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

卷首语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环境和场所。

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指出建筑应具备的三个基本要求,即:适用,坚固,美观。 梁思成先生在《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曾对适用,经济,美观的问题做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适用’是首要的要求,因为归根结底,那是建造房屋最主要的目的。这里当然也包括了‘坚固’的要求,因为‘坚固’的标准首先要按‘适用’的要求而定,‘经济’……它是一个以最少的财力,物力,人力,时间为最大多数人取得最大限度的‘适用’(以及美观)的问题,……”

一般在建筑分类中,主要的类型有居住建筑,工业建筑与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体规划布局,环境背景特色,功能关系分析,体形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择,造型艺术创作等问题。

第一章

1.1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我们在创造室外空间环境的时候,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及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的问题,基本上属于前者,而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方面的要求则是后者。

室外空间的组成,一般考虑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等。

1.1.1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

一般公共建筑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主要是依据建筑或建筑群体的组合。 天安门广场,是以天安门为广场中轴线的重心,在中轴线上布置了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雄伟庄严的纪念堂,并与正阳门相对应,显示其广场的宽阔和有节奏的尺度变化,再加之东西两侧的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使广场围合成大尺度的空间。另外天安门广场至纪念碑之间,深长而宽广的砌石广场与周围松柏绿地的围合处理,使室外空间的艺术效果更加突出。

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因建筑与空间组合得异常得体,取得了无比完整的效果。这个广场空间环境在统一布局中强调了各种对比的效果,使广场空间环境给人以既丰富多彩,又完整统一的感受。

1.1.2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公共建筑室外环境的空间可归纳为下列几种情况:

(1)开敞的空间场所(或称之为集散广场) 其大小和形状应视公共建筑的性质、规模、体量、造型和所处的地段情况而定。

塘沽火车站,由于城市干道与广场斜交的特定状况,因而在考虑站前广场时,除了满足集散人流与组织车辆交

通的要求外,还把圆形候车厅的入口部分面对城市干的轴线,人流在临近广场的干道上,就可以看到车站主体建筑造型的全貌,做到广场总体布局与建筑空间体形紧密配合,完整统一。

(2)活动场地 (3)停车场所

停车场的位置,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的一侧或后侧,以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为原则北京和平宾馆停车场设在主楼后部,不仅能达到上述要求,同时还利用建筑物的阴影遮盖车辆,在一定区域内防止了烈日暴晒。高层建筑或某些大型公共建筑在车辆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的方式,以节约场所用地。

1.1.3室外环境的空间与绿地

1.2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包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创造环境。 1.2.1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

我国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曾指出过,造园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以北京和平宾馆为例说明如何利用环境。和平宾馆所处地段异常狭窄。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地形的特点,主体建筑采用“一”字形布局,与前面的低层餐厅组成一个整体。在前院入口处,保留了原有的两株大树,说到了“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的造园原则,而且起到了画龙点睛、亲切宜人及丰富环境的良好效果,是利用环境特色、突出主体建筑的良好范例。

图1-22是一所 中学总平面布置图,其地段处于六条道路的交叉口处,为弧形三角形地形,

因此教学楼采用“Y”

字形组合。这样既争取了好的朝向,又照顾了城市景观的完整性,达到了充分利用环境特点、丰富室外空间的目的。

1.2.2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

我国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为了体现封建统治阶级威慑森严的意图,在室外空间中创造了严谨对称的建筑空间环境,其中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故宫建筑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

1.3 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

公共建筑群体空间组合,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某些类型的公共建筑在特定的环境下,需要采用比较分散的布局,因而产生群体空间组合,二是以公共建筑群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团或中心。

大型医院的建筑群,为了防止相互感染,争取较好的通风和朝向,创造益于医疗的绿化环境,多数采用分散式的空间组合形式,将门诊部、住院部、辅助部分及供应管理等,划分成若干单独的建筑,并将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既能隔离,又能联系的整体医疗环境。

塘沽火车站总体布局,结合地段不对称的环境特点,采用分散的空间组织形式,在布局中通过空间与体形的处理,使建筑群与站前广场比较自然的结合起来,并在外宾与通廊之间,布置庭院绿化,皆以增强建筑环境空间的层次感。

