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

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

◇唐军李金钊

(摘要]文章初步厘清了微课程的概念;从时间长短、学习方式、材料格式以及应用领域四个角度,指出微课程与微视频、

微学习、微型课程等的区别与联系;归纳了中小学微课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要素;指出了当前中小学微课程的基本功用。最后,对中小学微课程进一步应用给出了四.董展望,具体为:微课程概念仍需梳理、注重微课程资源设计与应用模式研究、微课程应用效果需要实证干预、做好微课程与微型课程的融合等。

[关键词]微课程制作评价综述

网络带宽的提升,以及移动学习工具智能手机、平板电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与微课程的相关脑的应用,以微课程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新应用逐渐走进中小名词,如微视频、微课、微学习、微型课程等。这些概念与微课学,并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基于CNKI数据库,程概念相近,有的甚至为同一概念,容易引起一线教师的混以“微课程”为关键词进行查询,得出的结论如图1所示,从淆。

中可以看出:微课程的研究,在2011以前的检索值均为微视频(MicroVedio)泛指很短的视频短片,短则30秒,0,2011年检索值为1,2012年检索值出现了突增(检索值为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16);尽管2013年查询时间仅限于1—3月份,微课程的检索短片、视频剪辑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MP4等多种

值也已经达到10,按照这种趋势,2013年全年的检索者将极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11哒种短小视频材

有可能超过2012年的值。这说明,微课程的真正兴起为最近料可以为教学应用,也可不为教学所用。即便是教学所用的

两年,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围绕该主题开展研究。

微视频,它既可以为微课程材料,也可以是教学课件等。

但是对广大一线教师而言,对其概念界定、制作方法以微学习(MicroLeaming)基于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应运而及应用前景等还需要逐步认识,为此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生,适应了学习者呼唤更丰富的非正式学习体验的需求(祝智逐一进行阐释。

庭等,2008)。微型学习大多依靠手持移动设备,传播短小的、松散的、实用的片段化微型学习内容,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顾凤佳等,2008o微学习适于处理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以及短期的学习活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微学习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隐喻,指的是微观方面的各种学习模式,概念以及过程。

微课(MicroLecture)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焦建利,2002o是一段时问较短的教学材料,这

图1微课程研究的文献情况(至2013年3月,基于CNKI数据库)

种教学材料格式为视频,其英文为MicroLecture,但翻译成中文后为“微课程”,因此,国内目前所称的微课程与微课,基本

一、微课程概念界定

上是一个概念。

(一)与微课程相关的几个概念

微型课程(MicroLesSon)一般是一系列半独立性的专题

或单元,持续时间比较短,一般只有1-2个学时,教学的组织规模也比较小(刘运华等,2005o是一种基于课程基本设计规范的小型课程,其时间长度较短,一般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新加坡教育部实施的MicmLessons研究项目圆,其课程的建设多为微型课程,其课程一般为30分钟至1个小时,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

从以上几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微课与微课程是同一概念,微课程与微型课程、微学习和微视频均不是同一概念,他们在时间长短、学习方式、材料格式以及应用领域等均存在一定不同。微课程及其相关概念的比较具体分析见表1。

表1微课程及其相关概念的比较

比较

英文表述时间长短学习方式

容较为系统化和完整化,微视频课程则可能由多个主题单元构成,或者由多个主题单元和零散微视频组合构成。

二、中小学微课程的制作

目前,微课程的主要呈现形式为三大类,或者由三种基本形式形成的组合。王觅等丹认为,微课程中微视频制作主要分为:其一为摄像录制;其二为录屏软件录制;其三为动画资源转制,并对以上三类制作的类型和资源进行了描述(见表2)。

