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冷源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首页 冷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3

第一章 总论····················································6

1.1 设计任务及要求··············································6

1.2 原始资料及设计依据··········································6

第二章 制冷机组的选型··········································7

2.1 制冷机组选型原则············································7

2.2 制冷机组的选型··············································8

第三章 冷冻水系统的设计········································10

3.1 系统形式···················································10

3.2 冷冻水系统的设计···········································12

第四章 冷却水系统的设计········································16

4.1 冷却塔选型·················································16

4.2 冷却水系统的设计···········································19

第五章 定压补水系统的设计······································21

第六章 布置制冷机房的注意事项··································21

6.1制冷机房管道及设备的布置····································21

6.2 制冷设备布置的几点注意事项·································21

6.3 制冷管道布置的几项原则 ····································22

6.4 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温防护处理·······························22

2008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冷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编制: 李临平 宋翀芳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

二0一一年十二月

冷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题目

某综合楼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用冷源工程设计

二、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提倡进行综合性专业课程设计,培养整体设计的观念;

2.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能独立分析解决一般专业工程设计计算问题;

3. 了解与专业有关的规范和标准;

4. 能够利用语言文字和图形表达设计意图和技术问题;

三、 本课程设计目的

根据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程施工程序,按照工程设计规范、

标准、设计图集和有关技术资料,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所要求的工程

设计。学生将通过本课程设计,系统地掌握冷源工程设计计算方法、步骤,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冷源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到城市建设系统从事室内环境

设备和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施工组织、调试、运行、工程经济管理和有关

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

四、 原始资料

1.建筑概况、土建原始资料和工程所在地区

见上学期“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任务书”。

2.气象资料

设计计算所需气象资料,可根据所给工程地点从《暖通空调气象资料集》或

有关设计手册中查找。

3.水文地质资料

通过调研对当地水文地质资料有所了解,为选择冷热源形式和充分利用地热

资源、土壤资源、太阳能资源提供帮助条件。

4.冷热媒参数可根据冷热源情况确定,也可给定。

5.室内设计参数

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以及相关的设计措施要求执行。

五、 设计内容

1.冷源设计

进行冷源设计时,应进行建筑的冷负荷计算,详见上学期“采暖、通风与空

调设计计算书”

冷、热源设计应根据国家能源和环保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冷、热

源的种类和系统形式,鼓励采用新型环保冷热源形式。

冷、热源设计还应进行主要设备的选择计算,包括制冷机、换热器或各种热

泵等主要设备以及循环水泵、补给水泵、冷却塔、水处理设备等辅助设备,还应

考虑系统的循环方式、定压方式、运行方式等设计内容,完成系统的设计。

有能力者可设计制冷系统状态监测系统和量化管理方案和经济效益分析。

以上内容,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有所侧重,做到重点突出。

六、 设计成果要求

设计的总体方案应体现国家能源政策、环保政策和实际情况,方案应有创意。

1. 对设计计算书和说明书的要求

设计计算书和说明书应有封面、前言、目录、必要的计算过程;在确定方案

时应有一定的技术经济比较说明;内容分章节编写,重复计算尽量采用表格形式,

参考资料应列出;设计计算书和说明书约2万字左右。要求设计说明书文理通顺、

书写工整、叙述清晰、内容完整、观点明确、论证正确。

2. 设计图纸

要求绘制4张折合为2号图纸的工作量。图纸应包括设计及施工说明、主要

设备材料明细表、系统(流程)图、设备基础图及设备平面图、管道平面图等。

设计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图纸内容布置合理,图文全部采用工程字体,尽量选用

标准图号,标题拦按照统一规定格式绘制,图例及绘图方法执行国家有关制图规

范。

七、设计期限

课程设计时间为第18周和19周。

八、主要参考资料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19577-2004

水源热泵机组 GB/T19409-2003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GB/T18431-2001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 GB/T50114-2001

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采暖通风专业 05N1-05N6 DBJT04-19-2005

《全国民有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年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6月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年6月

有关设备厂家的产品样本及技术资料

第一章 总论

1.1 设计任务及要求

这部分见冷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2 原始资料及设计依据

原始资料:

(1)建筑概况:

本设计选择的对象是福州市某酒店楼, 东经119°17¹,北纬26°05

¹,据热工气象分区为夏热冬暖地区。本工程是集商场、宾馆和娱乐为一体的综

合性酒店建筑。建筑正立面为南向,该建筑物地上4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

为5642.50㎡,空调区域面积为2798.45㎡建筑高度21.0m。

其中,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及员工宿舍,地上部分为酒店。其中1层为商场,

2到4层为客房,本次设计空调部分为一层到四层酒店空调系统设计,空调设计

要求能够实现夏季供冷和冬季供热,一层以及三层中会议室采用全空气系统,客

房采用空气-水系统。冷源工程设计要求能够实现夏季供冷。

(2)冷媒参数可根据冷源情况确定,也可给定。对未给出冷媒参数的,应按

照设计规范和技术措施的要求选取,一般空调系统冬季空调热水60/50°C,夏季

空调冷水7/12°C;

(3)其他要求:应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资源情况,优先考虑新能源的应用。

设计基本参数:

(1)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地区是福州,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等

有关规定确定。福州地区的采暖和空调室外参数为: 表2.1

(2) 室内设计参数为:室内要求温度夏季保持26℃,冬季按各房间使用情况综合确定。

第二章 制冷机组的选型

2.1 制冷机组选型原则

1.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

总冷负荷=一层冷负荷+二层冷负荷+三层冷负荷+四层负荷

具体见下表:

2.由于当前冷水机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冷热量均能达到产品样本所列数

值,另外,系统保温材料性能好,构造完善,冷损失少,因此,冷水机组的总装

机容量应以正确的空调负荷计算为准,可不作任何附加,避免所选冷水机组的总

装机容量偏大,造成大马拉小车或机组闲置的情况。

3.对于管线较长的小区管网,则按具体情况确定。

4.冷水机组台数选择

冷水机组台数选择应按工程大小,负荷变化规律及部分负荷运行的调节要求来确定。当空气调节冷负荷大于528kw时不宜少于2台。大工程台数也不宜过多。为保证运转的安全可靠性,当小型工程仅设1台时,应选用调节性能优良、运行可靠的机型,如选择多台压缩机分路联控的机组,即多机头联控型机组。

5、冷水机组机型选择

(1)水冷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机型宜按制冷量范围,并经过性能价格比进行选择。

冷水机组机型 冷量范围(kw) 参考价格(元/kcal/h) 往复活塞式 ≤700 0.5~0.6

螺杆式 116~1758 0.6~0.7

离心式 ≥1758 0.5~0.6

(2)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以下规定。

水冷冷水机组机型 额定制冷量(kw) 性能系数(w/w) 活塞式/涡旋式

528~1163 4.00

>1163 4.2

螺杆式

528~1163 4.30

>1163 4.60

离心式

528~1163 4.70

>1163 5.10

根据用户使用要求,冷负荷及全年变化,太原当地能源等情况,比较制冷机房一次投资和全年运行费用,确定制冷机组类型,包括制冷方式,制冷剂种类,冷凝器冷却方式等。

从单位制冷量消耗一次能源的角度看,电力驱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比吸收式制冷机组能耗要低。由于太原电力供应不算紧张,因此本工程采用电制冷蒸汽压缩制冷。

