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教文化千百年来对心身的修炼,我们认为可用现代流行的“健康文化”概念来定义,试图将其分为“道教养生文化”和“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两大体系。
加强对道教的两大文化体系研究,对正确指导现代道教,去如何继承和弘扬“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正确指导现代人,去如何健康养生与修真,具有实用、实践价值与纠错的作用。
现代道教健康文化的研究,无论台湾的道教文化、日本的道教文化,还是大陆的道教文化,这些世界性道教文化的主流,基本都是在用传统的“道教养生文化”内容,去解释“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内容,尚停留在较为低级的道教养生文化层面,尚滞留在形体上的玩弄精气之术,偏离了我国“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发展方向。由此导致佛教界的某些人士的误解,以偏概全的批评道教文化,是“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印光法师语)的低级法门,斥责我国道教养生,是对慧命的戕害行径,也不无道理。
由于“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长期只是在少数人中秘密传承,具有隐秘特征,连道教界就难以认识,金丹文化表现为乖讹而神秘,其他宗教界对“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这一道教核心文化,就更难以了解,给宗教界以口实,出现个别佛教界人士贬低道教的行为。
现代道教健康文化出现这种局面,跟道教健康文化的理论体系的模糊有直接原因。
一个文明古国千万年传承下来的国粹、绝学,就这样被不受理解而依然处于一种隐秘文化状态,不能被世界宗教和养生界所认识、所接受,甚至被曲解为中华民族没有古老的文化修养和精神信仰。
国际上已经获得了老子远大于孔子的哲学地位认知,这个只是间接的说明,中国道教具有实用价值与社会意义,而具体的道教文化的运用于推广,还有待于“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发扬光大去实施。
道教金丹文化的弘扬,可以从有形和无形两大产业去开展。金丹文化的有形产业,就是道教率先发现的修身方式方法。而这些方法,也是《黄帝内经》指出的“不妄劳作”的生命活动,是近似于大道类的武学内容,主要指包括形意拳术、八卦掌、太极拳术、易筋经等传统的内家拳术,这些是基于道教金丹文化理论源泉的健康生命运动,而不是竞技体育之类的戕生运动。前者是维护、善持真种的修真行为,后者是消耗生命因子的剧烈活动。这些基础理论的源泉,都蕴涵在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体系里面。
道教的无形文化产业,最能体现的就是道教的金丹文化,她是对道教的生命文化与修真文化的巧妙结合,是禅道双融的宗教文化,主题是跟禅宗一样,用来实现返还的守中,完成另一种“结胎”过程,跟禅宗的“菩提圆满,归无所得。”的原理相同,是“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张三丰《打坐歌》)的证验。
这个就是道教源于《易经》的阴阳共生的世界观,我们认为这些隐秘的中华文化绝学,将是未来解决人类走出身体亚健康和心理危机的世界性主体宗教。她完成的是形体(肉体)与精神的高度和谐、直至超越,探求的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提出的是“穷理尽性,以至於命”的性命双修总法则。
因此,道教健康文化体系中的“道教养生文化”部分,是指传统道教的那些道术,是指道教的那些延年益寿的方式方法,是指大众所喜爱的、常见的那些一般运动型武术、流行气功与静坐等方式方法。
它们的共同点,均是停留在肉体上的工夫,都是直接的对形体的修炼部分,是比较常见的按摩、导引、武术、气功等内容,是一般常见的、局部的、和有侧重点的锻炼形体的方法和技术。
而道教健康文化体系中的“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部分,是指道教对本土易道文化的发扬过程中,融合了禅宗、儒学的发挥良知良能的心性学,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修真文化,构建出我国道教文化的灵魂,被誉为国之瑰宝的大道文化。
故道教的金丹太极修真文化,已经大大超越了传统道教养生文化的范畴,其修为是一种人类追求本性上的超越与圆满的历程,是一种有和无的巧妙,是张三丰先生说的:“一玄妙,一玄窍,异名同出谁知道”的隐秘之学,是《周易参同契》一书蕴涵的天书文化,是融合了禅宗的定慧等持之学,和儒家倡导的知行合一的人间正道。
道教的金丹太极修真文化,具有理论完备,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有凭有据,阶地而行的特征,是刘操《至真诀》表达的“昔年云雾深遮蔽,今日相逢道眼开”的这种长期遭掩埋,而不被世人认知的“是我本真不是虚”、“借问真人何处来”的返还“本真、真人”的大道文化。
