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年3月26日报道女硕士辞职回乡养猪 自主创业带乡邻致富
新野县一个叫朱艳霞的女硕士研究生,因不满专业不对口的岗位,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丈夫一起从杭州回到家乡创办了一个养猪场。她不仅凭借其所学的新技术为农村饲养业竖起一面旗帜,还吸引当地农民改变传统观念,走科技致富之路。
朱艳霞告诉记者,她和丈夫何松伟都是新野县新甸铺镇人。1999年9月,两个人双双考入河南农业大学,她学的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何松伟学的是“动物科学”。两人大学毕业后,何松伟到杭州一家外企打工。2004年她考上了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的是植物营养,2006年她从浙大毕业,取得了硕士学位。
朱艳霞说,毕业后她在杭州一包装公司上班,月薪3000多元,但专业不对口,发挥不了自己的特长,觉得自己学非所用。
“而真正让我们产生冲动的是,中央大力连续出台的扶持‘三农’政策。我们觉得上世纪80年代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是沿海城市,而现在应该在农村!”朱艳霞说,“当时,我们也积攒了20多万元,也算捞到了第一桶金。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们夫妻终于做出决定养猪。2007年底,我们夫妻俩一起辞去了工作,决定破釜沉舟当猪倌。” 遭遇嘲讽坚信当猪倌不丢人
2008年1月,朱艳霞与何松伟回到了家乡过年,夫妻俩将准备养猪的打算告诉了双方的父母,但却遭到了大家的反对。
提起此事,朱艳霞的婆母曾凡姣至今依然不理解,满头白发的她摊开双手:“你看看,一个硕士生,一个大学生,读来读去,成了一个猪倌,这俩人的学不白上了吗?”
双方父母的反对并没有动摇朱艳霞与何松伟养猪的决心。说干就干,他们决定在家乡办养猪场。2008年正月十六,朱艳霞和何松伟两个年轻人开始兴建新型养猪场,购买了第一批新品种母猪。
听说朱艳霞与何松伟夫妻俩回家办起了养猪场,全村人一片哗然,各种风凉话从不同渠道传到了他们的耳中,他们看到的,更多也是鄙视的眼光。但他们认为,自己干事业不丢人,继续干下去。
试水成功村民前来求教
经过一年的努力探索,朱艳霞夫妻俩采取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取得成功。经过有关部门检验,他们所饲养的猪不仅能实现快速育肥,还达到了“供港标准”。
见到朱艳霞夫妻俩鼓捣着电脑、培育着微生物养猪,且饲养的猪长得快,猪舍还没有异味,原本不屑一顾的邻居纷纷赶来看稀奇。一位老饲养员看了他们的猪舍后连连称奇地说:“养了一辈子猪,没见过这个养法!”
新甸铺镇白湾村的宋向清养了100多头猪,采取的却是传统的饲养办法。他找到朱艳霞夫妻俩要求传授技术。朱艳霞二话没说,登门免费传授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
村民王安义、何东胜等8户农民到朱艳霞家学习了养猪技术后,已经购买了仔猪,办起了养猪场。
“我们回乡创业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带动当地百姓共同致富。”朱艳霞说,“看到乡亲们由不理解到追着我们学技术,我们很高兴!”