本设计采用电制冷,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第5.4.2条“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可采用电制冷。”

并且采用螺杆机组。电制冷机组有活塞式、螺杆式和离心式机组。建筑面积小于15000平方米,一般选用活塞式和螺杆式,面积在3-4万平方米时一般选用离心式机组,本建筑面积为27669.29平方米,可选用活塞式和螺杆式机组。螺杆式机组与活塞式机组相比COP高,单机制冷量大,对湿压缩不敏感,噪音低,振动小,可靠性高,寿命长等优点。故本设计采用螺杆式机组。

从能耗,单机容量和调节等方面考虑,选择空调用蒸汽压缩式冷水机组时,单机名义工况制冷量大于1758kW时宜选用离心式;制冷量在1054~1758kW时,宜选用螺杆式或离心式;制冷量在700~1054kW时,宜选用螺杆式;制冷量在116~700kW时,宜选用螺杆机或往复式;制冷量小于116kW时,宜选用活塞式或涡旋式。考虑本工程实际总冷负荷大小,采用一台螺杆机,不考虑备用。

2.2 制冷机组的选型

冷冻水进出温度7/12 冷却水进出温度为当地湿球温度加五度,即28/33 选用一台麦克维尔单螺杆冷水机组,并根据产品性能修正表进行制冷量的修正。型号为WHS080.1B。由于制冷机组的设计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30/35,考虑到福州当地湿球温度为28°C,所以需要对机组的制冷量进行修正,按0.97修正。修正前制冷量为279.5kW,功率为61kW,修正后的制冷量271.12kW,功率为59.2kW.

第三章 冷冻水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形式

直接供冷:投资和机房占地面积少,而且制冷系数较高;缺点是蓄冷性能较差,制冷剂泄漏可能性增多。适用于中小型系统或低温系统。

间接供冷:使用灵活,控制方便。适合于区域性供冷。

开式冷冻水系统常用于有喷水室的空调系统。喷水室水池的水经溢流管靠自重流入中间水箱,再经水泵送至冷水设备的蒸发器,然后送入喷水室。水箱—水泵—蒸发器—喷水室管路内为压力流;喷水室—水箱管路内为无压流。冷水循环泵的扬程需要克服水箱液面到最高喷水室液面之间的高差。中间水箱的主要功能是收集系统的回水,兼有一定的蓄冷(热)作用。

闭式冷冻水系统分为定流量和变流量系统。

单级泵定流量系统:系统循环水量不变,通过调节供水温度调节系统的供冷(热)量。空气处理设备可通过三通电动调节阀进行调节。当按一机一泵多台配置制冷机和水泵时,可以实现分阶段定流量运行。这一系统调节性较差,因此不适用于大型空调系统。

分区单级泵定流量系统:系统总循水量不变,各空调分区按照系统阻力和流量要求分别设置循环水泵,适用于供水分区系统之间阻力相差悬殊的系统。

单级泵变流量系统

双级泵定流量系统:总循水量不变,各空调分区按照系统阻力和流量要求分别设置二级循环水泵,空气处理设备可通过三通电动调节阀进行调节。一级泵扬程用来克服分水器和集水器之间的阻力。这一系统适用于大型空调系统且供水分区系统之间阻力相差悬殊的系统。

由于系统较小,各环路负荷特性和压力损失相差不大,采用闭式一次泵定流量冷冻水系统,水泵采用一用一备,冷源侧为定流量,负荷侧采用电动三通调节阀变流量。采用定压水泵补水定压的方式补水定压。由于只在夏季要求集中供冷因而采用单管制水系统。

单级泵定流量系统

3.2 冷冻水系统的设计 一.确定总管径

依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 暖通空调·动力》 1、空调冷水一次泵定流量系统的设计要点

2、空调水系统的布置时和管径选择时应减少并联管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当超过15﹪时,应在计算的基础上根据水力平衡要求配置必要的水力平衡装置。

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如果考虑了同时使用率,建议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 L(m3/h)=Q(kW)/(5℃x1.163)

冷却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L(m3/h)=Q(kW)/(5℃x1.163)X(1.15~1.2)

计算结果见下表:

在空调系统中所有水管管径一般按照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D(m)=(L(m3/h)/0.785x3600xV(m/s))0.5

公式中:L----所求管段的水流量(第一步已计算出) V----所求管段允许的水流速

空调系统管路水速(m/s)推荐表

依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第三版)

流速的确定:一般,当管径在DN100到DN250之间时,流速推荐值为1.5m/s左右,当管径小于DN100时,推荐流速应小于1.0m/s,管径大于DN250时,流速可再加大。进行计算时应该注意管径和推荐流速的对应。

根据(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GB50019-2003)第6.4.11条补水小时流量宜为系统水容量的5%-10%, 则补水量为{(738.84+865.08+970.38)*1.3+735.66*0.55}0.1=375.12L/h,

管径选择结果

二.冷冻水泵选型 冷冻水泵扬程的组成

1.制冷机组蒸发器水阻力:一般为5~7mH2O;(具体值可参看产品样本) 2.末端设备(空气处理机组、风机盘管等)表冷器或蒸发器水阻力:一般为4~5mH2O;(据体值可参看产品样本) 3.回水过滤器阻力,一般为3~5mH2O;

4.分水器、集水器水阻力:一般一个为3mH2O;

5.制冷系统水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一般为7~10mH2O; 综上所述,冷冻水泵扬程为26~35mH2O,一般为32~36mH2O。 注意:扬程的计算要根据制冷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可照搬经验 冷冻水系统机房外的管路长约为126.2m,比摩阻为200-600Pa|m,按300Pa|m计算,沿程阻力为63.1x300=37860Pa, 冷冻水系统的局部阻力(除机房外)为25.2kPa;

蒸发器的阻力损失取66 kPa; 机房内管件阻力h4包括:

蒸发器进出口两个蝶阀,其阻力系数为0.5,因而其压力损失为0.5X0.5×1.40×1.40×1×2=0.98 kPa;冷冻水进口的过滤器阻力损失取1.5kPa;出口的电动调节阀50×1=50 kPa

冷冻水泵前后有两个蝶阀,一个止回阀:蝶阀阻力系数为0.5,因而其压力损失为0.5X0.5×1.40×1.40×1×2=0.98kPa;止回阀的阻力系数为3.4,压力损失为3.4×0.5X1.40×1.40=3.33 kPa,过滤器阻力损失取1.5 kPa

