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项民生工程具体内容
(一)省民生工程项目
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及时、准确、足额发放补助资金。4月1日起,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50元/人〃月。
2.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健全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4月1日起,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290元/月〃人,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200元/月〃人,使其达到或超过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3.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制度。将符合政策规定的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生活费补助范围,按照当地城镇低保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
4.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给予奖励(特别)扶助,兑现扩面提标政策,确保奖励(特别)扶助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发放。
5.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及时、准确、足额将直补资金发放到移民个人,每人每年补助600元,继续对移民村实行项目扶持。
6.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机制。至2010年底,全市在建廉租住房竣工套数不少于2723套,2010年新建廉租住房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对现有2624户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保障范围继续扩大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总户数不低于7400户。
7.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制度。2010年,对符合政策规定的2918名城镇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600元、1308名农村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360元,实现应助尽助。
8.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同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学生、城市学校农村户口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对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作业本,对贫困家庭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
9.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
学生免除学费,逐步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10.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10年,完成培训任务84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47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900人,农民创业培训1800人。
11.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2010年,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5000人,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率达到60%以上。
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参合率达90%以上,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80元/人〃年,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不低于45%,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即时结报,历年资金结余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25%(含10%的风险金)。
1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将在校大学生等非从业居民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2010年,城镇居民参保人数不少于18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原则上基金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25%,当年结余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15%。
14.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覆盖面,简化救助程序,加大医前、医中救助力度,规范操作,方便群众,增强医疗救助的及时性。2010年,市、县(区)分别按不低于上年中央、省专项补助资金的20%、10%的比例安排本级资金。
15.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机制。2010年,对艾滋病、贫困结核病59人、晚期血吸虫病295人等重大传染病病人及时进行医疗救治,并对其医疗救治费用按规定标准给予减免;按规定标准,对艾滋病特困对象开展生活救助。
16.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到2011年,实现白内障无障碍市目标。2010年,完成不少于200例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重点是城乡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
17.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完成89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和设备添置的填平补齐任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到58个,完成全科医师岗
位培训50人、社区护士及其它卫技人员岗位培训80人,完成1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建设或修缮及基础设施配备。
18.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2010年,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50%以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00%;分娩新生儿疾病筛查不少于4000人;农村以乡镇、城市以街道为单位,原计划免疫“五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达90%以上,新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乙脑、流脑、甲肝适龄儿童接种率达80%以上。
19.农家书屋工程。到2015年,完成全市村级“农家书屋”建设任务。2010年,建成26个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配置标准为2.1万元。
20.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2010年,完成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60万元。
21.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10年,建成5个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每村建设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
22.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积极引导、组织和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努力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贯彻落实农业保险政策规定,积极筹措应承担的保费,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督促保险经办机构及时查勘、科学定损、快速理赔,努力提高理赔兑现率。2010年,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任务。
23.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任务。
24.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2010年,加大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新建、改建、扩建力度,新增床位300张,逐步提高集中供养率。
25.农村沼气建设工程。2010年,建成小区、联户沼气工程供气65户、乡村服务网点12个、县级服务网点2个,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
26.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0年,国家重点小型水库验收2座,完成省计划小型水库8座。
27.校舍安全工程。开展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以校舍排查鉴定结果为基础,对中小学校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和食堂等三类重点校舍进行加固和重建,使其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完成省2009年和2010年加固重建工程11.5637万平方米,其中:2009年重建面积1.9989万平方米,2010年加固面积7.1355万平方米、重建面积2.4293万平方米;市重建面积10.4655万平方米,加固面积10.1607万平方米。