去年9月,南阳市人才办面向社会选聘大学生村干部,朱艳霞与何松伟夫妻俩积极报名,经过考试、面试顺利过关。去年11月,经过组织派任和所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选举,朱艳霞当选为新甸铺镇石桥村党支部副书记,何松伟当选为新甸铺镇韦湾村村委副主任。
朱艳霞说:“我们俩成为大学生村干部之后,虽然多了许多村务工作,但我们创业的激情更高了,信心更足了。”
2.高考状元辞职上山养鸡 采用原生态方式放养 2011年02月08日 05: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群黑毛发亮的乌鸡在帽峰山下上树、晒日光浴、听音乐、吃玉米小麦,住着申请了专利的豪宅鸡舍„„这是记者最近在广东帽峰山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去年7月,在广州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刘健君,毅然辞职跑到帽峰山过上了“日理千鸡”的生活,试验养殖全黑快乐乌鸡。今年1月,他养的第一批乌鸡和乌鸡蛋面市,朋友吃后纷纷感叹鸡有鸡味,蛋有蛋味,这让刘健君更加坚定了将养鸡进行到底的信念。
看中帽峰山环境
谈到养鸡的初衷,刘健君说:“广州人素喜食鸡,可大家总感叹现在鸡没鸡味。经考虑,我选取了做乌鸡这个项目。之所以在帽峰山下养,是看中了这里的空气和水源好。培育出广州最好的乌鸡与鸡蛋,这是我的理想与追求。” 记者在帽峰山下采访时,初看到乌鸡居然飞上荔枝树枝头时,着实吃了一惊。对此,刘健君笑曰:“我养鸡,道法自然。鸡本来就属鸟类,它就应该像鸟儿一样会飞翔、会奔跑、会鸣唱。我选择做这个项目,就是要让鸡恢复天性,
给鸡权力,鸡自会赐予我们营养与健康。”
刘健君告诉记者,当这些乌鸡还是鸡宝宝时,是搭乘飞机从北方空运到广州来的。采用原生态的放养方式,鸡们生活健康,体育锻炼多,身体抵抗力明显比笼养的鸡强。
到农村做起了鸡倌
“最近天气冷,有的鸡场提前给鸡打针喂药预防感冒,可是我养的鸡不打针不吃药,仍然活蹦乱跳。”刘健君骄傲地说,“目前市场上这样不打针不吃药的鸡太少了,无激素、无抗生素残留的鸡和鸡蛋太珍稀了。市场上卖的乌鸡一般是70天至90天的笼养竹丝鸡,是白毛的。像我这样把鸡养足180天才卖的,只有我等傻瓜才做此事。” 来自湖南、曾经是当年家乡高考文科状元、有17年党龄的刘健君毅然放弃都市生活,到农村做起了鸡倌,这当初令他的老父亲都不能理解。刘健君却誓要养出健康环保快乐的乌鸡,为大众健康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他称自己为“新时代的怪人”。
乌鸡住在生态环保窝
刘健君采用的鸡舍,可以调节温度与湿度,是一位农业教授免费提供的专利产品。在鸡舍里,你闻不到任何臭味,和普通鸡舍大不相同。
刘健君在广州养殖场率先成功应用发酵床技术,用微生物分解鸡粪,生态、环保、不污染空气与水源。他表示:“用知识养殖,用科技改变传统,这将是以后的养殖方向。” (据《广州日报》报道)
3.大学生毕业回乡养鸡卖蛋 创品牌欲上亚欧博览会2010-09-07 10:08:08
丛少波大学毕业后放弃去大公司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农村养鸡。三年来,他有了自己的养殖场,五年后,他要做养鸡龙头企业,2011年他还要带着他的“绿源鸡蛋”上中国亚欧博览会。
8月30日12时,记者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碱泉子村的养殖基地,见到了刚从科技局回来的丛少波。一回来,他又忙着走进鸡舍,查看蛋鸡产蛋情况,小心地将一个个鸡蛋装好,搬进门前小货车上。
每天13时,丛少波要把这些鸡蛋送到米东区乡镇的各社区商店、超市和农贸市场。
选择 有了自己的养殖场
丛少波居住的小平房很简陋,两张单人床、一张饭桌、一台电视、一台冰箱将30平米的房间摆得满满的。 他拿出自己的个体户工商执照说,今年3月2日注册了养殖场,现在自己的身份是米东区绿源养殖场场主。“别小看这个养殖场,这是我第一个跳板,有了第一桶金后,我今后还要建一个更大的科学养殖基地,注册养鸡大公司,做养殖业的龙头企业。”