分集水器的阻力为20KPa,分集水器总共安有六个蝶阀,总阻力为0.98X3=2.94kPa,集水器上安有三个手动调节阀,调节阀的阻力系数为0.5,总阻力为1.47Kpa。 冷冻水阻力损失为:

37.86+25.2+66+0.98+1.5+50+0.98+3.33+1.5+20+2.94+1.47=211.73kPa 考虑10﹪的富余量,冷冻水泵的扬程取 H=1.1×211.73=232.9kPa

依据流量和扬程选取冷冻水泵的型号为凯泉80/125-5.5/2

三.软水器的选择

根据(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GB50019-2003)第6.4.11条补水小时流量宜为系统水容量的5%-10%,则补水量为{(738.84+865.08+970.38)*1.3+735.66*0.55}0.1=375.12L/h,

选择软水器型号如下表:

四.软水箱的选择

软水箱的容积若按系统60分钟的漏水量来确定.即软化计算水箱的容积为48.24×1%=0.48m³,

软水箱的容积若按系统容积水量的5%-10%来选择,根据空调全空气系统单位面积水量的指标,取0.55L/m2,水/空气系统单外面积水量的指标,取1.30 L/m2计算水箱的容积为0.375m³,取大值,其尺寸为700x700x1000(mm) 五.分集水器的选择

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长度计算 分水器的长度:

D1=100mm,D2=100mm,D3=50mm,

(D1为冷冻水泵进水管直径,D2和D3、D分别为一、二-四层管路直径,) L1=D1+120=220 mm, L2=D1+D2+120=320 mm, L3=D2+D3+120=270 mm, L4=D3+120=170mm,

总长度为L=130+L1+L2+L3+L4+120+80X2=1390mm 集水器的长度:

D1=100mm,D2=100mm,D3=50mm,

(D1为冷冻水泵进水管直径,D2和D3、D分别为一、二-四层管路直径,) L1=D1+120=220 mm, L2=D1+D2+120=320 mm, L3=D2+D3+120=270 mm, L4=D3+120=170mm,

总长度为L=130+L1+L2+L3+L4+120+80X2=1390mm 集水器和分水器一般会设置排污口的直径取DN40 mm

第四章 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4.1 冷却塔选型 一. 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合理选用冷却水水源和冷却水系统对制冷系统的运行费和初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不超过制冷压缩机的允许条件,冷却水温度一般应不高于32℃。冷却水系统可分为直流式,混合式和循环式三中。此设计我采用循环冷却水系统。

设计中最常用的冷却塔主要是逆流式和横流式冷却塔。相比之下逆流式冷却塔热交换效率高,能耗低,价格便宜,且没有横流式那种分水不均的情况。

从冷却塔的形状分又有圆形和方形。一般来说方形冷却塔占地面积小,紧凑,且美观,目前工程上用得越来越多。

按冷却塔的进出水温度和进出水温差可分为普通型、工业型或中温型。普通型进出水温差在5℃以下,适用于电压缩式水冷冷水机组;工业型或中温型进出水温差在10℃以下,适用于直燃型冷水机组。直燃型冷水机组冷却水进出水温差在6℃以上,特别是冷却水先进吸收器再进冷凝器的串联型直燃机,冷却水的温升还要大一些。

冷却塔选用及布置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冷却塔的台数或方形冷却塔组合的模块数(也可以说是冷却塔的风机数)应与冷水机组的台数对应,以便运行节能。

(2)冷却塔设置位置应通风良好,远离高温或有害气体,并应避免飘逸水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常是将冷却塔安装在建筑物或裙房的屋面上。

(3)为了保证水泵不吸入空气产生气蚀,同时也为了冷却水温稳定性较好,宜采用集水型冷却塔,即增大冷却塔存水盘的深度,集水量可考虑1.5~2分钟左右的冷却水循环水量。

冷却水系统采用机械通风冷却循环系统,选取开式冷却塔系统。冷却塔的选择:冷却塔选用开式逆流式冷却塔,特点是安装面积小,高度大,适用于高度不

受限制的场合,冷却水的进水温度为37℃,出水温度为32℃,冷却塔的补给水量为冷却塔的循环水量的1%—3% ,本设计中用2%。 二. 冷却塔的选型计算

根据冷却水流量VK=60.12m³/h,考虑10%-20%的安全余量,冷却塔设计湿球温度为28℃,进出口温度分别为37,32℃。温差:Δt=37-32=5℃

福州湿球温度为28℃ 逼近温差:ΔT=32-23.4=8.6℃

根据当地湿球温度做修正后,选用一台型号LCT系列超低噪声逆流玻璃钢冷却塔,参数如下:

冷却塔的补水量取循环水量的2﹪,即60.12×2﹪=1.204m³/h,由外网自来水直接补水。冷却塔放在地面上,标高为0m。 4.2 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一.冷却水泵的选择计算 冷却水泵扬程的组成

1.制冷机组冷凝器水阻力:一般为5~7mH2O;(具体值可参看产品样本) 2.冷却塔喷头喷水压力:一般为2~3mH2O

3.冷却塔(开式冷却塔)接水盘到喷嘴的高差:一般为2~3mH2O 4.回水过滤器阻力,一般为3~5mH2O;

5.制冷系统水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一般为5~8mH2O;

综上所述,冷冻水泵扬程为17~26mH2O,一般为21~25mH2O。

冷却塔的标高0m,冷却水管机房-4.2m,所以冷却水管的总长度为L=3+4.2*2= 11.4m

比摩阻R取300Pa/m,沿程损失H1=R×L=300×11.4=3.42kPa 冷凝器的压力损失为55kPa

冷却塔塔体损失为23kPa

一个除污器压力损失取1.5kPa 一个过滤器压力损失取1.5 kPa,一个电子水处理仪压力损失为5kPa。

调节阀,闸阀共12个,局部阻力系数为0.5,连接在DN125的管路上,流速1.4m/s,因此局部阻力损失为(12×0.5×1.4×1.4)/2=5.88 kPa

一个止回阀, 局部阻力系数为3.4,所以压力损失为(3.4×1.4×1.4×1)/2=3.33kP

所以冷却水系统压力总损失:3.42+55+23+1.5+1.5+5+5.88+3.33=98.63kPa

考虑10﹪的富余量,则冷却水泵的扬程为: 98.63×(1+10﹪)=108.493kPa 冷却水流量已知为60.12m³/h。

依据流量和扬程选取冷却水泵的型号为凯泉80/100-3/2,一用一备。

二.除污器的选择

除污器的作用是用来清除和过滤管道中的杂质和污垢,以保证系统水质的洁净,减少阻力和防止堵塞管路。

除污器的型式有立式直通除污器,卧式直通除污器和卧式角通除污器 除污器的型号的选择是按照接管的直径来选择的。

三.过滤器的选择

过滤器的选择可按作用的管道的管径来选取

过滤器型号为JY2-4,流量为60m3/h,长X宽X高X

进出水管径

1255x719x1298xD100。 四.电子水处理仪的选择

选用南京贝特暖通空调设备公司的YTD-125-Q型电子水处理仪。具体参数见下表:

