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党的性质,是党的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属性。党的宗旨,是党创建和建设的根本意旨,是党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追求。党的指导思想,是党一切理论的基础,是党全部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是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必须遵循的规矩。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因为政党是阶级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是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自觉地建立在中国工人阶级基础之上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以来,就一直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自身的解放而奋斗。然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针对改革开放以来阶级结构的变化,一些人却提出了“工人阶级是否还具有先进性”的疑问,企图否定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这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
活中领导阶级的地位。今天,我国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变,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翁的经济基础没有变;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没有变,工人阶级及其成员仍然依法享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权利。同时,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加快,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方式的改变,也推动中国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工人阶级仍然是我国社会中同大机器生产相联系的最先进的阶级,不仅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阶级特征和优秀品质,而且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还将不断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决定了党的宗旨必然是而且只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要求则有多处体现。比如,党章的第一句话即党的性质的表述中,就内涵着党的宗旨;比如,在党的建设的目标中明确写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比如,在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要求中,不仅明确提出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还清晰地阐释了为什么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如何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如党章指出:“党阶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三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党全部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建立起来的党。中国共产党向来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因此,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巨大丰富,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成就的先进理论。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奠定坚实的思相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讲话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指引着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2015年2月2日,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自此,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布局、总方略,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然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性的实践飞跃。
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党的性质,是党的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属性。党的宗旨,是党创建和建设的根本意旨,是党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追求。党的指导思想,是党一切理论的基础,是党全部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是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必须遵循的规矩。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因为政党是阶级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是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自觉地建立在中国工人阶级基础之上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以来,就一直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自身的解放而奋斗。然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针对改革开放以来阶级结构的变化,一些人却提出了“工人阶级是否还具有先进性”的疑问,企图否定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这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
活中领导阶级的地位。今天,我国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变,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翁的经济基础没有变;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没有变,工人阶级及其成员仍然依法享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权利。同时,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加快,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方式的改变,也推动中国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工人阶级仍然是我国社会中同大机器生产相联系的最先进的阶级,不仅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阶级特征和优秀品质,而且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还将不断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决定了党的宗旨必然是而且只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要求则有多处体现。比如,党章的第一句话即党的性质的表述中,就内涵着党的宗旨;比如,在党的建设的目标中明确写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比如,在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要求中,不仅明确提出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还清晰地阐释了为什么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如何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如党章指出:“党阶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三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党全部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建立起来的党。中国共产党向来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因此,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巨大丰富,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成就的先进理论。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奠定坚实的思相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讲话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指引着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2015年2月2日,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自此,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布局、总方略,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然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性的实践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