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 使其健康成长
我市现有14—25周岁的青少年12.2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2%。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未来,应当予以高度关注。令人忧虑的是,尽管社会各界、政府各相关部门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做了大量工作,但青少年犯罪现象仍非常突出。2003—2005年,我市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数占当年批捕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0%、51%、38%。青少年违法犯罪越来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是犯罪日趋低龄化。由于平均青春期在提早,青少年犯罪越来越低龄化,在校学生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近三年,市人民法院审结的青少年被告人平均年龄分别为22.18岁、19.52岁、17.98岁,在校学生刑事犯罪人数占青少年犯罪人数比例由9.6%上升到15.9%。在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16岁及以下的已占到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9.4%,有的犯罪团伙中还有十一二岁的成员。2004年破获的龙洞乡盗窃光缆线团伙案,收审的9名对象中,只有2人年满16岁。2005年,我市梅坪村、长桥村4名初中在校学生,在工贸新区、望东区、东风路先后3次实施持刀抢劫,作案时他们年龄均未满15周岁。二是以闲散青少年为主体的犯罪团伙化。一些闲散青少年喜欢三五成群,在社会容易形成“小帮派”,受社会恶势力人员的教唆、策划和组织,往往实施团伙犯罪。2005年市人民法院审结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中,团伙犯罪案占了90%以上,比成年人高出2—3倍。团伙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对人们安全感的破坏性极大。我市城区治安状况较差,群众意见大,主要就是一些闲散青少年结成团伙寻衅滋事、聚众斗殴。三是作案手段成人化、暴力化。一些青少年犯罪嫌人反侦查意识强,十几岁的孩子作案前就懂得精心策划,作案后知道伪造现场,作案手段残忍,令人触目惊心。我市某中学一名学生采取包带勒、砖头砸等暴力手段将学校工友杀害后,竟然若无其事地回到教室继续自习。
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和缺陷。有的家庭父母只忙于挣钱而忘记了孩子,特别是我市农村,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比较多,家长无暇、无力承担教育和监护孩子的职责,使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染上了坏习性,走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过分溺爱子女,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任性;或简单粗暴,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判逆行为,最终导致犯罪的发生。有的家庭父母不和甚至离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我市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26.6%来自破碎家庭,是健康家庭的4.2倍。有的父母自身行为不端,或道德品质败坏,上梁不正下梁歪,给孩子成长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走上犯罪道路。二是学校教育存在偏差和缺失。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致使少数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目无法纪。有的学校将学生划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增重,使少数差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劝退”等对象,于是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有的学校管理不严,出现了少数在校学生课余从事娱乐休闲行业赚钱的现象。有的老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或者姑息迁就,以罚代教,使学生产生逆反甚至报复心理,以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三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潮泛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贪污受贿等一些不良现象较为严重,使部份青少年思想上混乱。渲染暴力、色情、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屡禁不止,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甚至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催化剂。还有黑网吧、毒品等也诱发青少年犯罪。我市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80%的有上网经历,其中一周三次以上的占45.8%。有的学生在上课时睡觉,晚上就上网;家的干脆吃住在网吧,通宵达旦,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三、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形势严峻,我们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教育挽救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预防体系,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一)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强对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重视和领导
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应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要长远规划。建议将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纳入我市“十一五”规划,市财政对所需资金要单列预算,给予财力支持。尤其是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建设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十一五”期间,要兴建一批功能齐全、设施较完备,吸引并适合青少年参与的健康活动场所,如青少年文化宫、体验基地、禁毒教育展厅、人文科技馆等。二要健全机制。要建立党委牵头抓思想教育,政府牵头抓权益保护的工作机制。明确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委员会和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职责,形成联动机制。特别要把农村未保工作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完善乡镇、村一级未保预防体系。三是要成立少年法庭。市人民法院可成立专门的少年法庭,在坚持“处罚与教育并重、挽救与预防并举”的原则下,建立一条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理一条龙体系的绿色通道,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改革庭审方式,邀请学校老师、群团干部、心理学工作者介入青少年犯罪案件审理,对未成年人罪犯实施心理矫正,量刑时多适用非监禁刑,并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在法院设立帮教考察法官,负责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理前的调查,为庭审法官提供庭审注意事项和量刑参考意见。四是要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提高青少年就业率。在关注40、50人员再就业的同时,更应重视适龄青少年的就业问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培训。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开展劳务输出,确保青少年充分就业。