第五章 定压补水系统的设计

空气调节水系统的补水点,设置在循环水泵的吸入口处,由于市政管网的补水压力低于补水点压力,故设置补水箱加补水泵来定压补水,补水为软水。补水泵的扬程应保证补水压力比系统静止时补水点的压力高30~50kPa。其小时水流量宜为系统的水容量的5﹪~10﹪。(依据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系统末端设备的最高标高H2=14.7m,H1=3.2m,软水管道长约15m,比摩阻取300Pa/m,并考虑3-5mH2O的安全余量,故补水泵扬程为:

H=1.2×(14.7+3.2+15×300×10^-3+3)=30.48m

系统水容量=系统的单位水容量×系统空调面积={(738.84+865.08+970.38)*1.3+735.66*0.55},故考虑10﹪的富余量后补水泵的流量=3.75×10﹪×(1+10﹪)=0.4125m³/h。

以此选出冷冻水泵的型号KQL20/160-1.1/2(选自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此泵为第五代单级单吸离心泵),性能参数如下:

型号KQL20/160-1.1/2泵的参数表

一用一备,选用两台.

第六章 布置制冷机房的注意事项

6.1 制冷机房管道及设备的布置

制冷机房的设备和管道的连接,应符合工艺流程,便于安装、操作与维修。

6.2 制冷设备布置的几点注意事项

(1)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和检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使设备布置紧

凑,以节省建筑面积。制冷机房的主要通道宽度以及制冷机组与配电柜的距离应

不小于1.5米;制冷机组与制冷机组或其他设备之间的净距离不小于1.2米;制

冷机组与墙之间以及与其上方管道或电缆桥架的净距离应不小于1米。

(2)制冷压缩机间的非主要通道宽度可取0.8~1.0m。

(3)制冷站站房内采用大、中型制冷机时,应考虑设备检修用的起重吊钩或

吊环。视制冷设备的具体情况,在必要的条件下亦可设置起重机,并应有减振基

础。

(4)冷却塔布置在通风散热条件良好的屋面上,并远离热源和尘源。

(5)水泵的位置应便于接管、操作和维修;水泵之间的通道一般不小于0.7

米。

6.3 制冷管道布置的几项原则

(1)必须使制冷系统的所有管道,做到工艺系统流程合理,操作、维修、管

理方便,运行安全可靠,确保工作;

(2)设备与设备、管道与设备、管道与管道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位置关系;

(3)必须保证供给蒸发器适量的制冷剂,并且能够顺利的在制冷系统内往复

循环;

(4)管道的尺寸要合理,不允许有过大的压力降产生,一防止制冷系统的效

率和制冷能力不必要的下降;

(5)根据制冷系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管段,必须设置有一定的坡度和坡向;

(6)输送液体的管段,除特殊要求外,不允许设置成倒“U”字型管段,以

免形成气囊, 阻碍流体的流通;

(7)输送气体的管段,除特殊要求外,不允许设置成倒“U”字型管段,以免

形成液囊,阻碍流体的流通;

(8)必须防止润滑油积集在制冷系统的其它无关部分;

(9)制冷系统进入工作后,如遇有部分停机或全部停机时,必须防止液体进入制冷压缩机;

(10)必须按照制冷系统所用的制冷剂的特点,选用管材、阀门和仪器等。 其具体的设备及管道平面布置图见施工

6.4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温防护处理

制冷工程的任务就是将热量从某介质中引出,从而降低该介质的温度,使之低于周围环境的温度。然而,自然界的规律却与此相反,热量自动从高温介质传至低温介质。对人工造成的低温介质而言,只有尽量减少从周围环境进入低温介质的热量,才能使人工制冷的结果实际上可以有效的加以利用。

为尽量减少热量进入制冷装置,凡温度低于室温的设备、管道、管附件、建筑物及构筑物(如冷藏库的库房、低温实验室和冷水槽等)都需要绝热。

为了保证绝热设施经久耐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因此,绝热设施不单使覆盖一层绝热材料而已。而是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几层、共同构成完整的绝热结构。

普通的绝热结构,从里到外由以下五层构成。即:防锈层、绝热层、防潮层、保护层、防腐蚀及识别层。

一般防锈材料选用涂刷二遍冷底子油,本设计也是。

绝热层所选用的材料要保证保冷效果要好,并且对于不同的材料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设备和管道上;对于在高大的设备和很长的垂直管道上附设绝热层,还应采取一些措施加固绝热层,以防止材料所受压力超过其抗压强度,自然也因所选用的材料不同而有差别,但本设计采用通常的办法,即:采用金属和其它材料制成加强环或支承环,以拖住上面的材料,不使其重量压在下面的材料之上。每36m设置一个加强环或支承环。

防潮层常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以沥青为主的防潮材料,另一种是以聚乙烯薄膜作防潮材料。本设计采用沥青为主要的防潮材料,因为沥青施工时较易达到质量要求,防潮层能长期保持有效。

保护层在本设计中采用镀锌薄钢板作保护层,取用厚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于最外层的防腐蚀及识别层,应当根据不同的保护层材料和不同的防腐蚀要求,选择防腐蚀层材料。对于本设计,可在外表面涂刷12层油漆,最好采用各色醇酸磁漆。识别标记应按工程项目的统一规定。

通常制冷装置的绝热层厚度,其计算的原则是使计算所求得的厚度,能保证绝热层外表面的温度不低于当地条件下的露点温度,以保证绝热层外表面不至于结露。循环水系统管道保温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室内部分的管道在保证冬季不结露的前提下可不保温。暴露在室外空气中的热水管道应作保温。

(2)设于室外的冷却水管应避免太阳直晒,否则冷却塔出水管室外部分宜保温。

冷源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首页 冷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3

第一章 总论····················································6

1.1 设计任务及要求··············································6

1.2 原始资料及设计依据··········································6

第二章 制冷机组的选型··········································7

2.1 制冷机组选型原则············································7

2.2 制冷机组的选型··············································8

第三章 冷冻水系统的设计········································10

3.1 系统形式···················································10

3.2 冷冻水系统的设计···········································12

第四章 冷却水系统的设计········································16

4.1 冷却塔选型·················································16

4.2 冷却水系统的设计···········································19

第五章 定压补水系统的设计······································21

第六章 布置制冷机房的注意事项··································21

6.1制冷机房管道及设备的布置····································21

6.2 制冷设备布置的几点注意事项·································21

6.3 制冷管道布置的几项原则 ····································22

6.4 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温防护处理·······························22

2008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冷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编制: 李临平 宋翀芳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

二0一一年十二月

冷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题目

某综合楼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用冷源工程设计

二、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提倡进行综合性专业课程设计,培养整体设计的观念;

2.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能独立分析解决一般专业工程设计计算问题;

