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说课稿
廿四中心学校 徐巧云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2课。这是一篇剧本,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最终保住秘密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激烈的战斗,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学习目标的依据:
1、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剧本的文体特点(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3、本单元的主题特点(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设计以下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初步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4、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法国人的残酷迫害。
2、利用预习卡充分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以及伯诺德一家在危急时刻的表现.
二、说教法
(1)根据教学目的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
(2)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
(4)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选择相适合的教学方法。
1.依靠学生,读记词语。《新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读、领读、齐读,以此读准词语。 2、依纲扣本,紧抓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所以,我设计让学生从阅读提示中明确学习任务,有目的地去学习。
3、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生已掌握的抓住故事的要素理解内容的方法,引导
学生自主理解内容。(新课程对略读课文理解内容教学的要求是: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去理解内容。 4、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法:《新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
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在教学中,为了感受伯诺德三人机智巧妙的语言,我设计让学生自由读、评
读、齐读、分角色赛读的方式,让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和文本对话,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与文本、作者的共鸣 。
5、角色感受法。紧紧依靠剧本特点,利用剧情的矛盾冲突,读中感悟、看
视频后角色体验,创设情境表演,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
6、用对比的方式将剧本与记叙文比较,了解剧本的特点。
三、说学法
1、利用预习卡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
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预习卡有两方面的内容:(1)以填空的形式设计了文章内容。(2)根据剧情
的发展、人物的表现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在预习中了解人物的表现。预习卡清晰地体现了内容,让学生明白学习剧本应抓住的要点。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省了课堂学习时间。
2、读、品、悟、议、演:读:多种形式的读,真正做到以读激情。品、悟:
在读中品位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的机智勇敢。演: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来走进文本,和文本零距离接触。
3、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相互促
进。在读后设计了写话,既巩固了文章内容,又加深了对人物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1、出示蜡烛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见到的蜡烛是用来做什么的?(生回答)
可是在二战时期,对于法国的伯诺德一家来说,这半截蜡烛却比他们的生命还要重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
2、板书课题,让学生一起读课题
(二) 、检查预习,引导质疑
师:通过预习我们获取了哪些信息?
(板书:秘密)
(板书:伯诺德、杰克、杰奎琳)
(板书:安)
师:从同学们的表现中,看出大家能运用边读边感悟的方法进行阅读,阅读略读课文,还要结合阅读提示,解决问题。从阅读提示,我们知道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三) 、快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课件,说一说文章内容。
(四) 、体会伯诺德一家与敌应对时表现出来的智慧
1、结合预习卡,说说在情况危急时刻,伯诺德一家怎样力挽狂澜,保住了蜡烛?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交流
(1)、分别出示三处描写蜡烛的句子,利用音乐师生接读。
(2)、你最欣赏谁的语言?
预设:(1)学生利用预习卡读伯诺德夫人的话,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
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指名演。)一人演中尉,一人演伯诺德夫人。
(2)学生读杰克的话,指导学生读出镇定,
师:他见母亲“熄”的方法不成,就想出了“端”的方法,板书:端,但是依然没有成功。
(3)生读杰奎琳的话,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指名读、评读、看视频、分角色赛读加上动作)
表演剧本(机动)
(3)、感受爱国情怀
师: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机智勇敢的一家人,他们能够保住了秘密使情况转危为安,)因为为他们心中牢记着
出示: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这句话
师总结:他们没有付出生命代价,而是凭借机智巧妙的语言转危为安(板书转危为安)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我们同学间相处,也要学着用机智的语言化解矛盾。
(五) 、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六) 、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 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 学生思考。同桌同学交流看法。
3. 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的特点: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布景等,然后着重写人物对话。剧本不像记叙文那样用叙述描写的方法去塑造人物,它只能依靠剧中人的语言和舞台说明(包括人物的表情、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为学生推荐曹禺的《日出》《雷雨》,老舍的《龙须沟》、《茶馆》等经典之作。)
(七) 、作业
读曹禺的《日出》《雷雨》,老舍的《龙须沟》、《茶馆》等经典之作
五、说板书设计
中尉甲 伯诺德夫人
中尉甲 半截蜡烛 杰克
中尉乙 秘密 杰奎琳
转危 机智巧妙的语言 为安
六、课后反思
不足:
1、教学中前半部分语速有点快,显得有点急促。
2、板书中应该用彩色粉笔区分出剧情冲突。
努力方向
以后多学习,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理念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半截蜡烛》说课稿
廿四中心学校 徐巧云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2课。这是一篇剧本,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最终保住秘密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激烈的战斗,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学习目标的依据:
1、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剧本的文体特点(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3、本单元的主题特点(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设计以下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初步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4、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法国人的残酷迫害。
2、利用预习卡充分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以及伯诺德一家在危急时刻的表现.