丛少波说,大二的时候,自己在一家养殖小企业实习,当时心里就萌生了毕业后要自己创业的念头。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去大公司工作,毅然选择了回乡办养殖基地。
2007年9月,丛少波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筹足3万元,盖了两座鸡舍,他开始试着养殖2000只蛋鸡鸡崽,到2008年11月,蛋鸡发展到3500只,2009年9月达到5000只。
“三年来,我觉得养鸡专业户的角色更适合我。”丛少波说。
创业 扩大基地做大产业
为了提高蛋鸡的产蛋量,丛少波经常跑科技局、畜牧局寻求经验。看着鸡蛋王国走上正轨,丛少波又想着扩大基地,把产业做大。
今年6月,丛少波承包了10亩地,和草原站签订了20年的合同,准备组建绿源养殖基地,将绿源品牌做起来,并考虑深加工项目。于是,他和新疆农业大学的教授联系了江苏一种“绿壳”的蛋鸡新品种,这种鸡蛋在北京市场的销售很火爆,预计明年在鸡舍建好后培育销售。
丛少波的脸上写满了自信,现在自己的“绿源鸡蛋”在米东区的三道坝和羊毛工占80%份额。“外面来进货倒卖鸡蛋的我都不给,因为鸡蛋供不应求。”
未来 要做养鸡龙头企业
记者注意到,在养殖基地,通往鸡舍的位置,修建了一个小拱门,张贴着一张“谢绝参观”的字条,门前放着一盆清水。
丛少波说,鸡舍的防疫是最重要的,所有的人每次进入鸡舍必须先在门前的水盆里消毒双手,双脚在消毒池上消毒,走过6米长的消毒区,然后换上经过消毒的工作服才可以进入。
丛少波笑着说,现在5000只蛋鸡每天产蛋量在280公斤,每公斤鸡蛋8.1元批发,收入还不错。下一步准备扩大经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养殖结构,等明年的新品种进驻了,规模化、科学化这一目标也更容易实现了。 “给我5年时间,有资金支持,我一定要做米东区的养鸡龙头企业。”丛少波笑着说,他不是夸口,他跑遍了
米东区乡镇的每个村,调查了所有养殖区,他坚信只要做好科学养殖,在养殖防疫、环境上下功夫,用每年赚的钱,全部投入到鸡舍扩建中,自己的财富会越来越多。
丛少波透露,明年他还要带着他的“绿源鸡蛋”上中国亚欧博览会呢。
4.农民工喝农药自杀 何时不再“含泪流血”讨工资2011-02-13 14:47 潇湘晨报
为3200元工资,农民工喝下农药
他去找老板要,老板说:死了给双份工钱;他去找人社局,对方说:没证据,去诉讼
1月29日晚9时许,在医院里挺了13天的“服毒讨薪”农民工刘德军心脏停止了跳动。春节前夕,刘德军为了讨回被拖欠的部分工资,在被老板王海拒绝的情况下,当场喝下剧毒农药自杀。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河北玉田县目前已成立专门调查组对事件进行调查。但农民工“服毒讨薪”暴露出基层普遍存在的用工缺陷及监管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仍需各级政府努力。据新华社电 农民工讨工资被拒喝农药
经调查了解,去年11月13日开始,来自河北兴隆县榆树沟村农民刘德军为玉田县大安镇个体运煤户王海做押车小工,每天工资120元,运煤的路线是唐山滦县到北京昌平。玉田县公安局副政委王福华说,运煤车几乎每天在路上跑,押车小工昼夜不换,吃住都在卡车上。
据王海说:“1月14日,刘德军押车从北京昌平到唐山滦县途中,我习惯性地打电话给刘德军询问这车装了多少,刘德军说装了100吨,比预计少了10吨,铲车司机不给多装。我说‘你装那么少,得扣你钱’。刘德军说‘我不干了’。我说‘你不干了,还要不要工资’?刘德军说‘你不给我工资,我就死你们家’。之后,货车司机岳军打来电话说‘刘德军真不干了,从丰润县临时下车走了’。15日,刘德军到我家要工资,我不在家,我妻子让他改天来。” 因刘德军已去世,记者查看了当时公安部门的问讯笔录,他是这样说的:“1月16日下午,我带着事先买好的百草枯农药去找王海要工资,王海说我死了给双份工钱。王海气我,我才喝药的。”
据警方调查,刘德军1月16日中午曾独自喝了4两白酒。他喝农药时,临时到王海家串门的村民张小营夺过了药瓶,但已喝下去不少。
在场的张小营说:“我没有听到王海说‘死了给双份工钱’之类的话。事后,我和王海一块叫救护车将刘德军送往附近的天津蓟县别山乡医院,后随着病情发展又转往天津武警医院。”
