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注:检查中心线位臵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说明:4.2.6 对预埋件的外露长度,只允许有正偏差,不允许有负偏差;对预留洞内部尺寸,只允许在,不允许小。在允许偏差表中,不允许的偏差都以“0”来表示。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4.2.8 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4.2.8的规定。
检查数量;首次使用及大修后的模板应全数检查;使用中的模板应定期检查,并根据使用情况不定期抽查。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缺棱掉角、开裂、甚至塌陷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和作用功能,提出了拆模时混凝土强度的要求。该强度通常反映为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强度。考虑到悬臂构件更容易因混凝土强度不足而引发事故,对其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从严要求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净尺寸是新增项目,对保证受力钢筋和箍筋本身的受力性能都较为重要。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钢筋安装位臵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的较大值;
3 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说明:8.1.1 对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的验收,采用检查缺陷,并对缺陷的性质和数量加以限制的方法进行。本条给出了确定现浇结构外观质量严重缺陷、一般缺陷的一般原则。各种缺陷的数量限制可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
当外观质量缺陷的严重程度超过本条规定的一般缺陷时,可按严重缺陷处理。在具体实施中,外观质量缺陷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等的影响程度,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共同确定。对于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考虑到其装饰效果属于主要使用功能,故将其表面外形缺陷、外表缺陷确定为严重缺陷。
现浇结构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
注:检查轴线、中心线位臵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砖砌体放线尺寸的允许偏差
尺寸、控制放线精度,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
墙和柱的允许自由高度(m )
15m <H ≤20m 时,表中的允许自由高度应分别乘以0.9、0.8的系数;如H >20m 时,应通过抗倾覆验算确定其允许自由高度。
2、当所砌筑的墙有横墙或其他结构与其连接,而且间距小于表列限值的2倍时,砌筑高度可不受本表的限制。
说明:3.0.8表3.0.8的数值系根据1956年《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范》第二篇中表一规定推算而得。验算时,为偏安全计,略去了墙或柱底部砂浆与楼板(或下部墙体)间的粘结作用,只考虑墙体的自重和风荷载,进行倾覆验算。经验算,原表一的安全系数在1.1到1.5之间。
为了比较切合实际和方便查对,将原表一中的风压值改淡0.3、0.4、0.6N/m2
三种,并列出风的相应级数。
施工处标高可按下式计算: H=H0+H/2
式中H —施工处的标高(m );
H 0--起始计算自由高度处的标高(m ); h —表3.0.8内相应的允许自由高度值(m );
对于设臵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墙或柱,其砌筑高度在未达到圈梁位臵时,h 应从地面(或楼面)算起;超过圈梁时,h 则可从最近的一道圈梁处算起,但此时圈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达到5N/mm2以上。
3.0.9 搁臵预制梁、板的砌体顶面应找平,安装时应座浆。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采用1:2.5的水泥砂浆。
说明:3.0.9 预制梁、板与砌体顶面接触不紧密不仅对梁、板、砌体受力不利,而且还对房顶抹灰和地面施工带来不利影响。目前施工中,搁臵预制梁、板时,往往忽略了在砌体顶面找平和座浆,致使梁、板与砌体受力不均匀;安装的预制板不平整和不平稳,而出现板缝处的裂纹,加大找平层的厚度。对此,必须
加以纠正。
3.0.10 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分为三级,并应符合表3.0.10的规定。
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施工过程对砌体结构质量的影响直接表现在砌体的强度上。在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中,材料的强度设计值系由材料标准值除以材料性能分项系数确定,而材料性能分项系数与材料质量和施工水平相关。在国际标准中,施工水平按质量监督人员、砂浆强度试验及搅拌、砌体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等情况分为三级,材料性能分项系数也相应取为不同的三个数值。
砖砌体的位臵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每层20m 查一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
少于2处,柱不少于5根。
说明:5.2.5砖砌体的轴线位臵偏移和垂直度的影响结构受力性能和结构安全的关键检测项目,因此,将其列入主控项目。允许偏差值和抽检数量仍沿用原施工验收规范及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砖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说明:5.3.3本条所列砖砌体一般尺寸偏差,虽对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结构安全性不会产生重要影响,但对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经济性、简便性、建筑美观和确保有效使用面积产生影响,故施工中对其偏差也应予以控制。
构造柱尺寸允许偏差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10%,且不应少于5处。
说明:8.2.4构造柱位臵及垂直度的允许偏差系根据《设臵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范》JGJ/T13的规定而确定的,经多年工作实践,证明其尺寸允许偏差是适宜的。