表2以制作技术为依据的微视频分类

微视频类型

以摄像技术为主的微视频

视频。这是传统视频课程常用的制作方式

以录屏软件为主盼傲视频以Flash、PPT等资源转成的微视频

将已有的Flash、PPT等资源转化成视频格式在讲学时,利用录屏软件同步录制教学内容

瓷源描述

主要通过摄像技术实录拍摄教学,通过后期编辑制作的微

徽课程

M-Lccua陀lO分钟左右正式学习

徽学习

M—Learning

徽视频

M.Vcdio

徽型曝程

M—Lesson

一些学者结合自己开发微课程的实践,从应用视角提出了具体制作方法和建议。戴维・彭罗斯微课程建设“五步法”嘲,具体为:(1)罗列在6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你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一系列的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2)写出一个15分钟到30分钟的介绍和总结,它们将为你的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3)用一个麦克风和网络摄像头录制这三个元素。如果你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你所在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可以为你提供建议和设备。制作完成的节目长度必须在1分钟到3分钟之间。(4)在这个课程之后,设计一个任务,使这个任务能指导学生去阅读,或者开展探索这些核心概念的活动。如能与写作任务结合起来,那么,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5)将视频和任务上传到你的课程管理系统中,以供课堂教学使用。

黎加厚教授【9】提出了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具体为: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李玉平【10】的微课程制作“两步法”,具体为:微课成型要经历两大步:素材的选择与加工、PPT制作与可视化处理,而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素材的选择与再加工。当有了基本的素材,接下来便要开始制作PPT,制作中有四个关键的问题:(1)语言:简洁、富有吸引力;(2)音乐:多以轻音乐为主,平和、唯美;(3)画面:简单清晰;(4)播放时间:根据阅读对象的水平,设计播放时间。

较短

正式学习或者非正

式学习

20分钟以内正式学习或者非

正式学习主要是视频和音

学习和教学活动

1个小时左右正式学习或者非

正式学习以文本为主,辅以视频和音频教学活动

材料格式以视频、音频为主,

辅以文本

以视频、音频为主.

辅以文本学习活动

应用领域学习和教学活动

(二)微课程概念的界定

微课程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就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把微课程称为“一分钟的微视频”(戴维・彭罗斯,2008o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p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张静然【4】认为,微课程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胡铁生四认为中小学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8分钟最为适宜。李玉平认为微课程要做到:内容“微”一次一个小点,积少成多;要求“微”——每次启发一点点,量变引发质变。姚正东认为微课程的学习,体现了“微”的特色,短暂、高效。虽然学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的新知识,但这样更易吸收,且能以此为契机,不断滚雪球式增加信息量。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微课程主要概念:从时间长度来看,时间较短,目前比较倾向于每个主题时间为5—8分钟;从课的主题来看,主题相对独立,具有针对性,解决一个主要问题。

但是一些学者也对微课程的课程特性进行了阐释,使我们认识到微课程建设中要考虑到课程开发和设计的因素,注意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可能是目前微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王觅【毋认为微视频课程首要的属性是课程,其被运用的学习平台是网络平台。微视频课程结构是与课程内容容量相关的。如若是容量较小的微型课程(如短期培训、专题讲座等),则可由若干微视频直接构成。此外,若课程内

三、中小学微课程的基本功用1.课堂教学的合理补充

梁乐明等【11认为应注重与现实课堂的整合。微课程应当

扎根于现实课堂。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课程引入、核心概念讲述、探究过程的演

沪————————————————]墅燮丝埋型∑ililUlJ

示、课后的练习等;在与课堂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理清晰;技术性一画面流畅,字迹清晰,声音清晰,文字、声音

即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结合教学任务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和画面匹配;文字在画面中的布局合理,语音生动,画面可视并解构成微课程资源。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小学开展微课程化;使用方便,简单易操作,作品时间不超过10分钟;创新开发和设计,是现有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对目前课程内性—创作形式、学习单内容设计和教学设计具有创新性;完容精细化和便捷化处理的一种方式。

整性一上交作品包含微课程和学习单设计等四个角度对微2.学生学习的新手段

课程进行评价(吴玉莲,2013)。

王觅等【-:认为视频课程资源的微型化、碎片化则符合个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3年微课程比赛评比标准主要从

人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能有效增加学习机会和满足学习需五个角度对微课程进行评价。(1)聚焦一只讲述一个教学知

求。学生自主学习型微课是微课建设的主流方向,也是微课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

最基本的功能,所有微课类型都应该是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2)简要一

的。由于微课程的微型化、碎片化使得学生学习时效性得到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增强,学生能集中有效时间解决学习中难点和疑点问题;另黄金时段;(3)清晰—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外也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用移动学习终端随时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4)技

随地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刘静波,2012)。微课程的出现是术一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