3200元工资竟被“踢皮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因用工劳资不规范,刘德军与王海之间存在工资拖欠数额争执,但作为老板的王海冷漠地拒绝支付工资,是导致刘德军服毒自杀的重要原因。
刘德军的妹妹刘莉说,哥哥是因为和老板讨要工资喝下了毒药,他清醒时交代拖欠工资为3200元。
但作为仍然鲜活地活在世上的当事人,老板王海却矢口否认:刘德军干了不到两个月,6420元工资,除去他零碎支取的生活费,最后只剩下1520元,而不是3200元。
刘莉说,事发后曾去咨询过玉田县劳动监察保障大队,得到的答复是王海的个体车队没有工商登记,是自由人,建议走法律诉讼。
玉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尹庆利说,1月21日上午,刘德军的妹妹刘莉和姐姐刘凤香到县劳动监察保障大队咨询情况,因缺乏证据,也没有书面材料,工作人员指导她们去走诉讼程序。
尹庆利说,后来经调查发现,一名司机留有刘德军的手写支出账,但没有刘德军本人签字。经过核对,刘德军只剩下1520元工钱,但因为刘本人神志不清,无法核实情况。
依据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没有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要给予双倍工资,也就是王海要给刘德军3040元工资。 令人寒心的是,直到刘德军咽气时的1月29日,经玉田县大安镇垫资160元,加上王海拿出的3040元,凑起的3200元钱才勉强交到了刘德军的妹妹刘莉的手里。
[反思]
何时不再让农民工“含泪流血”讨工资?
玉田县公安局副政委王福华说,这是一起因劳资争执引起的民事纠纷,事件发生非常突然。目前,调查仍在继续。 近些年来,农民工工资被拖欠一直刺激人们的神经,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解决这个问题,但直到现在人们仍然能听到许多农民工“含泪流血”讨工资的故事,直到刘德军“服毒讨薪”事件的发生。尹庆利说,每年他们都要集中搞几次劳动监察行动,但类似王海这样的个体运输队,没有与职工签劳动合同,很难纳入他们的监察视野。目前这还是法律和政策的空白点。
1.2009年3月26日报道女硕士辞职回乡养猪 自主创业带乡邻致富
新野县一个叫朱艳霞的女硕士研究生,因不满专业不对口的岗位,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丈夫一起从杭州回到家乡创办了一个养猪场。她不仅凭借其所学的新技术为农村饲养业竖起一面旗帜,还吸引当地农民改变传统观念,走科技致富之路。
朱艳霞告诉记者,她和丈夫何松伟都是新野县新甸铺镇人。1999年9月,两个人双双考入河南农业大学,她学的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何松伟学的是“动物科学”。两人大学毕业后,何松伟到杭州一家外企打工。2004年她考上了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的是植物营养,2006年她从浙大毕业,取得了硕士学位。
朱艳霞说,毕业后她在杭州一包装公司上班,月薪3000多元,但专业不对口,发挥不了自己的特长,觉得自己学非所用。
“而真正让我们产生冲动的是,中央大力连续出台的扶持‘三农’政策。我们觉得上世纪80年代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是沿海城市,而现在应该在农村!”朱艳霞说,“当时,我们也积攒了20多万元,也算捞到了第一桶金。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们夫妻终于做出决定养猪。2007年底,我们夫妻俩一起辞去了工作,决定破釜沉舟当猪倌。” 遭遇嘲讽坚信当猪倌不丢人
2008年1月,朱艳霞与何松伟回到了家乡过年,夫妻俩将准备养猪的打算告诉了双方的父母,但却遭到了大家的反对。
提起此事,朱艳霞的婆母曾凡姣至今依然不理解,满头白发的她摊开双手:“你看看,一个硕士生,一个大学生,读来读去,成了一个猪倌,这俩人的学不白上了吗?”
