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孝道文化教育-正式版

浅谈青少年孝道文化教育

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可以说我们改变了许多,发展了许多,社会日益飞速的进步并不代表我们能够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特别是重中之重的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孝道。于是,各种不良的孝道观越来越年轻化,并向青少年蔓延,在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的阶段,孝道文化的正确推动对社会的有力建设对民族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一、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中的缺失

下面先举一个令人心寒的报道,《成都商报》以《3岁男童机场撒野两记耳光扇长辈》为题报道了在泰国曼谷机场上演的惊人一幕:在一架飞往北京的航班登机前,中国旅游团中一名约3岁半的男童在候机厅踢足球遭工作人员制止后,竟拿陪其玩耍的长辈出气,扇了长辈两耳光。但令记者1惊讶的是,整个事件现场,不仅没有一名乘客上前制止,甚至连男孩的母亲都不闻不问,而那名被打的成年男子接下来也没有教育男孩。记者后来了解到,这名男孩属于一个从北京来的旅游团。据团员称,被打的男子是男孩家的邻居。当记者询问团员为何不制止团内的小孩踢球时,许多中国游客发出了冷笑,一些人说:“导游都没管,我们管他干嘛?”还有的人说:“踢球怎么了?又没犯法”。甚至有的中国游客扬言:“咱中国人可不能让别人欺负!”该报最后指出,“耳光事件”影响恶劣,已经使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打折扣。

孝道的缺失同样也反映在一些调查数据之中,2005年10月至12月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个人出资10万元,率7人普查组自费普查全国农村中青年孝道现状。调查组拟定了老有所养现状调查问卷,涉及10大项55小项。通过对10401人的调查,统计表显示:孝18%,一般52%,不孝30%。被调查者人均收入650元,自养者78%,儿女供养22%。调查组总结“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住房最小的是老人。空巢老人大多没精神,眼神茫然空洞,脑筋迟钝,面无表情。家里清风冷灶。有电不使,有电视不开,不烧煤„„”这些得不到物质赡养的老人,更难得到精神赡养。对不孝子女,调查组调查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干预状况,结论是监管不力。干部们直言不便插手的苦衷“清官难断家务事”。不便插手导致不孝恶行膨胀。如果说村官不便插手,那么乡风文明也可成遏制恶行法器。如口诛笔伐、黑板报、标语等,然而调查组没听见没看见。反而,一些村民对不孝见怪不怪,不笑话不谴责。行政束缚的失效,小气候的放任,以致不肖子孙在不孝路上越走越远。

上述为农村中青年孝道状况,但是同样严重的问题也出现在了文化程度越高的青少年身上:

按照常规,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也相应提高,经济条件也相对要好,对孝道的认识和尽孝的能力也应相对提高,翟玉和调查组也听到不少子女这样承诺:“我现在没能力,等我有能力了一定好好孝敬父母”。这也是1文化论文:浅析当代青少年孝道文化的缺失与重建http://www.51lun-wen.cn/Article/qit/jiaoy/zong/2

00803/267502.html

一般人对青年人的普遍认识,即受教育多的青年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对父母的反馈也相应要多,但四川团员青年大调查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在调查青年理财观时显示: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青年手中多余的钱,用于孝敬父母的比例却在不断减少,初中以下有27.14%的人会用于孝敬父母,这个数据是初中有26.45%,中专、高中、职高有25.68%,大专、高职有20.37%,本科有20.00%,硕士及以上仅有17.86%。这组数据的确令人震惊,值得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父母含辛茹苦、社会动用了大量资源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在孝敬父母上有如此大的反差?在调查青年幸福观时显示:在10种选项中选择建立美满和谐家庭的青年高居榜首占34.50%,远远超过位列选项第二的为社会做贡献(16.37%)和第三的事业成功(15.28%)。从文化程度来看,又是硕士及以上人群远远高于其他人群,硕士及以上选择建立美满和谐家庭的高达50%,比初中以下高出22.86,比本科高出19.77%。这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青年人越在意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对父母的反馈如何就不难判断。

