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青年教师的建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读《写给年轻教师的100条建议》之感

《管子·权修 第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以上便是他的人才观。

我国现代文学的先驱,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也是取自此意,承载了长辈对晚辈的厚望与寄托。其寓意是: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俄罗斯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写给年轻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实际上是在宣传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历代先哲所提倡的,也是历代掌权者所认可的,因而可以说是主流的生活方式。作为青年教师,并不一定非照书中所说的这种方式工作生活,其他方式,也有可能做得很好,甚至对教育的发展更为有利。

当下社会国家间、民族间、群体间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促使部分青年教师学生义愤填膺变成愤青,我也不是希望青年人与众人作对,只是比较强调独立人格、独立思考而已,其中也会有点世故,但不是主要的。当然,我这是名副其实的“建议”。我既不是官员,也不是权威,官员的“建议”(在他管辖范围内)你是要执行的,“建议”

不过是客气话,权威们的建议你是不便反对的,我的建议则是而且包容理睬、理性看待。这也是该书中所要阐述的主要思想之一。

李开复博士在业界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他曾经说过:“人应该有勇气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东西,应该有胸怀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东西,应该有智慧来分辨哪些是自己能够改变的,哪些是自己无法改变的。”这话很有参考价值。我们从小到大总是反复被告知上方对我们有何要求,那是我们必须努力达到的,不管个人情况如何。李开复的话则是告诉我们还要了解自己的实力。这是一种自主性,一种自知之明。这很重要。人有自知之明,才能不放过自己能够攀登的最高峰,也不浪费精力去做无用功。我们青年教师,或许由于经验方面的欠缺,能够做好的事情不去做,明明做不到的事情却勉力为之(美其名曰永不放弃),结果像有些考生那样,费了半天劲,难题没做出来,容易题没时间做了,结果可想而知。但这种自知之明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得到的。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实力,那就试着来,经过成功失败的多次实践,逐渐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于是做事就心中有数了。

我们青年教师应当每天都想想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可以记录下来。这实际是把自己当作一个研究对象。

另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如果把它比作一个蛋糕,则这个蛋糕无法做大,只能在如何“切蛋糕”上做文章。班主任工作与教学,班级整体工作与个别生教育,备课与改作业,个别谈话与家访,领导交办的任务与自己的想法,工作与休息,教育别人的孩子与教育自己的孩子,所有这些,都要仔细盘算,看看分别使用多少精力,

切下多大一块蛋糕为好。没有这种盘算,没有预案,就全成了“遭遇战”,穷于应付,失去了主动性。我们青年教师应当经常把自己想到的事情写一项项在一张纸上,剪成小条,按轻重缓急重新分组排列。排一遍,心里就有数了,这是把自己的精力分配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我们要做新型教师,努力的方向一定要明确。新型教师与当下的教师和传统的教师自然有共同之处,新与旧是不能完全割裂的,但书中侧重谈一谈新型教师不同于传统教师之处。

(1)至少到目前为止,多数教师主要还是靠拼体力工作的,我希望青年教师更多地靠智慧,从“老黄牛”型,变成“智多星”型,成为研究型的、学者型的教师。

(2)至少到目前为止,教育界一出什么问题,就抓师德教育,其实有不少问题关键在“师才”,是教师的教育观念问题和工作能力问题。我希望青年教师分出更多的精力提高自己的“才能”(专业技术水平),改变德与才前者硬后者软的瘸腿状态。我的意思绝不是说师德不重要(扣这种帽子是国人的拿手好戏),而是说,不要幻想以师德教育解决专业技术问题。

(3)你观察教师说话作文,至少到目前为止,其思维方式与大众思维无异,其语言也都是日常用语(或大众传媒用语),极不严谨。我希望青年教师改变此种状况,学会专业思维,学会用比较严谨的专业语言。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你要故意弄一些艰深的学术语言吓唬人,而是说,你说话要有专业人员的逻辑性,要能拿出点非专业人员拿不出的东西,(在工作中)把自己和普通百姓区别开来。

(4)至少到目前为止,多数教师提高业绩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靠向外部争资源,尤其是争夺学生的时间(抢体音美课,抢自习,多留家庭作业),我希望青年教师侧重向内部挖潜,靠少做无用功、提高效率争取业绩。

(5)至少到目前为止,多数教师的教育活动是明显的短期行为,只顾眼前的考试分数和别人能看得见的一些“活动”,我希望青年教师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尤其注重那些对一生有重大意义的东西(真实的品德,学习能力,思维能力)。

(6)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多数教师的教育是管控型的,我希望青年教师能把自己的教育变成帮助型的,我不是说要废除管控,而是要把管控减少到最低限度(这个限度在哪里,正需研究),用主要精力“帮助”学生。

