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的制备和性质说课

今天我说的课的题目是苏教版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中的第二节内容《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谈谈硫酸的制备与性质这节课的一些想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是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中的第二节内容,是继《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之后的一节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引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重要环节。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也陌生,硫酸在工业中的应用学生在生活中就有所耳闻,但真正的生产环节,学生不是很了解;浓稀硫酸的性质在初中就有所接触,但进行深入探究,学生还没有做过。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旧知识和生活实际来学习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浓稀硫酸的性质区别,构建硫和含硫化合相互转化的知识体系。所以说,本课是一节将学科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内容,是一节运用探究方法探讨物质性质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②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③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意识,以求达到学生能用有关知识初步解决或结实对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对学生形成未来发展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初步树立科学的观点和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硫酸的工业生产;浓硫酸的特性。

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二、学法分析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学习的硫酸是学生在初中就有一定了解的,因此,在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决定采取以下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教学录像、计算机等)丰富教学内容。

4.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和讨论,准确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四、教学程序

1.硫酸的工业制法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中国历史上制取硫酸有胆矾法和绿矾法,故硫酸俗名绿矾油。现代制取硫酸则一般采用接触法。 运用教学录像展示硫酸的工业制硫酸的工艺流程。看之前提醒同学注意关注制备硫酸的三个步骤,看完视频后提问:接触法制备硫酸的工艺包含的三个步骤是哪三个以及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什么?引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2. 引导学生回顾已了解的硫酸的知识,如硫酸是强酸,能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因此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存在的主要是硫酸分子,因而浓硫酸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这样可以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关注浓硫酸的特性。

3.我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浓硫酸的特性,尤其是强氧化性。

探究一:硫酸的物理性质

过程:展示一瓶浓硫酸引导学生观察浓硫酸,让同学观察并得出一部分物理性质,之后在补充浓硫酸的水溶性,沸点等物理性质。

探究二:浓硫酸的吸水性

过程:让学生动手做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将实验改进为取大表面皿两只,其中一只倒入少量的浓硫酸,另一个什么都不放。另取两只1000mL的大烧杯,罩在盛有开水的烧杯上,等烧杯壁上形成水珠后移罩到两个表面皿上,观察现象。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盛有浓硫酸的烧杯壁又变干了,而盛有水的却没变化?说明浓硫酸有什么性质?可以应用在什么方面?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吸水性以及可以用浓硫酸做干燥剂等知识。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三:浓硫酸的脱水性

过程:先让学生动手分别在纸屑、棉花、木屑上滴几滴浓硫酸,观察现象。再用蔗糖和浓硫酸做脱水性实验。(视频演示)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纸屑、棉花、木屑等有机物遇到浓硫酸会变黑?为什么蔗糖遇到浓硫酸会变黑,体积膨胀并有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产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掌握浓

硫酸可以使有机物如蔗糖脱水“炭化”,生成疏松的碳单质,引导学生对比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脱水性是因为浓硫酸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按水分子组成夺取出来,这种作用使有机物脱水后生成碳,并呈疏松多孔状。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使学生对两个知识都有深入的理解,不会在今后的应用中产生混淆。同时通过碳化反应时产生了气体且会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发生了除碳化反应外还有另一个反应且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写出方程式引出浓硫酸还具有另一个性质----强氧化性。说明浓硫酸会与非金属单质C反应,浓硫酸会与非金属单质反应,那么它会不会与金属单质反应呢?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四: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提问: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吗?为什么?铜能与浓硫酸反应吗?

过程:播放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的动画,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向学生提问: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条件是什么?根据反应现象可知反应后生成物是什么?并要求他们写出反应方程式,指出氧化剂、还原剂、转移电子数目。思考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什么性质?学生根据分析可以写出反应方程式并得出结论浓硫酸与铜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在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时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可以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未知的事实,这样学生对探究新事物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2、铝、铁与浓硫酸作用

过程:我自己演示,将铝片和铁片投入到冷的浓硫酸中观察现象,再加热混合物观察现象。提问:为什么比铜活泼的铝和铁与浓硫酸作用没有明显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使某些金属如铝、铁等表面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而加热后铝、铁仍可以和浓硫酸反应。在探究这个知识时可以提醒学生学习化学时所得出的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化学事实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于特殊的化学事实应给于更多的注意。

结合以上两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浓硫酸与金属的规律:除铝、铁等少数金属常温下遇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外,浓硫酸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由+6价硫表现强氧化性,所以还原产物为二氧化硫而不是氢气。

