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

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

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们的国家利益,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我国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国主义实行“扶蒋反共”政策,1949年,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地分离开来。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从此形成了台海两岸长期的对峙局面。

(1)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结果

(2)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华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的全球战略利益和国家利益,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2.台湾问题的性质

在1945年后,台湾已归还中国,主权问题不复存在,目前存在于海峡两岸之间的统一问题,在性质上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内政问题,而不是国际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三国时,吴国的孙权就派卫温率船队到达了夷洲,即今台湾。

隋朝时,隋炀帝也曾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此后,历代政府更是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明朝时,民族英雄郑成功曾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行省。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中、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规定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 台湾无权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参与的国际组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无权加入联合国。

3.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宣布要武力解放台湾,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实现。195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表示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但未能推行。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就台湾问题发表九点声明,系统地阐明了我们对台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一构想促进了两岸经贸、文化等关系的发展。在此指导下,中英、中葡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

即“江八点”精辟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就两岸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其主要内容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反对台湾以摘“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等等。

综上所述,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础。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底线

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扣领土完整,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三个如果”是我们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底线。

“一国两制”含义:

A、“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一国两制”是将台湾、香港、澳门统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央人民政府,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

B、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白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互惠互利。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我国的主体,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并代表统一后国家发展的方向,台湾、香港、澳门是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非主体部分,台湾、香港、澳门人口少,面积小,它们的经济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C、“一国两制”下所设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处理某些涉外事务。

历史意义: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

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4.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1)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

(2)中国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

(3)大陆与台湾经贸联系加强,台湾人民加深对大陆的了解,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

(4)大陆与台湾同根同源,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使任何外来势力无法割裂的历史渊源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经验,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典范

5.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

(1)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是台湾问题最大麻烦的制造者,是祖国统一道路上的绊脚石。

李登辉继90年代初抛出“一中一台”、“一国两府”后,又于1999年7月9日公然抛出“两国论”。这完全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激起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

2000年5月20日,台湾新领导人陈水扁正式上任并发表就职讲话,他虽然提到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但他在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模糊的态度,把一个中国说成是“未来”的“问题”,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是中国人。2003年11月以来,陈水扁当局通过“公投立法”进行“台独”分裂活动。

(2)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到处干涉别国内政,积极插手台湾事务,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美国对台军售和对台实行“模糊战略”.其目的是维持台湾“不统”、“不独”的现状,使自己处于左右逢源、进退自如的有利地位,以达到它“以台制华”的目的,独霸全球,建立一个美国支配下的单极世界,是美国长期追求的战略目标,美国的对外军售,就直接服务于美国的这种战略目标。这正是台湾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美国对台军售的升级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挑衅,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这一行径,会进一步助长“台独”势力的气焰,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总之,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主要是由于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阻挠。

6.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的阶段特征:

(1)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1899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 政策前。 追随英法等国 ,充当配角。

(2)1899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 政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逐渐从配角上升为主角,取得在华的优势地位

(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前。

最初扶蒋反共,失败后实行“封锁禁运孤立”的敌对政策

(4)1979年建交至今。

友好发展是主流。双方也有摩擦、矛盾

美国一方面声称要发展中美关系,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同时又不断地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部分反华势力公然叫嚣要武力协防台湾。阻挠中国统一大业。另外,美国也在人权等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在联合国人权大会上连续十多次提出反华的提案,但一次又一次地以失败而告终。

就中美关系而言,关键是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发展始终受台湾问题的制约,陶湾问题本事上是中国的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中国的内政,但其形成的背景及以后的发展都与美国相关:

A、从历史上看,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地区反共反华的基地,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一直控制和支持台湾与大陆对

抗,甚至阻扰心中国统一台湾。

B、从现实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将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鉴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认识的变化,中美达成三个联合公报,这成为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美国认为中国对其构成挑战和威胁,因此,台湾问题便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

中美之间: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

布什在“和平解放西藏日”明目张胆会见达赖(2001年5月23日)

中美撞机事件、 美国对台湾出售军火和台湾问题。

(台湾一直是美国手中的一张牌,一个杀手锏,只要中美关系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即拿对台军售来说事儿,这已经成了中美关系和台海关系的晴雨表。美国是台湾当局武器装备采购的大户,台湾当局采购武器装备的95%来自于美国)

中国正在崛起,在许多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在许多重大的带有全球性的问题上必须与中国合作。如反恐怖、反毒品走私等打击国际性犯罪,武器扩散、核安全、人权、环境保护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也需要加强同中国对话与合作。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此回答1—3题:

1、 清政府在与台湾郑氏势力进行了13和平谈判无果后,1683年康熙帝令清军进入台湾,打败了郑氏势力。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A.坚持祖国统一的立场 B.消灭了明朝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统治区域 D。驱逐了外国侵略势力

2.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写下了《七子之歌》的慕名诗篇,强烈地表达了盼望祖国统一富强的愿望。诗中“七子”,除大连、旅顺、威海卫外,还包括①天津②香港③宁波④台湾⑤上海⑥澳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④⑥

3.1943年11月底,当常德军民浴血战日寇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正在开罗举行会议并通过了《开罗宣言》。《开罗宣言》对中国而言,最大的意义是