书中提到年轻教师境界的提高,这里说的“境界”,主要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想知道自己的境界是否提高了,他人的评价是一个方面,自己的工作有无成绩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如果你真的提升了一个层次,你自己会有感觉。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超越”,“高峰体验”,一种很美妙的感觉,心旷神怡,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得到的。

新思考博客上曾有一位署名“李”的老师,在我的专栏里发了一个帖子,他说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很多问题看不懂,也理不清,只好向经验学习,其后果就是走了经验主义路线,这一方式维持了10

多年。但总感觉心有不满,总感觉有太多的遗憾。后来从头学习,突然眼前的一切开始变化。他发现,原来教育也是需要智慧的,原来匠人和艺术家是有很大区别的,原来井底之蛙不完全是寓言故事,而是有现实原型的。他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之路,反省所有的教育问题,不得已又从哲学入手,每天带着书不停地看,看得别人认为他有些神圣叨叨,说话也有时让别人不是很明白,但他说:“我的课堂却在悄然改变,我感到自己站起来看世界时,世界象低了。”

“我感到自己站起来看世界时,世界象低了。”我非常喜欢这句话。这恐怕就是一种高峰体验。杜甫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感觉。我们都有过爬山的经验,你很吃力地爬上一座山,自己觉得很不错了,可是,当你爬上更高的山峰时,你才看出,刚才的所谓“山峰”,不过是个小土包而已。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一般地说,你的境界可能就提高了,到了新的层面。因为你看得比别人更宽、更远,所以还有一种现象,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别人的眼光超不出你的视野,换一种说法就是,你的观点,你的见解,能包含别人的见解在内,能把他们的意见整合进来,而他们的观点无法包容你的观点。这种情况我们从人们说话作文是可以看出来的,你一比较就能感觉出谁的视野更宽。当你达到新的境界时,如果讨论问题,你会发现你明白他是怎么回事,他却不明白你是怎么回事,你能看清他,他无法看清你,甚至会误解你。这是可以理解的,人只能在自己的视野内看这个世界。

真会读书的人绝不是简单地到书中去讨招数和秘方,而是想得到

一些启发,不是简单地要解决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是希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帮每个学生找到这种自我提升的感觉,而其前提是教育者自己有过此种体验。我曾和一个年轻人讨论教育问题,他说:“素质教育只能由关心自身素质提高的人来实施。”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一览众山下”的超越自我的心境,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得到的,有些人从未体验过这种感觉,希望这种人搞懂素质教育,就非常困难。他以为素质教育就是上级拿出一些贴着素质教育标签的办法,他来照办,就素质教育了。你跟他说不清楚,对话不在一个层面,只好沉默。幼儿牵着大人的手走路,在人群中,他看到的只是一大丛人腿,等他长高之后,才能看到更真实的世界,要是他拒绝长大,就只好在腿的森林中生活了。我真的很希望老师们都长高,都站起来;现在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在蹲着,甚至跪着,而不自知。我尤其希望青年教师努力在精神上站立起来,用自己的脑袋想事情,不烦他人替自己思考,却愿意与他人交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至今,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敬崇有加。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当有所觉悟,有所担当,有所造诣。等到桃李满天下之时,自是对教书一生的最好回报。我愿借此时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水平和业务技能知识,并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以身育人,做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读《写给年轻教师的100条建议》之感

《管子·权修 第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以上便是他的人才观。

我国现代文学的先驱,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也是取自此意,承载了长辈对晚辈的厚望与寄托。其寓意是: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俄罗斯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写给年轻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实际上是在宣传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历代先哲所提倡的,也是历代掌权者所认可的,因而可以说是主流的生活方式。作为青年教师,并不一定非照书中所说的这种方式工作生活,其他方式,也有可能做得很好,甚至对教育的发展更为有利。

当下社会国家间、民族间、群体间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促使部分青年教师学生义愤填膺变成愤青,我也不是希望青年人与众人作对,只是比较强调独立人格、独立思考而已,其中也会有点世故,但不是主要的。当然,我这是名副其实的“建议”。我既不是官员,也不是权威,官员的“建议”(在他管辖范围内)你是要执行的,“建议”

不过是客气话,权威们的建议你是不便反对的,我的建议则是而且包容理睬、理性看待。这也是该书中所要阐述的主要思想之一。

李开复博士在业界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他曾经说过:“人应该有勇气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东西,应该有胸怀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东西,应该有智慧来分辨哪些是自己能够改变的,哪些是自己无法改变的。”这话很有参考价值。我们从小到大总是反复被告知上方对我们有何要求,那是我们必须努力达到的,不管个人情况如何。李开复的话则是告诉我们还要了解自己的实力。这是一种自主性,一种自知之明。这很重要。人有自知之明,才能不放过自己能够攀登的最高峰,也不浪费精力去做无用功。我们青年教师,或许由于经验方面的欠缺,能够做好的事情不去做,明明做不到的事情却勉力为之(美其名曰永不放弃),结果像有些考生那样,费了半天劲,难题没做出来,容易题没时间做了,结果可想而知。但这种自知之明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得到的。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实力,那就试着来,经过成功失败的多次实践,逐渐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于是做事就心中有数了。

