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学年论文
题目:关于政府政务公开的研究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09级政治学与行政学班
姓名:包明林
学号:2009190122
指导老师:吴吉斌
完成日期:2010/6/6
目录
一,研究政务公开的背景
1 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政治民主建设。
2 我国经济政治法展的情况。
二,政务公开的基本内涵及现状
1政务公开的基本概念。
2我国政务公开基本现状。
(1) 政府和公务员及公众对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认识还很缺乏。
(2) 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依据还不足。
(3) 政务公开的范围,对象较小,而且工作不平衡。
(4) 政务公开形式化问题明显,假公正,假民主现象严重。
A 公开内容上
B公开主体上
(5) 政府部门与群众缺乏互动,回应性差。
(6) 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导致里信息资源的差异。
三,实行政务公开的原因
1 政务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2 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
3 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4 政务公开市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由流动的重要方式。
5 政务公开是公民享有自由权和知情权的需要
6 政务公开是构建服务和谐政府的需要。
7 政务公开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迎接新科技革命的客观要求
A 经济全球化下的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B 科技革命客观要求我国政务公开
8,政务公开是反腐倡廉的需要
四,实现政务公开的具体要求和对策
1 注重领导垂范,明确自己的职能,以及权力如何运用。
2 加强政务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注重制度保障。
3 加强工作力度,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拓宽政务公开的渠道。 4 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5 固体强身,科学培养,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五,结束语
关于政府政务公开的研究
摘要
各国经济正在从经济危机低谷中走出,中国逐步恢复并成繁荣发展态势。但是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群体事件,校园血案,自然灾害等严峻问题考验着中国政府,尤为突出的反映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我国实行政务公开这一政治制度,还有待改善,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提高政务公开的实效性。
关键词
政治民主 政府 政务信息 权利和权力 体制改革
一,政府政务公开的背景
面对日益竞争的世界,一个国家要想在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取决一政府的执政能力;反映一个政府处理国内外局势的能力;体现一个政府应对日趋变化莫测的国际关系的能力。一个政府要想维护某个集团或者某个阶层某个阶级的长期稳定的统治。必须提倡民主,实行政务公开,扩大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中国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中国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上,截至2010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二大经济体,并有望超过日本,外汇储备以高达2万多亿美元,钢铁,石油,粮食等能源和资源生产已居世界首位。政治上,不断推进民主政治改革,管理创新,积极推进政治现代化建设进程。必须提高政府的调控能力,实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打造一个服务型政府。
二,政务公开的基本内涵和现状
正随着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政府政务公开是政府创新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规范行为的需要;是建立职能合理,廉洁高效,依法行政的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是不断推进民主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需要。
政务公开是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对于政府筹划或正准备进行的各项工作等分类进行公开,并对各项工作内容及进程予以公开,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特殊的途径进行查询,监督。然而,我国政府政务公开仅停留在制度层面,具体操作还没有落实或者很少落实,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现状不容乐观。
政府及公务员,或者普通民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还很缺乏。目前,我国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只面对政府部门相关的工作人员,或者为了突出业绩公开一些重大成就的信息。由于长期受专制制度的影响,以及教育普及还不够全面,人们消极参与政治,甚至产生政治冷漠。处于社会化生产条件下,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经济发展,很少有意识或者忽视政治参与,谈起政治好像与自己无关,甚至抗拒心理。
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依据不足。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提倡政务信息公开,除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外,几乎还没有健全完善的法律保障政务公开的正常进行。政务公开意味着公民拥有知情权,监督权,而法律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只能从其侧面间接提供法律依据。
政务公开的范围,对象较小,而且工作不平衡。政务公开仅停留在政府工作人员或者积极参与政治的社会知识界,还没有完全深入普通民众中去。政府信息公开量城镇多,乡村少;向教育部门等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群多,而普通民众则很
少涉及。政府信息公开具有不平衡性,只停留在行政,司法等方面,权力运用,权力监督,以及如何执法等涉及很少。
政府政务公开形式化问题明显,假公正,假民主现象严重。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具有选择性。在公开内容上,报喜不报忧,大多是宣扬业绩,或者是对人民的一些警告,通知一些知识学习型文件;在公开主体上,对于上级部门过分强调自己的政绩,问题是次要的,形式是一片大好;关于对普通民众的则是一些与人民利益毫不相关的信息,形式主义,面子工程非常严重。
政府部门与群众缺乏互动性,回应性差。不少政府政务公开只是在硬件上下功夫了,设立了公开稿,公开栏,电子屏幕等等,也确定了这样那样的政务公开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很少听取普通民众的意见和建议;许多地方政府设立了申诉部门,投诉电话,但对投诉电话的处理不够及时,人民向建言献策,却遭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冷漠对待。
