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无话可写怎么办
很多场合,都听到这样的观点: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重,一天到晚活在作业堆里,作文哪有什么东西可写。说这话的,有专家,有学者,有官员,有作家,有编辑,也有我们的一线教师。
我对这样观点的流行,深感不安。
监狱里的生活是枯燥的。但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到监狱去生活一年半载,他回来肯定能写出一本书。
我女儿读中学,负担很重。女儿不满,郁闷,痛苦,却也渐渐适应,欢乐,喜悦,笑料,也几乎每天都能从她以及她的同伴身上出现。我说,你不妨将初中生活写下来,三年初中,写本书,书名叫《一个乖乖女的初中生活》,或者叫《初中,爱你不容易》。内容不成问题,她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写,那倒是头等问题。鲁迅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总能挤出来的。这是对大人讲的,咱可不能拿它来作为摧残中国孩子的“至理名言”,那样的话,鲁迅先生在地下有知,一定会翻身而起,于灯下燃一支烟,握一管笔,杂一把文。
一个人只要活着——哪怕他是一个罪犯,哪怕他是一个囚徒——只要活着,就有广阔的精神世界。他的身体或许受到限制,但他的心灵,谁都限制不了。因此,只有限制学生心灵的教育,限制学生心灵的作文教学,才会使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枯竭学生写作的源泉。
小学生怎么可能没有东西可写呢?优等生学有余力,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帮老师管理和组织,他们的生活不乏丰富和精彩。中等生,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儿童,培优,轮不上;辅差,挨不上,他们有着富足的自由时空,他们游离在教
师的视线之外:必须承认,教师对中等生的关注,最少。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过着自由自在的、自我的童年。
后进生呢,他们一天到晚被老师盯着,这作业要订正,那知识要补,他们没有东西写吧?不。后进生的“后进”,大都不是他们脑瓜笨,而是他们该好好听课时不好好听,想着昨天的电视、课间的游戏、没吃完的鸡腿。该老老实实完成的作业,他不完成,先玩一把再说。玩,你就好好玩吧,他非玩那种看了叫你生气、幼稚得不行的玩意儿。后进生身上,总有那么多让你哭笑不得、怒火中烧的事儿。
有人采访某知名作家:为什么您笔下的女人都是“坏”女人。作家答曰:因为“好”女人没有故事。杨红缨为什么写马小跳,很简单,他不是个“好”学生;秦文君为什么写贾里?他也不是个“好好学生”。小孩子喜欢看蜡笔小新,蜡笔小新绝不是你眼中的“好小孩”;小孩子喜欢看《机器猫》,里面的主角可不是那只机器猫,而是那个康夫,康夫可不是个乖乖小孩。“坏”学生、“坏”小孩,有故事。奇怪的是,作为“坏”学生的当事人本身,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居然觉得没故事可写,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后进学生老被教师拉到办公室,补作业,辅导功课。表面看来,他们在一旁拿着笔,装模作样地写作业,态度蛮端正。他们的身体端正了,心不端正,他们的耳朵在听老师说,家里的宝宝怎么啦;在听老师说,这件衣服刚买的,漂亮不漂亮;在听老师说,股市怎么又跌了呢„„这些跟写作文有什么关系呢?太有关系了——每一个老师,都是学生眼里的大人物。后进学生在办公室的所见所闻,对班级的学生来讲,那都是国家级的机密,那都是重要的班级新闻。遗憾的
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从来没有使学生明白,这就是作文的素材,作文本来就是写这些事儿,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写自己最想说的话。
有一对兄弟,父母过世,留下几亩薄田。兄弟俩一分为二。哥哥守着薄田,在上面种点青菜、萝卜和高梁,聊以度日。弟弟则把薄田卖了,学习冶金术去。三年后,弟弟学成归来,去看望哥哥。哥哥不在家,在田头整庄稼。哥哥说,田单地薄,年头不好,收成差,难啊。弟弟蹲下身,看了半天,忽然,激动地说:哥哥,你发财了!你知道吗?你的田地,是个大金矿啊。
哥哥当然不知道。他只知道在上面种青菜、萝卜和高粱,聊以度日。学生的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写作金矿,而我们却一直以为,学生哪有什么东西可以写作文呢?来,搞一个活动写作文,去一次秋游写作文,做一个实验写作文,演一个小品写作文,搞一次比赛写作文„„这,其实是在学生巨大的生活的写作金矿上,给学生种一个萝卜,种一撮青菜,种几棵高粱啊。学生明明有着可以用之不尽的财宝,却偏偏让学生苦巴巴地度日!这样的作文教学,居然被美其名曰:生成教学。
老师们,只要你能让学生明白,他的生活就是写作的金矿;只要你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想法;只要你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这样拿起笔来说话,学生怎么可能没有写作素材呢?
