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汇报
****镇人民政府镇长
(2011年12月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镇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开展情况及2012年工作打算简要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认真落实中、省、市、县支农惠农扶农系列政策,坚持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抓,积极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全力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农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000万元,同比增长28.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5152元,比上年增加1361元,增长37%。
一、工作开展情况
1、畜禽养殖实现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我镇以发展壮大畜牧业经济为目标,大力提倡家庭规模养殖,推广品种改良,狠抓动物防疫,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建成以土鸡、生猪养殖为主的规模养殖大户19户,其中养猪大户5户、养鸡大户11户,养羊大户2户、养鸭专业户1户,预计今冬明春全镇生猪出栏可以达到1万头,牛羊出栏5000只,家禽出笼6万只,畜禽养殖总量突破10万头(只),规模化养殖比重大幅提升。
2、特色产业开发取得突破。加大农业产业开发力度,引进投资180余万元,在****村发展花卉与大棚蔬菜为一体的特色种植基地50亩,一期新建大棚10个,国庆期间为县城及各景点供应各类花草数十万株,元旦、春节期间还将上市20万株,年可创收120万元。在花卉产业已初步收益的基础上,根据冬季蔬菜市场的需求,利用5个暂时空闲的大棚种植蔬菜,目前,长势良好,预计年前可实现收入15万元以上。同时,以核桃、板栗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实施标准化建园1000亩,综合科管1.2万亩,在东甘沟村实施桑园建设600亩,各村实施梧桐造林达6万余棵,以中兴**、**、**三家采矿企业为依托,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996人,创收62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农业产业开发工作整体水平。
3、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今年,全镇完成农业科技推广14700亩,蔬菜种植1428亩,无公害农产品开发16000亩,农作物种植面积10228亩,粮食总产量2176.5吨,中药材种植808亩,其中草本药材科管208亩,猪苓科管600亩,中药材科技示范种植200亩,新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在新技术的应用上,积极争取太阳灶200台,节柴灶200口,让群众充分享受农业科技成果。
4、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为了确保“三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我们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活动,通过标语、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各项政策家喻户晓。积极配合县财政、农业等部门,落实各项惠农资金发放工作,坚持涉农事项公开公示制度,及时向广大农民公布相关情况,
确保了补贴资金发放准确、透明。
5、陕南移民搬迁进展顺利。启动了总投资约4500万元的***村移民安置点建设,按照“实际实用、突出特色、节约用地”的原则和“统一标高、统一门窗材料和规格、统一雨棚尺寸、统一屋顶模式、统一外墙颜色、统一散水尺寸”的要求,由县上统一规划设计,镇上组织实施,农户自行建设设。一期工程已于今年8月全面开工,目前,邻近东红路的第一排29户基础工程已完工,第二排21户待杆线迁移到位后,实施基础工程,力争年底前启动一期房屋主体建设。
6、扶贫开发项目扎实推进。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示范点建设项目,按照规划要求,总投资449.5万元,已完成投资234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09.5万元。目前,房屋涂白、改厕改圈、院落硬化、路砖铺设、路灯安装等任务已基本完成,联户路硬化、便民桥建设、花坛修建以及水毁道路修复等工程正加紧实施,各项工作保持有力有序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偏小,带动农民增收作用不够。农业一直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短腿,基础相对薄弱,主导产业品牌效应不明显,产业键条短,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境内企业规模小,自身实力有限,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升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2、农技推广不够,农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专业人员老化、专业结构不平衡,加之受到人员编制的影响,农业服务人
员短缺,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不能充分满足农民群众需求。
3、发展不够均衡,部分村组贫困面貌依然严重。***村位于大西沟铁矿800万吨项目规划区域内,由于项目一直未能开工建设,影响和制约到村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投入项目的实施,尤其是居住笊篱沟的群众还相当贫困,与邻近村相比发展迟缓,村容村貌变化不大。
三、2012年工作打算