学完浓硫酸的特性后,我向学生提出疑问: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做气体干燥剂,但不能干燥哪些气体?学生根据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想到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和碱性如硫化氢、碘化氢、溴化氢等。当这个疑问后,学生会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跟深刻的认识,并能意识到知识之间是相关联的。

4. 通过上述过程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1、硫酸的制备:(1)矿石在沸腾炉中煅烧;(2)二氧化硫在接触室中催化氧化;(3)三氧化硫在吸收塔中转化为硫酸。

2、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3)强氧化性。

【板书设计】

一:硫酸的工业制法

1. FeS2+11O2

8SO2+2Fe2O3 催化剂

2. 2SO2 +O2

3

3. SO3 +H2O═H2SO4

二:浓硫酸的性质

1. 酸的通性

2. 特性

(1) 脱水性 应用:干燥剂 不能用来干燥具有碱性和还原性的物质

(2) 吸水性(碳化反应)

(3) 强氧化性

C+2H2SO4(浓)=== CO2↑+2SO2↑+2H2O

Cu+2H2SO4 (浓)CuSO4+SO2↑+2H2O

今天我说的课的题目是苏教版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中的第二节内容《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谈谈硫酸的制备与性质这节课的一些想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是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中的第二节内容,是继《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之后的一节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引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重要环节。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也陌生,硫酸在工业中的应用学生在生活中就有所耳闻,但真正的生产环节,学生不是很了解;浓稀硫酸的性质在初中就有所接触,但进行深入探究,学生还没有做过。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旧知识和生活实际来学习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浓稀硫酸的性质区别,构建硫和含硫化合相互转化的知识体系。所以说,本课是一节将学科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内容,是一节运用探究方法探讨物质性质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②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③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意识,以求达到学生能用有关知识初步解决或结实对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对学生形成未来发展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初步树立科学的观点和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硫酸的工业生产;浓硫酸的特性。

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二、学法分析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学习的硫酸是学生在初中就有一定了解的,因此,在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决定采取以下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教学录像、计算机等)丰富教学内容。

4.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和讨论,准确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四、教学程序

1.硫酸的工业制法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中国历史上制取硫酸有胆矾法和绿矾法,故硫酸俗名绿矾油。现代制取硫酸则一般采用接触法。 运用教学录像展示硫酸的工业制硫酸的工艺流程。看之前提醒同学注意关注制备硫酸的三个步骤,看完视频后提问:接触法制备硫酸的工艺包含的三个步骤是哪三个以及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什么?引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2. 引导学生回顾已了解的硫酸的知识,如硫酸是强酸,能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因此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存在的主要是硫酸分子,因而浓硫酸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这样可以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关注浓硫酸的特性。

3.我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浓硫酸的特性,尤其是强氧化性。

探究一:硫酸的物理性质

过程:展示一瓶浓硫酸引导学生观察浓硫酸,让同学观察并得出一部分物理性质,之后在补充浓硫酸的水溶性,沸点等物理性质。

探究二:浓硫酸的吸水性

过程:让学生动手做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将实验改进为取大表面皿两只,其中一只倒入少量的浓硫酸,另一个什么都不放。另取两只1000mL的大烧杯,罩在盛有开水的烧杯上,等烧杯壁上形成水珠后移罩到两个表面皿上,观察现象。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盛有浓硫酸的烧杯壁又变干了,而盛有水的却没变化?说明浓硫酸有什么性质?可以应用在什么方面?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吸水性以及可以用浓硫酸做干燥剂等知识。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三:浓硫酸的脱水性

过程:先让学生动手分别在纸屑、棉花、木屑上滴几滴浓硫酸,观察现象。再用蔗糖和浓硫酸做脱水性实验。(视频演示)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纸屑、棉花、木屑等有机物遇到浓硫酸会变黑?为什么蔗糖遇到浓硫酸会变黑,体积膨胀并有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产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掌握浓

硫酸可以使有机物如蔗糖脱水“炭化”,生成疏松的碳单质,引导学生对比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脱水性是因为浓硫酸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按水分子组成夺取出来,这种作用使有机物脱水后生成碳,并呈疏松多孔状。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使学生对两个知识都有深入的理解,不会在今后的应用中产生混淆。同时通过碳化反应时产生了气体且会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发生了除碳化反应外还有另一个反应且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写出方程式引出浓硫酸还具有另一个性质----强氧化性。说明浓硫酸会与非金属单质C反应,浓硫酸会与非金属单质反应,那么它会不会与金属单质反应呢?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四: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提问: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吗?为什么?铜能与浓硫酸反应吗?