(二)强化教育预防
一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组织模范家庭报告团,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筑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二是丰富学校教学内容。学校要通过法制课、黑板报等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普法教育,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开展“远离网吧、远离毒品、远离不良行为”等主题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自我保护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在中小学开展磨砺式、挫折式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开通校园绿色网站,为学生健康上网创造条件,筑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二条防线。三是强化社会教育功能。要充分发挥好宣传、政法、教育、体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使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工作更加系统和规范。同时,要通过对青少年评价机制的创新,推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由教育部门牵头,实施“新三好”评价机制。在主流媒体开辟青少年教育专栏,积极宣传正面典型和道德标准,剖析一些案例,增强教育的效果。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作用,重视做好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建立帮教责任制和帮教档案,采取学校、家庭、社区和派出所“四结合”的方式,防止其重新犯罪。
(三)净化社会环境
加强综合治理、净化社会环境,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应继续加大对青少年读物、娱乐场所、网马、媒体广告的清理整治力度,严厉查处黄色影视、书刊、音像制品和广告,通过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控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设立文化市场110,对黑网吧、不良音像制品等的打击形成长效机制。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对青少年团伙犯罪中的首要分子,教唆、指使青少年犯罪的恶势力要加大打击力度,以震慑犯罪,教育多数,力争把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控制在萌芽状态。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公安机关应定期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的整顿,同时为了方便工作,
派出所应与辖区学校协商,取得支持,在校内设立警务室,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派出所要积极开展“警校共建”活动,法制副校长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宣传,以案说法,警示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警示录》培训光盘介绍: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受网络诱惑,犯罪率与前几年相比明显上升,而且犯罪特点出现类型多元化,年龄低龄化,手段成人化,方式团伙化的发展趋势!为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学校、家庭、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应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防线之一。
46集校园综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片——《青少年警示录》VCD正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而特别制作!真人真事,催人泪下……用活生生的事例引导他们学法、讲法、用法,从而防止和消除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和蔓延。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爱情观、金钱观、公德观,引导他们走上光明的人生之路!
本片分为:少年犯忏悔录、网络|网瘾、法理|呼唤三大部分,为预防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之路提供很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青少年警示录》——少年犯忏悔录:“学校里,他们也是一个个可爱生动的孩子,本来应该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的花季少年却因为„毒魔、黄毒、色情网站、打架、虚荣、盗窃……等等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情而走进了让他们后悔一辈子的铁窗里”,是什么让他们失去大好的青春年华,请用心聆听一下来自失足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的忏悔吧……
《青少年警示录》——网络|网瘾:网络的日益发展带动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引发了青少年因忽略而走向犯罪的各个层面,“心理疾病、网络成瘾、青春躁动、好奇模仿、贫穷愚昧、利益诱惑、早恋禁果、家庭暴力、溺爱娇惯、交友不慎、吸毒贩毒”……触目惊心,《青少年警示录》VCD是青少年在人生成长道路上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是中国青少年活生生的教育片
《青少年警示录》——法理|呼唤:“一宗真实的案例,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一次深入浅出的法制教育,说给每一个学生,说给每一个家庭,说给每一个学校。”抛弃刻板说教,以活生生的案例现身解说值得关注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说给学生、家庭、社会……。通过个案追踪报道形式,以案释法,及时劝戒,生动直观的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发人深省的警示教育,唤起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保护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共识,是一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好教材。