网络技术和移动学习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根本的作用是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流畅顺利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适应新时代学生便捷学习的需要。

进行自主学习;(5)创新一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3.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

马朝宏等【1,认为,微课程,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

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五、中小学微课程研究和实践的展望趣、好玩中享受成长。刘静波【14}认为微课程是一种供教师学习1.微课程概念界定和梳理研究

的“课程”,一个借以成长的工具,更是一种教师自发的“草针对微课程目前的概念,事实上学者们还存在不同的意根”的教研方式。例如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近见,正如焦建利教授一针见血所言,一旦微课程中有“课程”年来提出了“三微”研究和微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并针对微二字就变得复杂起来。张静然(2012)认为“微课程”这一理念型课程的基本要求、制作线路图、技术和技巧,向全区新教师还有待于进一步界定和梳理,内容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和骨干教师展开了培训,让老师们慢慢爱上了这种自动播化、规范化。吴玉莲(2013)认为由于微课程在学科教育领域放,只呈现文字、音乐、画面的表达方式。两年来,共开发电影中的概念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微课程研究者和创作者切微课程、策略微课程、教师微课程、故事微课程、家长微课程、勿认为凡是与课程教学活动相关的时间持续较短的视频都图书报刊微课程等500多门,极大地丰富了微课程远程学习可以称之为微课程。梁乐明等(2013)认为微课程不仅仅是微平台上的学习资源。通过在平台上点播观看微课程,全区近视频的呈现,而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5000名教师受益。

因此教学支持服务应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微课程资源设计与应用模式研究

四、中小学微课程的评价

目前微课程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利用区域评比和大目前,全国很多地区中小学围绕微课程开展了卓有成效型比赛方式,让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参与进来,对推动微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如广东佛山、深圳龙岗地区、天津、上海闵行、资源的建设是非常有利的,然而,从长久来看,教师们对这些江苏常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等地区。有的地区开展微课程资源如何组织和设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正如王觅评比大赛,并制定了微课程的评价标准。

(2013)指出如何设计有效的微视频资源,微视频课程的应用2012年,中国微课大赛官方网站制定了微课程的评价标

模式有哪些,以及在语义网络、关联推送、情境感知、智能过准[151:(1)选题设计一简明和合理;(2)教学内容—科学正确、滤(InteUigentFiltering)等技术的支持下,如何建设易于获得逻辑清晰;(3)作品规范一结构完整、技术规范、语言规范;

目标性、关联性、智能性资源的微视频信息资源系统等方面(4)教学效果—形式新颖、趣味性强、目标达成;(5)网络评将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价。并且对二级指标进行详细说明和阐释。

3.微课程应用效果需要实证干预

上海市闵行区在2012年举行中小学微课程评比活动,微课程发展和应用如何,最有发言权是学习者。就目前

在该评比活动中制定了区域特色的微课程评价量表。主要从

来看,无论何种评比活动,其好坏优劣,是由评比专家掌握。

教育性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点地讲解知识点,有深度

这些专家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他们毕竟不是最终用思考,能启发,教学效益高;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简洁,表述条

户。所以了解微课程应用效果如何,

(下转第90页)

新潜能,如果通过游戏途径来深入绘本情节中,我们的教学活动将会更加丰富有趣。

让孩子在一个个体验活动中走近蒙古族,了解蒙古族。课堂中,孩子们可以在草地上翻滚打闹,可以坐在蒙古包细细品尝奶茶,可以相约朋友一起摔跤、赛马、射箭,可以围成圆圈

四、触角延伸,丰富课堂

幼儿园不仅充分挖掘园内的教育资源,创设了生态体验场、体验操作区,而且还借助周边资源的优势,带孩子走进社区、走进自然。

1.挖掘园内体验场的教育资源

我园地属农村,校园空旷,可称“地大物博”,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挖掘教育资源,做到让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每一个空间都发挥“润物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结合各族的民族风情,我们创设了傣族、新疆体验区、蒙古风情区;融入我们的地区特色,在后操场宽阔的草地上创设了高尔夫球场。同时我们每学期还对每条长廊进行传承与更新,本学期大班年级组教师结合时下流行节目,创设了《梦想空间》这一长廊,长廊开设了“招聘苑”“设计室”“好声音”“家政营”“摄影棚”五个区,幼儿可以先从“招聘苑”开始玩起。在这里,来应聘的孩子们可以尽情把自己的梦想描绘在纸上,然后再由招聘苑里的服务员根据他们的梦想将幼儿带领到各个“体验室”,各室还会有评委坐镇。就像近期播放十分火爆的《中国好声音》一样,每位应聘人员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这样才能挂牌“上岗”,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体验中,他们还自己设计出了一句口号:下一个“评委老师”就是你!瞧,积聚童趣及霸气的一句话,彰显着孩子们对这条长廊的热爱。

