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及我国香港旧城改造经验

经典案例

1.美国纽约:社区企业家模式

开始于1954年的美国旧城改造是通过地方有关机构和大量联邦政府的补贴来筹集改造资金的。该模式偏向于以市场调节为主。据1973年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截至计划终止时,在1000平方英里的城市土地上实施了2000多个更新项目,拆除了60万左右的单元房屋,搬迁了200万居住人口。继而,在同样的土地上25万单元新房屋拔地而起,另有约1.2亿平方英尺公寓和2.24亿平方英尺商业面积也建于此类土地上。

2.英国伦敦:功能提升模式

英国旧改的资金筹集模式是一种基金模式,通过各方进行公开竞投发放运作。20世纪90年代,“城市挑战计划”、“综合更新预算”和“欧盟结构基金”三种基金的推行,基本奠定了英国旧区改造的资金模式。改造的动机以提升城市功能为主。基金公开竞投与地方伙伴关系相辅而成,各方参与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同时,也为各方利益集团提供了交换观点、建立共识的平台,使得决策方案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使得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考虑更加均衡。

3.我国香港:旧区激活模式

香港有针对旧城改造的市区重建局(其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土地发展公司,2001年变为市区重建局) ,对需要进行的改造工程有着详细的了解与规划,其主要职能在于统筹规划、收购业权、集合地盘、进而通过公开拍卖的途径或招标的方式向私人发展商出售土地,激活旧区土地资本的活力,实施改造目的。

主要经验

1.规划为先导。均有长期的规划,在地方规划中,除了有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规划外,都有绿化规划。

2.专门机构负责。设有政府专管部门或城市开发公司,对需要进行的改造工程有详细的了解与规划。它将成为政府调控土地一级市场的代表。

3.法律保证。在英国的内城复兴过程中,制定了很多法律。最早可追寻到19世纪末英国《工人阶级住宅法》(1890年) ,要求地方政府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旧住区的房屋进行改造;另有1969年颁布的《地方政府补助社会需要法》和1978年的《内城地区法》等。日本制定了专门的《日本住宅地区改善法》,香港特区政府于2000年发布了《市区重建局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市区重建任务的承担者、重建资金来源、重建程序、对业主的补贴等具体事宜,指导市区重建的有序开展。

4.居民权益保障。各国各地均把居民和公众权益作为旧区改造中核心考虑的问题。从

规划开始保证公众实权参与的权利,在旧改的整个过程中居民利益保障一直能得到正常体现和法律保护。社会评估贯穿在旧改方案和实施过程之中,并进行后效评估,及时调整居民利益。

5.严格的程序和标准。

德国旧城改造执行如下程序:(1)调查研究。对旧城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可能影响作出基本判断,了解城市各个方面的意见并进行汇总;(2)确定旧城改造地区。社区政府根据调查和经济能力规定旧城改造的地区;(3)整顿措施。由社区政府负责实施整顿措施,包括拆除有关建筑、居民和商业企业的迁移、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设置或变更等;(4)建设措施。包括建筑设施的新建、补充和现代化修缮、其他公共设施的兴建等;(5)结束旧城改造。

在日本,除严格申报程序外,在决定项目计划时,实施者必须按建设省令的规定将其情况公示。在与所有利益方、权利方达成协议以后,才可以进行拆除不良建筑、土地整治、住宅建设等工作。

在香港,市建局在财政司司长批准该业务纲领及业务计划的当天,需致信重建计划项目涉及的所有业主,就具体事宜(如收楼价格等) 向其征求意见,要求其限期回复。一旦达成协议,市区重建即可展开拆除、改建、重建等工程。

各国各地旧区改造中执行标准的制定,既有一些硬性的、国家层次的标准,又有改造地区居民或地方政府就某一改造项目而制定的特定标准。

6.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对古建筑和城市遗产的保护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潮流。1972年11月联合国通过了一项“保护世界文化与天然遗产公约”,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1977年国际建筑协会制订的历史性规划大纲《马丘比丘宪章》,把保护传统建筑文化遗产提高到重要高度。

7.发挥各级政府及私人的积极性,多方筹集旧城改造资金。

开始于1954年的美国旧城改造就是通过地方有关机构和大量联邦政府的补贴来筹集改造资金的。它重整了数以百计的社区形态。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共治理的原则进入旧区改造领域,利用私人和社区资金进入旧改已成为各国共同考虑的办法。

经典案例

1.美国纽约:社区企业家模式

开始于1954年的美国旧城改造是通过地方有关机构和大量联邦政府的补贴来筹集改造资金的。该模式偏向于以市场调节为主。据1973年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截至计划终止时,在1000平方英里的城市土地上实施了2000多个更新项目,拆除了60万左右的单元房屋,搬迁了200万居住人口。继而,在同样的土地上25万单元新房屋拔地而起,另有约1.2亿平方英尺公寓和2.24亿平方英尺商业面积也建于此类土地上。

2.英国伦敦:功能提升模式

英国旧改的资金筹集模式是一种基金模式,通过各方进行公开竞投发放运作。20世纪90年代,“城市挑战计划”、“综合更新预算”和“欧盟结构基金”三种基金的推行,基本奠定了英国旧区改造的资金模式。改造的动机以提升城市功能为主。基金公开竞投与地方伙伴关系相辅而成,各方参与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同时,也为各方利益集团提供了交换观点、建立共识的平台,使得决策方案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使得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考虑更加均衡。

