化学课堂以前, 已经对一些化学制品和化学现象有所接触, 他们可以列举出一些简单的化学制品和化学现象, 他们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已初步具备学习化学的条件, 他们对很多化学问题充满想象, 有渴望了解化学知识的强烈愿望, 对第一节化学课学生们会感觉既新鲜又激动. 作为初三的学生, 又都是第一次接触化学, 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所以每个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比较浓厚, 从学生的这种情感角度出发设计了这一节课.

【重点】

1. 化学的研究内容.

2. 体验化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以及化学的发展史. 【难点】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1.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 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 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导出问题, 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语言, 描述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体现出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技术手段和化学实验,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

2. 先通过演示几个趣味实验并让学生上台参与实验, 让学生觉得化学很神奇, 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接着提出学习化学的要求及介绍学习化学的方法, 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介绍化学的作用, 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并且很重要, 接着通过大量图片、演示化学实验和学生参与等方式讲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介绍化学的发展史.

3. 运用讲授、提问、实验探究、学生阅读、讨论、练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通过化学的学习,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1.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 化学有什么作用, 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 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 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重点】

1. 化学的研究内容.

2. 体验化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以及化学的发展史. 【难点】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收集关于化学发展的最新资料.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收集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资料.

导入一:

【播放录像】 《化学随时随地在我们身边》(可从优酷下载或点击网址:http://v.17173.com/v_102_623/MjI2MzQ20TA.html).

从刚才的视频中, 同学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 可以解决人类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满足社会的需求, 促进社会的发展, 为人类的生活作出巨大的贡献, 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

导入二:

【趣味实验1】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进一个新的学习领域, 这门课程和其他科目不同, 它是什么呢? 黑板上的白纸自会告诉我们.(“白纸显字”: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 将无字纸张贴在黑板中央, 此时将碱液喷在纸上, 显示“化学”两字)

【趣味实验2】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的高锰酸钾, 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 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 即可产生火焰.

【趣味实验3】 “火山爆发”:在实验台上放一石棉网, 石棉网上放一坩埚, 坩埚周围用泥围成一小“山丘”, 丘顶坩埚上方为“火山口”. 向埋在“山丘”内的坩埚中堆放5 g高锰酸钾和1 g硝酸锶的混合物, 此混合物周围堆放10 g研细的重铬酸铵粉末. 用长滴管滴加数滴甘油到高锰酸钾上, 人离远点, 片刻可见有紫红色火焰喷出, 紧接着就有绿色的“火山灰”喷出.

[设计意图] 利用趣味小实验带给学生们视觉上的冲击及心灵上的震撼, 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化学

思路一

【展示】 介绍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材料、玻璃钢的性质与用途(配图片).

【介绍】 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 【思考交流】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阅读教材后, 分小组讨论, 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总结】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不仅研究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提问】 你能举出一些自然界原来不存在, 而是科学家们后来根据需要研究创造出来的物质吗?

【总结介绍】 塑料、许多药物、合成纤维……都是通过化学手段创造出来的物质. [设计意图]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 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思路二

1. 聚焦新材料、新能源

【课件展示】 (1)“上天”——“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对接;

(2)“入海”——“蛟龙号”潜水器下水;

(3)隐形飞机J-20、鸟巢、水立方等.

2. 身边的化学 (1)暖宝宝. (2)食品. (3)烟花等.

【讲解】 初步了解这些内容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化学的发展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提问】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同学们, 你能举出我们身边可能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例吗? [设计意图] 体会化学的有用之处, 感受到是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

.

【总结】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组成的, 这些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 【提出问题】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

【交流汇报】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他们心中的“化学”及其研究内容. 【总结】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学习化学很有用

【讲解】 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以及医疗、能源、环保等各方面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衣服:利用化学知识合成各种新材料能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衣服, 如能调温的、能变色的防弹服、防火服、宇航服等.

粮食:利用化学技术生产的化肥、农药, 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 住房:利用化学知识生产各种建筑材料, 我们的住房变得更加坚固、美观而且节能.

出行:利用化学知识生产的材料, 使我们的道路更加结实平坦, 汽车更加漂亮、安全和节能, 使我们的出行更加快捷、安全.

医疗:利用化学知识合成新的药物, 制造先进的医疗器械, 更好地保障人体健康. 能源:利用化学知识开发新燃料, 新能源, 更好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环保:利用化学知识将有毒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 更好地保护环境

.

三、了解化学发展史

【引导自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4页相关内容, 了解化学发展史.

【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发展史. ①萌芽阶段:古代(火、陶瓷、造纸……). ②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④现代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应用, 使化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 ⑤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四、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 列举大量的事实, 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设问】 设想如果没有了化学, 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下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结论】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学好化学, 用好化学, 能造福人类, 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拓展延伸】 化学在社会生活中有有利、有用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 如果不能正确地应用化学, 化学就成了伤害人类的双刃剑, 例如滥用化工产品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 这些事件或现象的发生, 确实与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但是运用化学知识能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其中的问题, 因此人们大力发展绿色化学.