3. 了解与专业有关的规范和标准;

4. 能够利用语言文字和图形表达设计意图和技术问题;

三、 本课程设计目的

根据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程施工程序,按照工程设计规范、

标准、设计图集和有关技术资料,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所要求的工程

设计。学生将通过本课程设计,系统地掌握冷源工程设计计算方法、步骤,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冷源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到城市建设系统从事室内环境

设备和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施工组织、调试、运行、工程经济管理和有关

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

四、 原始资料

1.建筑概况、土建原始资料和工程所在地区

见上学期“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任务书”。

2.气象资料

设计计算所需气象资料,可根据所给工程地点从《暖通空调气象资料集》或

有关设计手册中查找。

3.水文地质资料

通过调研对当地水文地质资料有所了解,为选择冷热源形式和充分利用地热

资源、土壤资源、太阳能资源提供帮助条件。

4.冷热媒参数可根据冷热源情况确定,也可给定。

5.室内设计参数

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以及相关的设计措施要求执行。

五、 设计内容

1.冷源设计

进行冷源设计时,应进行建筑的冷负荷计算,详见上学期“采暖、通风与空

调设计计算书”

冷、热源设计应根据国家能源和环保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冷、热

源的种类和系统形式,鼓励采用新型环保冷热源形式。

冷、热源设计还应进行主要设备的选择计算,包括制冷机、换热器或各种热

泵等主要设备以及循环水泵、补给水泵、冷却塔、水处理设备等辅助设备,还应

考虑系统的循环方式、定压方式、运行方式等设计内容,完成系统的设计。

有能力者可设计制冷系统状态监测系统和量化管理方案和经济效益分析。

以上内容,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有所侧重,做到重点突出。

六、 设计成果要求

设计的总体方案应体现国家能源政策、环保政策和实际情况,方案应有创意。

1. 对设计计算书和说明书的要求

设计计算书和说明书应有封面、前言、目录、必要的计算过程;在确定方案

时应有一定的技术经济比较说明;内容分章节编写,重复计算尽量采用表格形式,

参考资料应列出;设计计算书和说明书约2万字左右。要求设计说明书文理通顺、

书写工整、叙述清晰、内容完整、观点明确、论证正确。

2. 设计图纸

要求绘制4张折合为2号图纸的工作量。图纸应包括设计及施工说明、主要

设备材料明细表、系统(流程)图、设备基础图及设备平面图、管道平面图等。

设计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图纸内容布置合理,图文全部采用工程字体,尽量选用

标准图号,标题拦按照统一规定格式绘制,图例及绘图方法执行国家有关制图规

范。

七、设计期限

课程设计时间为第18周和19周。

八、主要参考资料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19577-2004

水源热泵机组 GB/T19409-2003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GB/T18431-2001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 GB/T50114-2001

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采暖通风专业 05N1-05N6 DBJT04-19-2005

《全国民有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年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6月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年6月

有关设备厂家的产品样本及技术资料

第一章 总论

1.1 设计任务及要求

这部分见冷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2 原始资料及设计依据

原始资料:

(1)建筑概况:

本设计选择的对象是福州市某酒店楼, 东经119°17¹,北纬26°05

¹,据热工气象分区为夏热冬暖地区。本工程是集商场、宾馆和娱乐为一体的综

合性酒店建筑。建筑正立面为南向,该建筑物地上4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

为5642.50㎡,空调区域面积为2798.45㎡建筑高度21.0m。

其中,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及员工宿舍,地上部分为酒店。其中1层为商场,

2到4层为客房,本次设计空调部分为一层到四层酒店空调系统设计,空调设计

要求能够实现夏季供冷和冬季供热,一层以及三层中会议室采用全空气系统,客

房采用空气-水系统。冷源工程设计要求能够实现夏季供冷。

(2)冷媒参数可根据冷源情况确定,也可给定。对未给出冷媒参数的,应按

照设计规范和技术措施的要求选取,一般空调系统冬季空调热水60/50°C,夏季

空调冷水7/12°C;

(3)其他要求:应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资源情况,优先考虑新能源的应用。

设计基本参数:

(1)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地区是福州,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等

有关规定确定。福州地区的采暖和空调室外参数为: 表2.1

(2) 室内设计参数为:室内要求温度夏季保持26℃,冬季按各房间使用情况综合确定。

第二章 制冷机组的选型

2.1 制冷机组选型原则

1.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

总冷负荷=一层冷负荷+二层冷负荷+三层冷负荷+四层负荷

具体见下表:

2.由于当前冷水机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冷热量均能达到产品样本所列数

值,另外,系统保温材料性能好,构造完善,冷损失少,因此,冷水机组的总装

机容量应以正确的空调负荷计算为准,可不作任何附加,避免所选冷水机组的总

装机容量偏大,造成大马拉小车或机组闲置的情况。

3.对于管线较长的小区管网,则按具体情况确定。

4.冷水机组台数选择

冷水机组台数选择应按工程大小,负荷变化规律及部分负荷运行的调节要求来确定。当空气调节冷负荷大于528kw时不宜少于2台。大工程台数也不宜过多。为保证运转的安全可靠性,当小型工程仅设1台时,应选用调节性能优良、运行可靠的机型,如选择多台压缩机分路联控的机组,即多机头联控型机组。

5、冷水机组机型选择

(1)水冷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机型宜按制冷量范围,并经过性能价格比进行选择。

冷水机组机型 冷量范围(kw) 参考价格(元/kcal/h) 往复活塞式 ≤700 0.5~0.6

螺杆式 116~1758 0.6~0.7

离心式 ≥1758 0.5~0.6

(2)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以下规定。

水冷冷水机组机型 额定制冷量(kw) 性能系数(w/w) 活塞式/涡旋式

528~1163 4.00

>1163 4.2

螺杆式

528~1163 4.30

>1163 4.60

离心式

528~1163 4.70

>1163 5.10

根据用户使用要求,冷负荷及全年变化,太原当地能源等情况,比较制冷机房一次投资和全年运行费用,确定制冷机组类型,包括制冷方式,制冷剂种类,冷凝器冷却方式等。

从单位制冷量消耗一次能源的角度看,电力驱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比吸收式制冷机组能耗要低。由于太原电力供应不算紧张,因此本工程采用电制冷蒸汽压缩制冷。

本设计采用电制冷,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第5.4.2条“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可采用电制冷。”

并且采用螺杆机组。电制冷机组有活塞式、螺杆式和离心式机组。建筑面积小于15000平方米,一般选用活塞式和螺杆式,面积在3-4万平方米时一般选用离心式机组,本建筑面积为27669.29平方米,可选用活塞式和螺杆式机组。螺杆式机组与活塞式机组相比COP高,单机制冷量大,对湿压缩不敏感,噪音低,振动小,可靠性高,寿命长等优点。故本设计采用螺杆式机组。

从能耗,单机容量和调节等方面考虑,选择空调用蒸汽压缩式冷水机组时,单机名义工况制冷量大于1758kW时宜选用离心式;制冷量在1054~1758kW时,宜选用螺杆式或离心式;制冷量在700~1054kW时,宜选用螺杆式;制冷量在116~700kW时,宜选用螺杆机或往复式;制冷量小于116kW时,宜选用活塞式或涡旋式。考虑本工程实际总冷负荷大小,采用一台螺杆机,不考虑备用。

2.2 制冷机组的选型

冷冻水进出温度7/12 冷却水进出温度为当地湿球温度加五度,即28/33 选用一台麦克维尔单螺杆冷水机组,并根据产品性能修正表进行制冷量的修正。型号为WHS080.1B。由于制冷机组的设计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30/35,考虑到福州当地湿球温度为28°C,所以需要对机组的制冷量进行修正,按0.97修正。修正前制冷量为279.5kW,功率为61kW,修正后的制冷量271.12kW,功率为59.2kW.