3.我国香港:旧区激活模式

香港有针对旧城改造的市区重建局(其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土地发展公司,2001年变为市区重建局) ,对需要进行的改造工程有着详细的了解与规划,其主要职能在于统筹规划、收购业权、集合地盘、进而通过公开拍卖的途径或招标的方式向私人发展商出售土地,激活旧区土地资本的活力,实施改造目的。

主要经验

1.规划为先导。均有长期的规划,在地方规划中,除了有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规划外,都有绿化规划。

2.专门机构负责。设有政府专管部门或城市开发公司,对需要进行的改造工程有详细的了解与规划。它将成为政府调控土地一级市场的代表。

3.法律保证。在英国的内城复兴过程中,制定了很多法律。最早可追寻到19世纪末英国《工人阶级住宅法》(1890年) ,要求地方政府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旧住区的房屋进行改造;另有1969年颁布的《地方政府补助社会需要法》和1978年的《内城地区法》等。日本制定了专门的《日本住宅地区改善法》,香港特区政府于2000年发布了《市区重建局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市区重建任务的承担者、重建资金来源、重建程序、对业主的补贴等具体事宜,指导市区重建的有序开展。

4.居民权益保障。各国各地均把居民和公众权益作为旧区改造中核心考虑的问题。从

规划开始保证公众实权参与的权利,在旧改的整个过程中居民利益保障一直能得到正常体现和法律保护。社会评估贯穿在旧改方案和实施过程之中,并进行后效评估,及时调整居民利益。

5.严格的程序和标准。

德国旧城改造执行如下程序:(1)调查研究。对旧城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可能影响作出基本判断,了解城市各个方面的意见并进行汇总;(2)确定旧城改造地区。社区政府根据调查和经济能力规定旧城改造的地区;(3)整顿措施。由社区政府负责实施整顿措施,包括拆除有关建筑、居民和商业企业的迁移、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设置或变更等;(4)建设措施。包括建筑设施的新建、补充和现代化修缮、其他公共设施的兴建等;(5)结束旧城改造。

在日本,除严格申报程序外,在决定项目计划时,实施者必须按建设省令的规定将其情况公示。在与所有利益方、权利方达成协议以后,才可以进行拆除不良建筑、土地整治、住宅建设等工作。

在香港,市建局在财政司司长批准该业务纲领及业务计划的当天,需致信重建计划项目涉及的所有业主,就具体事宜(如收楼价格等) 向其征求意见,要求其限期回复。一旦达成协议,市区重建即可展开拆除、改建、重建等工程。

各国各地旧区改造中执行标准的制定,既有一些硬性的、国家层次的标准,又有改造地区居民或地方政府就某一改造项目而制定的特定标准。

6.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对古建筑和城市遗产的保护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潮流。1972年11月联合国通过了一项“保护世界文化与天然遗产公约”,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1977年国际建筑协会制订的历史性规划大纲《马丘比丘宪章》,把保护传统建筑文化遗产提高到重要高度。

7.发挥各级政府及私人的积极性,多方筹集旧城改造资金。

开始于1954年的美国旧城改造就是通过地方有关机构和大量联邦政府的补贴来筹集改造资金的。它重整了数以百计的社区形态。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共治理的原则进入旧区改造领域,利用私人和社区资金进入旧改已成为各国共同考虑的办法。


相关文章

  •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http://www.cqjyj.gov.cn 2009年9月2日 摘要:本文将从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角度思考如何在山城建设符合山城文化的宜居城市.本文将主要从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融合的历史必然性. ...查看


  • 创意经济学文献综述
  • 我国创意产业研究进展与问题:基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视角 王蕊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10级) [摘 要]:创意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新的财富创造形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国内外学 ...查看


  • 中期报告_
  •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 论文题目:果酒厂地铁站及其区域配套设施规划研究 专 业:交通工程 姓 名:张立卯 学 号:074581 指导教师:孙文霞 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师编号:02027 2011 年 5 月 11 日 摘要 ...查看


  • 排水防涝讲课
  •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排水防涝综合规划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解读 谢映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年6月20日 主要内容 1.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大纲背景 形势与挑战 城市排水内涝成因分析 2. 排水(雨水)防涝 ...查看


  • 建设用地整理概念
  • 城市土地整理研究 阙泽胜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510642,广州) 目录 一 城市土地整理概念的由来 ................................................................... ...查看


  • 2015年城市规划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15-2020 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现状研究分 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报告编号:156A8A2中国产业调研网 www.cir.cn城市规划2015-2020 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 ...查看


  • 旧城区改造的探索
  • 旧城区改造的探索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旧城区改造范围越来越广,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本文从城市旧城区改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旧城改造的目标及宗旨及城区旧房改造中的存在的误区和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旧城 ...查看


  • 广州市旧城改造更新模式研究
  • 广州市旧城改造更新模式研究 前言 广州旧城作为具有2200多年 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 载了广州城市复兴的重要使命. 广州的旧城更新改造,必须坚 持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 实现旧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适应 新的城市发展结构与关系 ...查看


  • 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城市更新的启示
  • 摘要:新城市主义理论倡导多样性.适宜居住.步行友善的社区和尊重历史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思想,它系统的理论构架与切实可行的实践对我国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城市更新:启示 1引言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