1. 化学是一门科学, 但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A. 物质的组成、结构 B. 物体的运动规律

C. 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D. 物质的制备与用途

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以及物质的制取与用途的基础自然科学; 物体的运动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故选B.

2. 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取一块食盐,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

A. 食盐由什么成分组成 B. 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 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 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 )

解析:化学研究的领域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食盐的产地不属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不是化学研究的领域. 故选B.

3. 下列生产中不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 )

①发明指南针; ②造纸技术; ③烧制陶瓷; ④火药的发明; ⑤青铜器的制造; ⑥农药; ⑦印染; ⑧陶瓷. A.①②③⑤ B.③④⑧ C.①

D.③④⑤⑦

解析:①指南针的应用原理:指南针在地球的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 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发明指南针不属于化学工艺. 故选C.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化学有用! 有趣! 3. 化学发展史和发展前景.

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 你认为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 ) A.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 物质的性质 C. 物体的运动状态 D. 物质的变化规律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B. 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C. 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是轻纺工业, 与化学没有关系 D. 自然资源的综合应用和环境保护与化学有密切关系

3. 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 则这块板材具有的性质是 ( A. 透气 B. 耐高温 C. 防水 D.绝热

4.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科学. 【能力提升】

5. 下列关于纳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符号为“nm ” B. 人们发现纳米材料有很多新的性能 C. 我国的纳米技术研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D. 所有的高科技产品都与纳米技术有关 6. 下列叙述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 )

)

A. 化工厂的烟囱中排放出未经处理的烟尘 B. 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中 C. 农民焚烧作物秸秆

D. 垃圾分类回收, 并进行加工再利用 【拓展探究】

7. 当前, 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环境、粮食、能源等问题, 你知道化学家们在以上几个方面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试各列举一个事例. (1)健康方面 ; (2)粮食方面 ; (3)能源方面 ; (4)环境方面 . 【答案与解析】

1.C(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体的运动状态属于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2.C(解析: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是轻纺工业, 属于化学工程行业.) 3.D(解析: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说明板材隔热.) 4.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5.D(解析:高科技产品有的是采用化学合成等技术制成的, 不一定都与纳米技术有关.) 6.D(解析:绿色化学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 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

7.(1)利用化学保障人体健康, 如合成药物, 研制人造器官等 (2)利用化学增加粮食产量, 如生产化肥、农药等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 如氢能源的研究等

(4)利用化学保护环境, 如研制可降解塑料、无氟制冷剂、汽车尾气的净化等

绪言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从生活走向化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1. 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验, 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 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化学的研究对象, 同时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从实验时学生全神贯注的神情和讨论交流的热烈气氛, 以及课后不断地有学生来问实验原理来看, 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已经被激发, 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保持. 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把问题问得很具体, 注意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

2. 本节课在新课引入上, 设计思路可以从大到小, 从高科技到身边, 先从中国的骄傲:“上天”——“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对接; “入海”——“蛟龙号”潜水器下水; 隐形飞机J-20; 超级计算机; “鸟巢”“水立方”(聚焦化学家的贡献在于新材料、新能源等) ……引出化学的贡献:新材料、新能源、化学与生命……再介绍衣、食、住、行中的化学. 身边的化学——展示“暖宝宝”, 感受化学带来的温暖, 告诉学生里面装的是铁粉, 留下问题:“化学怎么能带来温暖呢? ”接着再表演小魔术:“白纸”变画, 事先用酚酞画好画, 晾干, 学生看到“白纸”, 现场喷上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 出现红色的画和字——“化学”, 学生很震撼, 这时课堂气氛达到第一个高潮. 再问学生:“你怎么看化学? ”他们觉得化学是伟大的, 是神奇的, 无处不在.

3. 建议从本节课开始介绍元素符号, 可以以顺口溜的形式要求学生每天记忆一句

.

1. 魔术表演

(1)水变“牛奶”, “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 石灰水变浑浊, 继续吹气, 浑浊变清. (2)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 源于生活”八个字, 晾干呈无色, 将稀氨水置于小型喷雾器内, 表演时, 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2. 从三个故事看化学