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导致了政府资源的差异。由于政策的倾向的不同,导致了政务公开方面的体制内容差异。在城市的信息量,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受教育水平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政务公开得到来了很好的实行。在农村传播的太少,适合农民需要更少,导致政务公开的时效不大,难以推行。
三,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政府政务公开的有效性和透明度,对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实行政务公开的原因如下:
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证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行政务公开,是政府公职人员履行基本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必然要求。人民有权力维护和享有自己的民主政权利,依法享有建议,批评,控告,申诉,检举,揭发等政治自由和政治权利。
政务公开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是我国政府的行政理念。一方面,实行政府政务公开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保障政务公开的主体,对象,内容,范围等,保障人民参与政治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实行政务公开,保证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确保人民群众积极了解法律,增强法制意识。
政务公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度宏观调控,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实行管理透明化,不仅能反映经济的运行规律,还能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调整。政务公开的公正性,公平性,平等性,与市场经济的经济特征具有内在一致性。
政务公开是政府资源的享有和自由流动的重要条件。信息化时代需要政府收集,生产占有的信息予以公开,使其自由流通,减少信息阻塞,浪费的现象,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满足各界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充分发挥政府信息资源的作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政务公开是人民实现表达自由权,知情权的重要方式。民主与专制的一个很大区别,在政府政务是否公开,信息是否透明。政府信息公开性高,透明性高,人民广泛的更全面的了解政治,关心政治,参与政治,保障人民的表达自由权,知情权切实落到实处,民众的意愿得到透彻的表达。
政务公开是构建服务的和谐谐政府的需要。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积极了解政府政策,方针的实施,并把自己意愿与呼声及时的反映给政府。政府采取各种手段满足人民各方面的正当需求,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高政府服务广大人民的水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才能积极支
持政府的各项工作,保障各项政策的实施,努力打造一个服务型的和谐政府。
政务公开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迎接新科技革命的客观要求。自中国加入WTO 以来,中国国内市场已同世界市场接轨,全球已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紧密相连的整体。人才,资本,商品已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为了争夺市场,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我国政府为了能够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实行政务公开,提高民主程度,实现从程序民主到内容民主转变,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到来,并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为了适应科技革命的需要,必须发展民主政治,实现政务公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达到主管和客观的具体的变化的历史的统一,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综合国力。
政务公开是反腐倡廉的需要。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政务公开,保障政府的权力正常的使用,防止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消除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积极接受相关国家监督机关和民众的监督,更加注重党内民主,逐步消除广大人民对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力争做一个人民的好公仆。政府政务公开制度是现代反腐倡廉的有力武器,建设开放型政府,提高政务的透明度,加强我国政府的信息法律建设,防止腐败行为,构建廉明公正的政府。 四,实现政务公开的具体要求和对策
实现政务公开是一场思想观念的革命,而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方面,对于政府来说,必须革新那种“民可使用之,不可使知之”的传统观念,改变那种对人民不信任的态度,改变那种全能主义的“官本位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对与民众来说,只有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明确政务信息公开并不是政府赐予的,而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才能真正的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的建设。
注重领导垂范,明确自身的职能,以及权力如何运用。政务公开涉及国家政府的工作人员,而领导必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正确领导政务信息有序的公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人民意旨的捍卫者,人民赋予给他们权力,使其支配社会资源,工作人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力,提倡公平,正义,民主,平等,为广大人民谋利益,造福祉。
加强政务公开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注重制度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障政务公开的合理有序进行,就必须不断巩固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明确规范政务公开的主体,内容和对象,防止滥用权力,徇私枉法,依法惩处违法乱纪行为主体。依法保障人民的参与权,知情权。依法对政府工作人员及其工作进行监督,并保障人民的批评,建议,意见,控告,申诉等权利,保证人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加大工作力度,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拓宽政务公开的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向公众公开。不断扩大政府公开的内容,逐渐把政策法规公开,工作制度公开,监督工作公开,人事管理公开,财务开支公开,决策公开全面落实,以文字张榜,报刊,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渠道进行公开有机结合与转变,实现定期公开与不定期公开相结合。积极调整各地区,各部门,城乡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保证政务公开的公平,平等,注重合理适度公开,确保全国各地服务均等化。