它是一种兼具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中国人的朴素古老文化,是中国人的文化修养,中国人的文化信仰,是形体上的修身,与精神的圆满的完美追求,将会成为解决世界人民怎样印证心灵和肉体的圆满的人间正道。
一个道教文化爱好者,只有首先弄明白了道教文化的这两大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才不至于被历史上的一些道教邪法和伪书所迷惑。
道教金丹文化一直是道学家们皓首穷经探究的学问,具有:“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唯有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的独特性。
这里的“三千六百门”说,是形容“道教养生文化”的方式、方法之多的泛指,是指的常见的养生技术,我们试图把这些归纳为道教的养生文化范畴。
而另外的、也是唯一的“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是张伯端表达的“惟有金丹最的端”的高级大道文化,是追求“唯有些子玄关窍”的“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是千百年来被誉为“不二法门”的金丹大道文化。是张三丰先生形容的藉此“玄关窍开”后,而进入金丹大道之门的“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另一个道教健康文化体系。
由于现代道教健康文化,不能区分一般的养生道术和道教金丹太极教修真文化的差别,导致很多喜爱道教的同仁,终其一生还是停留在形体和气血上的着力,长期的出现张三丰先生批评的“执着己身不是道”的修法,长期的玩弄精气,流于低俗,过度臆测,人云亦云,妄行笺注,师心自用,以盲引盲的妄有执着局面,不能获得道教金丹太极修真的返还价值。
这种道教健康文化中的“道教养生文化”和“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不同定义,早在宋张伯端的《悟真篇》中,就已经明确指了出来。
他说;“且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如炼五芽之气,服七曜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致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难成者。以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皆灭裂,故施功虽多,而求效莫验。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避病,免其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弃,此乃迁延岁月,必难成功,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亦难乎?深可痛伤!”
张伯端在《悟真篇》里面列举了一系列的道教养生文化修法,这些是跟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不一样的内容,并明确指出我国道教健康文化,其实有两个体系,即“理出两端”的“道教养生文化”体系,和“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体系。
这里的“理出两端”,是指“易遇而难成”的我们容易遇上,而难以成就的“道教养生文化”部分,和“难遇而易成”的,我们难以遇上,且容易“得道”的“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部分。
张伯端的这段话,综合了我国目前流行的“六字气诀”、“吐纳术”、“按摩术”、“导引术”、“念经持咒术”、“辟谷术”、“冥想术”、“房中术”、“搬运术”以及服食药饵等等,这些源于道术的气功类功法,并把这些道术,都归属于道教养生文化范畴。
张伯端在这儿很直白的说:近世很多道教徒,是“妄有执着”的。这里的“妄”,就是妄念和妄想。是在明白的告诉大家,一个修真者,如果在修真的大道上,不能去“妄心”,如果一直停留在寻求身体里面,期望有什么感受和奇迹出现,或者有什么气脉的运转等有形的东西出现,那些都是“妄”,那些都是“执着”,那些都是“不悟妙法”,那些都不是修真。
当前道教金丹文化研究,对这些概念上的认识,不只是一般的道教徒容易糊涂,就连目前的一些道教权威人士、正宗传人,也是常常出现刘一明先师形容的“为盲师者,师所误。”的嫡传、递传状况,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是这些权威和传人们糊涂,而是他们在传承上出了问题,是传承上的“师所误。”造成的。
古人说:修真是天下第一难事,也是天下第一奇事。其难是难以获得“真种”、“真息”、“真心”的心光发现为最难,即本性的回归最难。其奇是这个至真,是出世入世,摆脱束缚,精进人生的圆满之奇。其“难遇”不是难遇某个师傅,而是难遇这个境界的意思。