我们青年教师应当每天都想想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可以记录下来。这实际是把自己当作一个研究对象。

另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如果把它比作一个蛋糕,则这个蛋糕无法做大,只能在如何“切蛋糕”上做文章。班主任工作与教学,班级整体工作与个别生教育,备课与改作业,个别谈话与家访,领导交办的任务与自己的想法,工作与休息,教育别人的孩子与教育自己的孩子,所有这些,都要仔细盘算,看看分别使用多少精力,

切下多大一块蛋糕为好。没有这种盘算,没有预案,就全成了“遭遇战”,穷于应付,失去了主动性。我们青年教师应当经常把自己想到的事情写一项项在一张纸上,剪成小条,按轻重缓急重新分组排列。排一遍,心里就有数了,这是把自己的精力分配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我们要做新型教师,努力的方向一定要明确。新型教师与当下的教师和传统的教师自然有共同之处,新与旧是不能完全割裂的,但书中侧重谈一谈新型教师不同于传统教师之处。

(1)至少到目前为止,多数教师主要还是靠拼体力工作的,我希望青年教师更多地靠智慧,从“老黄牛”型,变成“智多星”型,成为研究型的、学者型的教师。

(2)至少到目前为止,教育界一出什么问题,就抓师德教育,其实有不少问题关键在“师才”,是教师的教育观念问题和工作能力问题。我希望青年教师分出更多的精力提高自己的“才能”(专业技术水平),改变德与才前者硬后者软的瘸腿状态。我的意思绝不是说师德不重要(扣这种帽子是国人的拿手好戏),而是说,不要幻想以师德教育解决专业技术问题。

(3)你观察教师说话作文,至少到目前为止,其思维方式与大众思维无异,其语言也都是日常用语(或大众传媒用语),极不严谨。我希望青年教师改变此种状况,学会专业思维,学会用比较严谨的专业语言。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你要故意弄一些艰深的学术语言吓唬人,而是说,你说话要有专业人员的逻辑性,要能拿出点非专业人员拿不出的东西,(在工作中)把自己和普通百姓区别开来。

(4)至少到目前为止,多数教师提高业绩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靠向外部争资源,尤其是争夺学生的时间(抢体音美课,抢自习,多留家庭作业),我希望青年教师侧重向内部挖潜,靠少做无用功、提高效率争取业绩。

(5)至少到目前为止,多数教师的教育活动是明显的短期行为,只顾眼前的考试分数和别人能看得见的一些“活动”,我希望青年教师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尤其注重那些对一生有重大意义的东西(真实的品德,学习能力,思维能力)。

(6)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多数教师的教育是管控型的,我希望青年教师能把自己的教育变成帮助型的,我不是说要废除管控,而是要把管控减少到最低限度(这个限度在哪里,正需研究),用主要精力“帮助”学生。

书中提到年轻教师境界的提高,这里说的“境界”,主要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想知道自己的境界是否提高了,他人的评价是一个方面,自己的工作有无成绩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如果你真的提升了一个层次,你自己会有感觉。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超越”,“高峰体验”,一种很美妙的感觉,心旷神怡,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得到的。

新思考博客上曾有一位署名“李”的老师,在我的专栏里发了一个帖子,他说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很多问题看不懂,也理不清,只好向经验学习,其后果就是走了经验主义路线,这一方式维持了10

多年。但总感觉心有不满,总感觉有太多的遗憾。后来从头学习,突然眼前的一切开始变化。他发现,原来教育也是需要智慧的,原来匠人和艺术家是有很大区别的,原来井底之蛙不完全是寓言故事,而是有现实原型的。他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之路,反省所有的教育问题,不得已又从哲学入手,每天带着书不停地看,看得别人认为他有些神圣叨叨,说话也有时让别人不是很明白,但他说:“我的课堂却在悄然改变,我感到自己站起来看世界时,世界象低了。”

“我感到自己站起来看世界时,世界象低了。”我非常喜欢这句话。这恐怕就是一种高峰体验。杜甫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感觉。我们都有过爬山的经验,你很吃力地爬上一座山,自己觉得很不错了,可是,当你爬上更高的山峰时,你才看出,刚才的所谓“山峰”,不过是个小土包而已。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一般地说,你的境界可能就提高了,到了新的层面。因为你看得比别人更宽、更远,所以还有一种现象,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别人的眼光超不出你的视野,换一种说法就是,你的观点,你的见解,能包含别人的见解在内,能把他们的意见整合进来,而他们的观点无法包容你的观点。这种情况我们从人们说话作文是可以看出来的,你一比较就能感觉出谁的视野更宽。当你达到新的境界时,如果讨论问题,你会发现你明白他是怎么回事,他却不明白你是怎么回事,你能看清他,他无法看清你,甚至会误解你。这是可以理解的,人只能在自己的视野内看这个世界。