大班体验活动:这是源于我园创设的得天独厚的蒙古风情区。教师针对孩子对蒙古风情的好奇,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一起载歌载舞,可以和“挤奶员”一起“挤奶”……孩子们在一次次的生命感动中感受到了蒙古的礼仪风俗,生活风俗、娱乐风俗。

2.挖掘种植园地的教育资源

我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为每个班开辟了种植园地,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幼儿体验着播种、栽培、收获的整个过程。如:在课改展示活动中大班的体验活动《挖红薯》把课堂搬到户外。老师带着幼儿来到种植园,亲自动手挖红薯,在挖红薯的过程中,还探索出用不同的工具挖红薯,体验田间劳动和收获的快乐,体会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我园还在种植园地旁边的空地上种上了各种果树,在秋天成熟的季节里,老师带领孩子一起在果园里观察果实,一起体验采摘果子的快乐。

性的“生态课堂”,让绿色的“生命流”,不但流淌在课堂里,而且也沁润在孩子的心坎里。

(8).

2010。(2).

豢溺鞠赣斓酴鬻一黪

[1】【3]汤芬.品味和谐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叨.网络时代,2008,【2]耿李英.课题引领打造生态课堂叨.贵州教育,2011,(8).【4]柴林丽.例谈绘本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叨.早期教育(教师版),

在课堂中,融人生态因子,激活灵性、启迪智慧、点燃个

[汤芬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215633]

(上接第57页)

应该通过实证研究。梁乐明(2013)指出没有很好的实证干预来研究应该如何设计、开发与实施微课程,并与具体的应用情境(女口不同学科、不同群体等)进行整合,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

4.微课程与微型课程的融合

微课程是短时间内的教学内容,但是对一门课程而言,这种单一教学内容对教师来说,尽管在制作上比较方便和容易,但由于过于碎片化和随意性,使得主题性不够强,为此,如以微课程为珠,微型课程为串,形成专题性强,主题明确的

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3Ⅱ9】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4】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叨.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6][7][1215E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8]【1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

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10】李玉平.微课程一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

育,2012,(11).

【13】马朝宏,刘溜.微课程:教师成长新途径[N].中国教师报,

2012-10.

缪繁赣鞠赣鬻i——镑

新型课程,将会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探索途径。

[1】谢晓华.操作演示的微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2上).

【14】刘静波: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一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新

模式.

【15】评价标准:中国微课大赛官方网站,http://www.cnweike.cn/?c=main&a=newsdetail&id=6,2012(6).

[2]刘运华,衷克定,赵国庆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的实践与

[唐军李金钊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200023:]

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

◇唐军李金钊

(摘要]文章初步厘清了微课程的概念;从时间长短、学习方式、材料格式以及应用领域四个角度,指出微课程与微视频、

微学习、微型课程等的区别与联系;归纳了中小学微课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要素;指出了当前中小学微课程的基本功用。最后,对中小学微课程进一步应用给出了四.董展望,具体为:微课程概念仍需梳理、注重微课程资源设计与应用模式研究、微课程应用效果需要实证干预、做好微课程与微型课程的融合等。

[关键词]微课程制作评价综述

网络带宽的提升,以及移动学习工具智能手机、平板电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与微课程的相关脑的应用,以微课程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新应用逐渐走进中小名词,如微视频、微课、微学习、微型课程等。这些概念与微课学,并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基于CNKI数据库,程概念相近,有的甚至为同一概念,容易引起一线教师的混以“微课程”为关键词进行查询,得出的结论如图1所示,从淆。