缺失的方向为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的严重错失:当代青年或多或少还是了解传统孝道,在思想观念上还是知道应当尽孝,据四川团员青年大调查显示,在问到当代青年有了多余钱的用途时,有23.95%的青年选择了会用于孝敬父母,高居该问题7个选项之首。中华孝道文化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所作的《四川城乡居民孝道观念的调查与分析》显示:听说过孝道这个词的人占调查总数的96.78%,说明孝道的知晓度还是比较高;在对孝的理解的首要选择中,孝就是善于奉养父母的选项,占第一位,达71.63%,说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把物质上对父母的奉养,看成是最重要的孝行。以上数据说明,当代青年不是不懂得孝敬父母。但在实际生活中,大众耳闻目睹的青少年却是另一种形象,父母在“爱幼”上可以说是做得周到细致,但很少听说青年人如何在经济上、在精神上关心孝敬父母,孝道仅仅停留在青年口头上。求学期间自然是父母供养,成家。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严重弱化以及概念上的扭曲化在所找的资料和数据中可以显而易见。

二、孝道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对孝道的论述就相当丰富,孝被看作是人的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有所谓“百善孝为先”之说。两千多年前出现的《孝经》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孝道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在《礼记》、《三字经》、《二十四孝》、《弟子规》等古籍中也为子孙后代的孝道作了种种规范。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孝道文化仍应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其一、老龄化社会需要孝道。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6年2月在京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占全球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报告说,“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2不可逆转的2对青少年进行孝道教育的探讨及其反思

http://www.heyunfeng.com/haohanwang/ReadNews.asp?NewsID=1835

老龄社会”,头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倡导孝道文化也就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其二,家庭结构的现状需要孝道。家庭和谐,社会才能稳定。在我国城乡有着不同的家庭结构,但同样需要孝道。在城镇,现在普遍的情况是“421”的家庭结构,6个大人爱着一个“小皇帝”,“爱幼”的问题不大,甚至有的爱过了头,成了溺爱。而养育过程往往忽视对孝道文化的灌输,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对人冷漠的性格,孝敬意识相对较差。特别是有些不肖子孙,不但不尽孝养义务,反而虐待打骂老人,抢夺老人财产,干涉老人婚姻,侵犯老人合法权益。在乡村,虽然父母不只一个子女,但按照乡村的习惯,女大出嫁,男大分家,父母无经济来源,养老仍然是个问题,多子女更出现了“踢皮球”现象,有的虽然做到了生活上的赡养,但没有注意精神慰藉。因而应当以孝道为切入3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做个有道德良心的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社会稳定。而孝,正是调节家庭关系的一剂良药。一个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必是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效忠国家的人。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国之忠臣多是孝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就要弘扬孝道。

三、在青少年中进行孝道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弘扬孝文化,广大青少年是关键。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孝文化教育,使之养成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的良好习惯。因为孝敬父母是对一个青少年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呢?如果一个孩子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因此,孝文化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让他们从小就有尊老敬老的观念,这对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社会要树立典型,抓好宣传教育工作,营造一个孝道教育的浓厚氛围。典型带动,对于转移社会风气、促进社会道德建设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孝道,应该大力树立慈父慈母孝子孝女的典范,政府应该像对待先进人物、劳动模范一样地予以表彰,社会应该给他们以崇高的荣誉。社区、村庄也应积极开展慈父孝子的评比活动。同时运用广播、电视等一切宣传阵地,大力介绍孝道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大力宣传孝敬父母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宣扬赞美孝行为,针砭不孝行为,宣传社会主义孝道。 第二,把孝道文化建设融于家长教育之中。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3孙会迎:浅论当代青少年的孝道文化教育http://www.cn-e.cn/cn/dispArticle.Asp?ID=1

420

习惯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灵最重要的场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自私自利、目无尊长往往都是家长溺爱的结果,也是一些家长重智力4轻德育的结果。因此,很有必要让家长积极参与有关孝道文化的教育。让家长了解孝道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让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到熏陶;让孩子感受孝敬父母时的幸福感等等,同时,改变家长思想上一好(孩子学习成绩好)遮百丑的偏颇意识,使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代际和谐与家庭和谐,而这两个和谐的立足点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的家庭,爱幼是说得多,做得多;而尊老是说得多,做得少,因此,更应该大力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平。 第三,学校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加强孝道教育。孝道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尤其重要的是要在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少年儿童时期、青年时期加强教育。独生子女的一代在青少年时期得不到较系统的孝道教育,就会一味索取而淡泊孝心。因此,要把孝道教育纳入教育评价体系。就学校而言,示范校评比、各级重点校的申报都应有孝道教育的考核内容。就学生而言,从小到大都没有系统学习过孝道文化,怎么可能成人后突然变得孝顺起来。要想将传统孝道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将孝道文化列为必修课,使青少年有行孝的思想基础。否则,孝道只能在少数专家学者和青少年工作者中议来议去,很难落实。因此,学校应把孝道教育纳入各级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孝道教育入手抓德育工作,对青少年的孝道教育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和身心发展实际。为了配合不同时期的教育,可以挖掘传统孝文化资源,组织编写具有时代特性的反映孝道内容的儿歌、儿童画、儿童故事书及教材。孝道教育离不开实践活动。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新孝文化建设与实施孝道教育的同时,要通过社会实践,对青少年进行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文明礼貌、良好学习习惯训练,进行养成教育。

