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音乐描写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两首诗在体裁上同为乐府古题,作者白居易、李贺同为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又均以十分出色的音乐描写而传诵后世,但因作者的个人才情、生活遭遇不同,两首诗呈现出迥异的创作风格。本人不揣浅陋,试就两首诗在音乐表现方面的不同特点加以比较分析。一、弦外之音各不同《琵琶行》写于元和十一年(816) ,此前白居易作为一个直言敢谏的官吏,屡次上书批评朝政,遂不见容于黑暗腐败的政治,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通过琵琶女弹奏琵琶,自叙身世,发现了与自己共同的情感,借琵琶女的命运表达了对小人物不幸命运的同情,抒发了自己被贬失意的牢骚和不满。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歌妓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这在古诗中还是很罕见的。作者写音乐的目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音乐性的渲染,也为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忠直被贬的苦闷而张本。全诗写偶遇、写音乐、写身世,写作者的自叹,前后语句关联,情感相通,作者的情感脉络是很容易把握的。《琵琶行》属于那种“事物牵于外,情感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的感伤诗。李贺仕途坎坷,一生蹭蹬,他因避家讳(李贺父李晋肃,晋、进同音) 不得应进士考,只做过“奉礼郎”一类的小官,他的理想和希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于是把它寄托在通过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华美的语言创造出来的神话般的世界里。《李凭箜篌引》主要是赞美李凭弹奏箜篌的艺术技巧,描绘他所创造的奇特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那样离奇,那样幽怪,同时也就流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但这种心境不是直接的反映,而是曲折的、折光的反映,读者要穿透重重的炫人眼目的艺术光环才能捕捉到,具有“设色 妙,而词旨多寓篇外”的特点。二、语言运用上的不同《琵琶行》一诗,通篇没有费解的语言,不用典故,朴素中见生动,能准确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不管是描写语言、叙述语言,还是议论语言,有很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如“此时无声胜有声”“, 江州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门前冷落鞍马稀”皆为此类。正因为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才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喜爱。正如元稹所说:“自篇章以来, 未有流传如是之广者”。[1 ] (P2) 白居易自己也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1 ] (P89)在语言的运用上《, 李凭箜篌引》表现了诗人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诗里运用了很多典故,如湘夫人、素女、女娲、神妪、吴刚等凡六处,作者把这些散碎的典故赋予新的意义,为表现李凭弹奏技艺高超这一中心服务。另外诗中鱼跳波,蛟起舞,这在其他诗里本已少见,作者却在鱼前加一“老”字,在蛟前加一“瘦”字来修饰,涧深山高,人迹罕至,鱼可以老,蛟可以瘦,用这类奇语险语,创造奇境险境,给人一种幽僻阴森的感觉。“石破天惊逗秋雨”的“逗”字,既展示了音乐的强大魅力,秋雨滂沱,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但李贺尽管醉心于造词立意的新奇,毕竟视野不宽,他的诗显然是想以词藻和典故取胜,也表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三、描写音乐的手法不同《琵琶行》表现音乐的手法主要是用比喻描写与直接描写音乐效果相结合,而又以比喻为主。诗的第二段摹写琵琶女演奏《霓裳》和《六幺》,运用了大量比喻来描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音,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用“急雨”写音乐的粗重,用“私语”写音乐的轻细;用“大珠小珠落玉盘”写音乐的清脆圆润,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音乐的婉转流利,用“幽咽泉流冰下难”写音乐的冷涩不畅;用“冰泉冷涩弦凝绝”写音乐的低沉以至停顿,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写音乐的忽然爆发与激越雄壮;用“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音乐的戛然而止,无不各尽其妙,自然贴切,生动地再现了音乐形象。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艺术的魄力却永难消失。作者写音乐效果,言虽少而意味永,如“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江州司马青衫湿”,前者用环境描写加以烘托,后者直陈自己的听后反应,都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空间。《李凭箜篌引》表现音乐的手法也主要是以比喻与直接描写音乐效果相结合,但以后者为主。白居易描写音乐效果是写实的,而李贺写音乐效果却运用了神奇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诗人致力于把外在的物象与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如诗的后八句,写