我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宝贝是香烟壳。礼拜天,没事的时候,把搜集的所有香烟壳拿出来,一个一个地看,看得心满意足,看得像个富翁。我们总是粗暴地认为,学生没有什么写作的内容。不是的。我们只是用我们的“美”的标准在衡量孩子,而不是用“香烟壳”的标准来衡量。
成人以自己的强势,强迫孩子用成人的标准,去写成人喜欢的事件和故事。可是,成年人所津津乐道的重大问题,在孩子看来,也许根本不值得一提。这就导致了学生作文的巨大痛苦。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值得再三看。不懂得儿童的写作教学,往往是迷惘的。
侃到此,忽听人大喝:你有何操作上的妙法?妙法,没有。笨法,倒有。 我带班,学生都备有一本子,叫“每日简评”,每日三五句话,记一个生活故事。不求高尚,不求伟大,只求有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哭的、笑的、怒的、恼的、哭笑不得的,都好。记前,画心情脸谱,强化学生对故事的真实的情绪体验。
在我的班里,我与孩子们每周办一期《班级作文周报》,学生都想在上面发表作文,我选那些表达自己的真实童年的作文发表出来,很容易形成一个教师选稿的作文审美导向。我以为,教师对学生作文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即审美导向。我开设“故事争鸣”栏目,让学生用笔来“说话”、“辩论”,这个时候,说的自然是自己内心里最想说的话。
我带班,有一周,要学生专门找我的缺点,好在,我这人优点明显,缺点更明显:普通话不太标准,板书有时不认真„„学生敢如实写老师缺点了,还有啥话不敢说?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教师,重建新的师生关系,这个关系向学生传递着一个重要的写作信息——
孩子,用自己的话,写自个儿想说的事去吧。
作文无话可写怎么办
很多场合,都听到这样的观点: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重,一天到晚活在作业堆里,作文哪有什么东西可写。说这话的,有专家,有学者,有官员,有作家,有编辑,也有我们的一线教师。
我对这样观点的流行,深感不安。
监狱里的生活是枯燥的。但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到监狱去生活一年半载,他回来肯定能写出一本书。
我女儿读中学,负担很重。女儿不满,郁闷,痛苦,却也渐渐适应,欢乐,喜悦,笑料,也几乎每天都能从她以及她的同伴身上出现。我说,你不妨将初中生活写下来,三年初中,写本书,书名叫《一个乖乖女的初中生活》,或者叫《初中,爱你不容易》。内容不成问题,她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写,那倒是头等问题。鲁迅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总能挤出来的。这是对大人讲的,咱可不能拿它来作为摧残中国孩子的“至理名言”,那样的话,鲁迅先生在地下有知,一定会翻身而起,于灯下燃一支烟,握一管笔,杂一把文。
一个人只要活着——哪怕他是一个罪犯,哪怕他是一个囚徒——只要活着,就有广阔的精神世界。他的身体或许受到限制,但他的心灵,谁都限制不了。因此,只有限制学生心灵的教育,限制学生心灵的作文教学,才会使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枯竭学生写作的源泉。
小学生怎么可能没有东西可写呢?优等生学有余力,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帮老师管理和组织,他们的生活不乏丰富和精彩。中等生,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儿童,培优,轮不上;辅差,挨不上,他们有着富足的自由时空,他们游离在教
师的视线之外:必须承认,教师对中等生的关注,最少。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过着自由自在的、自我的童年。
后进生呢,他们一天到晚被老师盯着,这作业要订正,那知识要补,他们没有东西写吧?不。后进生的“后进”,大都不是他们脑瓜笨,而是他们该好好听课时不好好听,想着昨天的电视、课间的游戏、没吃完的鸡腿。该老老实实完成的作业,他不完成,先玩一把再说。玩,你就好好玩吧,他非玩那种看了叫你生气、幼稚得不行的玩意儿。后进生身上,总有那么多让你哭笑不得、怒火中烧的事儿。