第一个故事是发生在1994年的美国某地. 那天, 大学里面一座大楼失火了. “呜, 呜, ……”消防车闻讯赶来. 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大楼门口警卫森严, 不许消防队员进去. “火烧眉毛了, 还不许我们进去? ”消防队员着急地问. “不行, 没有国防部的证明, 谁都不许进! ”原来, 大楼里面的科学家们正在秘密地研究一种化学元素——铀. 为什么研究铀要那么保密呢?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781年, 英国有位著名的化学家叫普利斯特里, 他很喜欢给朋友表演化学魔术. 每当有朋友来到他的实验室参观时, 他便拿出一个空瓶子, 给大家表演. 当他把瓶口移近蜡烛的火焰时, 忽然发出“啪”的一声巨响. 朋友们吓了一跳, 有的甚至钻到桌子底下去了. 原来, 瓶子里事先装进氢气和氧气, 点火会发出爆炸声. 一次, 他表演完“拿手好戏”后, 在收拾瓶子时, 注意到瓶子上有水. 经过反复实验, 他终于发现, 氢气燃烧后生成了水.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1890年. 在庆祝德国化学会成立25周年的大会上, 著名化学家凯库勒讲述了自己怎样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一大难题. “那时候, 我住在伦敦, 日夜思索着苯分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我徒劳地工

作了几个月, 毫无收获. 一天, 我坐马车回家, 由于过度劳累, 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睡着了. 我做了一个梦, 一条蛇首尾相连, 变成一个环. 我从梦中惊醒, 当天晚上, 在梦的启发下, 我终于画出了苯分子的环式结构, 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的一大难题. ”

第一个故事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说明化学是何等的重要. 美国在1945年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 当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引起世人瞩目. 我国在1964年10月16日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 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核弹的历史. 第二个故事说明研究化学一定要细心, 厦门大学张资珙教授曾经把一名优秀的化学工作者比喻为C 4H 4,C 4H 4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的烃, 具有很高的活性, 即:Clear Head(聪明的头脑) 、Clever Hands(灵巧的双手) 、Clean Habit(洁净的习惯) 、Curious Heart(好奇心). 故事三说明每一项化学成果都来之不易, 灵感只会光顾那些勤于思考的人, 它是不会去拜访懒汉的.

总之, 从三个故事可以看出, 化学是一门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着广泛的用途, 充满浓厚趣味的自然科学, 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3. 化学的发展

(1)我国商代有了青铜器, 春秋晚期能炼铁, 战国时期能炼钢, 唐代有了火药. (2)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4)177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 (5)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6)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7)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1. 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 理解化学的发展史, 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生活和化学有关的问题.

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图片, 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认识化学的价值.

通过感受神奇的化学世界使学生喜欢上化学,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情, 热爱化学.

【重点】

什么是化学,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 什么是化学.

专题一 化学研究的内容和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在能源、材料、环境、生命和信息等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的诸多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题分析】 物质都在不断地变化, 化学不仅要研究已有的物质的变化, 还要根据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创造新的物质. 有些物质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还要进一步知道它们的内部结构及变化规律. 可结合后来学习的许多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下列各项内容中, 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 培育新的花卉品种, 增加观赏价值 B. 设计新程序, 开发电脑新功能 C. 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 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解析〕 A 项属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B 项属于信息科学研究的内容,D 项与物理学科有关, 而C 项利用石油可以加工制成各种新产品, 这是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故选C.

〔注意事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 注意物质和物体不同,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物理研究的对象是物体.

( )

专题二 化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人类的祖先学会用火, 改善了生存条件和自身素质; 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实用的化学工艺和技术; 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创立, 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现代化学逐步发展成为实用的、不断创新的中心学科.

【专题分析】 化学正向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护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 常结合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解决资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 能源利用, 新材料的开发等知识考查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与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 它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 “绿色销毁”是根据

绿色化学思想所采用的无污染销毁.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绿色销毁”.

〔解析〕 绿色化学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 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 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我们可以用秸秆处理、垃圾处理等阐明这些观点.

〔答案〕 秸秆可放入沼气池中生产沼气, 这样不污染环境, 同时能得到燃料, 不应该焚烧. 垃圾应该分类处理, 有的可以回收再利用. 盗版光盘可以用压路机轧碎后回收利用, 盗版书籍可以送造纸厂打成纸浆再利用, 假冒伪劣商品可分门别类回收利用, 不应该用焚烧的方法销毁.

[方法总结] 绿色化学中绿色生产、绿色销毁等内容, 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理解绿色化学以及对废物的合理回收利用知识.

