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历史和发展

一、1982年宪法:

1、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全体会议表决通过。

82宪法的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极其深厚的社会基础 结构体系 序言,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四章,计138条。是历史经验总结和现实形势发展的产物,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并且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

2、82宪法的特点

1)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认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规定经济体制,倡导经济体制改革

3)重视政治制度建设和国家机构的合理设置,弘扬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

4)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

5)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82宪法的四次修改(通过31条宪法修正案)

1)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两条修正案,第一条:增加规定允许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对私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采取的措施作了规定。第二条:修改第10条第4款,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第3条到第11条修正案。

序言增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将“高度文明、高度民主”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长期存在和发展;将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国营改为国有企业;将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将原来规定的计划经济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国家通过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扶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的协调发展改为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将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的任期由原来的3年改为5年

3)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通过12条到17条的修正案。1)增加邓小平理论;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第五条增加中华人民共实行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

第6条增加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5)个体经济、私有经济等非公有经济师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将反革命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4)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通过18条到31条的修正案:1)序言第七自然段增加了“三个代表”最为国家的指导;2)增加了政治文明的概念,“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3)爱国统一战线增加了社会主义建设者;4)规定土地征收征用制度;5)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6)13条公民财产权;7)国家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8)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的规定进行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10)涉及戒严的规定修改为紧急状态相关规定;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12)将乡镇人大的任期限期由三年改为五年;13)《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1、政府权力在客观上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行政指导在政府对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显得日益重要。

2、以人民法院审判权为核心的司法权将得到扩大和加强。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宪政实践中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

4、公民基本权利也得到重大发展。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5、宪法监督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

三、82宪法与政治、经济、人权保障、民主、法治

1、82宪法与政局的稳定

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权力双轨制中国共产党的权威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 国家权力体系,政党支配着国家权力。应该由宪法来约束国家权力的,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 论述权力合法性的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82宪法与经济发展

82宪法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宪法第11条:国家保护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与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非公有制实行监督和管理。

3、82宪法与人权保障

公民的基本权利增加到18项,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宪法第33条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18条增加国家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权力限制

4、82宪法与民主

实行议行合一,立法权等,中央军事委员会人民掌握军队

5、82宪法与法治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违宪审查

四、82宪法与中国宪政

如何处理权力双轨制是82宪法没有完成的历史使命

如何处理党的权威与宪法的权威

矛盾:

1、权力要求统一,但是现实是权力的双轨制

2、经济要求自由,但宪法对经济的控制——经济权、税权、产权、契约自由

3、人权的平等保护,但是现实是公共权力在人权保障上的缺席——对人权的平等救济

4、政治建设要求民主,现实实行议行合一

5、法律至上,与人大至上(法治是用来治法的,党的意志支配着法治)

一、1982年宪法:

1、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全体会议表决通过。

82宪法的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极其深厚的社会基础 结构体系 序言,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四章,计138条。是历史经验总结和现实形势发展的产物,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并且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

2、82宪法的特点

1)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认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规定经济体制,倡导经济体制改革

3)重视政治制度建设和国家机构的合理设置,弘扬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

4)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

5)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82宪法的四次修改(通过31条宪法修正案)

1)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两条修正案,第一条:增加规定允许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对私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采取的措施作了规定。第二条:修改第10条第4款,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第3条到第11条修正案。

序言增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将“高度文明、高度民主”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长期存在和发展;将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国营改为国有企业;将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将原来规定的计划经济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国家通过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扶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的协调发展改为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将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的任期由原来的3年改为5年

3)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通过12条到17条的修正案。1)增加邓小平理论;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第五条增加中华人民共实行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

第6条增加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5)个体经济、私有经济等非公有经济师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将反革命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4)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通过18条到31条的修正案:1)序言第七自然段增加了“三个代表”最为国家的指导;2)增加了政治文明的概念,“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3)爱国统一战线增加了社会主义建设者;4)规定土地征收征用制度;5)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6)13条公民财产权;7)国家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8)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的规定进行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10)涉及戒严的规定修改为紧急状态相关规定;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12)将乡镇人大的任期限期由三年改为五年;13)《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1、政府权力在客观上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行政指导在政府对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显得日益重要。

2、以人民法院审判权为核心的司法权将得到扩大和加强。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宪政实践中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

4、公民基本权利也得到重大发展。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5、宪法监督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

三、82宪法与政治、经济、人权保障、民主、法治

1、82宪法与政局的稳定

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权力双轨制中国共产党的权威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 国家权力体系,政党支配着国家权力。应该由宪法来约束国家权力的,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 论述权力合法性的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82宪法与经济发展

82宪法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宪法第11条:国家保护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与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非公有制实行监督和管理。

3、82宪法与人权保障

公民的基本权利增加到18项,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宪法第33条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18条增加国家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权力限制

4、82宪法与民主

实行议行合一,立法权等,中央军事委员会人民掌握军队

5、82宪法与法治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违宪审查

四、82宪法与中国宪政

如何处理权力双轨制是82宪法没有完成的历史使命

如何处理党的权威与宪法的权威

矛盾:

1、权力要求统一,但是现实是权力的双轨制

2、经济要求自由,但宪法对经济的控制——经济权、税权、产权、契约自由

3、人权的平等保护,但是现实是公共权力在人权保障上的缺席——对人权的平等救济

4、政治建设要求民主,现实实行议行合一

5、法律至上,与人大至上(法治是用来治法的,党的意志支配着法治)


相关文章

  • 四项基本原则从提出到写入宪法
  • 党史钩沉 四项基本原则从提出到写入宪法 作者:宋月红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5日 11版) 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资料图片 我们党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 ...查看


  • 从世界宪法的发展趋势看中国宪法的发展变化
  • 从世界宪法的发展趋势看中国宪法的发展变化 法是随着人类历史上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而宪法,在当时并没有出现;后来人类又经历了封建制社会,宪法仍然没有出现;直到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之后,宪法才被制定出来. 宪法是社会文明秩序 ...查看


  •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西方国家宪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近代意义宪法起源的原因或条件 1.历史原因:主要是因为欧洲封建体制之下所形成的制约王权的政治传统.(欧洲国家的领主农奴土地所有制与东方国家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2.经济原因:主要是 ...查看


  • 中国近代现代宪法专题
  • 中国近代现代宪法专题 就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与复习的范式的问题,著名学者冯一下先生提出"适当运用现代化范式,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世界和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史,从而大幅度提高近现代史的复习教学质量.①"同时,他在文章中还明确说明了 ...查看


  • 宪法的故事
  • 宪法的故事 2014年12月4日,必将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我国将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 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 ...查看


  • 教学设计?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 一.学法分析 "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新课程理念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紧扣三维目标设 ...查看


  • 论我国民法自助行为制度的两个问题
  • 孙文桢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法学教授.湖北正苑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摘  要:在目前民法法典化这个大背景之下研究自助行为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自助行为的历史发展轨迹表明了自助行为自身的辩证发展规律,这为规定自助行为制度提供了历史方面的根据.民 ...查看


  • 宪法的人性关怀
  • [摘 要]一直以来法律给人们的都是一副冰冷的面孔,可法律真的只有冰冷吗?本文通过阅读<宪法哲学导论>,从宪法定义.宪法历史.宪法价值.宪法元点四个方面探究宪法中的人性关怀,体会如何才能通过法律让人民获得最终的幸福. [关键词]宪 ...查看


  • 高二历史公开课教案
  • 高二历史公开课教案 开课人:张淑兰 时间:2007年12月13日 地点:高二(5)班 课题: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设计思想 1.新教材观: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所以本课采用 "角色扮演&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