双方父母的反对并没有动摇朱艳霞与何松伟养猪的决心。说干就干,他们决定在家乡办养猪场。2008年正月十六,朱艳霞和何松伟两个年轻人开始兴建新型养猪场,购买了第一批新品种母猪。
听说朱艳霞与何松伟夫妻俩回家办起了养猪场,全村人一片哗然,各种风凉话从不同渠道传到了他们的耳中,他们看到的,更多也是鄙视的眼光。但他们认为,自己干事业不丢人,继续干下去。
试水成功村民前来求教
经过一年的努力探索,朱艳霞夫妻俩采取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取得成功。经过有关部门检验,他们所饲养的猪不仅能实现快速育肥,还达到了“供港标准”。
见到朱艳霞夫妻俩鼓捣着电脑、培育着微生物养猪,且饲养的猪长得快,猪舍还没有异味,原本不屑一顾的邻居纷纷赶来看稀奇。一位老饲养员看了他们的猪舍后连连称奇地说:“养了一辈子猪,没见过这个养法!”
新甸铺镇白湾村的宋向清养了100多头猪,采取的却是传统的饲养办法。他找到朱艳霞夫妻俩要求传授技术。朱艳霞二话没说,登门免费传授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
村民王安义、何东胜等8户农民到朱艳霞家学习了养猪技术后,已经购买了仔猪,办起了养猪场。
“我们回乡创业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带动当地百姓共同致富。”朱艳霞说,“看到乡亲们由不理解到追着我们学技术,我们很高兴!”
去年9月,南阳市人才办面向社会选聘大学生村干部,朱艳霞与何松伟夫妻俩积极报名,经过考试、面试顺利过关。去年11月,经过组织派任和所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选举,朱艳霞当选为新甸铺镇石桥村党支部副书记,何松伟当选为新甸铺镇韦湾村村委副主任。
朱艳霞说:“我们俩成为大学生村干部之后,虽然多了许多村务工作,但我们创业的激情更高了,信心更足了。”
2.高考状元辞职上山养鸡 采用原生态方式放养 2011年02月08日 05: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群黑毛发亮的乌鸡在帽峰山下上树、晒日光浴、听音乐、吃玉米小麦,住着申请了专利的豪宅鸡舍„„这是记者最近在广东帽峰山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去年7月,在广州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刘健君,毅然辞职跑到帽峰山过上了“日理千鸡”的生活,试验养殖全黑快乐乌鸡。今年1月,他养的第一批乌鸡和乌鸡蛋面市,朋友吃后纷纷感叹鸡有鸡味,蛋有蛋味,这让刘健君更加坚定了将养鸡进行到底的信念。
看中帽峰山环境
谈到养鸡的初衷,刘健君说:“广州人素喜食鸡,可大家总感叹现在鸡没鸡味。经考虑,我选取了做乌鸡这个项目。之所以在帽峰山下养,是看中了这里的空气和水源好。培育出广州最好的乌鸡与鸡蛋,这是我的理想与追求。” 记者在帽峰山下采访时,初看到乌鸡居然飞上荔枝树枝头时,着实吃了一惊。对此,刘健君笑曰:“我养鸡,道法自然。鸡本来就属鸟类,它就应该像鸟儿一样会飞翔、会奔跑、会鸣唱。我选择做这个项目,就是要让鸡恢复天性,
给鸡权力,鸡自会赐予我们营养与健康。”
刘健君告诉记者,当这些乌鸡还是鸡宝宝时,是搭乘飞机从北方空运到广州来的。采用原生态的放养方式,鸡们生活健康,体育锻炼多,身体抵抗力明显比笼养的鸡强。
到农村做起了鸡倌
“最近天气冷,有的鸡场提前给鸡打针喂药预防感冒,可是我养的鸡不打针不吃药,仍然活蹦乱跳。”刘健君骄傲地说,“目前市场上这样不打针不吃药的鸡太少了,无激素、无抗生素残留的鸡和鸡蛋太珍稀了。市场上卖的乌鸡一般是70天至90天的笼养竹丝鸡,是白毛的。像我这样把鸡养足180天才卖的,只有我等傻瓜才做此事。” 来自湖南、曾经是当年家乡高考文科状元、有17年党龄的刘健君毅然放弃都市生活,到农村做起了鸡倌,这当初令他的老父亲都不能理解。刘健君却誓要养出健康环保快乐的乌鸡,为大众健康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他称自己为“新时代的怪人”。