中可以看出:微课程的研究,在2011以前的检索值均为微视频(MicroVedio)泛指很短的视频短片,短则30秒,0,2011年检索值为1,2012年检索值出现了突增(检索值为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16);尽管2013年查询时间仅限于1—3月份,微课程的检索短片、视频剪辑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MP4等多种

值也已经达到10,按照这种趋势,2013年全年的检索者将极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11哒种短小视频材

有可能超过2012年的值。这说明,微课程的真正兴起为最近料可以为教学应用,也可不为教学所用。即便是教学所用的

两年,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围绕该主题开展研究。

微视频,它既可以为微课程材料,也可以是教学课件等。

但是对广大一线教师而言,对其概念界定、制作方法以微学习(MicroLeaming)基于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应运而及应用前景等还需要逐步认识,为此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生,适应了学习者呼唤更丰富的非正式学习体验的需求(祝智逐一进行阐释。

庭等,2008)。微型学习大多依靠手持移动设备,传播短小的、松散的、实用的片段化微型学习内容,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顾凤佳等,2008o微学习适于处理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以及短期的学习活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微学习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隐喻,指的是微观方面的各种学习模式,概念以及过程。

微课(MicroLecture)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焦建利,2002o是一段时问较短的教学材料,这

图1微课程研究的文献情况(至2013年3月,基于CNKI数据库)

种教学材料格式为视频,其英文为MicroLecture,但翻译成中文后为“微课程”,因此,国内目前所称的微课程与微课,基本

一、微课程概念界定

上是一个概念。

(一)与微课程相关的几个概念

微型课程(MicroLesSon)一般是一系列半独立性的专题

或单元,持续时间比较短,一般只有1-2个学时,教学的组织规模也比较小(刘运华等,2005o是一种基于课程基本设计规范的小型课程,其时间长度较短,一般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新加坡教育部实施的MicmLessons研究项目圆,其课程的建设多为微型课程,其课程一般为30分钟至1个小时,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

从以上几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微课与微课程是同一概念,微课程与微型课程、微学习和微视频均不是同一概念,他们在时间长短、学习方式、材料格式以及应用领域等均存在一定不同。微课程及其相关概念的比较具体分析见表1。

表1微课程及其相关概念的比较

比较

英文表述时间长短学习方式

容较为系统化和完整化,微视频课程则可能由多个主题单元构成,或者由多个主题单元和零散微视频组合构成。

二、中小学微课程的制作

目前,微课程的主要呈现形式为三大类,或者由三种基本形式形成的组合。王觅等丹认为,微课程中微视频制作主要分为:其一为摄像录制;其二为录屏软件录制;其三为动画资源转制,并对以上三类制作的类型和资源进行了描述(见表2)。

表2以制作技术为依据的微视频分类

微视频类型

以摄像技术为主的微视频

视频。这是传统视频课程常用的制作方式

以录屏软件为主盼傲视频以Flash、PPT等资源转成的微视频

将已有的Flash、PPT等资源转化成视频格式在讲学时,利用录屏软件同步录制教学内容

瓷源描述

主要通过摄像技术实录拍摄教学,通过后期编辑制作的微

徽课程

M-Lccua陀lO分钟左右正式学习

徽学习

M—Learning

徽视频

M.Vcdio

徽型曝程

M—Lesson

一些学者结合自己开发微课程的实践,从应用视角提出了具体制作方法和建议。戴维・彭罗斯微课程建设“五步法”嘲,具体为:(1)罗列在6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你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一系列的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2)写出一个15分钟到30分钟的介绍和总结,它们将为你的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3)用一个麦克风和网络摄像头录制这三个元素。如果你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你所在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可以为你提供建议和设备。制作完成的节目长度必须在1分钟到3分钟之间。(4)在这个课程之后,设计一个任务,使这个任务能指导学生去阅读,或者开展探索这些核心概念的活动。如能与写作任务结合起来,那么,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5)将视频和任务上传到你的课程管理系统中,以供课堂教学使用。

黎加厚教授【9】提出了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具体为: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李玉平【10】的微课程制作“两步法”,具体为:微课成型要经历两大步:素材的选择与加工、PPT制作与可视化处理,而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素材的选择与再加工。当有了基本的素材,接下来便要开始制作PPT,制作中有四个关键的问题:(1)语言:简洁、富有吸引力;(2)音乐:多以轻音乐为主,平和、唯美;(3)画面:简单清晰;(4)播放时间:根据阅读对象的水平,设计播放时间。

较短

正式学习或者非正

式学习

20分钟以内正式学习或者非

正式学习主要是视频和音

学习和教学活动

1个小时左右正式学习或者非

正式学习以文本为主,辅以视频和音频教学活动

材料格式以视频、音频为主,

辅以文本

以视频、音频为主.