巴西的巴西利亚三权广场的市政中心,将政府宫,高等法院,联邦院等建筑组合成一座建筑群环境,借以体现立法、行政与司法的象征。国会宫的设计尤为突出,将上院和下院两个集会场所布置在200m×80m的平台上,其一正一反的穹窿与27层高并联式的办公楼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新颖别致的造型效果。该建筑显然是在追求室外空间的对比效果,如高耸的办公楼与低平的会议厅,一正一反碗状厅堂,大玻璃墙面与乱石墙面质感等,这些都是丰富

室外空间环境极为成功的艺术手法。

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以两个弧形的高层办公楼环抱着一个圆形的大会议厅所组成的建筑群,居于一个长方形的台座上,并在台座的下面布置了各类服务用房和车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从性格上看,这样的组合方法与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及博览中心室友说不同的,他显然表现了端庄严肃的气氛。

公共建筑群体的空间环境所形成的各种类型的中心,在室外空间环境的组合问题上,可概括为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

一是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二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点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优美的室外空间环境。

三是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空间的艺趣,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环境效果。

第二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在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空间组成以及与室外环境的联系等,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核心问题。

2.1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可以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中学教室、实验室、备课室以及办公室等显然是主要的使用空间,而一些厕所,储藏室等,虽然也属于使用性质的空间,但与主要使用空间相比,居于次要地位。另外走道、门厅、过厅、楼梯等空间则是交通联系空间。

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

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等三种基本的空间形式。

2.1.1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

水平交通空间的布局,应与整体空间密切联系,要直接、通畅,防止曲折多变,要具有良好的采光与通风。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的通道宽度与长度,主要根据功能的要求、防火规定及空间感受来确定。在考虑通道的宽度时,分析人流的性质是关键。公共建筑过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防火规范以及视觉艺术等反面的要求而定,其中主要是控制最远的门中线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控制在安全疏散的限度之内。

2.1.2空间组合中的垂直空间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中,作为垂直交通联系的手段,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坡道等形式。 楼梯:直跑楼梯,双跑楼梯,三跑楼梯。

在公共建筑中,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需设置两步楼梯,两部楼梯需担负的人流大致相当。 2.1.3空间组合中的交通枢纽

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度以及与通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

在门厅空间的环境中,除需要考虑空间的尺度外,还应考虑空间的导向作用,即:如果门厅空间环境设计得好,则无需借助于标志的提示,即可将人流引导到需要去的地方。

2.2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当进行设计构思时,除需要考虑空间的使用性质外,还应深入研究功能分区的问题,尤其在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的条件下,更需要把空间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域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同时还应对主与次、内与外、闹与静等方面的关系加以分析,使不同要求的空间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

2.3 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

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平面和立体的两种方式。 2.3.1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点 其人流活动比较集中,在上下课交换班级时,常常在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进行,因此要求人流的出入必须畅通,并应在交通枢纽地带设置一定的缓冲空间。对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组织,常用的有两种基本方法。

(1)出入口合并设置。把出入口设在讲台的一端。人流疏散方向一致,可简化与相邻房间的联系,但容易造成出入人流的交叉拥挤,常用语规模不大的教室。

(2)出入口分开设置。将入口设在讲台附近,出口则布置在阶梯教室的后部,使人流经过楼梯或踏步疏散。这种人流集散方式具有干扰小、疏散快、不混乱等优点。常用于规模较大的教室。

2.3.2影剧院、会堂人流疏散的特点 2.3.3体育建筑人流疏散的特点

第三章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

3.1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应遵循其普遍的原则,即在满足人们物质要求同时,尚须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因此在对公共建筑进行艺术创作时,力求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才有可能获取完美的艺术形式。

多样统一既是建筑艺术形式普遍认同的法则,同样也是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达到多样统一的手

段是多方面的,比如比例、尺度、对比、主从、韵律、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则是经常运用的构图技巧。另

外,公共建筑是由各种不同使用性质的空间和若干细部组成的,他们的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各不相同,这些客观存在着的千差万别的因素,是构成建筑形式美多样变化的内在基础。

