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 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 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 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习者为高一学生,在经历之前三年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学习后,同时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渠道对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为此学生对“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掌握并不是特别困难。第1课时 人口的自然增长
第2课时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课标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选择和补充,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法上充分使用案例教学,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问题先进行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分析中国人口增长案例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负增长现象、80年代的生育小高峰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如分析完案例后再回到教材看一下芬兰这一案例,效果更佳。人口模型这一案例以班级为例,虽然例子本身数据较夸张,但很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最后用广州老龄化的材料进行补充,让学生得到了较深刻的认识。 附表:1
附表:2
巩固练习题
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判断1—2题:
1、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回答3一4题
3、1990年,该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4、与1982年相比,1996年该地
A、人口大量外迁 B、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 C、本地劳动力相对不足 D、城市化水平降低 5、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
(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_国;如该国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2)B国人口增长类型属于_______型,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
(3)人口增长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
是 。 6、下图中与(4)阶段一致的年龄金字塔图是 A、左 B、中 C、右
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 7 一10题。
7 .图中 ③ 比 ① 国家 0-14 岁人口比重 A 约高6% B 约低6%
C 约高1% D 约低1%
8 .图中 ① ② ③ ④ 四个国家中, 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 中 ② 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10.世界每年的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 家占到了 以上: A . 50 % B . 60 % C . 70 % D . 80 %
木洞中学:蒋俊利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 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 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 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习者为高一学生,在经历之前三年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学习后,同时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渠道对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为此学生对“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掌握并不是特别困难。第1课时 人口的自然增长
第2课时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课标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选择和补充,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法上充分使用案例教学,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问题先进行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分析中国人口增长案例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负增长现象、80年代的生育小高峰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如分析完案例后再回到教材看一下芬兰这一案例,效果更佳。人口模型这一案例以班级为例,虽然例子本身数据较夸张,但很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最后用广州老龄化的材料进行补充,让学生得到了较深刻的认识。 附表:1
附表:2
巩固练习题
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判断1—2题:
1、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回答3一4题
3、1990年,该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4、与1982年相比,1996年该地
A、人口大量外迁 B、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 C、本地劳动力相对不足 D、城市化水平降低 5、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
(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_国;如该国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2)B国人口增长类型属于_______型,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
(3)人口增长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
是 。 6、下图中与(4)阶段一致的年龄金字塔图是 A、左 B、中 C、右
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 7 一10题。
7 .图中 ③ 比 ① 国家 0-14 岁人口比重 A 约高6% B 约低6%
C 约高1% D 约低1%
8 .图中 ① ② ③ ④ 四个国家中, 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 中 ② 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10.世界每年的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 家占到了 以上: A . 50 % B . 60 % C . 70 % D . 80 %
木洞中学:蒋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