28.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2010年,在4个乡镇创办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添置必要的图书和体育活动器材,每个配置标准为4万元;在农村地区组建28个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话、电视机。
29.农村清洁工程。到2014年,在每个乡镇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010年,在3个乡镇建设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开展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促进农村环境改善。
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光荣院建设等项目,省未下达我市任务。
(二)市民生工程项目
30.棚户区改造工程。到2012年,全面完成全市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环境。2010年,完成施工面积8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5万平方米。
31.城市托老机构建设。加快城市养老福利机构建设,2010年,增加床位不少于200张,收费标准体现公益性。
32.敬老工程。完善市区老年人生活补助制度,2010年,对年满70周岁具有市区非农业户籍30年以上、在市区居住无养老金等稳定性收入的老年人给予生活津贴;居家养老服务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对象,对年满70周岁具有市区户籍的生活困难独居老人,享受政府出资购买的每人每年365小时家政服务。
33.城乡特困群众“阳光”救助制度。2010年,对低保边缘困难群众给予临时性、应急性生活救助,实现救助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34.低收入群体法律援助制度。简化援助程序,让更多困难群众获得法律援助。2010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少于590件,平均每件案件补助1000元。
3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2012年,对本市农业户籍、年满16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0%以上。2010年,参保人数达到9万人,覆盖率60%以上;对符合条件的按月发放养老金。
36.食品安全工程。2010年,开展食品抽检不少于1700组样本,完善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发放水产养殖许可证不少于20张,开展小餐饮和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建立完善食品监管长效机制。
37.城乡公交优先工程。2010年,更新、购置公交车辆不少于80台,扩大公交覆盖面,优化、延伸、新开公交线路。
38.残疾人就业援助工程。2010年,扶持残疾人不少于550名,帮助70%以上的扶持对象实现就业,为每位扶持对象无偿提供1500元启动资金。
39.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程。2010年,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购置环卫车辆24台,维修改造公厕20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40.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加价制度。2010年,全面推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价,落实基本医疗补偿机制。
41.学前教育标准化建设与管理。2010年,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对新建6所幼儿园、创建8所示范幼儿园给予师资培训或设备补助。
42.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从2010年春季起,对全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
43.就业援助工程。2010年,开发4000个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其中公益性岗位设置不少于1000个。
44.精神病人服药救助制度。2010年,对城乡精神病患者实施服药救助,救助人数不少于1300人。
45.洲(圩)区水上交通安全工程。2010年,新建16个渡口候船亭、1个码头;建设2个渡口停车场及道路护坡防滑设施;购置8艘渡船。
46.菜篮子建设工程。2010年,建成翠湖公寓、新城、民主安置点、小街菜市场,改造完成北京路菜市场,开工建设天桥菜市场;新建标准化蔬菜基地2000亩;建设标准化养殖水面1000亩。
47.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2010年,综合整治27个社区。加快社区停车场建设,保证小区道路畅通,整治违法乱搭乱建,保障地下排水顺畅,绿化美化环境。
48.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2010年,新建、改造153个社区阅报栏;开通2个公共活动场所广播;新建17条、更换39条、维修47条全民健身路径;建成10个社区工作活动用房。
48项民生工程具体内容
(一)省民生工程项目
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及时、准确、足额发放补助资金。4月1日起,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50元/人〃月。
2.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健全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4月1日起,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290元/月〃人,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200元/月〃人,使其达到或超过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3.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制度。将符合政策规定的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生活费补助范围,按照当地城镇低保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
4.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给予奖励(特别)扶助,兑现扩面提标政策,确保奖励(特别)扶助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发放。
5.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及时、准确、足额将直补资金发放到移民个人,每人每年补助600元,继续对移民村实行项目扶持。
6.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机制。至2010年底,全市在建廉租住房竣工套数不少于2723套,2010年新建廉租住房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对现有2624户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保障范围继续扩大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总户数不低于7400户。
7.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制度。2010年,对符合政策规定的2918名城镇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600元、1308名农村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360元,实现应助尽助。
8.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同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学生、城市学校农村户口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对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作业本,对贫困家庭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
9.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
学生免除学费,逐步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10.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10年,完成培训任务84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47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900人,农民创业培训1800人。
11.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2010年,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5000人,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率达到60%以上。
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参合率达90%以上,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80元/人〃年,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不低于45%,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即时结报,历年资金结余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25%(含10%的风险金)。
1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将在校大学生等非从业居民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2010年,城镇居民参保人数不少于18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原则上基金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25%,当年结余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15%。