上述孝道教育的实现需要党和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支持,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利用媒体宣传,营造崇尚孝亲的良好道德风尚,对于增强现代家庭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们拥有这其悠远的历史,我们拥有着其精髓之处,我们有良好的孝道基础和孝道思想,只是多年快节奏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种种因素使得我们暂时的放下了我们的优良传统,而现在是时候紧握住手中的这个来之不易的传统美德,加强孝道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①肖群忠 《孝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②肖群忠 《伦理与传统》,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③武寅 石竣淏 《家庭伦理与人格教育》,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 ④张文新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⑤潘剑锋 张玉芬 弘扬孝文化是农村养老的现实选择 改革与战略2005年第1期

3岁男童机场撒野 两记耳光扇长辈http://news.sina.com.cn/c/2007-04-03/[1**********]6s.shtml

浅谈青少年孝道文化教育

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可以说我们改变了许多,发展了许多,社会日益飞速的进步并不代表我们能够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特别是重中之重的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孝道。于是,各种不良的孝道观越来越年轻化,并向青少年蔓延,在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的阶段,孝道文化的正确推动对社会的有力建设对民族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一、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中的缺失

下面先举一个令人心寒的报道,《成都商报》以《3岁男童机场撒野两记耳光扇长辈》为题报道了在泰国曼谷机场上演的惊人一幕:在一架飞往北京的航班登机前,中国旅游团中一名约3岁半的男童在候机厅踢足球遭工作人员制止后,竟拿陪其玩耍的长辈出气,扇了长辈两耳光。但令记者1惊讶的是,整个事件现场,不仅没有一名乘客上前制止,甚至连男孩的母亲都不闻不问,而那名被打的成年男子接下来也没有教育男孩。记者后来了解到,这名男孩属于一个从北京来的旅游团。据团员称,被打的男子是男孩家的邻居。当记者询问团员为何不制止团内的小孩踢球时,许多中国游客发出了冷笑,一些人说:“导游都没管,我们管他干嘛?”还有的人说:“踢球怎么了?又没犯法”。甚至有的中国游客扬言:“咱中国人可不能让别人欺负!”该报最后指出,“耳光事件”影响恶劣,已经使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打折扣。

孝道的缺失同样也反映在一些调查数据之中,2005年10月至12月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个人出资10万元,率7人普查组自费普查全国农村中青年孝道现状。调查组拟定了老有所养现状调查问卷,涉及10大项55小项。通过对10401人的调查,统计表显示:孝18%,一般52%,不孝30%。被调查者人均收入650元,自养者78%,儿女供养22%。调查组总结“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住房最小的是老人。空巢老人大多没精神,眼神茫然空洞,脑筋迟钝,面无表情。家里清风冷灶。有电不使,有电视不开,不烧煤„„”这些得不到物质赡养的老人,更难得到精神赡养。对不孝子女,调查组调查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干预状况,结论是监管不力。干部们直言不便插手的苦衷“清官难断家务事”。不便插手导致不孝恶行膨胀。如果说村官不便插手,那么乡风文明也可成遏制恶行法器。如口诛笔伐、黑板报、标语等,然而调查组没听见没看见。反而,一些村民对不孝见怪不怪,不笑话不谴责。行政束缚的失效,小气候的放任,以致不肖子孙在不孝路上越走越远。

上述为农村中青年孝道状况,但是同样严重的问题也出现在了文化程度越高的青少年身上:

按照常规,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也相应提高,经济条件也相对要好,对孝道的认识和尽孝的能力也应相对提高,翟玉和调查组也听到不少子女这样承诺:“我现在没能力,等我有能力了一定好好孝敬父母”。这也是1文化论文:浅析当代青少年孝道文化的缺失与重建http://www.51lun-wen.cn/Article/qit/jiaoy/zong/2