辅以文本学习活动

应用领域学习和教学活动

(二)微课程概念的界定

微课程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就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把微课程称为“一分钟的微视频”(戴维・彭罗斯,2008o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p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张静然【4】认为,微课程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胡铁生四认为中小学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8分钟最为适宜。李玉平认为微课程要做到:内容“微”一次一个小点,积少成多;要求“微”——每次启发一点点,量变引发质变。姚正东认为微课程的学习,体现了“微”的特色,短暂、高效。虽然学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的新知识,但这样更易吸收,且能以此为契机,不断滚雪球式增加信息量。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微课程主要概念:从时间长度来看,时间较短,目前比较倾向于每个主题时间为5—8分钟;从课的主题来看,主题相对独立,具有针对性,解决一个主要问题。

但是一些学者也对微课程的课程特性进行了阐释,使我们认识到微课程建设中要考虑到课程开发和设计的因素,注意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可能是目前微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王觅【毋认为微视频课程首要的属性是课程,其被运用的学习平台是网络平台。微视频课程结构是与课程内容容量相关的。如若是容量较小的微型课程(如短期培训、专题讲座等),则可由若干微视频直接构成。此外,若课程内

三、中小学微课程的基本功用1.课堂教学的合理补充

梁乐明等【11认为应注重与现实课堂的整合。微课程应当

扎根于现实课堂。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课程引入、核心概念讲述、探究过程的演

沪————————————————]墅燮丝埋型∑ililUlJ

示、课后的练习等;在与课堂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理清晰;技术性一画面流畅,字迹清晰,声音清晰,文字、声音

即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结合教学任务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和画面匹配;文字在画面中的布局合理,语音生动,画面可视并解构成微课程资源。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小学开展微课程化;使用方便,简单易操作,作品时间不超过10分钟;创新开发和设计,是现有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对目前课程内性—创作形式、学习单内容设计和教学设计具有创新性;完容精细化和便捷化处理的一种方式。

整性一上交作品包含微课程和学习单设计等四个角度对微2.学生学习的新手段

课程进行评价(吴玉莲,2013)。

王觅等【-:认为视频课程资源的微型化、碎片化则符合个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3年微课程比赛评比标准主要从

人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能有效增加学习机会和满足学习需五个角度对微课程进行评价。(1)聚焦一只讲述一个教学知

求。学生自主学习型微课是微课建设的主流方向,也是微课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

最基本的功能,所有微课类型都应该是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2)简要一

的。由于微课程的微型化、碎片化使得学生学习时效性得到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增强,学生能集中有效时间解决学习中难点和疑点问题;另黄金时段;(3)清晰—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外也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用移动学习终端随时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4)技

随地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刘静波,2012)。微课程的出现是术一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

网络技术和移动学习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根本的作用是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流畅顺利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适应新时代学生便捷学习的需要。

进行自主学习;(5)创新一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3.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

马朝宏等【1,认为,微课程,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

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五、中小学微课程研究和实践的展望趣、好玩中享受成长。刘静波【14}认为微课程是一种供教师学习1.微课程概念界定和梳理研究

的“课程”,一个借以成长的工具,更是一种教师自发的“草针对微课程目前的概念,事实上学者们还存在不同的意根”的教研方式。例如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近见,正如焦建利教授一针见血所言,一旦微课程中有“课程”年来提出了“三微”研究和微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并针对微二字就变得复杂起来。张静然(2012)认为“微课程”这一理念型课程的基本要求、制作线路图、技术和技巧,向全区新教师还有待于进一步界定和梳理,内容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和骨干教师展开了培训,让老师们慢慢爱上了这种自动播化、规范化。吴玉莲(2013)认为由于微课程在学科教育领域放,只呈现文字、音乐、画面的表达方式。两年来,共开发电影中的概念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微课程研究者和创作者切微课程、策略微课程、教师微课程、故事微课程、家长微课程、勿认为凡是与课程教学活动相关的时间持续较短的视频都图书报刊微课程等500多门,极大地丰富了微课程远程学习可以称之为微课程。梁乐明等(2013)认为微课程不仅仅是微平台上的学习资源。通过在平台上点播观看微课程,全区近视频的呈现,而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5000名教师受益。