我们常称建筑艺术为四个向量的艺术,这四个向量指的是长度、宽度、高度和时间。

在公共建筑艺术的创作中,把握形式美的规律,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形式美规律用于建筑艺术的创作中,常称为建筑构图原理。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视觉与视差等构图经验也是大家公认的和客观的美的法则。

老子“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精确的论述了空间与实体的辩证关系。

【语译】三十根辐条凑到一个车毂上,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才有车的作用。糅合黏土做成器具,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才有器具的作用。凿了门窗盖成一个房子,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才有房子的作用。因此“有”带给人们便利,“无”才是最大的作用。

纵观现代公共建筑的发展,其功能的含义日益广泛和复杂,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心理上和视觉上的要求,而且改善和美化环境也成为了普遍的要求。因此,现代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极为关注空间序列的整体感及架构的创造性,即总的构思是否满足了人流活动的连续性和空间艺术的完整性,则是当代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的重点。

综上所述,总结三点:

一,多样统一应是所有的建筑环境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原则,当然也是公共建筑环境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 二,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既是建筑艺术形式创作的普遍法则,也是公共建筑艺术形式美的创作准绳。 三,正确对待传统与革新的问题,善于吸取建筑历史传统优秀的创作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外为中用”,在公共建筑艺术创作中力求不断革新。

3.2 室内空间环境艺术

3.2.1空间形式与比例尺度的关系

一般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形状,概括起来有两种:一是规则的几何形;另一则是不规则的几何形。

在考虑公共建筑的尺度问题时,还注意视觉方面的因素,因为人对建筑空间的整体认知,除通过在使用过程中的接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的视觉连续性和所形成的综合印象,所以人的视觉规律同样是分析建筑空间尺度的重要因素。

人民大会堂的顶棚采用了层层退晕的划分,再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解决了顶棚下坠的错觉问题。

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览厅,是逐层向上悬挑增大展廊空间的,这样处理调整了因透视变化而产生后退变薄的问题,因而取得良好的空间尺度效果。

3.2.2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的德国馆采用了围中有透、透中有围、围透结合的方法,从而达到了空间序列衔接紧凑、有机联系的境界。

塘沽火车站售票厅与圆形候车厅之间的空间处理,利用曲线的墙面,将两个空间紧密的联系成一个整体,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围绕着一个纪念性的庭院,组织空间的序列体系与导向处理,从低矮的门廊到宽大的门厅,再进入一个比较宽敞的矩形庭院空间,在庭院前部布置了一根雕饰的青铜圆柱,柱顶支撑着一个巨大的伞状棚,之后有洒满水帘的水池,最后以大展厅作为结束。这样的构思,显示出在这条纵向轴线上,所形成的从低到

高、从内到外的层次,堪称是极为丰富的空间序列。

3.3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巴西利亚的巴西国会大厦,运用了竖向的两片板式办公楼与横向体量的政府宫的对比,上院和下院一正一反两个碗状的会议厅的对比,以及整个建筑形体的直与曲、高与低、虚与实的对比,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此外,该建筑充分运用了钢筋水泥的雕塑感和玻璃窗洞的透明感以及大型坡道的流动感,从而协调了整体建筑群的统一气息。

在现代建筑中常以架空第一层与悬挑墙板,再施以浓重的颜色、粗糙的质感,以加大光影等构图的新方法,使得从基层看上去犹如坚实的底座。古根海姆美术馆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也有一些公共建筑在取得稳定感的同时,常以某种惹人注意的动态形体处理,以突出某些特有的性格和特征。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所谓建筑构图中的比例问题,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概念:一是建筑整体或他的某个细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二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建筑构图中比例与尺度概念的产生,是和一定时期建筑的功能要求、技术条件、审美观点以及创作思想分不

开的。因而重视三度空间中的比例关系胜于单纯追求某个立面的比例关系,这个建筑构图中的新课题,是值得深

入研究和探索的。

人民大会堂究其绝对尺寸来说,远比天安门要大得多,但建筑体量及细部的划分比天安门细腻一些,再加之各个细部如台阶,垂带,灯柱等处设计的精细,是建筑总体的尺度感并未超过天安门。此外,革命历史博物馆,因尺度处理得较为失调,整个建筑颇似二层的不大建筑,与人民大会堂相比,显得过于纤细。