二、说教法
(1)根据教学目的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
(2)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
(4)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选择相适合的教学方法。
1.依靠学生,读记词语。《新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读、领读、齐读,以此读准词语。 2、依纲扣本,紧抓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所以,我设计让学生从阅读提示中明确学习任务,有目的地去学习。
3、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生已掌握的抓住故事的要素理解内容的方法,引导
学生自主理解内容。(新课程对略读课文理解内容教学的要求是: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去理解内容。 4、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法:《新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
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在教学中,为了感受伯诺德三人机智巧妙的语言,我设计让学生自由读、评
读、齐读、分角色赛读的方式,让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和文本对话,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与文本、作者的共鸣 。
5、角色感受法。紧紧依靠剧本特点,利用剧情的矛盾冲突,读中感悟、看
视频后角色体验,创设情境表演,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
6、用对比的方式将剧本与记叙文比较,了解剧本的特点。
三、说学法
1、利用预习卡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
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预习卡有两方面的内容:(1)以填空的形式设计了文章内容。(2)根据剧情
的发展、人物的表现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在预习中了解人物的表现。预习卡清晰地体现了内容,让学生明白学习剧本应抓住的要点。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省了课堂学习时间。
2、读、品、悟、议、演:读:多种形式的读,真正做到以读激情。品、悟:
在读中品位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的机智勇敢。演: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来走进文本,和文本零距离接触。
3、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相互促
进。在读后设计了写话,既巩固了文章内容,又加深了对人物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1、出示蜡烛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见到的蜡烛是用来做什么的?(生回答)
可是在二战时期,对于法国的伯诺德一家来说,这半截蜡烛却比他们的生命还要重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
2、板书课题,让学生一起读课题
(二) 、检查预习,引导质疑
师:通过预习我们获取了哪些信息?
(板书:秘密)
(板书:伯诺德、杰克、杰奎琳)
(板书:安)
师:从同学们的表现中,看出大家能运用边读边感悟的方法进行阅读,阅读略读课文,还要结合阅读提示,解决问题。从阅读提示,我们知道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三) 、快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课件,说一说文章内容。
(四) 、体会伯诺德一家与敌应对时表现出来的智慧
1、结合预习卡,说说在情况危急时刻,伯诺德一家怎样力挽狂澜,保住了蜡烛?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交流
(1)、分别出示三处描写蜡烛的句子,利用音乐师生接读。
(2)、你最欣赏谁的语言?
预设:(1)学生利用预习卡读伯诺德夫人的话,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
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指名演。)一人演中尉,一人演伯诺德夫人。
(2)学生读杰克的话,指导学生读出镇定,
师:他见母亲“熄”的方法不成,就想出了“端”的方法,板书:端,但是依然没有成功。
(3)生读杰奎琳的话,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指名读、评读、看视频、分角色赛读加上动作)
表演剧本(机动)
(3)、感受爱国情怀
师: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机智勇敢的一家人,他们能够保住了秘密使情况转危为安,)因为为他们心中牢记着
出示: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这句话
师总结:他们没有付出生命代价,而是凭借机智巧妙的语言转危为安(板书转危为安)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我们同学间相处,也要学着用机智的语言化解矛盾。
(五) 、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六) 、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 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 学生思考。同桌同学交流看法。
3. 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的特点: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布景等,然后着重写人物对话。剧本不像记叙文那样用叙述描写的方法去塑造人物,它只能依靠剧中人的语言和舞台说明(包括人物的表情、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为学生推荐曹禺的《日出》《雷雨》,老舍的《龙须沟》、《茶馆》等经典之作。)
(七) 、作业
读曹禺的《日出》《雷雨》,老舍的《龙须沟》、《茶馆》等经典之作
五、说板书设计
中尉甲 伯诺德夫人
中尉甲 半截蜡烛 杰克
中尉乙 秘密 杰奎琳
转危 机智巧妙的语言 为安
六、课后反思
不足:
1、教学中前半部分语速有点快,显得有点急促。
2、板书中应该用彩色粉笔区分出剧情冲突。
努力方向
以后多学习,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理念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