有人采访某知名作家:为什么您笔下的女人都是“坏”女人。作家答曰:因为“好”女人没有故事。杨红缨为什么写马小跳,很简单,他不是个“好”学生;秦文君为什么写贾里?他也不是个“好好学生”。小孩子喜欢看蜡笔小新,蜡笔小新绝不是你眼中的“好小孩”;小孩子喜欢看《机器猫》,里面的主角可不是那只机器猫,而是那个康夫,康夫可不是个乖乖小孩。“坏”学生、“坏”小孩,有故事。奇怪的是,作为“坏”学生的当事人本身,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居然觉得没故事可写,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后进学生老被教师拉到办公室,补作业,辅导功课。表面看来,他们在一旁拿着笔,装模作样地写作业,态度蛮端正。他们的身体端正了,心不端正,他们的耳朵在听老师说,家里的宝宝怎么啦;在听老师说,这件衣服刚买的,漂亮不漂亮;在听老师说,股市怎么又跌了呢„„这些跟写作文有什么关系呢?太有关系了——每一个老师,都是学生眼里的大人物。后进学生在办公室的所见所闻,对班级的学生来讲,那都是国家级的机密,那都是重要的班级新闻。遗憾的
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从来没有使学生明白,这就是作文的素材,作文本来就是写这些事儿,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写自己最想说的话。
有一对兄弟,父母过世,留下几亩薄田。兄弟俩一分为二。哥哥守着薄田,在上面种点青菜、萝卜和高梁,聊以度日。弟弟则把薄田卖了,学习冶金术去。三年后,弟弟学成归来,去看望哥哥。哥哥不在家,在田头整庄稼。哥哥说,田单地薄,年头不好,收成差,难啊。弟弟蹲下身,看了半天,忽然,激动地说:哥哥,你发财了!你知道吗?你的田地,是个大金矿啊。
哥哥当然不知道。他只知道在上面种青菜、萝卜和高粱,聊以度日。学生的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写作金矿,而我们却一直以为,学生哪有什么东西可以写作文呢?来,搞一个活动写作文,去一次秋游写作文,做一个实验写作文,演一个小品写作文,搞一次比赛写作文„„这,其实是在学生巨大的生活的写作金矿上,给学生种一个萝卜,种一撮青菜,种几棵高粱啊。学生明明有着可以用之不尽的财宝,却偏偏让学生苦巴巴地度日!这样的作文教学,居然被美其名曰:生成教学。
老师们,只要你能让学生明白,他的生活就是写作的金矿;只要你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想法;只要你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这样拿起笔来说话,学生怎么可能没有写作素材呢?
我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宝贝是香烟壳。礼拜天,没事的时候,把搜集的所有香烟壳拿出来,一个一个地看,看得心满意足,看得像个富翁。我们总是粗暴地认为,学生没有什么写作的内容。不是的。我们只是用我们的“美”的标准在衡量孩子,而不是用“香烟壳”的标准来衡量。
成人以自己的强势,强迫孩子用成人的标准,去写成人喜欢的事件和故事。可是,成年人所津津乐道的重大问题,在孩子看来,也许根本不值得一提。这就导致了学生作文的巨大痛苦。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值得再三看。不懂得儿童的写作教学,往往是迷惘的。
侃到此,忽听人大喝:你有何操作上的妙法?妙法,没有。笨法,倒有。 我带班,学生都备有一本子,叫“每日简评”,每日三五句话,记一个生活故事。不求高尚,不求伟大,只求有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哭的、笑的、怒的、恼的、哭笑不得的,都好。记前,画心情脸谱,强化学生对故事的真实的情绪体验。
在我的班里,我与孩子们每周办一期《班级作文周报》,学生都想在上面发表作文,我选那些表达自己的真实童年的作文发表出来,很容易形成一个教师选稿的作文审美导向。我以为,教师对学生作文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即审美导向。我开设“故事争鸣”栏目,让学生用笔来“说话”、“辩论”,这个时候,说的自然是自己内心里最想说的话。
我带班,有一周,要学生专门找我的缺点,好在,我这人优点明显,缺点更明显:普通话不太标准,板书有时不认真„„学生敢如实写老师缺点了,还有啥话不敢说?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教师,重建新的师生关系,这个关系向学生传递着一个重要的写作信息——
孩子,用自己的话,写自个儿想说的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