了人间“, 十二门前融冷光”;写了天上,“二十三丝动紫皇”; 写了大自然的变化,“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写了神仙,“梦入神山教神妪”;写了鱼蛟,“老鱼跳波瘦蛟舞”;写了月宫“, 吴刚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作者对这些天上人间、五花八门内容的描写,意在给读者造成这样一种强烈的印象:李凭的弹奏技艺可谓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作者用比喻描写音乐的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用玉石碎裂写乐曲的激越清脆,用凤凰和鸣写乐曲的婉转柔美,这是从诉诸人的听觉角度讲的;用“芙蓉泣露”、“香兰笑”,来表现乐曲悲伤、欢乐的感情变化,这是从视觉和嗅觉两种不同角度来讲的。同是用比喻描写音乐,与《琵琶行》的单纯以声喻声已有很大的不同,更加注重了音乐形象的立体再现。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即《琵琶行》) 、韩退之颖师琴(即《听颖师弹琴》) 、李长吉李凭箜篌(即《李凭箜篌引》) ,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2 ] (P875) 白居易是现实主义的,他用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形象来比喻、描写,如实反映出音乐的美妙,所以能“移人”;李贺是浪漫主义的,用奇特的想像、大胆的夸张来形容音乐,怪诞、幽僻,境界清冷,所以说“泣鬼”。一位是现实主义的大师,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巨匠;一个高雅闲淡,平实自然,一个奇峭不羁,瑰丽凄恻。我们从《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这两篇传世佳作中当可窥知前辈诗人的不同风格,领会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壮丽奇观。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两首诗在体裁上同为乐府古题,作者白居易、李贺同为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又均以十分出色的音乐描写而传诵后世,但因作者的个人才情、生活遭遇不同,两首诗呈现出迥异的创作风格。本人不揣浅陋,试就两首诗在音乐表现方面的不同特点加以比较分析。一、弦外之音各不同《琵琶行》写于元和十一年(816) ,此前白居易作为一个直言敢谏的官吏,屡次上书批评朝政,遂不见容于黑暗腐败的政治,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通过琵琶女弹奏琵琶,自叙身世,发现了与自己共同的情感,借琵琶女的命运表达了对小人物不幸命运的同情,抒发了自己被贬失意的牢骚和不满。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歌妓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这在古诗中还是很罕见的。作者写音乐的目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音乐性的渲染,也为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忠直被贬的苦闷而张本。全诗写偶遇、写音乐、写身世,写作者的自叹,前后语句关联,情感相通,作者的情感脉络是很容易把握的。《琵琶行》属于那种“事物牵于外,情感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的感伤诗。李贺仕途坎坷,一生蹭蹬,他因避家讳(李贺父李晋肃,晋、进同音) 不得应进士考,只做过“奉礼郎”一类的小官,他的理想和希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于是把它寄托在通过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华美的语言创造出来的神话般的世界里。《李凭箜篌引》主要是赞美李凭弹奏箜篌的艺术技巧,描绘他所创造的奇特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那样离奇,那样幽怪,同时也就流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但这种心境不是直接的反映,而是曲折的、折光的反映,读者要穿透重重的炫人眼目的艺术光环才能捕捉到,具有“设色 妙,而词旨多寓篇外”的特点。二、语言运用上的不同《琵琶行》一诗,通篇没有费解的语言,不用典故,朴素中见生动,能准确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不管是描写语言、叙述语言,还是议论语言,有很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如“此时无声胜有声”“, 江州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门前冷落鞍马稀”皆为此类。正因为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才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喜爱。正如元稹所说:“自篇章以来, 未有流传如是之广者”。[1 ] (P2) 白居易自己也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1 ] (P89)在语言的运用上《, 李凭箜篌引》表现了诗人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诗里运用了很多典故,如湘夫人、素女、女娲、神妪、吴刚等凡六处,作者把这些散碎的典故赋予新的意义,为表现李凭弹奏技艺高超这一中心服务。另外诗中鱼跳波,蛟起舞,这在其他诗里本已少见,作者却在鱼前加一“老”字,在蛟前加一“瘦”字来修饰,涧深山高,人迹罕至,鱼可以老,蛟可以瘦,用这类奇语险语,创造奇境险境,给人一种幽僻阴森的感觉。“石破天惊逗秋雨”的“逗”字,既展示了音乐的强大魅力,秋雨滂沱,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但李贺尽管醉心于造词立意的新奇,毕竟视野不宽,他的诗显然是想以词藻和典故取胜,也表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三、描写音乐的手法不同《琵琶行》表现音乐的手法主要是用比喻描写与直接描写音乐效果相结合,而又以比喻为主。诗的第二段摹写琵琶女演奏《霓裳》和《六幺》,运用了大量比喻来描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音,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用“急雨”写音乐的粗重,用“私语”写音乐的轻细;用“大珠小珠落玉盘”写音乐的清脆圆润,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音乐的婉转流利,用“幽咽泉流冰下难”写音乐的冷涩不畅;用“冰泉冷涩弦凝绝”写音乐的低沉以至停顿,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写音乐的忽然爆发与激越雄壮;用“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音乐的戛然而止,无不各尽其妙,自然贴切,生动地再现了音乐形象。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艺术的魄力却永难消失。作者写音乐效果,言虽少而意味永,如“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江州司马青衫湿”,前者用环境描写加以烘托,后者直陈自己的听后反应,都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空间。《李凭箜篌引》表现音乐的手法也主要是以比喻与直接描写音乐效果相结合,但以后者为主。白居易描写音乐效果是写实的,而李贺写音乐效果却运用了神奇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诗人致力于把外在的物象与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如诗的后八句,写