00803/267502.html

一般人对青年人的普遍认识,即受教育多的青年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对父母的反馈也相应要多,但四川团员青年大调查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在调查青年理财观时显示: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青年手中多余的钱,用于孝敬父母的比例却在不断减少,初中以下有27.14%的人会用于孝敬父母,这个数据是初中有26.45%,中专、高中、职高有25.68%,大专、高职有20.37%,本科有20.00%,硕士及以上仅有17.86%。这组数据的确令人震惊,值得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父母含辛茹苦、社会动用了大量资源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在孝敬父母上有如此大的反差?在调查青年幸福观时显示:在10种选项中选择建立美满和谐家庭的青年高居榜首占34.50%,远远超过位列选项第二的为社会做贡献(16.37%)和第三的事业成功(15.28%)。从文化程度来看,又是硕士及以上人群远远高于其他人群,硕士及以上选择建立美满和谐家庭的高达50%,比初中以下高出22.86,比本科高出19.77%。这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青年人越在意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对父母的反馈如何就不难判断。

缺失的方向为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的严重错失:当代青年或多或少还是了解传统孝道,在思想观念上还是知道应当尽孝,据四川团员青年大调查显示,在问到当代青年有了多余钱的用途时,有23.95%的青年选择了会用于孝敬父母,高居该问题7个选项之首。中华孝道文化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所作的《四川城乡居民孝道观念的调查与分析》显示:听说过孝道这个词的人占调查总数的96.78%,说明孝道的知晓度还是比较高;在对孝的理解的首要选择中,孝就是善于奉养父母的选项,占第一位,达71.63%,说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把物质上对父母的奉养,看成是最重要的孝行。以上数据说明,当代青年不是不懂得孝敬父母。但在实际生活中,大众耳闻目睹的青少年却是另一种形象,父母在“爱幼”上可以说是做得周到细致,但很少听说青年人如何在经济上、在精神上关心孝敬父母,孝道仅仅停留在青年口头上。求学期间自然是父母供养,成家。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严重弱化以及概念上的扭曲化在所找的资料和数据中可以显而易见。

二、孝道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对孝道的论述就相当丰富,孝被看作是人的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有所谓“百善孝为先”之说。两千多年前出现的《孝经》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孝道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在《礼记》、《三字经》、《二十四孝》、《弟子规》等古籍中也为子孙后代的孝道作了种种规范。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孝道文化仍应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其一、老龄化社会需要孝道。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6年2月在京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占全球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报告说,“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2不可逆转的2对青少年进行孝道教育的探讨及其反思

http://www.heyunfeng.com/haohanwang/ReadNews.asp?NewsID=1835

老龄社会”,头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倡导孝道文化也就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其二,家庭结构的现状需要孝道。家庭和谐,社会才能稳定。在我国城乡有着不同的家庭结构,但同样需要孝道。在城镇,现在普遍的情况是“421”的家庭结构,6个大人爱着一个“小皇帝”,“爱幼”的问题不大,甚至有的爱过了头,成了溺爱。而养育过程往往忽视对孝道文化的灌输,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对人冷漠的性格,孝敬意识相对较差。特别是有些不肖子孙,不但不尽孝养义务,反而虐待打骂老人,抢夺老人财产,干涉老人婚姻,侵犯老人合法权益。在乡村,虽然父母不只一个子女,但按照乡村的习惯,女大出嫁,男大分家,父母无经济来源,养老仍然是个问题,多子女更出现了“踢皮球”现象,有的虽然做到了生活上的赡养,但没有注意精神慰藉。因而应当以孝道为切入3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做个有道德良心的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社会稳定。而孝,正是调节家庭关系的一剂良药。一个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必是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效忠国家的人。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国之忠臣多是孝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就要弘扬孝道。

三、在青少年中进行孝道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弘扬孝文化,广大青少年是关键。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孝文化教育,使之养成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的良好习惯。因为孝敬父母是对一个青少年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呢?如果一个孩子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因此,孝文化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让他们从小就有尊老敬老的观念,这对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社会要树立典型,抓好宣传教育工作,营造一个孝道教育的浓厚氛围。典型带动,对于转移社会风气、促进社会道德建设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孝道,应该大力树立慈父慈母孝子孝女的典范,政府应该像对待先进人物、劳动模范一样地予以表彰,社会应该给他们以崇高的荣誉。社区、村庄也应积极开展慈父孝子的评比活动。同时运用广播、电视等一切宣传阵地,大力介绍孝道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大力宣传孝敬父母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宣扬赞美孝行为,针砭不孝行为,宣传社会主义孝道。 第二,把孝道文化建设融于家长教育之中。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3孙会迎:浅论当代青少年的孝道文化教育http://www.cn-e.cn/cn/dispArticle.Asp?ID=1