第三章 冷冻水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形式

直接供冷:投资和机房占地面积少,而且制冷系数较高;缺点是蓄冷性能较差,制冷剂泄漏可能性增多。适用于中小型系统或低温系统。

间接供冷:使用灵活,控制方便。适合于区域性供冷。

开式冷冻水系统常用于有喷水室的空调系统。喷水室水池的水经溢流管靠自重流入中间水箱,再经水泵送至冷水设备的蒸发器,然后送入喷水室。水箱—水泵—蒸发器—喷水室管路内为压力流;喷水室—水箱管路内为无压流。冷水循环泵的扬程需要克服水箱液面到最高喷水室液面之间的高差。中间水箱的主要功能是收集系统的回水,兼有一定的蓄冷(热)作用。

闭式冷冻水系统分为定流量和变流量系统。

单级泵定流量系统:系统循环水量不变,通过调节供水温度调节系统的供冷(热)量。空气处理设备可通过三通电动调节阀进行调节。当按一机一泵多台配置制冷机和水泵时,可以实现分阶段定流量运行。这一系统调节性较差,因此不适用于大型空调系统。

分区单级泵定流量系统:系统总循水量不变,各空调分区按照系统阻力和流量要求分别设置循环水泵,适用于供水分区系统之间阻力相差悬殊的系统。

单级泵变流量系统

双级泵定流量系统:总循水量不变,各空调分区按照系统阻力和流量要求分别设置二级循环水泵,空气处理设备可通过三通电动调节阀进行调节。一级泵扬程用来克服分水器和集水器之间的阻力。这一系统适用于大型空调系统且供水分区系统之间阻力相差悬殊的系统。

由于系统较小,各环路负荷特性和压力损失相差不大,采用闭式一次泵定流量冷冻水系统,水泵采用一用一备,冷源侧为定流量,负荷侧采用电动三通调节阀变流量。采用定压水泵补水定压的方式补水定压。由于只在夏季要求集中供冷因而采用单管制水系统。

单级泵定流量系统

3.2 冷冻水系统的设计 一.确定总管径

依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 暖通空调·动力》 1、空调冷水一次泵定流量系统的设计要点

2、空调水系统的布置时和管径选择时应减少并联管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当超过15﹪时,应在计算的基础上根据水力平衡要求配置必要的水力平衡装置。

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如果考虑了同时使用率,建议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 L(m3/h)=Q(kW)/(5℃x1.163)

冷却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L(m3/h)=Q(kW)/(5℃x1.163)X(1.15~1.2)

计算结果见下表:

在空调系统中所有水管管径一般按照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D(m)=(L(m3/h)/0.785x3600xV(m/s))0.5

公式中:L----所求管段的水流量(第一步已计算出) V----所求管段允许的水流速

空调系统管路水速(m/s)推荐表

依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第三版)

流速的确定:一般,当管径在DN100到DN250之间时,流速推荐值为1.5m/s左右,当管径小于DN100时,推荐流速应小于1.0m/s,管径大于DN250时,流速可再加大。进行计算时应该注意管径和推荐流速的对应。

根据(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GB50019-2003)第6.4.11条补水小时流量宜为系统水容量的5%-10%, 则补水量为{(738.84+865.08+970.38)*1.3+735.66*0.55}0.1=375.12L/h,

管径选择结果

二.冷冻水泵选型 冷冻水泵扬程的组成

1.制冷机组蒸发器水阻力:一般为5~7mH2O;(具体值可参看产品样本) 2.末端设备(空气处理机组、风机盘管等)表冷器或蒸发器水阻力:一般为4~5mH2O;(据体值可参看产品样本) 3.回水过滤器阻力,一般为3~5mH2O;

4.分水器、集水器水阻力:一般一个为3mH2O;

5.制冷系统水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一般为7~10mH2O; 综上所述,冷冻水泵扬程为26~35mH2O,一般为32~36mH2O。 注意:扬程的计算要根据制冷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可照搬经验 冷冻水系统机房外的管路长约为126.2m,比摩阻为200-600Pa|m,按300Pa|m计算,沿程阻力为63.1x300=37860Pa, 冷冻水系统的局部阻力(除机房外)为25.2kPa;

蒸发器的阻力损失取66 kPa; 机房内管件阻力h4包括:

蒸发器进出口两个蝶阀,其阻力系数为0.5,因而其压力损失为0.5X0.5×1.40×1.40×1×2=0.98 kPa;冷冻水进口的过滤器阻力损失取1.5kPa;出口的电动调节阀50×1=50 kPa

冷冻水泵前后有两个蝶阀,一个止回阀:蝶阀阻力系数为0.5,因而其压力损失为0.5X0.5×1.40×1.40×1×2=0.98kPa;止回阀的阻力系数为3.4,压力损失为3.4×0.5X1.40×1.40=3.33 kPa,过滤器阻力损失取1.5 kPa

分集水器的阻力为20KPa,分集水器总共安有六个蝶阀,总阻力为0.98X3=2.94kPa,集水器上安有三个手动调节阀,调节阀的阻力系数为0.5,总阻力为1.47Kpa。 冷冻水阻力损失为:

37.86+25.2+66+0.98+1.5+50+0.98+3.33+1.5+20+2.94+1.47=211.73kPa 考虑10﹪的富余量,冷冻水泵的扬程取 H=1.1×211.73=232.9kPa

依据流量和扬程选取冷冻水泵的型号为凯泉80/125-5.5/2

三.软水器的选择

根据(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GB50019-2003)第6.4.11条补水小时流量宜为系统水容量的5%-10%,则补水量为{(738.84+865.08+970.38)*1.3+735.66*0.55}0.1=375.12L/h,

选择软水器型号如下表:

四.软水箱的选择

软水箱的容积若按系统60分钟的漏水量来确定.即软化计算水箱的容积为48.24×1%=0.48m³,

软水箱的容积若按系统容积水量的5%-10%来选择,根据空调全空气系统单位面积水量的指标,取0.55L/m2,水/空气系统单外面积水量的指标,取1.30 L/m2计算水箱的容积为0.375m³,取大值,其尺寸为700x700x1000(mm) 五.分集水器的选择