了人间“, 十二门前融冷光”;写了天上,“二十三丝动紫皇”; 写了大自然的变化,“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写了神仙,“梦入神山教神妪”;写了鱼蛟,“老鱼跳波瘦蛟舞”;写了月宫“, 吴刚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作者对这些天上人间、五花八门内容的描写,意在给读者造成这样一种强烈的印象:李凭的弹奏技艺可谓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作者用比喻描写音乐的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用玉石碎裂写乐曲的激越清脆,用凤凰和鸣写乐曲的婉转柔美,这是从诉诸人的听觉角度讲的;用“芙蓉泣露”、“香兰笑”,来表现乐曲悲伤、欢乐的感情变化,这是从视觉和嗅觉两种不同角度来讲的。同是用比喻描写音乐,与《琵琶行》的单纯以声喻声已有很大的不同,更加注重了音乐形象的立体再现。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即《琵琶行》) 、韩退之颖师琴(即《听颖师弹琴》) 、李长吉李凭箜篌(即《李凭箜篌引》) ,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2 ] (P875) 白居易是现实主义的,他用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形象来比喻、描写,如实反映出音乐的美妙,所以能“移人”;李贺是浪漫主义的,用奇特的想像、大胆的夸张来形容音乐,怪诞、幽僻,境界清冷,所以说“泣鬼”。一位是现实主义的大师,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巨匠;一个高雅闲淡,平实自然,一个奇峭不羁,瑰丽凄恻。我们从《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这两篇传世佳作中当可窥知前辈诗人的不同风格,领会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壮丽奇观。


相关文章

  •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 内容摘要:<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文字,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不仅利用音韵表现乐声的高低强弱,还利用四声展示乐声的长短缓急.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查看


  • 高中语文必须三[琵琶行]教学案
  • 高中语文必须三<琵琶行>教学案 学案博苑 2012-02-27 2232 5d56b7b40102dupc 高中语文必须三<琵琶行>教学案 [目标设置] 1 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积累基础知识 2 理清全文脉络, ...查看


  • 李凭箜篌引
  • 教学目标: 1.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有代表性的描写音乐的诗文. 2.解读作者和创作背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3.分析归纳诗歌中的意象,感受其内在独特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分析归纳诗歌中的意象,感受其内在独特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查看


  • [琵琶行]教案及教学反思
  • <琵琶行> 之音乐艺术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重点鉴赏课文第二节. 2.品味诗歌意境,感受名句艺术魅力. 3.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及听众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 ...查看


  • 李凭箜篌记
  • 李凭箜篌引(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 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2. 解题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 ...查看


  • "摹写声音至文"--浅谈唐诗中几首描写音乐的作品
  • 音乐,这美妙的王国,充满着奇情幻想,它对人类有着一种不可摆脱的魅力.古人听了一曲好的音乐之后,说有"绕梁三日"之感.孔子听到齐国的<韶>乐之后,甚至"三月不知肉味".乐声之美,其魅力之大, ...查看


  •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
  •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 音乐空灵微妙,极难把握,用诗歌形式把它表现出来那就更难了.因此,向来诗歌中多将音乐作为点缀,少有以音乐本身为描写对象的.有唐一代,由于音乐的普及,诗人中有许多精通音律的人,有的甚至就是音乐家,再加上当时诗歌技艺的精进,唐诗 ...查看


  • 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指瑕
  • 韩愈<听颖师弹琴>和李贺<李凭箜篌引>两首诗中的音乐描写艺术向为人所称道,清人方扶南曾将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提并论,并推为"摹写声音至文"(<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但 ...查看


  •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 能力目标:从表达技巧.炼字方面鉴赏全诗,体会诗人描写音乐手法的妙处. 情感目标: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讨论交流.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