可见,道教健康文化中的“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与“道教养生文化”,如果我们不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那么,就很容易产生对道教健康文化的偏见和迷茫。
道教健康文化中的金丹太极修真文化部分,早在吕洞宾时代,就明确分为修真理论与养生理论两个部分。我们从清刘体恕《吕祖全书》里面,可以看到这种“道教养生文化”与“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划分的清晰脉络。
从吕洞宾、刘海蟾、张伯端、张三丰这些金丹文化大家的论述中,我们很清楚的就可以看出,道教健康文化体系有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
当代一些仙学著作,对仙学的理解和注解,也大多停留在道教养生文化的周天搬运术等法门上,都是肉体上的感觉、感受,是一种忖度、妄想的意识形态,无法达到我国道教健康文化的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高度。
张三丰先生说:“养生与修真不同,养生是为了祛病,修真是逃劫数、逃生死。”也对道教养生文化与金丹修真文化做了界定。
如果我们明白了道教养生文化与金丹文化的差别,那么,象伍柳派的丹法,为什么长期遭佛门所诟病。一个由佛入道的柳华阳,是不是伍冲虚的弟子,都能够根据这个基础理论,找到一个合乎理论的答案。
我们区分了道教健康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和金丹文化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就会明白像伍柳派之后,民国时期出现的冒名丹道,还在以伍柳派早已经批评的,用那种中医认为的“阳强”症候“外肾欲举之时,即为身中活子时”的炼法,逼迫精气下沉的性冲动,去强行周天搬运,实现所谓的“还精补脑”;去闭气、逼气、提气,兜售这些贻害无穷的危险做法,致使修真者心身紊乱,这样的丹法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奸诈伪劣。
我们区分了道教健康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和金丹文化两大领域的不同,就会明白像《青华秘文》这样的伪书,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才是“全真”,更不懂什么是“长春”,一定不是张伯端《悟真篇》的基础书籍。就会辨别《灵源大道歌》可能是《至真诀》的翻版。毋需辨伪,就能鉴别一些道书的真假源流。
如果我们盲目习练这些假的所谓性命双修大法,往往会导致习者越认真修炼,副作用的毒害会越大。这绝对不是在危言耸听,故作惊人之语。例如一个重症之躯的中老年人,是迫切期望有一种妙法来祛病强身,获得健康的。他们一旦不明底里,一旦用了这种低级错误的搬运之术,就会急功近利,结果适得其反,会导致心意紊乱,出现心肾不交,表现为心力衰竭,以及肺肾双虚之症候。
故古代内丹家痛批这样的道术,是“非为养生,实为促死”的行径。
无论从丹理上、易理上、还是中医理论上,像诸于伍柳派等这样的道法,是违背了我们老祖宗的先天学问的。
区分开道教健康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及金丹太极修真文化,我们认为,首先应该从质疑权威,验证传承开始。更需走出长期停留在混乱的古籍记载的渊源上的研究现状,认真从历代道教集大成者的著述中,去探究他们的文化脉络与公共理论基础,把道教金丹文化的主要名词术语,注释的清楚明白了,才能真正寻找出一条道教健康文化的通途来。
我国道教健康文化要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在区分道教养生文化和修真文化的前提下,组织道教界人士,编篡出一部按照道教健康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的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丛书出来。应选择象魏伯阳、吕洞宾、刘海蟾、陈抟、张伯端、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王常月、刘一明等一代道家宗师的言论,从他们的著述中,去研究、总结与提高。并结合《道德经》、《易经》等传统基础文化,多对关键的、关联的修真名篇中的名词术语作注释,以及对丹经的成书的年代特征,用语特征,文化内涵、文气文脉等方面,去去伪存真,才能真正让世界认识一个真正的人间正教。
如何定义我国道教健康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和金丹文化体系,对还原我国道教修真文化的本来面目,鉴别真假道学源流,识别真假道术,甄别真假道书的一个基础理论。将对建立我国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理论基础,将对弘扬国粹,让道教健康文化,服务于民众的一项惠民工程,将对弘扬人间正教,促进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具有着积极的、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帅写于 2014年05月13日 丑时