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长度计算 分水器的长度:

D1=100mm,D2=100mm,D3=50mm,

(D1为冷冻水泵进水管直径,D2和D3、D分别为一、二-四层管路直径,) L1=D1+120=220 mm, L2=D1+D2+120=320 mm, L3=D2+D3+120=270 mm, L4=D3+120=170mm,

总长度为L=130+L1+L2+L3+L4+120+80X2=1390mm 集水器的长度:

D1=100mm,D2=100mm,D3=50mm,

(D1为冷冻水泵进水管直径,D2和D3、D分别为一、二-四层管路直径,) L1=D1+120=220 mm, L2=D1+D2+120=320 mm, L3=D2+D3+120=270 mm, L4=D3+120=170mm,

总长度为L=130+L1+L2+L3+L4+120+80X2=1390mm 集水器和分水器一般会设置排污口的直径取DN40 mm

第四章 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4.1 冷却塔选型 一. 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合理选用冷却水水源和冷却水系统对制冷系统的运行费和初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不超过制冷压缩机的允许条件,冷却水温度一般应不高于32℃。冷却水系统可分为直流式,混合式和循环式三中。此设计我采用循环冷却水系统。

设计中最常用的冷却塔主要是逆流式和横流式冷却塔。相比之下逆流式冷却塔热交换效率高,能耗低,价格便宜,且没有横流式那种分水不均的情况。

从冷却塔的形状分又有圆形和方形。一般来说方形冷却塔占地面积小,紧凑,且美观,目前工程上用得越来越多。

按冷却塔的进出水温度和进出水温差可分为普通型、工业型或中温型。普通型进出水温差在5℃以下,适用于电压缩式水冷冷水机组;工业型或中温型进出水温差在10℃以下,适用于直燃型冷水机组。直燃型冷水机组冷却水进出水温差在6℃以上,特别是冷却水先进吸收器再进冷凝器的串联型直燃机,冷却水的温升还要大一些。

冷却塔选用及布置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冷却塔的台数或方形冷却塔组合的模块数(也可以说是冷却塔的风机数)应与冷水机组的台数对应,以便运行节能。

(2)冷却塔设置位置应通风良好,远离高温或有害气体,并应避免飘逸水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常是将冷却塔安装在建筑物或裙房的屋面上。

(3)为了保证水泵不吸入空气产生气蚀,同时也为了冷却水温稳定性较好,宜采用集水型冷却塔,即增大冷却塔存水盘的深度,集水量可考虑1.5~2分钟左右的冷却水循环水量。

冷却水系统采用机械通风冷却循环系统,选取开式冷却塔系统。冷却塔的选择:冷却塔选用开式逆流式冷却塔,特点是安装面积小,高度大,适用于高度不

受限制的场合,冷却水的进水温度为37℃,出水温度为32℃,冷却塔的补给水量为冷却塔的循环水量的1%—3% ,本设计中用2%。 二. 冷却塔的选型计算

根据冷却水流量VK=60.12m³/h,考虑10%-20%的安全余量,冷却塔设计湿球温度为28℃,进出口温度分别为37,32℃。温差:Δt=37-32=5℃

福州湿球温度为28℃ 逼近温差:ΔT=32-23.4=8.6℃

根据当地湿球温度做修正后,选用一台型号LCT系列超低噪声逆流玻璃钢冷却塔,参数如下:

冷却塔的补水量取循环水量的2﹪,即60.12×2﹪=1.204m³/h,由外网自来水直接补水。冷却塔放在地面上,标高为0m。 4.2 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一.冷却水泵的选择计算 冷却水泵扬程的组成

1.制冷机组冷凝器水阻力:一般为5~7mH2O;(具体值可参看产品样本) 2.冷却塔喷头喷水压力:一般为2~3mH2O

3.冷却塔(开式冷却塔)接水盘到喷嘴的高差:一般为2~3mH2O 4.回水过滤器阻力,一般为3~5mH2O;

5.制冷系统水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一般为5~8mH2O;

综上所述,冷冻水泵扬程为17~26mH2O,一般为21~25mH2O。

冷却塔的标高0m,冷却水管机房-4.2m,所以冷却水管的总长度为L=3+4.2*2= 11.4m

比摩阻R取300Pa/m,沿程损失H1=R×L=300×11.4=3.42kPa 冷凝器的压力损失为55kPa

冷却塔塔体损失为23kPa

一个除污器压力损失取1.5kPa 一个过滤器压力损失取1.5 kPa,一个电子水处理仪压力损失为5kPa。

调节阀,闸阀共12个,局部阻力系数为0.5,连接在DN125的管路上,流速1.4m/s,因此局部阻力损失为(12×0.5×1.4×1.4)/2=5.88 kPa

一个止回阀, 局部阻力系数为3.4,所以压力损失为(3.4×1.4×1.4×1)/2=3.33kP

所以冷却水系统压力总损失:3.42+55+23+1.5+1.5+5+5.88+3.33=98.63kPa

考虑10﹪的富余量,则冷却水泵的扬程为: 98.63×(1+10﹪)=108.493kPa 冷却水流量已知为60.12m³/h。

依据流量和扬程选取冷却水泵的型号为凯泉80/100-3/2,一用一备。

二.除污器的选择

除污器的作用是用来清除和过滤管道中的杂质和污垢,以保证系统水质的洁净,减少阻力和防止堵塞管路。

除污器的型式有立式直通除污器,卧式直通除污器和卧式角通除污器 除污器的型号的选择是按照接管的直径来选择的。

三.过滤器的选择

过滤器的选择可按作用的管道的管径来选取

过滤器型号为JY2-4,流量为60m3/h,长X宽X高X

进出水管径

1255x719x1298xD100。 四.电子水处理仪的选择

选用南京贝特暖通空调设备公司的YTD-125-Q型电子水处理仪。具体参数见下表:

第五章 定压补水系统的设计

空气调节水系统的补水点,设置在循环水泵的吸入口处,由于市政管网的补水压力低于补水点压力,故设置补水箱加补水泵来定压补水,补水为软水。补水泵的扬程应保证补水压力比系统静止时补水点的压力高30~50kPa。其小时水流量宜为系统的水容量的5﹪~10﹪。(依据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系统末端设备的最高标高H2=14.7m,H1=3.2m,软水管道长约15m,比摩阻取300Pa/m,并考虑3-5mH2O的安全余量,故补水泵扬程为:

H=1.2×(14.7+3.2+15×300×10^-3+3)=30.48m

系统水容量=系统的单位水容量×系统空调面积={(738.84+865.08+970.38)*1.3+735.66*0.55},故考虑10﹪的富余量后补水泵的流量=3.75×10﹪×(1+10﹪)=0.4125m³/h。

以此选出冷冻水泵的型号KQL20/160-1.1/2(选自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此泵为第五代单级单吸离心泵),性能参数如下:

型号KQL20/160-1.1/2泵的参数表

一用一备,选用两台.