1、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增强农村发展后劲。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认真研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找准突破口,把握对接点,搭好连心桥,积极主动地外出争资金、跑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纳县内外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扩张投资总量。围绕大西沟铁矿800万吨采选项目建设,全力做好群众发动、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基础工作,持续推进***镇扶贫开发、***移民安置点二期建设、****村西坡铁路二线移民安置点建设、***村砖厂循环生产线、***沟开发、***沟乡村游等一批项目建设,为推进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加快人居环境改善,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按照小城镇建设工作要求,继续做好***村安置点的自来水、入户道路、绿化、硬化、亮化、排污等配套工程,全面推进便民桥建设、通村路维护、危房改造、人畜饮水等民生工程。加强环境治理,坚持每季度集中开展一次“四改三清”整治活动,重点做好生活垃圾的集中投放处置,制止村庄院落及道路沿线乱堆乱放、乱拆乱建、乱贴乱画等现象,使村容村貌得到大的改观,提高
农村城镇化建设水平。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狠抓特色产业开发,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村万亩核桃、板栗基地建设力度,带动全镇林果业的发展。全力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突出抓好****村500亩樱桃园建设,***村生态观光农业(孔雀养殖),全镇5000亩优质核桃建园,10000亩板栗科管工程。不断加大农业产业项目的扶持和投入力度,以***村**养殖、花卉及蔬菜种植,东甘沟村豆腐加工、民间竹编为龙头,带动全镇畜牧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镇村农技校为基地,以矿产企业为依托,以培养全县“一区三基地”建设等所需的技术工人为重点,不断做强劳务产业,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培训,推动劳动力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劳务输出型向就地就近就业型转变、“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为农民持续增收奠定基础。
4、加强资源整合利用,推动扶贫开发进程。紧紧抓住新一轮扶贫开发大好机遇,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精神要求,扎实做好贫困户的调查确认上报工作,制定完善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加强与计划、农业、扶贫、城建、水务等县直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部门支持与帮助,把新农村建设和陕南移民安置、扶贫整村推进、重点工程搬迁、工赈移民等工作紧密结合,集中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重点加强***村、***村、***村扶贫开发投入,力争全镇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汇报
****镇人民政府镇长
(2011年12月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镇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开展情况及2012年工作打算简要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认真落实中、省、市、县支农惠农扶农系列政策,坚持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抓,积极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全力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农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000万元,同比增长28.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5152元,比上年增加1361元,增长37%。
一、工作开展情况
1、畜禽养殖实现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我镇以发展壮大畜牧业经济为目标,大力提倡家庭规模养殖,推广品种改良,狠抓动物防疫,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建成以土鸡、生猪养殖为主的规模养殖大户19户,其中养猪大户5户、养鸡大户11户,养羊大户2户、养鸭专业户1户,预计今冬明春全镇生猪出栏可以达到1万头,牛羊出栏5000只,家禽出笼6万只,畜禽养殖总量突破10万头(只),规模化养殖比重大幅提升。
2、特色产业开发取得突破。加大农业产业开发力度,引进投资180余万元,在****村发展花卉与大棚蔬菜为一体的特色种植基地50亩,一期新建大棚10个,国庆期间为县城及各景点供应各类花草数十万株,元旦、春节期间还将上市20万株,年可创收120万元。在花卉产业已初步收益的基础上,根据冬季蔬菜市场的需求,利用5个暂时空闲的大棚种植蔬菜,目前,长势良好,预计年前可实现收入15万元以上。同时,以核桃、板栗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实施标准化建园1000亩,综合科管1.2万亩,在东甘沟村实施桑园建设600亩,各村实施梧桐造林达6万余棵,以中兴**、**、**三家采矿企业为依托,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996人,创收62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农业产业开发工作整体水平。
3、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今年,全镇完成农业科技推广14700亩,蔬菜种植1428亩,无公害农产品开发16000亩,农作物种植面积10228亩,粮食总产量2176.5吨,中药材种植808亩,其中草本药材科管208亩,猪苓科管600亩,中药材科技示范种植200亩,新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在新技术的应用上,积极争取太阳灶200台,节柴灶200口,让群众充分享受农业科技成果。