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为了消除政务公开只考虑行政机关的需要这一观念,必须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政治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防止官僚主义,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把政务公开转变成为自己的一种权
利。实行工作问责制,切实把政务公开落到实处,扩大人民参与权途径,保证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提高行政效率。
固体强身,科学培养,培养公民的政治责任感,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意识。实行普遍的义务教育,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知识,法律,文化素养,主动了解关心政治,积极参与政治,依法享有自己的知情权,互动权。加强政府与人民的信息沟通,上下互动,不断改善农村的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农民与政府及外界沟通的交流窗口,激发信息需求,鼓励人民参政议政,加强对政府信息的了解,不断支持引导农民对政务公开的正确认识,确保这一工作的正常开展。
实行政府政务公开是正官风,保民心,树形象的阳光工程,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互动权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民主法治化,民主制度化,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政务公开,是权力内容公开,结果公开,只有这样权力的合法性服务才能得到保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得到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得到落实,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繁荣昌盛,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政务公开研究报告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
刘恒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 2页 64页 70 页88页 胡仙芝 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年 70页71页
孙晓莉 中外公共服务体制比较 行政科学出版社 2007年 57页 58页 59页 刘茂林 王光辉 社会公平与法治国家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55页
唐晋 崛起进程中的中国政治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8年 45页 87页
向仇群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知识出版社 2007年 17页
湘潭大学学年论文
题目:关于政府政务公开的研究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09级政治学与行政学班
姓名:包明林
学号:2009190122
指导老师:吴吉斌
完成日期:2010/6/6
目录
一,研究政务公开的背景
1 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政治民主建设。
2 我国经济政治法展的情况。
二,政务公开的基本内涵及现状
1政务公开的基本概念。
2我国政务公开基本现状。
(1) 政府和公务员及公众对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认识还很缺乏。
(2) 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依据还不足。
(3) 政务公开的范围,对象较小,而且工作不平衡。
(4) 政务公开形式化问题明显,假公正,假民主现象严重。
A 公开内容上
B公开主体上
(5) 政府部门与群众缺乏互动,回应性差。
(6) 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导致里信息资源的差异。
三,实行政务公开的原因
1 政务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2 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
3 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4 政务公开市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由流动的重要方式。
5 政务公开是公民享有自由权和知情权的需要
6 政务公开是构建服务和谐政府的需要。
7 政务公开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迎接新科技革命的客观要求
A 经济全球化下的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B 科技革命客观要求我国政务公开
8,政务公开是反腐倡廉的需要
四,实现政务公开的具体要求和对策
1 注重领导垂范,明确自己的职能,以及权力如何运用。
2 加强政务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注重制度保障。
3 加强工作力度,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拓宽政务公开的渠道。 4 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5 固体强身,科学培养,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五,结束语
关于政府政务公开的研究
摘要
各国经济正在从经济危机低谷中走出,中国逐步恢复并成繁荣发展态势。但是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群体事件,校园血案,自然灾害等严峻问题考验着中国政府,尤为突出的反映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我国实行政务公开这一政治制度,还有待改善,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提高政务公开的实效性。
关键词
政治民主 政府 政务信息 权利和权力 体制改革
一,政府政务公开的背景
面对日益竞争的世界,一个国家要想在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取决一政府的执政能力;反映一个政府处理国内外局势的能力;体现一个政府应对日趋变化莫测的国际关系的能力。一个政府要想维护某个集团或者某个阶层某个阶级的长期稳定的统治。必须提倡民主,实行政务公开,扩大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中国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中国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上,截至2010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二大经济体,并有望超过日本,外汇储备以高达2万多亿美元,钢铁,石油,粮食等能源和资源生产已居世界首位。政治上,不断推进民主政治改革,管理创新,积极推进政治现代化建设进程。必须提高政府的调控能力,实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打造一个服务型政府。