所谓建筑形象的透视变形,缘于人们观赏建筑时的视察所致,即人的视点距建筑越近,感觉建筑体型越大,反之则越小。另外,透视仰角越大,建筑沿垂直方向的变形越大,前后建筑的遮挡越严重。另外,所谓建筑形象的相对感,系指建筑形象的某种感觉与一定的环境的衬托分不开的。例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造型,生动多姿的白帆形的组壳和碧蓝的海波相呼应,显得轮廓异常清爽活泼,倘若把这个建筑置于于闹市中,其形象就不那么鲜明了,甚至有可能与城市面貌格格不入。

第四章 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4.1 公共建筑设计与结构技术

4.1.1混合结构体系与公共建筑 4.1.2框架结构体系与公共建筑 4.1.3空间结构体系与公共建筑

4.2 公共建筑与设备技术

4.2.1采暖

4.2.2空气调节 4.2.3

人工照明

4.3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

公共建筑的经济问题,涉及的范围包括总体规划、环境设计、单体设计和室内设计等。在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时,应把一定的建筑标准作为思考建筑经济问题的基础。

评价建筑设计是否经济,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其中涉及到建筑用地、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建筑材料、结构形式、设备类型、装修构造以及维修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常用的面积系数有:

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式中 有效面积————建筑面积中可供使用的面积

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 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面积 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 有效面积的建筑体积系数=建筑体积/有效面积 建筑体积的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体积

其中,建筑体积应包括屋顶及地下室的体积。

如果说功能与美观的问题时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建筑技术则是构成建筑空间与体形的手段的话,那么经济问题则是公共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所以,在着手进行公共建筑设计的空间组合时,应力求布局紧凑,充分利用空间,以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第五章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

5.1综合性的空间组合 5.2连续性的空间组合

观展类型公共建筑的空间布局可分为五种形式: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兼有放射和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综合性大厅的空间组合形式。

5.2.1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优点:流线紧凑,方向单一,简捷明确,观众流程不重复、不逆行、不交叉等

缺点:活动路线不够灵活,当参观人数过多时容易产生拥挤现象,不利于单独开放某个展厅

5.2.2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优点:参观路线简捷紧凑,使用灵活,各个陈列空间可以单独开放

缺点:枢纽空间中的参观路线不够明确,容易造成迂回交叉的问题

5.2.3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优点:能使各主要空间单独联通,又能通过通道间接联系,既有连续性的一面,又有单独使用的一面。 缺点:如果处理不好,在布局中易产生加大面积,增加造价,占地偏多等缺点。

5.2.4兼有放射和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优点:具有空间组合紧凑、适应性强,兼备串联、放射与通道相联系的优点。

缺点:如处理不当,不仅易使枢纽空间的采光通风产生不良的后果,而且也易造成参观路线不够明确和人流

大时出现拥挤与混乱现象。

5.2.5综合性大厅的空间组合形式

优点:环境开敞通透、使用机动灵活、空间利用紧凑、流动方向自然。 缺点:往往需要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等装置。

5.3

观演性的空间组合

5.4高层性的空间组合

5.5综合性的空间组合

Edited by Ging Lee

卷首语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环境和场所。

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指出建筑应具备的三个基本要求,即:适用,坚固,美观。 梁思成先生在《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曾对适用,经济,美观的问题做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适用’是首要的要求,因为归根结底,那是建造房屋最主要的目的。这里当然也包括了‘坚固’的要求,因为‘坚固’的标准首先要按‘适用’的要求而定,‘经济’……它是一个以最少的财力,物力,人力,时间为最大多数人取得最大限度的‘适用’(以及美观)的问题,……”

一般在建筑分类中,主要的类型有居住建筑,工业建筑与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体规划布局,环境背景特色,功能关系分析,体形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择,造型艺术创作等问题。

第一章

1.1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我们在创造室外空间环境的时候,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及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的问题,基本上属于前者,而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方面的要求则是后者。