我国道教文化千百年来对心身的修炼,我们认为可用现代流行的“健康文化”概念来定义,试图将其分为“道教养生文化”和“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两大体系。
加强对道教的两大文化体系研究,对正确指导现代道教,去如何继承和弘扬“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正确指导现代人,去如何健康养生与修真,具有实用、实践价值与纠错的作用。
现代道教健康文化的研究,无论台湾的道教文化、日本的道教文化,还是大陆的道教文化,这些世界性道教文化的主流,基本都是在用传统的“道教养生文化”内容,去解释“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内容,尚停留在较为低级的道教养生文化层面,尚滞留在形体上的玩弄精气之术,偏离了我国“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发展方向。由此导致佛教界的某些人士的误解,以偏概全的批评道教文化,是“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印光法师语)的低级法门,斥责我国道教养生,是对慧命的戕害行径,也不无道理。
由于“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长期只是在少数人中秘密传承,具有隐秘特征,连道教界就难以认识,金丹文化表现为乖讹而神秘,其他宗教界对“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这一道教核心文化,就更难以了解,给宗教界以口实,出现个别佛教界人士贬低道教的行为。
现代道教健康文化出现这种局面,跟道教健康文化的理论体系的模糊有直接原因。
一个文明古国千万年传承下来的国粹、绝学,就这样被不受理解而依然处于一种隐秘文化状态,不能被世界宗教和养生界所认识、所接受,甚至被曲解为中华民族没有古老的文化修养和精神信仰。
国际上已经获得了老子远大于孔子的哲学地位认知,这个只是间接的说明,中国道教具有实用价值与社会意义,而具体的道教文化的运用于推广,还有待于“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发扬光大去实施。
道教金丹文化的弘扬,可以从有形和无形两大产业去开展。金丹文化的有形产业,就是道教率先发现的修身方式方法。而这些方法,也是《黄帝内经》指出的“不妄劳作”的生命活动,是近似于大道类的武学内容,主要指包括形意拳术、八卦掌、太极拳术、易筋经等传统的内家拳术,这些是基于道教金丹文化理论源泉的健康生命运动,而不是竞技体育之类的戕生运动。前者是维护、善持真种的修真行为,后者是消耗生命因子的剧烈活动。这些基础理论的源泉,都蕴涵在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体系里面。
道教的无形文化产业,最能体现的就是道教的金丹文化,她是对道教的生命文化与修真文化的巧妙结合,是禅道双融的宗教文化,主题是跟禅宗一样,用来实现返还的守中,完成另一种“结胎”过程,跟禅宗的“菩提圆满,归无所得。”的原理相同,是“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张三丰《打坐歌》)的证验。
这个就是道教源于《易经》的阴阳共生的世界观,我们认为这些隐秘的中华文化绝学,将是未来解决人类走出身体亚健康和心理危机的世界性主体宗教。她完成的是形体(肉体)与精神的高度和谐、直至超越,探求的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提出的是“穷理尽性,以至於命”的性命双修总法则。
因此,道教健康文化体系中的“道教养生文化”部分,是指传统道教的那些道术,是指道教的那些延年益寿的方式方法,是指大众所喜爱的、常见的那些一般运动型武术、流行气功与静坐等方式方法。
它们的共同点,均是停留在肉体上的工夫,都是直接的对形体的修炼部分,是比较常见的按摩、导引、武术、气功等内容,是一般常见的、局部的、和有侧重点的锻炼形体的方法和技术。
而道教健康文化体系中的“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部分,是指道教对本土易道文化的发扬过程中,融合了禅宗、儒学的发挥良知良能的心性学,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修真文化,构建出我国道教文化的灵魂,被誉为国之瑰宝的大道文化。
故道教的金丹太极修真文化,已经大大超越了传统道教养生文化的范畴,其修为是一种人类追求本性上的超越与圆满的历程,是一种有和无的巧妙,是张三丰先生说的:“一玄妙,一玄窍,异名同出谁知道”的隐秘之学,是《周易参同契》一书蕴涵的天书文化,是融合了禅宗的定慧等持之学,和儒家倡导的知行合一的人间正道。
道教的金丹太极修真文化,具有理论完备,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有凭有据,阶地而行的特征,是刘操《至真诀》表达的“昔年云雾深遮蔽,今日相逢道眼开”的这种长期遭掩埋,而不被世人认知的“是我本真不是虚”、“借问真人何处来”的返还“本真、真人”的大道文化。