A.表明中国已成为反法西斯的重要因素 B.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C.确认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D.取得了美英对中国抗战道义上的支援 自古以来,台湾地区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003年11月1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就陈水扁当局通过“公投立法”进行“台独”分裂活动发表谈话,正告陈水扁当局必须立即停止利用“公投立法”进行分裂国家的罪恶活动。回答4~6题。

4.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统治机构是( )

A.台湾办事大臣 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省

5.图6为2003年11月18日福建省晋江市为纪念

清廷统一台湾320周年而落成的一位著名将军的雕像。图中的人物应是( )

A.徐骧 B.郑成功 C.施琅 D.刘铭传

6.最近一个时期,陈水扁当局假借民意,在“公设立法”过程中,企图塞进有利于进行“台独”分裂活动的条文,为其今后实施“台独公投”制造法律依据,图谋通过公投、“制宪”建立所谓“台湾国”。可见,“公投立法”的实质是( )

A.在统独问题上尊重台湾民众的意志 B.威胁台海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C.公然挑衅一个中国原则 D.欺骗台湾同胞和国际舆论

7.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 ②美国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 ③两岸相互投资设厂 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将军歌颂郑成功的诗。据此回答23—24题。

8.近代历史上,台湾被从中国分割出去是在

A.道光皇帝在位时 B.咸丰皇帝在位时

C.同治皇帝在位时 D.光绪皇帝在位时

9.在张学良将军的生平事迹中,如同郑成功“确保台湾入版入图”的爱国义举是

A.宣布东北易帜 B.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C.发动西安事变 D.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0.下列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旨在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有 ①雅克萨之战 ②郾城大捷 ③“五四”运动 ④和平解放西藏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11、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回答以下问题: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什么问题?

(2)明清时期,为维护领土主权和祖国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

(3)明末以来,台湾与祖国经历过哪几次分离与回归?

(4)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

1——5ADCCC 6——10 CDDAA

11、(1)意愿: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说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回归祖;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再次回归祖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蒋介石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盘踞台湾,台湾再次出现与祖国大陆分离局面。

(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

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们的国家利益,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我国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国主义实行“扶蒋反共”政策,1949年,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地分离开来。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从此形成了台海两岸长期的对峙局面。

(1)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结果

(2)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华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的全球战略利益和国家利益,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2.台湾问题的性质

在1945年后,台湾已归还中国,主权问题不复存在,目前存在于海峡两岸之间的统一问题,在性质上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内政问题,而不是国际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三国时,吴国的孙权就派卫温率船队到达了夷洲,即今台湾。

隋朝时,隋炀帝也曾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此后,历代政府更是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明朝时,民族英雄郑成功曾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行省。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中、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规定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 台湾无权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参与的国际组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无权加入联合国。

3.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宣布要武力解放台湾,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实现。195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表示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但未能推行。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就台湾问题发表九点声明,系统地阐明了我们对台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一构想促进了两岸经贸、文化等关系的发展。在此指导下,中英、中葡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

即“江八点”精辟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就两岸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其主要内容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反对台湾以摘“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等等。

综上所述,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础。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底线

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扣领土完整,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三个如果”是我们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底线。

“一国两制”含义:

A、“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一国两制”是将台湾、香港、澳门统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央人民政府,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

B、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白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互惠互利。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我国的主体,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并代表统一后国家发展的方向,台湾、香港、澳门是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非主体部分,台湾、香港、澳门人口少,面积小,它们的经济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C、“一国两制”下所设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处理某些涉外事务。

历史意义: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

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4.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1)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

(2)中国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

(3)大陆与台湾经贸联系加强,台湾人民加深对大陆的了解,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

(4)大陆与台湾同根同源,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使任何外来势力无法割裂的历史渊源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经验,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典范

5.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

(1)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是台湾问题最大麻烦的制造者,是祖国统一道路上的绊脚石。

李登辉继90年代初抛出“一中一台”、“一国两府”后,又于1999年7月9日公然抛出“两国论”。这完全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激起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

2000年5月20日,台湾新领导人陈水扁正式上任并发表就职讲话,他虽然提到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但他在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模糊的态度,把一个中国说成是“未来”的“问题”,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是中国人。2003年11月以来,陈水扁当局通过“公投立法”进行“台独”分裂活动。

(2)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到处干涉别国内政,积极插手台湾事务,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美国对台军售和对台实行“模糊战略”.其目的是维持台湾“不统”、“不独”的现状,使自己处于左右逢源、进退自如的有利地位,以达到它“以台制华”的目的,独霸全球,建立一个美国支配下的单极世界,是美国长期追求的战略目标,美国的对外军售,就直接服务于美国的这种战略目标。这正是台湾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美国对台军售的升级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挑衅,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这一行径,会进一步助长“台独”势力的气焰,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总之,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主要是由于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阻挠。

6.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的阶段特征:

(1)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1899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 政策前。 追随英法等国 ,充当配角。

(2)1899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 政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逐渐从配角上升为主角,取得在华的优势地位