室外空间的组成,一般考虑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等。

1.1.1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

一般公共建筑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主要是依据建筑或建筑群体的组合。 天安门广场,是以天安门为广场中轴线的重心,在中轴线上布置了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雄伟庄严的纪念堂,并与正阳门相对应,显示其广场的宽阔和有节奏的尺度变化,再加之东西两侧的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使广场围合成大尺度的空间。另外天安门广场至纪念碑之间,深长而宽广的砌石广场与周围松柏绿地的围合处理,使室外空间的艺术效果更加突出。

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因建筑与空间组合得异常得体,取得了无比完整的效果。这个广场空间环境在统一布局中强调了各种对比的效果,使广场空间环境给人以既丰富多彩,又完整统一的感受。

1.1.2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公共建筑室外环境的空间可归纳为下列几种情况:

(1)开敞的空间场所(或称之为集散广场) 其大小和形状应视公共建筑的性质、规模、体量、造型和所处的地段情况而定。

塘沽火车站,由于城市干道与广场斜交的特定状况,因而在考虑站前广场时,除了满足集散人流与组织车辆交

通的要求外,还把圆形候车厅的入口部分面对城市干的轴线,人流在临近广场的干道上,就可以看到车站主体建筑造型的全貌,做到广场总体布局与建筑空间体形紧密配合,完整统一。

(2)活动场地 (3)停车场所

停车场的位置,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的一侧或后侧,以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为原则北京和平宾馆停车场设在主楼后部,不仅能达到上述要求,同时还利用建筑物的阴影遮盖车辆,在一定区域内防止了烈日暴晒。高层建筑或某些大型公共建筑在车辆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的方式,以节约场所用地。

1.1.3室外环境的空间与绿地

1.2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包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创造环境。 1.2.1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

我国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曾指出过,造园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以北京和平宾馆为例说明如何利用环境。和平宾馆所处地段异常狭窄。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地形的特点,主体建筑采用“一”字形布局,与前面的低层餐厅组成一个整体。在前院入口处,保留了原有的两株大树,说到了“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的造园原则,而且起到了画龙点睛、亲切宜人及丰富环境的良好效果,是利用环境特色、突出主体建筑的良好范例。

图1-22是一所 中学总平面布置图,其地段处于六条道路的交叉口处,为弧形三角形地形,

因此教学楼采用“Y”

字形组合。这样既争取了好的朝向,又照顾了城市景观的完整性,达到了充分利用环境特点、丰富室外空间的目的。

1.2.2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

我国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为了体现封建统治阶级威慑森严的意图,在室外空间中创造了严谨对称的建筑空间环境,其中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故宫建筑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

1.3 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

公共建筑群体空间组合,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某些类型的公共建筑在特定的环境下,需要采用比较分散的布局,因而产生群体空间组合,二是以公共建筑群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团或中心。

大型医院的建筑群,为了防止相互感染,争取较好的通风和朝向,创造益于医疗的绿化环境,多数采用分散式的空间组合形式,将门诊部、住院部、辅助部分及供应管理等,划分成若干单独的建筑,并将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既能隔离,又能联系的整体医疗环境。

塘沽火车站总体布局,结合地段不对称的环境特点,采用分散的空间组织形式,在布局中通过空间与体形的处理,使建筑群与站前广场比较自然的结合起来,并在外宾与通廊之间,布置庭院绿化,皆以增强建筑环境空间的层次感。

巴西的巴西利亚三权广场的市政中心,将政府宫,高等法院,联邦院等建筑组合成一座建筑群环境,借以体现立法、行政与司法的象征。国会宫的设计尤为突出,将上院和下院两个集会场所布置在200m×80m的平台上,其一正一反的穹窿与27层高并联式的办公楼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新颖别致的造型效果。该建筑显然是在追求室外空间的对比效果,如高耸的办公楼与低平的会议厅,一正一反碗状厅堂,大玻璃墙面与乱石墙面质感等,这些都是丰富

室外空间环境极为成功的艺术手法。

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以两个弧形的高层办公楼环抱着一个圆形的大会议厅所组成的建筑群,居于一个长方形的台座上,并在台座的下面布置了各类服务用房和车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从性格上看,这样的组合方法与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及博览中心室友说不同的,他显然表现了端庄严肃的气氛。