它是一种兼具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中国人的朴素古老文化,是中国人的文化修养,中国人的文化信仰,是形体上的修身,与精神的圆满的完美追求,将会成为解决世界人民怎样印证心灵和肉体的圆满的人间正道。
一个道教文化爱好者,只有首先弄明白了道教文化的这两大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才不至于被历史上的一些道教邪法和伪书所迷惑。
道教金丹文化一直是道学家们皓首穷经探究的学问,具有:“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唯有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的独特性。
这里的“三千六百门”说,是形容“道教养生文化”的方式、方法之多的泛指,是指的常见的养生技术,我们试图把这些归纳为道教的养生文化范畴。
而另外的、也是唯一的“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是张伯端表达的“惟有金丹最的端”的高级大道文化,是追求“唯有些子玄关窍”的“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是千百年来被誉为“不二法门”的金丹大道文化。是张三丰先生形容的藉此“玄关窍开”后,而进入金丹大道之门的“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另一个道教健康文化体系。
由于现代道教健康文化,不能区分一般的养生道术和道教金丹太极教修真文化的差别,导致很多喜爱道教的同仁,终其一生还是停留在形体和气血上的着力,长期的出现张三丰先生批评的“执着己身不是道”的修法,长期的玩弄精气,流于低俗,过度臆测,人云亦云,妄行笺注,师心自用,以盲引盲的妄有执着局面,不能获得道教金丹太极修真的返还价值。
这种道教健康文化中的“道教养生文化”和“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不同定义,早在宋张伯端的《悟真篇》中,就已经明确指了出来。
他说;“且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如炼五芽之气,服七曜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致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难成者。以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皆灭裂,故施功虽多,而求效莫验。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避病,免其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弃,此乃迁延岁月,必难成功,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亦难乎?深可痛伤!”
张伯端在《悟真篇》里面列举了一系列的道教养生文化修法,这些是跟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不一样的内容,并明确指出我国道教健康文化,其实有两个体系,即“理出两端”的“道教养生文化”体系,和“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体系。
这里的“理出两端”,是指“易遇而难成”的我们容易遇上,而难以成就的“道教养生文化”部分,和“难遇而易成”的,我们难以遇上,且容易“得道”的“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部分。
张伯端的这段话,综合了我国目前流行的“六字气诀”、“吐纳术”、“按摩术”、“导引术”、“念经持咒术”、“辟谷术”、“冥想术”、“房中术”、“搬运术”以及服食药饵等等,这些源于道术的气功类功法,并把这些道术,都归属于道教养生文化范畴。
张伯端在这儿很直白的说:近世很多道教徒,是“妄有执着”的。这里的“妄”,就是妄念和妄想。是在明白的告诉大家,一个修真者,如果在修真的大道上,不能去“妄心”,如果一直停留在寻求身体里面,期望有什么感受和奇迹出现,或者有什么气脉的运转等有形的东西出现,那些都是“妄”,那些都是“执着”,那些都是“不悟妙法”,那些都不是修真。
当前道教金丹文化研究,对这些概念上的认识,不只是一般的道教徒容易糊涂,就连目前的一些道教权威人士、正宗传人,也是常常出现刘一明先师形容的“为盲师者,师所误。”的嫡传、递传状况,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是这些权威和传人们糊涂,而是他们在传承上出了问题,是传承上的“师所误。”造成的。
古人说:修真是天下第一难事,也是天下第一奇事。其难是难以获得“真种”、“真息”、“真心”的心光发现为最难,即本性的回归最难。其奇是这个至真,是出世入世,摆脱束缚,精进人生的圆满之奇。其“难遇”不是难遇某个师傅,而是难遇这个境界的意思。
可见,道教健康文化中的“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与“道教养生文化”,如果我们不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那么,就很容易产生对道教健康文化的偏见和迷茫。