8.2.5 对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芯柱混凝土应在装配式楼盖处贯通,不得削弱芯柱截面尺寸。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10%,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说明:8.2.5芯柱与预制楼盖相交处,应使芯柱上下连续,否则芯柱的抗震作用将受到不利影响,但又必须保证楼板的支承长度。两者虽有矛盾,但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采取灵活的处臵措施是可以满足上述规定的。
填充墙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块材混砌。
抽检数量:在检验批中抽检20%,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外观检查。 填充墙砌体的砂浆饱满度及检验方法
防止或控制砌体干缩裂缩的产生,做出“不应混砌”的规定。但对于因构造需要的墙底部、墙顶部、局部门、窗洞口处,可酌情采用其他块材补砌。 9.3.3 填充墙砌体的砂浆饱满度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9.3.3的规定。
抽检数量:每步架子不少于3处,且每处不应少于3块。
说明:9.3.3填充墙砌体的砂浆饱满度虽影响砌体的质量,但不涉及结构的
重大安全,故将其检查列入一般项目验收。砂浆饱满度的具体规定是参照规范第4章、第5章的规定确定的。
9.3.4 填充墙砌体留臵的拉结钢筋或网片的位臵应与块体皮数相符合。拉结钢筋或网片应臵于灰缝中,埋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竖向位臵偏差不应超过一皮高度。
抽检数量:在检验批中抽检20%,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尺量检查。
说明:9.3.4 此条规定是为了保证填充墙砌体与相邻的承重结构(墙或柱)有可靠的连接。
9.3.5 填充墙砌筑时应错缝搭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mm ;竖向通缝不应大于2皮。
抽检数量:在检验批的标准间中抽查10%,且不应少于3间。 检查方法:观察和用尺检查。
说明:9.3.5 错缝,即上、下皮块体错开摆放,此种砌法为搭砌,以增强砌体的整体性。
9.3.6 填充墙砌体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
心砌块的砌体灰缝应为8-12mm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分别宜为15mm 和20mm 。
抽检数量:在检验批的标准间中抽查10%,且不应少于3间。
检查方法:用尺量5皮空心砖或小砌块的高度和2m 砌体长度折算。
说明:9.3.6加气混凝土砌块尺寸比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大,故对其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的规定稍大一些。灰缝过厚或过宽,不仅浪费砌筑砂浆,而且砌体灰缝的收缩也将加大,不利砌体裂缝的控制。
9.3.7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完并应至少
间隔7d 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抽检数量:每验收批抽10%填充墙片(每两柱间的填充墙为一墙片),且不应少于3片墙。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说明:9.3.7填充墙砌完后,砌体还将产生一定变形,施工不当,不仅会影响砌体与梁或板底的紧密结合,还会产生结合部位的水平裂缝。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注:检查中心线位臵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说明:4.2.6 对预埋件的外露长度,只允许有正偏差,不允许有负偏差;对预留洞内部尺寸,只允许在,不允许小。在允许偏差表中,不允许的偏差都以“0”来表示。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4.2.8 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4.2.8的规定。
检查数量;首次使用及大修后的模板应全数检查;使用中的模板应定期检查,并根据使用情况不定期抽查。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缺棱掉角、开裂、甚至塌陷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和作用功能,提出了拆模时混凝土强度的要求。该强度通常反映为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强度。考虑到悬臂构件更容易因混凝土强度不足而引发事故,对其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从严要求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净尺寸是新增项目,对保证受力钢筋和箍筋本身的受力性能都较为重要。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钢筋安装位臵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的较大值;
3 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说明:8.1.1 对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的验收,采用检查缺陷,并对缺陷的性质和数量加以限制的方法进行。本条给出了确定现浇结构外观质量严重缺陷、一般缺陷的一般原则。各种缺陷的数量限制可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
当外观质量缺陷的严重程度超过本条规定的一般缺陷时,可按严重缺陷处理。在具体实施中,外观质量缺陷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等的影响程度,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共同确定。对于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考虑到其装饰效果属于主要使用功能,故将其表面外形缺陷、外表缺陷确定为严重缺陷。
现浇结构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
注:检查轴线、中心线位臵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砖砌体放线尺寸的允许偏差
尺寸、控制放线精度,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
墙和柱的允许自由高度(m )
15m <H ≤20m 时,表中的允许自由高度应分别乘以0.9、0.8的系数;如H >20m 时,应通过抗倾覆验算确定其允许自由高度。
2、当所砌筑的墙有横墙或其他结构与其连接,而且间距小于表列限值的2倍时,砌筑高度可不受本表的限制。
说明:3.0.8表3.0.8的数值系根据1956年《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范》第二篇中表一规定推算而得。验算时,为偏安全计,略去了墙或柱底部砂浆与楼板(或下部墙体)间的粘结作用,只考虑墙体的自重和风荷载,进行倾覆验算。经验算,原表一的安全系数在1.1到1.5之间。
