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和同为一家教案

第4课 和同为一家

课程标准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等基本史实;掌握唐代民族政策思路,体会合同为一家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识读“唐初少数民族分布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学会通过阅读史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唐代与少数民族交往史实的学习,了解唐代开明民族政策,树立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培养待人宽容、豁达的性格,理解我国现在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民族政策。

教材分析

本课是唐朝民族关系史课,着重介绍了唐朝和睦、融洽的民族关系的历史。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唐朝密切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进步,巩固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本课用“天可汗”“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点苍山会盟”三目来说明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和同为一家”。唐太宗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赢得少数民族的拥戴;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与交往;点苍山会盟促进了西南地区和内地的交流。

总之,唐朝先进文化吸引与开放的民族政策是和睦的基础,少数民族首领也为友好和睦做出了贡献。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加深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时代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体会民族交往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双方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

学情分析

民族关系是七年级学生理解学习的一个难点,其间涉及的陌生的地名、人名、族名等专有名词较多,各方关系较为复杂,学生较难掌握。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分组讨论、收集有关资料、识读史料图片等活动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图片展示“56个民族”并提问:同学们都知道,今天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大家能说出多少个民族?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情况。

历史重现:引导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所接触到的少数民族并尝试概括中原王朝在与这些少数民族交往时所采取的一些手段。(主要是战争与和平)。

结合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则两利,战则两败;理解民族交往中互有和战,但是战争只是暂时的,和平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下面,这些图片,你能说一说是哪个民族?(逐一展示几个有关民族的图片: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 让学生说出民族的名称。 请五个学生介绍今天这五个民族的概况。(告诉大家这五个民族在我国唐朝时的称呼。)今天,我们着重学习唐朝与这五个民族的关系。

2、天可汗

唐朝边疆有哪些少数民族?同时,用“唐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闪烁显示唐朝边疆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

生:观察地图,并说出唐朝边疆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突厥、吐蕃、南诏。 师:出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对比说出各少数民族大概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师:(创设情景)唐朝边疆这么多少数民族,如果唐朝不解决民族问题的话,肯定对唐朝统治不利。假设你是唐朝皇帝,你将会怎样处理这一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A:出兵消灭周边少数民族。 生B:我反对这种做法,因为武力很难平民心,应该采取安抚政策。 生C:应该用和亲政策,就像汉代昭君嫁给匈奴单于一样。 生D:我觉得应该区别对待。对那些对唐朝有威胁的少数民族应当出兵打击,但对那些比较小的民族应当主动和它交往,给它们一些帮助,它们就不会反对唐朝。„„ 师:表扬鼓励,并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在与突厥交往时,唐朝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呢?

视频介绍突厥族的概况。

师:(课件展示问题)①“天可汗”指的是谁?②你知道“天可汗”的含义吗?

生:读课文解决问题,“天可汗”指的是唐太宗,含义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讨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生:用课文中的史实和小故事说明。

师:(总结)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所以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强调: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政策!

3、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视频介绍吐蕃与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是吐蕃的赞普,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统一了吐蕃各部,并建成布达拉宫„„

过渡:为了更好的建设青藏地区,在派遣学生去大唐学习的同时,松赞干布还向唐太宗提出了和亲的请求。唐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描绘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

课件展示《步辇图》,要求学生猜测图中人物身份,及其所展示的历史情景。

师:(课件展示问题)文成公主入藏有何历史意义?

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师:(总结)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指导学生读课文小字部分,了解文成公主进藏后唐、蕃交往的史实)

4、点苍山会盟

展示云南崇圣寺三塔,指出这是唐和南诏友好交往的见证,要求学生课后了解唐与南诏交往的史实。

5、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唐朝民族关系,你是如何认识唐朝的民族关系的?

生:谈体会认识。

教师总结:在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感召下,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同为一家”。密切的民族关系,巩固了唐朝政权,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教学反思:

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一般不会对所有的历史知识感兴趣,尤其是一些较为陌生、与其生活关系不大的知识。而本课因涉及较多的少数民族及相关人物、历史事件,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老师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形式,让学

生在活动中产生兴趣。在教学中,用大量图片、视频以讲故事形式讲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之中。另一方面,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本课后,可以提高根据相关史料概括相应知识点、并将前后所学串联起来的能力,从课堂效果来看,效果不错。当然,也因为过多的注重这一方面所以课堂上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在学习后面的内容时用时偏少。

第4课 和同为一家

课程标准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等基本史实;掌握唐代民族政策思路,体会合同为一家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识读“唐初少数民族分布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学会通过阅读史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唐代与少数民族交往史实的学习,了解唐代开明民族政策,树立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培养待人宽容、豁达的性格,理解我国现在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民族政策。

教材分析

本课是唐朝民族关系史课,着重介绍了唐朝和睦、融洽的民族关系的历史。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唐朝密切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进步,巩固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本课用“天可汗”“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点苍山会盟”三目来说明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和同为一家”。唐太宗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赢得少数民族的拥戴;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与交往;点苍山会盟促进了西南地区和内地的交流。

总之,唐朝先进文化吸引与开放的民族政策是和睦的基础,少数民族首领也为友好和睦做出了贡献。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加深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时代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体会民族交往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双方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