公共建筑群体的空间环境所形成的各种类型的中心,在室外空间环境的组合问题上,可概括为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

一是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二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点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优美的室外空间环境。

三是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空间的艺趣,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环境效果。

第二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在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空间组成以及与室外环境的联系等,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核心问题。

2.1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可以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中学教室、实验室、备课室以及办公室等显然是主要的使用空间,而一些厕所,储藏室等,虽然也属于使用性质的空间,但与主要使用空间相比,居于次要地位。另外走道、门厅、过厅、楼梯等空间则是交通联系空间。

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

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等三种基本的空间形式。

2.1.1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

水平交通空间的布局,应与整体空间密切联系,要直接、通畅,防止曲折多变,要具有良好的采光与通风。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的通道宽度与长度,主要根据功能的要求、防火规定及空间感受来确定。在考虑通道的宽度时,分析人流的性质是关键。公共建筑过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防火规范以及视觉艺术等反面的要求而定,其中主要是控制最远的门中线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控制在安全疏散的限度之内。

2.1.2空间组合中的垂直空间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中,作为垂直交通联系的手段,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坡道等形式。 楼梯:直跑楼梯,双跑楼梯,三跑楼梯。

在公共建筑中,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需设置两步楼梯,两部楼梯需担负的人流大致相当。 2.1.3空间组合中的交通枢纽

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度以及与通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

在门厅空间的环境中,除需要考虑空间的尺度外,还应考虑空间的导向作用,即:如果门厅空间环境设计得好,则无需借助于标志的提示,即可将人流引导到需要去的地方。

2.2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当进行设计构思时,除需要考虑空间的使用性质外,还应深入研究功能分区的问题,尤其在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的条件下,更需要把空间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域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同时还应对主与次、内与外、闹与静等方面的关系加以分析,使不同要求的空间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

2.3 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

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平面和立体的两种方式。 2.3.1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点 其人流活动比较集中,在上下课交换班级时,常常在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进行,因此要求人流的出入必须畅通,并应在交通枢纽地带设置一定的缓冲空间。对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组织,常用的有两种基本方法。

(1)出入口合并设置。把出入口设在讲台的一端。人流疏散方向一致,可简化与相邻房间的联系,但容易造成出入人流的交叉拥挤,常用语规模不大的教室。

(2)出入口分开设置。将入口设在讲台附近,出口则布置在阶梯教室的后部,使人流经过楼梯或踏步疏散。这种人流集散方式具有干扰小、疏散快、不混乱等优点。常用于规模较大的教室。

2.3.2影剧院、会堂人流疏散的特点 2.3.3体育建筑人流疏散的特点

第三章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

3.1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应遵循其普遍的原则,即在满足人们物质要求同时,尚须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因此在对公共建筑进行艺术创作时,力求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才有可能获取完美的艺术形式。

多样统一既是建筑艺术形式普遍认同的法则,同样也是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达到多样统一的手

段是多方面的,比如比例、尺度、对比、主从、韵律、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则是经常运用的构图技巧。另

外,公共建筑是由各种不同使用性质的空间和若干细部组成的,他们的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各不相同,这些客观存在着的千差万别的因素,是构成建筑形式美多样变化的内在基础。

我们常称建筑艺术为四个向量的艺术,这四个向量指的是长度、宽度、高度和时间。

在公共建筑艺术的创作中,把握形式美的规律,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形式美规律用于建筑艺术的创作中,常称为建筑构图原理。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视觉与视差等构图经验也是大家公认的和客观的美的法则。

老子“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精确的论述了空间与实体的辩证关系。

【语译】三十根辐条凑到一个车毂上,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才有车的作用。糅合黏土做成器具,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才有器具的作用。凿了门窗盖成一个房子,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才有房子的作用。因此“有”带给人们便利,“无”才是最大的作用。

纵观现代公共建筑的发展,其功能的含义日益广泛和复杂,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心理上和视觉上的要求,而且改善和美化环境也成为了普遍的要求。因此,现代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极为关注空间序列的整体感及架构的创造性,即总的构思是否满足了人流活动的连续性和空间艺术的完整性,则是当代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的重点。