第六章 布置制冷机房的注意事项

6.1 制冷机房管道及设备的布置

制冷机房的设备和管道的连接,应符合工艺流程,便于安装、操作与维修。

6.2 制冷设备布置的几点注意事项

(1)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和检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使设备布置紧

凑,以节省建筑面积。制冷机房的主要通道宽度以及制冷机组与配电柜的距离应

不小于1.5米;制冷机组与制冷机组或其他设备之间的净距离不小于1.2米;制

冷机组与墙之间以及与其上方管道或电缆桥架的净距离应不小于1米。

(2)制冷压缩机间的非主要通道宽度可取0.8~1.0m。

(3)制冷站站房内采用大、中型制冷机时,应考虑设备检修用的起重吊钩或

吊环。视制冷设备的具体情况,在必要的条件下亦可设置起重机,并应有减振基

础。

(4)冷却塔布置在通风散热条件良好的屋面上,并远离热源和尘源。

(5)水泵的位置应便于接管、操作和维修;水泵之间的通道一般不小于0.7

米。

6.3 制冷管道布置的几项原则

(1)必须使制冷系统的所有管道,做到工艺系统流程合理,操作、维修、管

理方便,运行安全可靠,确保工作;

(2)设备与设备、管道与设备、管道与管道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位置关系;

(3)必须保证供给蒸发器适量的制冷剂,并且能够顺利的在制冷系统内往复

循环;

(4)管道的尺寸要合理,不允许有过大的压力降产生,一防止制冷系统的效

率和制冷能力不必要的下降;

(5)根据制冷系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管段,必须设置有一定的坡度和坡向;

(6)输送液体的管段,除特殊要求外,不允许设置成倒“U”字型管段,以

免形成气囊, 阻碍流体的流通;

(7)输送气体的管段,除特殊要求外,不允许设置成倒“U”字型管段,以免

形成液囊,阻碍流体的流通;

(8)必须防止润滑油积集在制冷系统的其它无关部分;

(9)制冷系统进入工作后,如遇有部分停机或全部停机时,必须防止液体进入制冷压缩机;

(10)必须按照制冷系统所用的制冷剂的特点,选用管材、阀门和仪器等。 其具体的设备及管道平面布置图见施工

6.4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温防护处理

制冷工程的任务就是将热量从某介质中引出,从而降低该介质的温度,使之低于周围环境的温度。然而,自然界的规律却与此相反,热量自动从高温介质传至低温介质。对人工造成的低温介质而言,只有尽量减少从周围环境进入低温介质的热量,才能使人工制冷的结果实际上可以有效的加以利用。

为尽量减少热量进入制冷装置,凡温度低于室温的设备、管道、管附件、建筑物及构筑物(如冷藏库的库房、低温实验室和冷水槽等)都需要绝热。

为了保证绝热设施经久耐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因此,绝热设施不单使覆盖一层绝热材料而已。而是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几层、共同构成完整的绝热结构。

普通的绝热结构,从里到外由以下五层构成。即:防锈层、绝热层、防潮层、保护层、防腐蚀及识别层。

一般防锈材料选用涂刷二遍冷底子油,本设计也是。

绝热层所选用的材料要保证保冷效果要好,并且对于不同的材料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设备和管道上;对于在高大的设备和很长的垂直管道上附设绝热层,还应采取一些措施加固绝热层,以防止材料所受压力超过其抗压强度,自然也因所选用的材料不同而有差别,但本设计采用通常的办法,即:采用金属和其它材料制成加强环或支承环,以拖住上面的材料,不使其重量压在下面的材料之上。每36m设置一个加强环或支承环。

防潮层常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以沥青为主的防潮材料,另一种是以聚乙烯薄膜作防潮材料。本设计采用沥青为主要的防潮材料,因为沥青施工时较易达到质量要求,防潮层能长期保持有效。

保护层在本设计中采用镀锌薄钢板作保护层,取用厚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于最外层的防腐蚀及识别层,应当根据不同的保护层材料和不同的防腐蚀要求,选择防腐蚀层材料。对于本设计,可在外表面涂刷12层油漆,最好采用各色醇酸磁漆。识别标记应按工程项目的统一规定。

通常制冷装置的绝热层厚度,其计算的原则是使计算所求得的厚度,能保证绝热层外表面的温度不低于当地条件下的露点温度,以保证绝热层外表面不至于结露。循环水系统管道保温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室内部分的管道在保证冬季不结露的前提下可不保温。暴露在室外空气中的热水管道应作保温。

(2)设于室外的冷却水管应避免太阳直晒,否则冷却塔出水管室外部分宜保温。


相关文章

  •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1
  • 辽宁工业大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题目:广州市某街道办公楼通风空调工程 学院(系):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建筑环境101 学 号: @#¥%--&* 学生姓名: 张明超 指导教师: 刘 舰 教师职称: 副教授 起止 ...查看


  • 1[供热工程课程设计Ⅰ--采暖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 一.设计题目 XX市XX采暖设计 二.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自觉地树立专业设计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操作,掌握一般民用或公共建筑供暖工程的设计程序.方法和步骤.了解和熟 ...查看


  •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 1.题 目 南通市某校学生公寓楼暖通空调设计 2. 设计目的和内容.要求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是<暖通空调>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这一环节达到了解暖通空调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的基本步 ...查看


  • 制冷设计说明书
  •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制冷机房设计 设计题目: 广州市某冷源工程设计 院 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 级: 暖通1201 设 计 者: 孔德慧 学 号: 2012001909 指导教师: 宋翀芳 设计时间: 2015.12 摘要 本 ...查看


  •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报告
  • 课程设计报告 课 程 名 称: 题 目 名 称: 年级专业及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评 定 成 绩: 教 师 评 语: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 准格尔旗卫生局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2008级智能01班 081305134 陈 ...查看


  • 锅炉房课程设计指导书
  • 锅炉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使学生: 1 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了解锅炉房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 ...查看


  •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设计说明书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暖通方向) <建筑供配电及照明>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锦江花园五区1#楼建筑电气设计 指导教师: 王亚杰 班 级: 建环1241班 姓 名: 学 号: 日 期: 15年07月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建筑电气与智 ...查看


  • 2014最新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课题
  • 以下课题全套都有 太多不好找,可下载后打开按CTRL+F搜索关键词 5层5000m2办公楼设计 A005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青州卡特彼勒工业园广福寺路道路设计(含全套CAD A0090毕业设计(论文)-长沙市中医院办公楼及食堂中央空 ...查看


  • 5室内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室内环境与设备
  • 室内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 <室内环境与设备> 自学考试大纲 I.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室内环境与设备>是一门研究.认知室内环境控制的基本概念.范围.体系.以及室内环境控制设计的实现手段的课程.它具体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