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衍振
曾国藩,汉族,乳名宽一,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十月十一日亥时出生于湖南湘乡荷叶塘都。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一百多年来,后人并未忘记曾国藩,对其做出过形形色色的评价。近些年来,社会上更是兴起一阵“曾国藩热”。这股热潮使曾国藩又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有人会问:曾国藩身为汉人,为什么心甘情愿去为满人效力?为什么要训练湘勇去平定同为汉人的太平天国?难道太平天国取代大清国不好吗?他为什么不帮着洪秀全打江山,反倒帮着满人打汉人?他这不成了汉奸了吗?这不合乎常理呀。
关于这个问题,后世的我们很难找到答案,也许曾国藩亲拟的《讨粤匪檄》可以给我们解答迷惑。当时他认为,如果太平天国当真取代了大清国,“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必将“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也就是说,太平天国运动如果成功,中国必将“国将不国”。
由此可见,曾国藩不是为了大清战,而是以卫道士自居,为孔孟战,为天下所有读书人而战。尽管这篇檄文让咸丰皇帝和满贵大员很不舒服,但他们也无可奈何。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冯友兰先生曾有过一个精辟的论述。他说:“如果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中国将倒退几个世纪。”
毛泽东则说得更明白一些:“洪秀全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
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没有什么建设性的纲领,也没有给自己提出什么实质性的任务,它的*终目的只是改朝换代”。也就是说,太平天国只是代表了少数人的利益,洪秀全并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志。
曾国藩通过《讨粤匪檄》也向人们传递了这个观念,他要告诉后人,信仰要符合国情,孔孟之道不能废。
摘自《一代名臣曾国藩》
文/汪衍振
曾国藩,汉族,乳名宽一,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十月十一日亥时出生于湖南湘乡荷叶塘都。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一百多年来,后人并未忘记曾国藩,对其做出过形形色色的评价。近些年来,社会上更是兴起一阵“曾国藩热”。这股热潮使曾国藩又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有人会问:曾国藩身为汉人,为什么心甘情愿去为满人效力?为什么要训练湘勇去平定同为汉人的太平天国?难道太平天国取代大清国不好吗?他为什么不帮着洪秀全打江山,反倒帮着满人打汉人?他这不成了汉奸了吗?这不合乎常理呀。
关于这个问题,后世的我们很难找到答案,也许曾国藩亲拟的《讨粤匪檄》可以给我们解答迷惑。当时他认为,如果太平天国当真取代了大清国,“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必将“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也就是说,太平天国运动如果成功,中国必将“国将不国”。
由此可见,曾国藩不是为了大清战,而是以卫道士自居,为孔孟战,为天下所有读书人而战。尽管这篇檄文让咸丰皇帝和满贵大员很不舒服,但他们也无可奈何。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冯友兰先生曾有过一个精辟的论述。他说:“如果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中国将倒退几个世纪。”
毛泽东则说得更明白一些:“洪秀全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
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没有什么建设性的纲领,也没有给自己提出什么实质性的任务,它的*终目的只是改朝换代”。也就是说,太平天国只是代表了少数人的利益,洪秀全并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志。
曾国藩通过《讨粤匪檄》也向人们传递了这个观念,他要告诉后人,信仰要符合国情,孔孟之道不能废。
摘自《一代名臣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