4、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为了确保“三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我们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活动,通过标语、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各项政策家喻户晓。积极配合县财政、农业等部门,落实各项惠农资金发放工作,坚持涉农事项公开公示制度,及时向广大农民公布相关情况,
确保了补贴资金发放准确、透明。
5、陕南移民搬迁进展顺利。启动了总投资约4500万元的***村移民安置点建设,按照“实际实用、突出特色、节约用地”的原则和“统一标高、统一门窗材料和规格、统一雨棚尺寸、统一屋顶模式、统一外墙颜色、统一散水尺寸”的要求,由县上统一规划设计,镇上组织实施,农户自行建设设。一期工程已于今年8月全面开工,目前,邻近东红路的第一排29户基础工程已完工,第二排21户待杆线迁移到位后,实施基础工程,力争年底前启动一期房屋主体建设。
6、扶贫开发项目扎实推进。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示范点建设项目,按照规划要求,总投资449.5万元,已完成投资234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09.5万元。目前,房屋涂白、改厕改圈、院落硬化、路砖铺设、路灯安装等任务已基本完成,联户路硬化、便民桥建设、花坛修建以及水毁道路修复等工程正加紧实施,各项工作保持有力有序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偏小,带动农民增收作用不够。农业一直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短腿,基础相对薄弱,主导产业品牌效应不明显,产业键条短,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境内企业规模小,自身实力有限,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升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2、农技推广不够,农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专业人员老化、专业结构不平衡,加之受到人员编制的影响,农业服务人
员短缺,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不能充分满足农民群众需求。
3、发展不够均衡,部分村组贫困面貌依然严重。***村位于大西沟铁矿800万吨项目规划区域内,由于项目一直未能开工建设,影响和制约到村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投入项目的实施,尤其是居住笊篱沟的群众还相当贫困,与邻近村相比发展迟缓,村容村貌变化不大。
三、2012年工作打算
1、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增强农村发展后劲。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认真研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找准突破口,把握对接点,搭好连心桥,积极主动地外出争资金、跑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纳县内外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扩张投资总量。围绕大西沟铁矿800万吨采选项目建设,全力做好群众发动、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基础工作,持续推进***镇扶贫开发、***移民安置点二期建设、****村西坡铁路二线移民安置点建设、***村砖厂循环生产线、***沟开发、***沟乡村游等一批项目建设,为推进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加快人居环境改善,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按照小城镇建设工作要求,继续做好***村安置点的自来水、入户道路、绿化、硬化、亮化、排污等配套工程,全面推进便民桥建设、通村路维护、危房改造、人畜饮水等民生工程。加强环境治理,坚持每季度集中开展一次“四改三清”整治活动,重点做好生活垃圾的集中投放处置,制止村庄院落及道路沿线乱堆乱放、乱拆乱建、乱贴乱画等现象,使村容村貌得到大的改观,提高
农村城镇化建设水平。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狠抓特色产业开发,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村万亩核桃、板栗基地建设力度,带动全镇林果业的发展。全力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突出抓好****村500亩樱桃园建设,***村生态观光农业(孔雀养殖),全镇5000亩优质核桃建园,10000亩板栗科管工程。不断加大农业产业项目的扶持和投入力度,以***村**养殖、花卉及蔬菜种植,东甘沟村豆腐加工、民间竹编为龙头,带动全镇畜牧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镇村农技校为基地,以矿产企业为依托,以培养全县“一区三基地”建设等所需的技术工人为重点,不断做强劳务产业,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培训,推动劳动力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劳务输出型向就地就近就业型转变、“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为农民持续增收奠定基础。
4、加强资源整合利用,推动扶贫开发进程。紧紧抓住新一轮扶贫开发大好机遇,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精神要求,扎实做好贫困户的调查确认上报工作,制定完善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加强与计划、农业、扶贫、城建、水务等县直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部门支持与帮助,把新农村建设和陕南移民安置、扶贫整村推进、重点工程搬迁、工赈移民等工作紧密结合,集中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重点加强***村、***村、***村扶贫开发投入,力争全镇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