二,政务公开的基本内涵和现状
正随着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政府政务公开是政府创新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规范行为的需要;是建立职能合理,廉洁高效,依法行政的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是不断推进民主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需要。
政务公开是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对于政府筹划或正准备进行的各项工作等分类进行公开,并对各项工作内容及进程予以公开,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特殊的途径进行查询,监督。然而,我国政府政务公开仅停留在制度层面,具体操作还没有落实或者很少落实,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现状不容乐观。
政府及公务员,或者普通民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还很缺乏。目前,我国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只面对政府部门相关的工作人员,或者为了突出业绩公开一些重大成就的信息。由于长期受专制制度的影响,以及教育普及还不够全面,人们消极参与政治,甚至产生政治冷漠。处于社会化生产条件下,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经济发展,很少有意识或者忽视政治参与,谈起政治好像与自己无关,甚至抗拒心理。
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依据不足。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提倡政务信息公开,除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外,几乎还没有健全完善的法律保障政务公开的正常进行。政务公开意味着公民拥有知情权,监督权,而法律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只能从其侧面间接提供法律依据。
政务公开的范围,对象较小,而且工作不平衡。政务公开仅停留在政府工作人员或者积极参与政治的社会知识界,还没有完全深入普通民众中去。政府信息公开量城镇多,乡村少;向教育部门等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群多,而普通民众则很
少涉及。政府信息公开具有不平衡性,只停留在行政,司法等方面,权力运用,权力监督,以及如何执法等涉及很少。
政府政务公开形式化问题明显,假公正,假民主现象严重。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具有选择性。在公开内容上,报喜不报忧,大多是宣扬业绩,或者是对人民的一些警告,通知一些知识学习型文件;在公开主体上,对于上级部门过分强调自己的政绩,问题是次要的,形式是一片大好;关于对普通民众的则是一些与人民利益毫不相关的信息,形式主义,面子工程非常严重。
政府部门与群众缺乏互动性,回应性差。不少政府政务公开只是在硬件上下功夫了,设立了公开稿,公开栏,电子屏幕等等,也确定了这样那样的政务公开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很少听取普通民众的意见和建议;许多地方政府设立了申诉部门,投诉电话,但对投诉电话的处理不够及时,人民向建言献策,却遭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冷漠对待。
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导致了政府资源的差异。由于政策的倾向的不同,导致了政务公开方面的体制内容差异。在城市的信息量,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受教育水平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政务公开得到来了很好的实行。在农村传播的太少,适合农民需要更少,导致政务公开的时效不大,难以推行。
三,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政府政务公开的有效性和透明度,对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实行政务公开的原因如下:
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证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行政务公开,是政府公职人员履行基本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必然要求。人民有权力维护和享有自己的民主政权利,依法享有建议,批评,控告,申诉,检举,揭发等政治自由和政治权利。
政务公开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是我国政府的行政理念。一方面,实行政府政务公开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保障政务公开的主体,对象,内容,范围等,保障人民参与政治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实行政务公开,保证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确保人民群众积极了解法律,增强法制意识。
政务公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度宏观调控,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实行管理透明化,不仅能反映经济的运行规律,还能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调整。政务公开的公正性,公平性,平等性,与市场经济的经济特征具有内在一致性。
政务公开是政府资源的享有和自由流动的重要条件。信息化时代需要政府收集,生产占有的信息予以公开,使其自由流通,减少信息阻塞,浪费的现象,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满足各界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充分发挥政府信息资源的作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政务公开是人民实现表达自由权,知情权的重要方式。民主与专制的一个很大区别,在政府政务是否公开,信息是否透明。政府信息公开性高,透明性高,人民广泛的更全面的了解政治,关心政治,参与政治,保障人民的表达自由权,知情权切实落到实处,民众的意愿得到透彻的表达。
政务公开是构建服务的和谐谐政府的需要。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积极了解政府政策,方针的实施,并把自己意愿与呼声及时的反映给政府。政府采取各种手段满足人民各方面的正当需求,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高政府服务广大人民的水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才能积极支
持政府的各项工作,保障各项政策的实施,努力打造一个服务型的和谐政府。