学情分析

民族关系是七年级学生理解学习的一个难点,其间涉及的陌生的地名、人名、族名等专有名词较多,各方关系较为复杂,学生较难掌握。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分组讨论、收集有关资料、识读史料图片等活动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图片展示“56个民族”并提问:同学们都知道,今天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大家能说出多少个民族?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情况。

历史重现:引导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所接触到的少数民族并尝试概括中原王朝在与这些少数民族交往时所采取的一些手段。(主要是战争与和平)。

结合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则两利,战则两败;理解民族交往中互有和战,但是战争只是暂时的,和平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下面,这些图片,你能说一说是哪个民族?(逐一展示几个有关民族的图片: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 让学生说出民族的名称。 请五个学生介绍今天这五个民族的概况。(告诉大家这五个民族在我国唐朝时的称呼。)今天,我们着重学习唐朝与这五个民族的关系。

2、天可汗

唐朝边疆有哪些少数民族?同时,用“唐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闪烁显示唐朝边疆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

生:观察地图,并说出唐朝边疆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突厥、吐蕃、南诏。 师:出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对比说出各少数民族大概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师:(创设情景)唐朝边疆这么多少数民族,如果唐朝不解决民族问题的话,肯定对唐朝统治不利。假设你是唐朝皇帝,你将会怎样处理这一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A:出兵消灭周边少数民族。 生B:我反对这种做法,因为武力很难平民心,应该采取安抚政策。 生C:应该用和亲政策,就像汉代昭君嫁给匈奴单于一样。 生D:我觉得应该区别对待。对那些对唐朝有威胁的少数民族应当出兵打击,但对那些比较小的民族应当主动和它交往,给它们一些帮助,它们就不会反对唐朝。„„ 师:表扬鼓励,并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在与突厥交往时,唐朝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呢?

视频介绍突厥族的概况。

师:(课件展示问题)①“天可汗”指的是谁?②你知道“天可汗”的含义吗?

生:读课文解决问题,“天可汗”指的是唐太宗,含义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讨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生:用课文中的史实和小故事说明。

师:(总结)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所以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强调: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政策!

3、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视频介绍吐蕃与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是吐蕃的赞普,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统一了吐蕃各部,并建成布达拉宫„„

过渡:为了更好的建设青藏地区,在派遣学生去大唐学习的同时,松赞干布还向唐太宗提出了和亲的请求。唐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描绘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

课件展示《步辇图》,要求学生猜测图中人物身份,及其所展示的历史情景。

师:(课件展示问题)文成公主入藏有何历史意义?

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师:(总结)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指导学生读课文小字部分,了解文成公主进藏后唐、蕃交往的史实)

4、点苍山会盟

展示云南崇圣寺三塔,指出这是唐和南诏友好交往的见证,要求学生课后了解唐与南诏交往的史实。

5、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唐朝民族关系,你是如何认识唐朝的民族关系的?

生:谈体会认识。

教师总结:在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感召下,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同为一家”。密切的民族关系,巩固了唐朝政权,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教学反思:

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一般不会对所有的历史知识感兴趣,尤其是一些较为陌生、与其生活关系不大的知识。而本课因涉及较多的少数民族及相关人物、历史事件,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老师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形式,让学

生在活动中产生兴趣。在教学中,用大量图片、视频以讲故事形式讲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之中。另一方面,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本课后,可以提高根据相关史料概括相应知识点、并将前后所学串联起来的能力,从课堂效果来看,效果不错。当然,也因为过多的注重这一方面所以课堂上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在学习后面的内容时用时偏少。


相关文章

  • 七年级历史下和同为一家导学案
  • 七年级历史(下)导学案 课题:第5课 和同为一家 课型:新授课(1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唐朝时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生活的地域.生活习俗.(重点) 2.记住唐朝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具体方式.(难点) [学习流程](略) [引领读学]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练习题
  •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唐代第一个创制了自己文字的北方少数民族是 ( ) A.突厥 B.回纥 C.吐蕃 D.靺鞨 2.赢得各民族拥戴,被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的是 ( ) A.唐高祖 ...查看


  • 和同为一家-教学活动设计
  •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开放式专题教学活动设计 作者: 深圳市东湖中学胡江平 一. 活动主题 以中国古代的和平思想,谈解决民族与地区冲突的方式论题的提出: 1. 教学背景:学生 在学完<<历史>>初七年级下册第5课&q ...查看


  •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教案,试卷
  • *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1.繁荣一时的隋朝 * 2."贞观之治" * 3."开元盛世" * 4.科举制的创立 * 5."和同为一家" * 6.对外友好往来 * 7.辉煌 ...查看


  • 七年级下册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 七年级下册<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吴建红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主要史实:①唐朝的民族政策:②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吐蕃.回纥.靺鞨.南诏)和地理位置:③吐蕃统一:④文成公主入藏:⑤汉蕃&qu ...查看


  • 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历史课堂教学--以["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为例
  • ◇青海省海北州第一高级中学 李生福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26-022009年国家教育部.国家民委颁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中学阶段学生每 ...查看


  • [第一千个球]教案
  • 第一千个球>教案1 课标要求: 1.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入理解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2. 学习在叙事中直抒胸臆,披露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物个性的心理描写方法. 3. 体会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查看


  •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1
  • 第一单元: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的学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 ...查看


  • "三线八角"教案
  • 10.2 平行线的判定 第1课时 "三线八角" 一.教学目标: 1.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 2.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3.经历在游戏中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