乌鸡住在生态环保窝
刘健君采用的鸡舍,可以调节温度与湿度,是一位农业教授免费提供的专利产品。在鸡舍里,你闻不到任何臭味,和普通鸡舍大不相同。
刘健君在广州养殖场率先成功应用发酵床技术,用微生物分解鸡粪,生态、环保、不污染空气与水源。他表示:“用知识养殖,用科技改变传统,这将是以后的养殖方向。” (据《广州日报》报道)
3.大学生毕业回乡养鸡卖蛋 创品牌欲上亚欧博览会2010-09-07 10:08:08
丛少波大学毕业后放弃去大公司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农村养鸡。三年来,他有了自己的养殖场,五年后,他要做养鸡龙头企业,2011年他还要带着他的“绿源鸡蛋”上中国亚欧博览会。
8月30日12时,记者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碱泉子村的养殖基地,见到了刚从科技局回来的丛少波。一回来,他又忙着走进鸡舍,查看蛋鸡产蛋情况,小心地将一个个鸡蛋装好,搬进门前小货车上。
每天13时,丛少波要把这些鸡蛋送到米东区乡镇的各社区商店、超市和农贸市场。
选择 有了自己的养殖场
丛少波居住的小平房很简陋,两张单人床、一张饭桌、一台电视、一台冰箱将30平米的房间摆得满满的。 他拿出自己的个体户工商执照说,今年3月2日注册了养殖场,现在自己的身份是米东区绿源养殖场场主。“别小看这个养殖场,这是我第一个跳板,有了第一桶金后,我今后还要建一个更大的科学养殖基地,注册养鸡大公司,做养殖业的龙头企业。”
丛少波说,大二的时候,自己在一家养殖小企业实习,当时心里就萌生了毕业后要自己创业的念头。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去大公司工作,毅然选择了回乡办养殖基地。
2007年9月,丛少波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筹足3万元,盖了两座鸡舍,他开始试着养殖2000只蛋鸡鸡崽,到2008年11月,蛋鸡发展到3500只,2009年9月达到5000只。
“三年来,我觉得养鸡专业户的角色更适合我。”丛少波说。
创业 扩大基地做大产业
为了提高蛋鸡的产蛋量,丛少波经常跑科技局、畜牧局寻求经验。看着鸡蛋王国走上正轨,丛少波又想着扩大基地,把产业做大。
今年6月,丛少波承包了10亩地,和草原站签订了20年的合同,准备组建绿源养殖基地,将绿源品牌做起来,并考虑深加工项目。于是,他和新疆农业大学的教授联系了江苏一种“绿壳”的蛋鸡新品种,这种鸡蛋在北京市场的销售很火爆,预计明年在鸡舍建好后培育销售。
丛少波的脸上写满了自信,现在自己的“绿源鸡蛋”在米东区的三道坝和羊毛工占80%份额。“外面来进货倒卖鸡蛋的我都不给,因为鸡蛋供不应求。”
未来 要做养鸡龙头企业
记者注意到,在养殖基地,通往鸡舍的位置,修建了一个小拱门,张贴着一张“谢绝参观”的字条,门前放着一盆清水。
丛少波说,鸡舍的防疫是最重要的,所有的人每次进入鸡舍必须先在门前的水盆里消毒双手,双脚在消毒池上消毒,走过6米长的消毒区,然后换上经过消毒的工作服才可以进入。
丛少波笑着说,现在5000只蛋鸡每天产蛋量在280公斤,每公斤鸡蛋8.1元批发,收入还不错。下一步准备扩大经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养殖结构,等明年的新品种进驻了,规模化、科学化这一目标也更容易实现了。 “给我5年时间,有资金支持,我一定要做米东区的养鸡龙头企业。”丛少波笑着说,他不是夸口,他跑遍了
米东区乡镇的每个村,调查了所有养殖区,他坚信只要做好科学养殖,在养殖防疫、环境上下功夫,用每年赚的钱,全部投入到鸡舍扩建中,自己的财富会越来越多。
丛少波透露,明年他还要带着他的“绿源鸡蛋”上中国亚欧博览会呢。
4.农民工喝农药自杀 何时不再“含泪流血”讨工资2011-02-13 14:47 潇湘晨报
为3200元工资,农民工喝下农药
他去找老板要,老板说:死了给双份工钱;他去找人社局,对方说:没证据,去诉讼