过程:播放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的动画,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向学生提问: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条件是什么?根据反应现象可知反应后生成物是什么?并要求他们写出反应方程式,指出氧化剂、还原剂、转移电子数目。思考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什么性质?学生根据分析可以写出反应方程式并得出结论浓硫酸与铜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在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时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可以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未知的事实,这样学生对探究新事物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2、铝、铁与浓硫酸作用

过程:我自己演示,将铝片和铁片投入到冷的浓硫酸中观察现象,再加热混合物观察现象。提问:为什么比铜活泼的铝和铁与浓硫酸作用没有明显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使某些金属如铝、铁等表面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而加热后铝、铁仍可以和浓硫酸反应。在探究这个知识时可以提醒学生学习化学时所得出的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化学事实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于特殊的化学事实应给于更多的注意。

结合以上两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浓硫酸与金属的规律:除铝、铁等少数金属常温下遇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外,浓硫酸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由+6价硫表现强氧化性,所以还原产物为二氧化硫而不是氢气。

学完浓硫酸的特性后,我向学生提出疑问: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做气体干燥剂,但不能干燥哪些气体?学生根据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想到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和碱性如硫化氢、碘化氢、溴化氢等。当这个疑问后,学生会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跟深刻的认识,并能意识到知识之间是相关联的。

4. 通过上述过程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1、硫酸的制备:(1)矿石在沸腾炉中煅烧;(2)二氧化硫在接触室中催化氧化;(3)三氧化硫在吸收塔中转化为硫酸。

2、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3)强氧化性。

【板书设计】

一:硫酸的工业制法

1. FeS2+11O2

8SO2+2Fe2O3 催化剂

2. 2SO2 +O2

3

3. SO3 +H2O═H2SO4

二:浓硫酸的性质

1. 酸的通性

2. 特性

(1) 脱水性 应用:干燥剂 不能用来干燥具有碱性和还原性的物质

(2) 吸水性(碳化反应)

(3) 强氧化性

C+2H2SO4(浓)=== CO2↑+2SO2↑+2H2O

Cu+2H2SO4 (浓)CuSO4+SO2↑+2H2O


相关文章

  • 硫酸的制备与性质
  • [教学课题]硫酸的制备与性质 [所用教材]教材名称:苏教版化学1必修 章节:专题4第一单元 页码:90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分析]硫酸在工业上的地位和重要性是本节教材的切入点,引出了硫酸在工业上的制法.关于硫酸的化学性质,以初 ...查看


  • 硫酸铜的制取
  • 1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由不活泼金属与酸作用制备盐的方法: 2.学会由重结晶法提纯物质: 3.练习和掌握台天平.量筒.坩埚钳.表面皿和蒸发皿的使用: 4.练习和掌握固体试剂和液体试剂的取用: 5.练习和掌握固体的灼烧.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查看


  • 化学,卤素
  • 一.卤素单质性质 (1)与金属反应(+Fe .+Cu ) (2)与非金属反应(+H 2.+S .+P ) (3)与H 2O .碱(歧化).氨(氧化)反应 (4)与烃类反应(取代) (5)I 2与Na 2S 2O 3反应(定量分析) 二.制备 ...查看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实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 ...查看


  • 氧化锌的合成
  • 纳 米 氧 化 锌 的 制 备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摘要: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功能材料,有着许多有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纳米氧化锌的主要制备技术过 ...查看


  • 硫酸软骨素的制备工艺
  • 毕业论文 题目指导教师专班姓学业级名号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4月日 专业班级:07级生物制药3班姓名:岳长华学号:200701335 通讯地址:天津市宝坻区 联系电话:[1**********]邮编:301800邮箱:8918 ...查看


  • 盐酸硫酸硝酸
  • 考点3 盐酸.硫酸.硝酸 授课人:莱西一中北校 王宁宁 授课时间:2013.10.9 考纲要求:常见非金属元素(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 ...查看


  •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四_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复习提纲
  • 归纳如下(都在通常条件下进行): 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一.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SO 2 的性质及其应用: (1)物理性质:通常为无色.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 空气大,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SO ...查看


  • 化学建模论文,经典三篇
  • (1)探讨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铵 一.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铵的实际意义 硫酸亚铁铵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用途十分广泛, 在无机化学中用作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原料, 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还原剂, 还是一种常见的净水剂.防腐剂, 在农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