(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前。

最初扶蒋反共,失败后实行“封锁禁运孤立”的敌对政策

(4)1979年建交至今。

友好发展是主流。双方也有摩擦、矛盾

美国一方面声称要发展中美关系,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同时又不断地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部分反华势力公然叫嚣要武力协防台湾。阻挠中国统一大业。另外,美国也在人权等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在联合国人权大会上连续十多次提出反华的提案,但一次又一次地以失败而告终。

就中美关系而言,关键是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发展始终受台湾问题的制约,陶湾问题本事上是中国的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中国的内政,但其形成的背景及以后的发展都与美国相关:

A、从历史上看,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地区反共反华的基地,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一直控制和支持台湾与大陆对

抗,甚至阻扰心中国统一台湾。

B、从现实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将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鉴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认识的变化,中美达成三个联合公报,这成为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美国认为中国对其构成挑战和威胁,因此,台湾问题便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

中美之间: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

布什在“和平解放西藏日”明目张胆会见达赖(2001年5月23日)

中美撞机事件、 美国对台湾出售军火和台湾问题。

(台湾一直是美国手中的一张牌,一个杀手锏,只要中美关系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即拿对台军售来说事儿,这已经成了中美关系和台海关系的晴雨表。美国是台湾当局武器装备采购的大户,台湾当局采购武器装备的95%来自于美国)

中国正在崛起,在许多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在许多重大的带有全球性的问题上必须与中国合作。如反恐怖、反毒品走私等打击国际性犯罪,武器扩散、核安全、人权、环境保护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也需要加强同中国对话与合作。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此回答1—3题:

1、 清政府在与台湾郑氏势力进行了13和平谈判无果后,1683年康熙帝令清军进入台湾,打败了郑氏势力。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A.坚持祖国统一的立场 B.消灭了明朝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统治区域 D。驱逐了外国侵略势力

2.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写下了《七子之歌》的慕名诗篇,强烈地表达了盼望祖国统一富强的愿望。诗中“七子”,除大连、旅顺、威海卫外,还包括①天津②香港③宁波④台湾⑤上海⑥澳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④⑥

3.1943年11月底,当常德军民浴血战日寇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正在开罗举行会议并通过了《开罗宣言》。《开罗宣言》对中国而言,最大的意义是

A.表明中国已成为反法西斯的重要因素 B.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C.确认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D.取得了美英对中国抗战道义上的支援 自古以来,台湾地区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003年11月1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就陈水扁当局通过“公投立法”进行“台独”分裂活动发表谈话,正告陈水扁当局必须立即停止利用“公投立法”进行分裂国家的罪恶活动。回答4~6题。

4.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统治机构是( )

A.台湾办事大臣 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省

5.图6为2003年11月18日福建省晋江市为纪念

清廷统一台湾320周年而落成的一位著名将军的雕像。图中的人物应是( )

A.徐骧 B.郑成功 C.施琅 D.刘铭传

6.最近一个时期,陈水扁当局假借民意,在“公设立法”过程中,企图塞进有利于进行“台独”分裂活动的条文,为其今后实施“台独公投”制造法律依据,图谋通过公投、“制宪”建立所谓“台湾国”。可见,“公投立法”的实质是( )

A.在统独问题上尊重台湾民众的意志 B.威胁台海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C.公然挑衅一个中国原则 D.欺骗台湾同胞和国际舆论

7.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 ②美国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 ③两岸相互投资设厂 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将军歌颂郑成功的诗。据此回答23—24题。

8.近代历史上,台湾被从中国分割出去是在

A.道光皇帝在位时 B.咸丰皇帝在位时

C.同治皇帝在位时 D.光绪皇帝在位时

9.在张学良将军的生平事迹中,如同郑成功“确保台湾入版入图”的爱国义举是

A.宣布东北易帜 B.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C.发动西安事变 D.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0.下列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旨在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有 ①雅克萨之战 ②郾城大捷 ③“五四”运动 ④和平解放西藏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11、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回答以下问题: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什么问题?

(2)明清时期,为维护领土主权和祖国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

(3)明末以来,台湾与祖国经历过哪几次分离与回归?

(4)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

1——5ADCCC 6——10 CDDAA

11、(1)意愿: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说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回归祖;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再次回归祖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蒋介石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盘踞台湾,台湾再次出现与祖国大陆分离局面。

(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相关文章

  • 祖国统一构想
  • 目 录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 ...查看


  • 祖国统一问题
  • 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实现国家统一是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始终把"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作为自 ...查看


  •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史实.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论证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比较港澳特 ...查看


  •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
  • 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 内容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教学目标 1 ...查看


  • 解决"台湾问题"的几点建议
  • 解决"台湾问题"的几点建议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所以解决"台湾问题"势在必行,我在这就&qu ...查看


  •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 ...查看


  • 事业单位习题解析"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是从解决 A.台湾问题开始的 B.香港问题开始的 C.澳门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 问题开始的 (A ...查看


  • 3-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学科: 思想品德 课型:新课 年级:八年级 主备人:王金影 课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 原则: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查看


  •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葛攀红
  • <祖国统一大业>--葛攀红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识记:1.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 3.海峡两岸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