1月29日晚9时许,在医院里挺了13天的“服毒讨薪”农民工刘德军心脏停止了跳动。春节前夕,刘德军为了讨回被拖欠的部分工资,在被老板王海拒绝的情况下,当场喝下剧毒农药自杀。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河北玉田县目前已成立专门调查组对事件进行调查。但农民工“服毒讨薪”暴露出基层普遍存在的用工缺陷及监管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仍需各级政府努力。据新华社电 农民工讨工资被拒喝农药
经调查了解,去年11月13日开始,来自河北兴隆县榆树沟村农民刘德军为玉田县大安镇个体运煤户王海做押车小工,每天工资120元,运煤的路线是唐山滦县到北京昌平。玉田县公安局副政委王福华说,运煤车几乎每天在路上跑,押车小工昼夜不换,吃住都在卡车上。
据王海说:“1月14日,刘德军押车从北京昌平到唐山滦县途中,我习惯性地打电话给刘德军询问这车装了多少,刘德军说装了100吨,比预计少了10吨,铲车司机不给多装。我说‘你装那么少,得扣你钱’。刘德军说‘我不干了’。我说‘你不干了,还要不要工资’?刘德军说‘你不给我工资,我就死你们家’。之后,货车司机岳军打来电话说‘刘德军真不干了,从丰润县临时下车走了’。15日,刘德军到我家要工资,我不在家,我妻子让他改天来。” 因刘德军已去世,记者查看了当时公安部门的问讯笔录,他是这样说的:“1月16日下午,我带着事先买好的百草枯农药去找王海要工资,王海说我死了给双份工钱。王海气我,我才喝药的。”
据警方调查,刘德军1月16日中午曾独自喝了4两白酒。他喝农药时,临时到王海家串门的村民张小营夺过了药瓶,但已喝下去不少。
在场的张小营说:“我没有听到王海说‘死了给双份工钱’之类的话。事后,我和王海一块叫救护车将刘德军送往附近的天津蓟县别山乡医院,后随着病情发展又转往天津武警医院。”
3200元工资竟被“踢皮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因用工劳资不规范,刘德军与王海之间存在工资拖欠数额争执,但作为老板的王海冷漠地拒绝支付工资,是导致刘德军服毒自杀的重要原因。
刘德军的妹妹刘莉说,哥哥是因为和老板讨要工资喝下了毒药,他清醒时交代拖欠工资为3200元。
但作为仍然鲜活地活在世上的当事人,老板王海却矢口否认:刘德军干了不到两个月,6420元工资,除去他零碎支取的生活费,最后只剩下1520元,而不是3200元。
刘莉说,事发后曾去咨询过玉田县劳动监察保障大队,得到的答复是王海的个体车队没有工商登记,是自由人,建议走法律诉讼。
玉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尹庆利说,1月21日上午,刘德军的妹妹刘莉和姐姐刘凤香到县劳动监察保障大队咨询情况,因缺乏证据,也没有书面材料,工作人员指导她们去走诉讼程序。
尹庆利说,后来经调查发现,一名司机留有刘德军的手写支出账,但没有刘德军本人签字。经过核对,刘德军只剩下1520元工钱,但因为刘本人神志不清,无法核实情况。
依据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没有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要给予双倍工资,也就是王海要给刘德军3040元工资。 令人寒心的是,直到刘德军咽气时的1月29日,经玉田县大安镇垫资160元,加上王海拿出的3040元,凑起的3200元钱才勉强交到了刘德军的妹妹刘莉的手里。
[反思]
何时不再让农民工“含泪流血”讨工资?
玉田县公安局副政委王福华说,这是一起因劳资争执引起的民事纠纷,事件发生非常突然。目前,调查仍在继续。 近些年来,农民工工资被拖欠一直刺激人们的神经,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解决这个问题,但直到现在人们仍然能听到许多农民工“含泪流血”讨工资的故事,直到刘德军“服毒讨薪”事件的发生。尹庆利说,每年他们都要集中搞几次劳动监察行动,但类似王海这样的个体运输队,没有与职工签劳动合同,很难纳入他们的监察视野。目前这还是法律和政策的空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