因此教学支持服务应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微课程资源设计与应用模式研究

四、中小学微课程的评价

目前微课程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利用区域评比和大目前,全国很多地区中小学围绕微课程开展了卓有成效型比赛方式,让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参与进来,对推动微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如广东佛山、深圳龙岗地区、天津、上海闵行、资源的建设是非常有利的,然而,从长久来看,教师们对这些江苏常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等地区。有的地区开展微课程资源如何组织和设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正如王觅评比大赛,并制定了微课程的评价标准。

(2013)指出如何设计有效的微视频资源,微视频课程的应用2012年,中国微课大赛官方网站制定了微课程的评价标

模式有哪些,以及在语义网络、关联推送、情境感知、智能过准[151:(1)选题设计一简明和合理;(2)教学内容—科学正确、滤(InteUigentFiltering)等技术的支持下,如何建设易于获得逻辑清晰;(3)作品规范一结构完整、技术规范、语言规范;

目标性、关联性、智能性资源的微视频信息资源系统等方面(4)教学效果—形式新颖、趣味性强、目标达成;(5)网络评将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价。并且对二级指标进行详细说明和阐释。

3.微课程应用效果需要实证干预

上海市闵行区在2012年举行中小学微课程评比活动,微课程发展和应用如何,最有发言权是学习者。就目前

在该评比活动中制定了区域特色的微课程评价量表。主要从

来看,无论何种评比活动,其好坏优劣,是由评比专家掌握。

教育性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点地讲解知识点,有深度

这些专家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他们毕竟不是最终用思考,能启发,教学效益高;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简洁,表述条

户。所以了解微课程应用效果如何,

(下转第90页)

新潜能,如果通过游戏途径来深入绘本情节中,我们的教学活动将会更加丰富有趣。

让孩子在一个个体验活动中走近蒙古族,了解蒙古族。课堂中,孩子们可以在草地上翻滚打闹,可以坐在蒙古包细细品尝奶茶,可以相约朋友一起摔跤、赛马、射箭,可以围成圆圈

四、触角延伸,丰富课堂

幼儿园不仅充分挖掘园内的教育资源,创设了生态体验场、体验操作区,而且还借助周边资源的优势,带孩子走进社区、走进自然。

1.挖掘园内体验场的教育资源

我园地属农村,校园空旷,可称“地大物博”,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挖掘教育资源,做到让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每一个空间都发挥“润物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结合各族的民族风情,我们创设了傣族、新疆体验区、蒙古风情区;融入我们的地区特色,在后操场宽阔的草地上创设了高尔夫球场。同时我们每学期还对每条长廊进行传承与更新,本学期大班年级组教师结合时下流行节目,创设了《梦想空间》这一长廊,长廊开设了“招聘苑”“设计室”“好声音”“家政营”“摄影棚”五个区,幼儿可以先从“招聘苑”开始玩起。在这里,来应聘的孩子们可以尽情把自己的梦想描绘在纸上,然后再由招聘苑里的服务员根据他们的梦想将幼儿带领到各个“体验室”,各室还会有评委坐镇。就像近期播放十分火爆的《中国好声音》一样,每位应聘人员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这样才能挂牌“上岗”,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体验中,他们还自己设计出了一句口号:下一个“评委老师”就是你!瞧,积聚童趣及霸气的一句话,彰显着孩子们对这条长廊的热爱。

大班体验活动:这是源于我园创设的得天独厚的蒙古风情区。教师针对孩子对蒙古风情的好奇,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一起载歌载舞,可以和“挤奶员”一起“挤奶”……孩子们在一次次的生命感动中感受到了蒙古的礼仪风俗,生活风俗、娱乐风俗。