综上所述,总结三点:

一,多样统一应是所有的建筑环境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原则,当然也是公共建筑环境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 二,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既是建筑艺术形式创作的普遍法则,也是公共建筑艺术形式美的创作准绳。 三,正确对待传统与革新的问题,善于吸取建筑历史传统优秀的创作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外为中用”,在公共建筑艺术创作中力求不断革新。

3.2 室内空间环境艺术

3.2.1空间形式与比例尺度的关系

一般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形状,概括起来有两种:一是规则的几何形;另一则是不规则的几何形。

在考虑公共建筑的尺度问题时,还注意视觉方面的因素,因为人对建筑空间的整体认知,除通过在使用过程中的接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的视觉连续性和所形成的综合印象,所以人的视觉规律同样是分析建筑空间尺度的重要因素。

人民大会堂的顶棚采用了层层退晕的划分,再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解决了顶棚下坠的错觉问题。

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览厅,是逐层向上悬挑增大展廊空间的,这样处理调整了因透视变化而产生后退变薄的问题,因而取得良好的空间尺度效果。

3.2.2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的德国馆采用了围中有透、透中有围、围透结合的方法,从而达到了空间序列衔接紧凑、有机联系的境界。

塘沽火车站售票厅与圆形候车厅之间的空间处理,利用曲线的墙面,将两个空间紧密的联系成一个整体,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围绕着一个纪念性的庭院,组织空间的序列体系与导向处理,从低矮的门廊到宽大的门厅,再进入一个比较宽敞的矩形庭院空间,在庭院前部布置了一根雕饰的青铜圆柱,柱顶支撑着一个巨大的伞状棚,之后有洒满水帘的水池,最后以大展厅作为结束。这样的构思,显示出在这条纵向轴线上,所形成的从低到

高、从内到外的层次,堪称是极为丰富的空间序列。

3.3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巴西利亚的巴西国会大厦,运用了竖向的两片板式办公楼与横向体量的政府宫的对比,上院和下院一正一反两个碗状的会议厅的对比,以及整个建筑形体的直与曲、高与低、虚与实的对比,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此外,该建筑充分运用了钢筋水泥的雕塑感和玻璃窗洞的透明感以及大型坡道的流动感,从而协调了整体建筑群的统一气息。

在现代建筑中常以架空第一层与悬挑墙板,再施以浓重的颜色、粗糙的质感,以加大光影等构图的新方法,使得从基层看上去犹如坚实的底座。古根海姆美术馆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也有一些公共建筑在取得稳定感的同时,常以某种惹人注意的动态形体处理,以突出某些特有的性格和特征。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所谓建筑构图中的比例问题,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概念:一是建筑整体或他的某个细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二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建筑构图中比例与尺度概念的产生,是和一定时期建筑的功能要求、技术条件、审美观点以及创作思想分不

开的。因而重视三度空间中的比例关系胜于单纯追求某个立面的比例关系,这个建筑构图中的新课题,是值得深

入研究和探索的。

人民大会堂究其绝对尺寸来说,远比天安门要大得多,但建筑体量及细部的划分比天安门细腻一些,再加之各个细部如台阶,垂带,灯柱等处设计的精细,是建筑总体的尺度感并未超过天安门。此外,革命历史博物馆,因尺度处理得较为失调,整个建筑颇似二层的不大建筑,与人民大会堂相比,显得过于纤细。

所谓建筑形象的透视变形,缘于人们观赏建筑时的视察所致,即人的视点距建筑越近,感觉建筑体型越大,反之则越小。另外,透视仰角越大,建筑沿垂直方向的变形越大,前后建筑的遮挡越严重。另外,所谓建筑形象的相对感,系指建筑形象的某种感觉与一定的环境的衬托分不开的。例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造型,生动多姿的白帆形的组壳和碧蓝的海波相呼应,显得轮廓异常清爽活泼,倘若把这个建筑置于于闹市中,其形象就不那么鲜明了,甚至有可能与城市面貌格格不入。