420

习惯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灵最重要的场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自私自利、目无尊长往往都是家长溺爱的结果,也是一些家长重智力4轻德育的结果。因此,很有必要让家长积极参与有关孝道文化的教育。让家长了解孝道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让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到熏陶;让孩子感受孝敬父母时的幸福感等等,同时,改变家长思想上一好(孩子学习成绩好)遮百丑的偏颇意识,使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代际和谐与家庭和谐,而这两个和谐的立足点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的家庭,爱幼是说得多,做得多;而尊老是说得多,做得少,因此,更应该大力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平。 第三,学校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加强孝道教育。孝道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尤其重要的是要在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少年儿童时期、青年时期加强教育。独生子女的一代在青少年时期得不到较系统的孝道教育,就会一味索取而淡泊孝心。因此,要把孝道教育纳入教育评价体系。就学校而言,示范校评比、各级重点校的申报都应有孝道教育的考核内容。就学生而言,从小到大都没有系统学习过孝道文化,怎么可能成人后突然变得孝顺起来。要想将传统孝道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将孝道文化列为必修课,使青少年有行孝的思想基础。否则,孝道只能在少数专家学者和青少年工作者中议来议去,很难落实。因此,学校应把孝道教育纳入各级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孝道教育入手抓德育工作,对青少年的孝道教育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和身心发展实际。为了配合不同时期的教育,可以挖掘传统孝文化资源,组织编写具有时代特性的反映孝道内容的儿歌、儿童画、儿童故事书及教材。孝道教育离不开实践活动。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新孝文化建设与实施孝道教育的同时,要通过社会实践,对青少年进行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文明礼貌、良好学习习惯训练,进行养成教育。

上述孝道教育的实现需要党和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支持,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利用媒体宣传,营造崇尚孝亲的良好道德风尚,对于增强现代家庭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们拥有这其悠远的历史,我们拥有着其精髓之处,我们有良好的孝道基础和孝道思想,只是多年快节奏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种种因素使得我们暂时的放下了我们的优良传统,而现在是时候紧握住手中的这个来之不易的传统美德,加强孝道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①肖群忠 《孝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②肖群忠 《伦理与传统》,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③武寅 石竣淏 《家庭伦理与人格教育》,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 ④张文新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⑤潘剑锋 张玉芬 弘扬孝文化是农村养老的现实选择 改革与战略2005年第1期

3岁男童机场撒野 两记耳光扇长辈http://news.sina.com.cn/c/2007-04-03/[1**********]6s.shtml


相关文章

  • 孝道演讲比赛主持词
  • 张桥镇"践行孝道文化"演讲比赛主持词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隆重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是非常有意 义的,因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 ...查看


  • 孝道文化与现代青少年
  • 孝道文化与现代青少年 前言 在华人家庭中向来非常重视孝道,这是促进家庭和谐团结与连续性 (Solidarity and continuity) (Yang,1989).<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从所由生也&q ...查看


  • 培养感恩之情弘扬孝道美德
  • -------探寻思品课孝道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 -------探寻思品课孝道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 摘要:"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根,是形成个人品德之源,是中国人最基础的道德.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多 ...查看


  • 中国传统家训的孝道教化及其现代意蕴
  • 陈延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孝道的民族.史料记载尧帝就曾命令舜推行包括"子孝"在内的"五典之教",此后重视孝道教化一直是我国的传统.孝道文化通过诸种教化途径渗透于国人的道德观念和立身处世的人生 ...查看


  • 传统美德之孝道研究组织活动案例
  • 传统美德之孝道研究组织活动案例 一.活动背景 1.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孝道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都是维系我们民族荣辱兴衰.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而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 ...查看


  •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
  •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 学生姓名: 系 别: 政治与法律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研究动态 ...查看


  • 浅谈孝道文化的传承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 开展传统孝道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学习.生活习惯,增强学生孝心.爱心.责任心,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孝道文化中小学生传统美德一.学生敬老尊老缺失的原因 ...查看


  • "敬老.爱老,弘扬孝道文化"
  • "敬老.爱老,弘扬孝道文化" 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省老龄办<关于开展2014年"敬老月"暨老年文化艺术周活动的通 ...查看


  • 让孝道文化走进校园
  • 让孝道文化走进校园 通渭县鸡川中学 政教处 源远流长的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是几千年来民族伦理道德的精华.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痴心父母古来多,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