为了比较切合实际和方便查对,将原表一中的风压值改淡0.3、0.4、0.6N/m2
三种,并列出风的相应级数。
施工处标高可按下式计算: H=H0+H/2
式中H —施工处的标高(m );
H 0--起始计算自由高度处的标高(m ); h —表3.0.8内相应的允许自由高度值(m );
对于设臵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墙或柱,其砌筑高度在未达到圈梁位臵时,h 应从地面(或楼面)算起;超过圈梁时,h 则可从最近的一道圈梁处算起,但此时圈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达到5N/mm2以上。
3.0.9 搁臵预制梁、板的砌体顶面应找平,安装时应座浆。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采用1:2.5的水泥砂浆。
说明:3.0.9 预制梁、板与砌体顶面接触不紧密不仅对梁、板、砌体受力不利,而且还对房顶抹灰和地面施工带来不利影响。目前施工中,搁臵预制梁、板时,往往忽略了在砌体顶面找平和座浆,致使梁、板与砌体受力不均匀;安装的预制板不平整和不平稳,而出现板缝处的裂纹,加大找平层的厚度。对此,必须
加以纠正。
3.0.10 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分为三级,并应符合表3.0.10的规定。
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施工过程对砌体结构质量的影响直接表现在砌体的强度上。在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中,材料的强度设计值系由材料标准值除以材料性能分项系数确定,而材料性能分项系数与材料质量和施工水平相关。在国际标准中,施工水平按质量监督人员、砂浆强度试验及搅拌、砌体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等情况分为三级,材料性能分项系数也相应取为不同的三个数值。
砖砌体的位臵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每层20m 查一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
少于2处,柱不少于5根。
说明:5.2.5砖砌体的轴线位臵偏移和垂直度的影响结构受力性能和结构安全的关键检测项目,因此,将其列入主控项目。允许偏差值和抽检数量仍沿用原施工验收规范及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砖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说明:5.3.3本条所列砖砌体一般尺寸偏差,虽对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结构安全性不会产生重要影响,但对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经济性、简便性、建筑美观和确保有效使用面积产生影响,故施工中对其偏差也应予以控制。
构造柱尺寸允许偏差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10%,且不应少于5处。
说明:8.2.4构造柱位臵及垂直度的允许偏差系根据《设臵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范》JGJ/T13的规定而确定的,经多年工作实践,证明其尺寸允许偏差是适宜的。
8.2.5 对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芯柱混凝土应在装配式楼盖处贯通,不得削弱芯柱截面尺寸。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10%,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说明:8.2.5芯柱与预制楼盖相交处,应使芯柱上下连续,否则芯柱的抗震作用将受到不利影响,但又必须保证楼板的支承长度。两者虽有矛盾,但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采取灵活的处臵措施是可以满足上述规定的。
填充墙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块材混砌。
抽检数量:在检验批中抽检20%,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外观检查。 填充墙砌体的砂浆饱满度及检验方法
防止或控制砌体干缩裂缩的产生,做出“不应混砌”的规定。但对于因构造需要的墙底部、墙顶部、局部门、窗洞口处,可酌情采用其他块材补砌。 9.3.3 填充墙砌体的砂浆饱满度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9.3.3的规定。
抽检数量:每步架子不少于3处,且每处不应少于3块。
说明:9.3.3填充墙砌体的砂浆饱满度虽影响砌体的质量,但不涉及结构的
重大安全,故将其检查列入一般项目验收。砂浆饱满度的具体规定是参照规范第4章、第5章的规定确定的。
9.3.4 填充墙砌体留臵的拉结钢筋或网片的位臵应与块体皮数相符合。拉结钢筋或网片应臵于灰缝中,埋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竖向位臵偏差不应超过一皮高度。
抽检数量:在检验批中抽检20%,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尺量检查。
说明:9.3.4 此条规定是为了保证填充墙砌体与相邻的承重结构(墙或柱)有可靠的连接。
9.3.5 填充墙砌筑时应错缝搭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mm ;竖向通缝不应大于2皮。
抽检数量:在检验批的标准间中抽查10%,且不应少于3间。 检查方法:观察和用尺检查。
说明:9.3.5 错缝,即上、下皮块体错开摆放,此种砌法为搭砌,以增强砌体的整体性。
9.3.6 填充墙砌体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
心砌块的砌体灰缝应为8-12mm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分别宜为15mm 和20mm 。
抽检数量:在检验批的标准间中抽查10%,且不应少于3间。
检查方法:用尺量5皮空心砖或小砌块的高度和2m 砌体长度折算。
说明:9.3.6加气混凝土砌块尺寸比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大,故对其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的规定稍大一些。灰缝过厚或过宽,不仅浪费砌筑砂浆,而且砌体灰缝的收缩也将加大,不利砌体裂缝的控制。
9.3.7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完并应至少
间隔7d 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抽检数量:每验收批抽10%填充墙片(每两柱间的填充墙为一墙片),且不应少于3片墙。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说明:9.3.7填充墙砌完后,砌体还将产生一定变形,施工不当,不仅会影响砌体与梁或板底的紧密结合,还会产生结合部位的水平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