预防青少年犯罪 使其健康成长
我市现有14—25周岁的青少年12.2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2%。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未来,应当予以高度关注。令人忧虑的是,尽管社会各界、政府各相关部门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做了大量工作,但青少年犯罪现象仍非常突出。2003—2005年,我市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数占当年批捕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0%、51%、38%。青少年违法犯罪越来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是犯罪日趋低龄化。由于平均青春期在提早,青少年犯罪越来越低龄化,在校学生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近三年,市人民法院审结的青少年被告人平均年龄分别为22.18岁、19.52岁、17.98岁,在校学生刑事犯罪人数占青少年犯罪人数比例由9.6%上升到15.9%。在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16岁及以下的已占到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9.4%,有的犯罪团伙中还有十一二岁的成员。2004年破获的龙洞乡盗窃光缆线团伙案,收审的9名对象中,只有2人年满16岁。2005年,我市梅坪村、长桥村4名初中在校学生,在工贸新区、望东区、东风路先后3次实施持刀抢劫,作案时他们年龄均未满15周岁。二是以闲散青少年为主体的犯罪团伙化。一些闲散青少年喜欢三五成群,在社会容易形成“小帮派”,受社会恶势力人员的教唆、策划和组织,往往实施团伙犯罪。2005年市人民法院审结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中,团伙犯罪案占了90%以上,比成年人高出2—3倍。团伙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对人们安全感的破坏性极大。我市城区治安状况较差,群众意见大,主要就是一些闲散青少年结成团伙寻衅滋事、聚众斗殴。三是作案手段成人化、暴力化。一些青少年犯罪嫌人反侦查意识强,十几岁的孩子作案前就懂得精心策划,作案后知道伪造现场,作案手段残忍,令人触目惊心。我市某中学一名学生采取包带勒、砖头砸等暴力手段将学校工友杀害后,竟然若无其事地回到教室继续自习。
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和缺陷。有的家庭父母只忙于挣钱而忘记了孩子,特别是我市农村,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比较多,家长无暇、无力承担教育和监护孩子的职责,使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染上了坏习性,走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过分溺爱子女,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任性;或简单粗暴,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判逆行为,最终导致犯罪的发生。有的家庭父母不和甚至离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我市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26.6%来自破碎家庭,是健康家庭的4.2倍。有的父母自身行为不端,或道德品质败坏,上梁不正下梁歪,给孩子成长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走上犯罪道路。二是学校教育存在偏差和缺失。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致使少数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目无法纪。有的学校将学生划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增重,使少数差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劝退”等对象,于是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有的学校管理不严,出现了少数在校学生课余从事娱乐休闲行业赚钱的现象。有的老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或者姑息迁就,以罚代教,使学生产生逆反甚至报复心理,以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三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潮泛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贪污受贿等一些不良现象较为严重,使部份青少年思想上混乱。渲染暴力、色情、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屡禁不止,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甚至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催化剂。还有黑网吧、毒品等也诱发青少年犯罪。我市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80%的有上网经历,其中一周三次以上的占45.8%。有的学生在上课时睡觉,晚上就上网;家的干脆吃住在网吧,通宵达旦,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三、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形势严峻,我们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教育挽救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预防体系,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一)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强对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重视和领导
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应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要长远规划。建议将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纳入我市“十一五”规划,市财政对所需资金要单列预算,给予财力支持。尤其是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建设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十一五”期间,要兴建一批功能齐全、设施较完备,吸引并适合青少年参与的健康活动场所,如青少年文化宫、体验基地、禁毒教育展厅、人文科技馆等。二要健全机制。要建立党委牵头抓思想教育,政府牵头抓权益保护的工作机制。明确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委员会和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职责,形成联动机制。特别要把农村未保工作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完善乡镇、村一级未保预防体系。三是要成立少年法庭。市人民法院可成立专门的少年法庭,在坚持“处罚与教育并重、挽救与预防并举”的原则下,建立一条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理一条龙体系的绿色通道,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改革庭审方式,邀请学校老师、群团干部、心理学工作者介入青少年犯罪案件审理,对未成年人罪犯实施心理矫正,量刑时多适用非监禁刑,并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在法院设立帮教考察法官,负责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理前的调查,为庭审法官提供庭审注意事项和量刑参考意见。四是要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提高青少年就业率。在关注40、50人员再就业的同时,更应重视适龄青少年的就业问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培训。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开展劳务输出,确保青少年充分就业。