道教健康文化中的金丹太极修真文化部分,早在吕洞宾时代,就明确分为修真理论与养生理论两个部分。我们从清刘体恕《吕祖全书》里面,可以看到这种“道教养生文化”与“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划分的清晰脉络。
从吕洞宾、刘海蟾、张伯端、张三丰这些金丹文化大家的论述中,我们很清楚的就可以看出,道教健康文化体系有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
当代一些仙学著作,对仙学的理解和注解,也大多停留在道教养生文化的周天搬运术等法门上,都是肉体上的感觉、感受,是一种忖度、妄想的意识形态,无法达到我国道教健康文化的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高度。
张三丰先生说:“养生与修真不同,养生是为了祛病,修真是逃劫数、逃生死。”也对道教养生文化与金丹修真文化做了界定。
如果我们明白了道教养生文化与金丹文化的差别,那么,象伍柳派的丹法,为什么长期遭佛门所诟病。一个由佛入道的柳华阳,是不是伍冲虚的弟子,都能够根据这个基础理论,找到一个合乎理论的答案。
我们区分了道教健康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和金丹文化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就会明白像伍柳派之后,民国时期出现的冒名丹道,还在以伍柳派早已经批评的,用那种中医认为的“阳强”症候“外肾欲举之时,即为身中活子时”的炼法,逼迫精气下沉的性冲动,去强行周天搬运,实现所谓的“还精补脑”;去闭气、逼气、提气,兜售这些贻害无穷的危险做法,致使修真者心身紊乱,这样的丹法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奸诈伪劣。
我们区分了道教健康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和金丹文化两大领域的不同,就会明白像《青华秘文》这样的伪书,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才是“全真”,更不懂什么是“长春”,一定不是张伯端《悟真篇》的基础书籍。就会辨别《灵源大道歌》可能是《至真诀》的翻版。毋需辨伪,就能鉴别一些道书的真假源流。
如果我们盲目习练这些假的所谓性命双修大法,往往会导致习者越认真修炼,副作用的毒害会越大。这绝对不是在危言耸听,故作惊人之语。例如一个重症之躯的中老年人,是迫切期望有一种妙法来祛病强身,获得健康的。他们一旦不明底里,一旦用了这种低级错误的搬运之术,就会急功近利,结果适得其反,会导致心意紊乱,出现心肾不交,表现为心力衰竭,以及肺肾双虚之症候。
故古代内丹家痛批这样的道术,是“非为养生,实为促死”的行径。
无论从丹理上、易理上、还是中医理论上,像诸于伍柳派等这样的道法,是违背了我们老祖宗的先天学问的。
区分开道教健康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及金丹太极修真文化,我们认为,首先应该从质疑权威,验证传承开始。更需走出长期停留在混乱的古籍记载的渊源上的研究现状,认真从历代道教集大成者的著述中,去探究他们的文化脉络与公共理论基础,把道教金丹文化的主要名词术语,注释的清楚明白了,才能真正寻找出一条道教健康文化的通途来。
我国道教健康文化要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在区分道教养生文化和修真文化的前提下,组织道教界人士,编篡出一部按照道教健康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的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丛书出来。应选择象魏伯阳、吕洞宾、刘海蟾、陈抟、张伯端、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王常月、刘一明等一代道家宗师的言论,从他们的著述中,去研究、总结与提高。并结合《道德经》、《易经》等传统基础文化,多对关键的、关联的修真名篇中的名词术语作注释,以及对丹经的成书的年代特征,用语特征,文化内涵、文气文脉等方面,去去伪存真,才能真正让世界认识一个真正的人间正教。
如何定义我国道教健康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和金丹文化体系,对还原我国道教修真文化的本来面目,鉴别真假道学源流,识别真假道术,甄别真假道书的一个基础理论。将对建立我国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理论基础,将对弘扬国粹,让道教健康文化,服务于民众的一项惠民工程,将对弘扬人间正教,促进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具有着积极的、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帅写于 2014年05月13日 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