2.挖掘种植园地的教育资源

我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为每个班开辟了种植园地,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幼儿体验着播种、栽培、收获的整个过程。如:在课改展示活动中大班的体验活动《挖红薯》把课堂搬到户外。老师带着幼儿来到种植园,亲自动手挖红薯,在挖红薯的过程中,还探索出用不同的工具挖红薯,体验田间劳动和收获的快乐,体会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我园还在种植园地旁边的空地上种上了各种果树,在秋天成熟的季节里,老师带领孩子一起在果园里观察果实,一起体验采摘果子的快乐。

性的“生态课堂”,让绿色的“生命流”,不但流淌在课堂里,而且也沁润在孩子的心坎里。

(8).

2010。(2).

豢溺鞠赣斓酴鬻一黪

[1】【3]汤芬.品味和谐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叨.网络时代,2008,【2]耿李英.课题引领打造生态课堂叨.贵州教育,2011,(8).【4]柴林丽.例谈绘本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叨.早期教育(教师版),

在课堂中,融人生态因子,激活灵性、启迪智慧、点燃个

[汤芬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215633]

(上接第57页)

应该通过实证研究。梁乐明(2013)指出没有很好的实证干预来研究应该如何设计、开发与实施微课程,并与具体的应用情境(女口不同学科、不同群体等)进行整合,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

4.微课程与微型课程的融合

微课程是短时间内的教学内容,但是对一门课程而言,这种单一教学内容对教师来说,尽管在制作上比较方便和容易,但由于过于碎片化和随意性,使得主题性不够强,为此,如以微课程为珠,微型课程为串,形成专题性强,主题明确的

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3Ⅱ9】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4】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叨.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6][7][1215E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8]【1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

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10】李玉平.微课程一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

育,2012,(11).

【13】马朝宏,刘溜.微课程:教师成长新途径[N].中国教师报,

2012-10.

缪繁赣鞠赣鬻i——镑

新型课程,将会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探索途径。

[1】谢晓华.操作演示的微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2上).

【14】刘静波: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一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新

模式.

【15】评价标准:中国微课大赛官方网站,http://www.cnweike.cn/?c=main&a=newsdetail&id=6,2012(6).

[2]刘运华,衷克定,赵国庆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的实践与

[唐军李金钊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200023:]


相关文章

  • 西藏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前景综述
  • 西藏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前景综述 江卫华 [摘 * 仁青扎西苏肖萌 (西藏大学理学院西藏拉萨850000) "三要]西藏和平解放60年以来,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硕果累累.西藏基础教育办学成效显著,并不断完善和提高 包"政策与 ...查看


  • "翻转课堂"文献综述
  • "翻转课堂"文献综述 张卫娜1 乔涛涛2 (450007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 河南 郑州) [摘 要]2011年,翻转课堂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逐渐为众多教师所熟知,并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国外已开展了几年翻转课 ...查看


  • 如何写文献综述和文献翻译
  • 第一讲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查看


  • [关于农村地区小学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的文献综述
  • <关于农村地区小学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 我国自2001年开始在小学开设英语课以来,英语教学在小学取得了一些成果,也为小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整体的教学和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师资问题.教师教 ...查看


  • 综述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的评价与建议
  • 综述对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的评价与建议 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是自2004年9月开始的.在我国部分省份试点高中新课程及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简称.其中心点或特点就是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 从2004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 ...查看


  • 数学开放题的文献综述
  • 数学开放题-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 数学开放题的教育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所认同.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已为数学开放题在中学数学教育中争得一席之地, 它打破了传统封闭题长期一统天下的现状, 这必将为 ...查看


  •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1
  •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作者 :************* 学校 :************* 专业 :************* 学号 :************* 指导教师 :黄鹏 2012年10月 内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研 ...查看


  • 幼儿感恩教育研究综述_中国论文网
  • 幼儿感恩教育研究综述_中国论文网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网|政治论文|经济论文|管理论文|历史论文|文学论文|医学论文|艺术论文|科技论文|教育论文|知识百科|期刊投稿|论文发表|学问百科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服务热线 周一至周五 9:00-22 ...查看


  •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综述
  • 201 1年第2期 学术探索 Academic Exploration 201 1年4月 No.2,2011 Apr.,2011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综述 王鉴,安富海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