14.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覆盖面,简化救助程序,加大医前、医中救助力度,规范操作,方便群众,增强医疗救助的及时性。2010年,市、县(区)分别按不低于上年中央、省专项补助资金的20%、10%的比例安排本级资金。
15.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机制。2010年,对艾滋病、贫困结核病59人、晚期血吸虫病295人等重大传染病病人及时进行医疗救治,并对其医疗救治费用按规定标准给予减免;按规定标准,对艾滋病特困对象开展生活救助。
16.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到2011年,实现白内障无障碍市目标。2010年,完成不少于200例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重点是城乡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
17.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完成89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和设备添置的填平补齐任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到58个,完成全科医师岗
位培训50人、社区护士及其它卫技人员岗位培训80人,完成1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建设或修缮及基础设施配备。
18.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2010年,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50%以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00%;分娩新生儿疾病筛查不少于4000人;农村以乡镇、城市以街道为单位,原计划免疫“五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达90%以上,新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乙脑、流脑、甲肝适龄儿童接种率达80%以上。
19.农家书屋工程。到2015年,完成全市村级“农家书屋”建设任务。2010年,建成26个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配置标准为2.1万元。
20.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2010年,完成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60万元。
21.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10年,建成5个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每村建设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
22.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积极引导、组织和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努力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贯彻落实农业保险政策规定,积极筹措应承担的保费,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督促保险经办机构及时查勘、科学定损、快速理赔,努力提高理赔兑现率。2010年,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任务。
23.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任务。
24.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2010年,加大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新建、改建、扩建力度,新增床位300张,逐步提高集中供养率。
25.农村沼气建设工程。2010年,建成小区、联户沼气工程供气65户、乡村服务网点12个、县级服务网点2个,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
26.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0年,国家重点小型水库验收2座,完成省计划小型水库8座。
27.校舍安全工程。开展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以校舍排查鉴定结果为基础,对中小学校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和食堂等三类重点校舍进行加固和重建,使其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完成省2009年和2010年加固重建工程11.5637万平方米,其中:2009年重建面积1.9989万平方米,2010年加固面积7.1355万平方米、重建面积2.4293万平方米;市重建面积10.4655万平方米,加固面积10.1607万平方米。
28.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2010年,在4个乡镇创办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添置必要的图书和体育活动器材,每个配置标准为4万元;在农村地区组建28个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话、电视机。
29.农村清洁工程。到2014年,在每个乡镇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010年,在3个乡镇建设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开展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促进农村环境改善。
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光荣院建设等项目,省未下达我市任务。
(二)市民生工程项目
30.棚户区改造工程。到2012年,全面完成全市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环境。2010年,完成施工面积8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5万平方米。
31.城市托老机构建设。加快城市养老福利机构建设,2010年,增加床位不少于200张,收费标准体现公益性。
32.敬老工程。完善市区老年人生活补助制度,2010年,对年满70周岁具有市区非农业户籍30年以上、在市区居住无养老金等稳定性收入的老年人给予生活津贴;居家养老服务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对象,对年满70周岁具有市区户籍的生活困难独居老人,享受政府出资购买的每人每年365小时家政服务。
33.城乡特困群众“阳光”救助制度。2010年,对低保边缘困难群众给予临时性、应急性生活救助,实现救助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34.低收入群体法律援助制度。简化援助程序,让更多困难群众获得法律援助。2010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少于590件,平均每件案件补助1000元。
3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2012年,对本市农业户籍、年满16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0%以上。2010年,参保人数达到9万人,覆盖率60%以上;对符合条件的按月发放养老金。
36.食品安全工程。2010年,开展食品抽检不少于1700组样本,完善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发放水产养殖许可证不少于20张,开展小餐饮和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建立完善食品监管长效机制。
37.城乡公交优先工程。2010年,更新、购置公交车辆不少于80台,扩大公交覆盖面,优化、延伸、新开公交线路。
38.残疾人就业援助工程。2010年,扶持残疾人不少于550名,帮助70%以上的扶持对象实现就业,为每位扶持对象无偿提供1500元启动资金。
39.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程。2010年,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购置环卫车辆24台,维修改造公厕20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40.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加价制度。2010年,全面推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价,落实基本医疗补偿机制。
41.学前教育标准化建设与管理。2010年,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对新建6所幼儿园、创建8所示范幼儿园给予师资培训或设备补助。
42.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从2010年春季起,对全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
43.就业援助工程。2010年,开发4000个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其中公益性岗位设置不少于1000个。
44.精神病人服药救助制度。2010年,对城乡精神病患者实施服药救助,救助人数不少于1300人。
45.洲(圩)区水上交通安全工程。2010年,新建16个渡口候船亭、1个码头;建设2个渡口停车场及道路护坡防滑设施;购置8艘渡船。
46.菜篮子建设工程。2010年,建成翠湖公寓、新城、民主安置点、小街菜市场,改造完成北京路菜市场,开工建设天桥菜市场;新建标准化蔬菜基地2000亩;建设标准化养殖水面1000亩。
47.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2010年,综合整治27个社区。加快社区停车场建设,保证小区道路畅通,整治违法乱搭乱建,保障地下排水顺畅,绿化美化环境。
48.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2010年,新建、改造153个社区阅报栏;开通2个公共活动场所广播;新建17条、更换39条、维修47条全民健身路径;建成10个社区工作活动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