(二)强化教育预防
一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组织模范家庭报告团,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筑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二是丰富学校教学内容。学校要通过法制课、黑板报等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普法教育,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开展“远离网吧、远离毒品、远离不良行为”等主题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自我保护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在中小学开展磨砺式、挫折式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开通校园绿色网站,为学生健康上网创造条件,筑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二条防线。三是强化社会教育功能。要充分发挥好宣传、政法、教育、体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使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工作更加系统和规范。同时,要通过对青少年评价机制的创新,推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由教育部门牵头,实施“新三好”评价机制。在主流媒体开辟青少年教育专栏,积极宣传正面典型和道德标准,剖析一些案例,增强教育的效果。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作用,重视做好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建立帮教责任制和帮教档案,采取学校、家庭、社区和派出所“四结合”的方式,防止其重新犯罪。
(三)净化社会环境
加强综合治理、净化社会环境,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应继续加大对青少年读物、娱乐场所、网马、媒体广告的清理整治力度,严厉查处黄色影视、书刊、音像制品和广告,通过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控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设立文化市场110,对黑网吧、不良音像制品等的打击形成长效机制。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对青少年团伙犯罪中的首要分子,教唆、指使青少年犯罪的恶势力要加大打击力度,以震慑犯罪,教育多数,力争把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控制在萌芽状态。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公安机关应定期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的整顿,同时为了方便工作,
派出所应与辖区学校协商,取得支持,在校内设立警务室,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派出所要积极开展“警校共建”活动,法制副校长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宣传,以案说法,警示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警示录》培训光盘介绍: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受网络诱惑,犯罪率与前几年相比明显上升,而且犯罪特点出现类型多元化,年龄低龄化,手段成人化,方式团伙化的发展趋势!为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学校、家庭、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应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防线之一。
46集校园综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片——《青少年警示录》VCD正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而特别制作!真人真事,催人泪下……用活生生的事例引导他们学法、讲法、用法,从而防止和消除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和蔓延。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爱情观、金钱观、公德观,引导他们走上光明的人生之路!
本片分为:少年犯忏悔录、网络|网瘾、法理|呼唤三大部分,为预防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之路提供很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青少年警示录》——少年犯忏悔录:“学校里,他们也是一个个可爱生动的孩子,本来应该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的花季少年却因为„毒魔、黄毒、色情网站、打架、虚荣、盗窃……等等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情而走进了让他们后悔一辈子的铁窗里”,是什么让他们失去大好的青春年华,请用心聆听一下来自失足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的忏悔吧……
《青少年警示录》——网络|网瘾:网络的日益发展带动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引发了青少年因忽略而走向犯罪的各个层面,“心理疾病、网络成瘾、青春躁动、好奇模仿、贫穷愚昧、利益诱惑、早恋禁果、家庭暴力、溺爱娇惯、交友不慎、吸毒贩毒”……触目惊心,《青少年警示录》VCD是青少年在人生成长道路上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是中国青少年活生生的教育片
《青少年警示录》——法理|呼唤:“一宗真实的案例,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一次深入浅出的法制教育,说给每一个学生,说给每一个家庭,说给每一个学校。”抛弃刻板说教,以活生生的案例现身解说值得关注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说给学生、家庭、社会……。通过个案追踪报道形式,以案释法,及时劝戒,生动直观的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发人深省的警示教育,唤起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保护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共识,是一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