政务公开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迎接新科技革命的客观要求。自中国加入WTO 以来,中国国内市场已同世界市场接轨,全球已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紧密相连的整体。人才,资本,商品已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为了争夺市场,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我国政府为了能够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实行政务公开,提高民主程度,实现从程序民主到内容民主转变,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到来,并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为了适应科技革命的需要,必须发展民主政治,实现政务公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达到主管和客观的具体的变化的历史的统一,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综合国力。
政务公开是反腐倡廉的需要。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政务公开,保障政府的权力正常的使用,防止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消除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积极接受相关国家监督机关和民众的监督,更加注重党内民主,逐步消除广大人民对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力争做一个人民的好公仆。政府政务公开制度是现代反腐倡廉的有力武器,建设开放型政府,提高政务的透明度,加强我国政府的信息法律建设,防止腐败行为,构建廉明公正的政府。 四,实现政务公开的具体要求和对策
实现政务公开是一场思想观念的革命,而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方面,对于政府来说,必须革新那种“民可使用之,不可使知之”的传统观念,改变那种对人民不信任的态度,改变那种全能主义的“官本位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对与民众来说,只有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明确政务信息公开并不是政府赐予的,而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才能真正的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的建设。
注重领导垂范,明确自身的职能,以及权力如何运用。政务公开涉及国家政府的工作人员,而领导必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正确领导政务信息有序的公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人民意旨的捍卫者,人民赋予给他们权力,使其支配社会资源,工作人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力,提倡公平,正义,民主,平等,为广大人民谋利益,造福祉。
加强政务公开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注重制度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障政务公开的合理有序进行,就必须不断巩固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明确规范政务公开的主体,内容和对象,防止滥用权力,徇私枉法,依法惩处违法乱纪行为主体。依法保障人民的参与权,知情权。依法对政府工作人员及其工作进行监督,并保障人民的批评,建议,意见,控告,申诉等权利,保证人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加大工作力度,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拓宽政务公开的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向公众公开。不断扩大政府公开的内容,逐渐把政策法规公开,工作制度公开,监督工作公开,人事管理公开,财务开支公开,决策公开全面落实,以文字张榜,报刊,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渠道进行公开有机结合与转变,实现定期公开与不定期公开相结合。积极调整各地区,各部门,城乡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保证政务公开的公平,平等,注重合理适度公开,确保全国各地服务均等化。
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为了消除政务公开只考虑行政机关的需要这一观念,必须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政治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防止官僚主义,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把政务公开转变成为自己的一种权
利。实行工作问责制,切实把政务公开落到实处,扩大人民参与权途径,保证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提高行政效率。
固体强身,科学培养,培养公民的政治责任感,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意识。实行普遍的义务教育,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知识,法律,文化素养,主动了解关心政治,积极参与政治,依法享有自己的知情权,互动权。加强政府与人民的信息沟通,上下互动,不断改善农村的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农民与政府及外界沟通的交流窗口,激发信息需求,鼓励人民参政议政,加强对政府信息的了解,不断支持引导农民对政务公开的正确认识,确保这一工作的正常开展。
实行政府政务公开是正官风,保民心,树形象的阳光工程,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互动权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民主法治化,民主制度化,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政务公开,是权力内容公开,结果公开,只有这样权力的合法性服务才能得到保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得到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得到落实,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繁荣昌盛,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政务公开研究报告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
刘恒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 2页 64页 70 页88页 胡仙芝 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年 70页71页
孙晓莉 中外公共服务体制比较 行政科学出版社 2007年 57页 58页 59页 刘茂林 王光辉 社会公平与法治国家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55页
唐晋 崛起进程中的中国政治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8年 45页 87页
向仇群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知识出版社 2007年 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