真会读书的人绝不是简单地到书中去讨招数和秘方,而是想得到

一些启发,不是简单地要解决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是希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帮每个学生找到这种自我提升的感觉,而其前提是教育者自己有过此种体验。我曾和一个年轻人讨论教育问题,他说:“素质教育只能由关心自身素质提高的人来实施。”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一览众山下”的超越自我的心境,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得到的,有些人从未体验过这种感觉,希望这种人搞懂素质教育,就非常困难。他以为素质教育就是上级拿出一些贴着素质教育标签的办法,他来照办,就素质教育了。你跟他说不清楚,对话不在一个层面,只好沉默。幼儿牵着大人的手走路,在人群中,他看到的只是一大丛人腿,等他长高之后,才能看到更真实的世界,要是他拒绝长大,就只好在腿的森林中生活了。我真的很希望老师们都长高,都站起来;现在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在蹲着,甚至跪着,而不自知。我尤其希望青年教师努力在精神上站立起来,用自己的脑袋想事情,不烦他人替自己思考,却愿意与他人交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至今,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敬崇有加。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当有所觉悟,有所担当,有所造诣。等到桃李满天下之时,自是对教书一生的最好回报。我愿借此时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水平和业务技能知识,并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以身育人,做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相关文章

  • 一位在乡村当了30年教师的老校长,写给乡村青年教师的十点建议 | 手记
  • 为了到达成功的彼岸,青年教师朋友们,你要一边用粉笔爬黑板,一边用钢笔爬格子."粉笔"能为你创造学校范围内的声誉,钢笔却可以为你走出校园,开辟一片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写作体现出你对教育的贡献是双倍的.为什么这样说?你在教学 ...查看


  • 一生只做一件事--写给青年教师的话
  • 一生只做一件事 --写给青年教师的话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 王振刚 翻开王开岭先生的<人生的深味>这篇文章,阅读到了这样一些话:"追求技艺的完美,对细节一丝不苟,在重复中精益求精,此即日本传统文化推崇的'职人'生活.' ...查看


  • 班主任如何开好家长会
  • 班主任如何开好家长会(转载)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联系的重要形式,一次家长会组织的好不好,能不能达到目的,这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效果,而且从另一个层面说,也反映了一个班主任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一次好的.成功的家长会,既要使家长对班级整体状况 ...查看


  • 美国一位中学校长写给每一位新老师的信--
  • 美国一位中学校长写给每一位新老师的信-- 经营管理 11-11 2213 美国一位中学校长写给每一位新老师的信-- 亲爱的老师,我曾经亲眼看到过人类不应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 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 ...查看


  • 写给6岁宝宝的爸爸妈妈
  • 作者:王浩 儿童与健康 2005年09期 六岁宝宝的故事 上小学了,背着爸爸给我买的新书包,妈妈说挺神气的.书包里面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好几本书.上课的时候,我认真听老师讲课,也学会了做笔记.一个个汉字和一道道数学题把我带进了一个奇妙而又 ...查看


  • 2015年,写给开发商的3个建议!
  • 2015年,写给开发商的3个建议! [导读]2015年对于中国开发商而言,因为未知而充满希望,也因为2014年的压抑而内心渴望复苏,更因为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和高地价门槛导致很多中小开发商信心不足--身在白银.利润摊薄的时代,身在移动互联网自 ...查看


  • 读书笔记-[十封信][致青年教师][给教师的建议]
  • 读后感 这三本书中<给教师的建议>和<十封信>以理论讲解为主,晦涩难懂,需要反复的读来理解其中含义并联系自身的教学进行共振.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相对要平易近人一些. 以前读书总是带着膜拜大师的心情,希 ...查看


  • 傅雷家书 习题
  • <傅雷家书>名著阅读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1. 作者傅雷是哪个国家的人?( ) A. 中国 B. 美国 C. 俄国 D. 英国 2. 这些家书是傅雷寄给谁的?( ) A. 妻子 B. 儿子 C. 女儿 D. 朋友 ...查看


  • 初一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1)_3
  • 初一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1) 时间:2010年9月13日 周次:第三周 主题:统一教学进度,学习校语文教研组下发的备课组活动的要求 主备人:张平 过程与内容: 一.统一本学期的教学进度.以月考和期中考试为界限,月考前一.二单元精讲,开三单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