第四章 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4.1 公共建筑设计与结构技术

4.1.1混合结构体系与公共建筑 4.1.2框架结构体系与公共建筑 4.1.3空间结构体系与公共建筑

4.2 公共建筑与设备技术

4.2.1采暖

4.2.2空气调节 4.2.3

人工照明

4.3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

公共建筑的经济问题,涉及的范围包括总体规划、环境设计、单体设计和室内设计等。在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时,应把一定的建筑标准作为思考建筑经济问题的基础。

评价建筑设计是否经济,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其中涉及到建筑用地、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建筑材料、结构形式、设备类型、装修构造以及维修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常用的面积系数有:

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式中 有效面积————建筑面积中可供使用的面积

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 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面积 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 有效面积的建筑体积系数=建筑体积/有效面积 建筑体积的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体积

其中,建筑体积应包括屋顶及地下室的体积。

如果说功能与美观的问题时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建筑技术则是构成建筑空间与体形的手段的话,那么经济问题则是公共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所以,在着手进行公共建筑设计的空间组合时,应力求布局紧凑,充分利用空间,以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第五章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

5.1综合性的空间组合 5.2连续性的空间组合

观展类型公共建筑的空间布局可分为五种形式: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兼有放射和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综合性大厅的空间组合形式。

5.2.1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优点:流线紧凑,方向单一,简捷明确,观众流程不重复、不逆行、不交叉等

缺点:活动路线不够灵活,当参观人数过多时容易产生拥挤现象,不利于单独开放某个展厅

5.2.2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优点:参观路线简捷紧凑,使用灵活,各个陈列空间可以单独开放

缺点:枢纽空间中的参观路线不够明确,容易造成迂回交叉的问题

5.2.3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优点:能使各主要空间单独联通,又能通过通道间接联系,既有连续性的一面,又有单独使用的一面。 缺点:如果处理不好,在布局中易产生加大面积,增加造价,占地偏多等缺点。

5.2.4兼有放射和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优点:具有空间组合紧凑、适应性强,兼备串联、放射与通道相联系的优点。

缺点:如处理不当,不仅易使枢纽空间的采光通风产生不良的后果,而且也易造成参观路线不够明确和人流

大时出现拥挤与混乱现象。

5.2.5综合性大厅的空间组合形式

优点:环境开敞通透、使用机动灵活、空间利用紧凑、流动方向自然。 缺点:往往需要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等装置。

5.3

观演性的空间组合

5.4高层性的空间组合

5.5综合性的空间组合

Edited by Ging Lee


相关文章

  •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课程编号:08075107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时数:48 执笔者: 修订日期:2010年6月 学分数:3 审核人: 一.课程的性质和 ...查看


  • 吉林大学网教1
  •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2015年招生简章 吉林大学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查看


  •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
  •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课程编码:1313129215 总学时数:42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园林教研室 适用专业:园林专业 适用对象:本科 一.课程的性 ...查看


  • 大学专业介绍 1
  • 浙江工业大学专业介绍 健行学院 我校从1998年开始,每年从录取的新生中选拔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提高班,2004年在提高班的基础上成立了健行学院.健行学院中的"健行",意为"厚德健行"." ...查看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题库
  • 1. 如何理解"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 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并说明建筑空间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名词解释 层高是指该层地坪或楼地面到上层楼板面的距离. 造型表现 :利用建筑 ...查看


  • 南京师范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2009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简章 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邮编:210097 咨询电话:025-83598134 83598275 网址:http://202.119.98.7 南京师范大学简介 南 ...查看


  • 工商管理考试表2013
  • 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836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微.宏观两册)(第五版),第2-8.11-20章,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837管理与运筹学基础 <新编经济管理基础&g ...查看


  • [财政学实训]教学大纲
  • <财政学实训>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实训(财政学) Experimental Teaching (Public Finance) 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学时实践学时学分预修课程 适用对象 财政学专业本科生 课程 ...查看


  • 公共室内空间设计
  • 教学日期:2008年月1日星期共节●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酒店的概念设计 1.2.3.4.项目分析与调查建筑环境分析与调查平面功能布局草图空间形象构思草图 ●学习目标: 掌握酒店概念设计正确方式,用图形分析法和对比优选的手段进行项目分析,了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