单元质量评估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 共56分)

1. 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 下列属于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的是 A. 衣服、桌子、电视机 B. 太阳、宇宙、太空 C. 食盐、水、空气

D. 精神、意志、力量

( )

2.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 ) A. 实验 B.测量 C. 推理 D.理论

3. 取一条金项链,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 金项链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 B. 金项链的产地

C. 黄金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 黄金的微观结构如何

4. 下列各项内容中, 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 培育新品种, 提高农作物产量 B. 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 利用石油生产人造纤维 D. 设计新程序, 开发电脑新功能

5.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化学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是 ( ) A. 火的发现和利用 B . 孔雀石的发现 C. 铁器的使用

D. 青铜器的使用

( )

( )

6. 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一幅彩图, 其内容为“鸟鱼共生”, 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

A. 绝热 B. 隔水透气 C. 导电 D. 透水

7. 某班组织了以“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吗”为主题的 辩论赛, 正方观点是“化学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 反方观点是“环境污染不全是化学惹的祸”. 下列不能成为反方观点论据的是 ( )

A. 病菌导致流感

B. 汽车鸣笛产生噪音

C. 燃放鞭炮形成烟雾

D. 电磁辐射引发白血病

8. 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 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 ( )

A.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 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 实现“零排放”

B.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C.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以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

D. 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 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

二、填空题(每空2分, 共28分)

9. 我们的学习用品中有许多是由化学材料制成的, 请写出四种由化学材料制成的学习用品的名

称:① , ② , ③ , ④ .

10.1869年,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11. 和 的创立,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该理论由 和 等科学家提出.

12. 近年来, 绿色化学的提出, 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绿色化学又称“ 化学”.

13. 当前, 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等, 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 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 其中有:① 开发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品; ② 用生物细菌分解水而得到氢气作燃料; ③ 研制开发超导材料; ④ 研制高效无

磷洗衣粉; ⑤ 研制某些人造器官; ⑥ 高效化肥的合成; ⑦ 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及其再利用的途径; ⑧ 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 请把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课题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 ;

(2)环境问题 ;

(3)能源问题 ;

(4)粮食问题 .

三、综合探究题(共16分)

14. 有一个玻璃杯和一盆水, 甲同学说玻璃杯是空的, 里面什么也没有, 乙同学说玻璃杯不是空的, 里面有物质,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玻璃杯中有物质而不是空的.

【答案与解析】

1.C 2.A 3.B

4.C(解析: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是物理科学的研究内容; 设计新程序, 开发电脑新功能是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 培育新品种, 提高农作物产量, 是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属于制造新物质, 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

5.A(解析: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反应之一, 火的发现和利用, 使人在夜间不再处于黑暗之中, 吃熟食使人体摄入的营养更丰富, 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6.B 7.C

8.D(解析:“化学反应绿色化”就是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 全部转入期望的产物中, 原子利用率达到100%;绿色化学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以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 绿色化学中没有提到化学反应的快慢.)

9.①橡皮擦 ②圆珠笔筒 ③塑料尺 ④涂改液(合理即可)

10. 门捷列夫

11. 原子论; 分子学说; 道尔顿; 阿伏加德罗

12. 环境友好

13.(1)①⑤ (2)④⑦⑧ (3)②③ (4)⑥

14. 将玻璃杯杯口向下放入水中, 发现水不能填满玻璃杯, 倾斜杯子, 有气体从杯中逸出, 说明杯中有物质, 不是空的.


相关文章

  • 教 学 论 文(初中化学)
  • 教 学 论 文 我是怎样上好<初中化学>"绪言"课的 --浅谈对"绪言"课的教法 学科: 化 学 单位: 落儿岭中心学校 姓名: 苏 英 我是怎样上好<初中化学>"绪 ...查看


  •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绪言
  •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绪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了解本教材的内容,即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范围: 2.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碰撞"概念模型.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并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有 ...查看


  • 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
  • 选修4 <化学反应与原理> 绪言 [阅读]阅读课本P2前四个自然段 [归纳] 作为理科生,我们要深入学习化学了,我们知道化学反应相当复杂,种类相当繁多,那么我们该怎么学习呢?本书要学习哪些内容呢? 1.绪言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化学 ...查看


  • "化学真奇妙"说课
  • 作者:张巧玲    教师园地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78    更新时间:2012-9-2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课时 "化学真奇妙"说课 一.教材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绪论教学设计
  •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逐步 ...查看


  • 绪言化学知识点
  •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小实验水变草莓汁,变汽水 烧不坏的手帕[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说出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2.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习化学的责 ...查看


  • [幼儿教育学]教案(一)
  • <幼儿教育学>教案(一) 第一周 绪言 ◆教学目标: 1.理解概念:幼儿教育学 2.明确幼儿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幼儿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学习幼儿教育学的目的 ◆教学难点: 学生学好本学科的方法 ◆教学方法: 案 ...查看


  • 初中化学学科
  • 初中化学 一.中考试卷分值结构 选择题:10*2 = 20分 填空题:34分 1.身边的化学物质(6分) 2.物质的制取(6分) 3.实验流程图(7分) 3.实验探究题(8分) 4.科学探究题(7分) 计算题:6分 二.选择题考点分布 选择 ...查看


  • 兴趣――学习的催化剂
  • 兴趣――学习的催化剂 ――浅谈九年级化学的兴趣培养 徐水县高林村镇第三中学 张志成 九年级化学是启蒙课,因此在新课程标准里规定了其"情感与态度"的教学要求,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化学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