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反思
大港实验小学
高艳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②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与学具: 课件、照片、玩具动物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播放《育人摸象》的故事。
2、互说:这四个人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猜一猜游戏:
(1)课件出示学生的照片,猜一猜他是谁?(先出示背面照,再依次出示侧面、正面的照片)
(2)课件出示小动物图,让同学们猜一猜。(先出示小动物的一半)
4、引入新课。盲人因为眼睛看不见,所以摸象时摸到什么,就说大象像什么,而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以用眼睛去认真观察物体,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出“想象物体”游戏作为全课的开始,既缓解了上课开始时学生的紧张心理,又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游戏活动也恰到好处地为新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初步感悟到观察物体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观察,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学生活动
1、师出示小兔子,师先演示怎么摆放,让学生也摆上观察的物体。
2、本位观察
(1)要求:头不偏、手不动,仔细观察玩具,说一说:你坐在玩具的哪一边?坐在你的位置上可以看见玩具的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3)引发质疑:为什么小组内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而大家说的却不一样呢?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的角度不同,那么我们看到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3、换位观察
小组同学交换位置再进行观察。说一说:现在你又看到了玩具的哪一面?还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师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
4、看照片找位置
(1)出示小兔子的照片(从不同面拍摄的)
思考:这些照片具体的观察位置在哪儿,是在小兔子的什么面拍摄的?
(2)师指图,指生上前面示范,迅速的站到小兔子的哪个面。
(3)引导学生叙述观察到的面是:前面、侧面、后面。(师板书)
5、全面观察
师:刚才我们不管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还是换了位置以后,都只能看到玩具的一个面,如果想全面的看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叫过瘾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换位置。 生2:转动玩具的位置。
6、生活中的实例
师:请你说说生活中的物体,你是怎样观察的?
生1:北京的鸟巢 生2:水立方
生3:北京的故宫 生4:天坛
生5:我们的实验小学
师小结: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
【设计意图:通过换位观察,加深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这样教学从实物到图片,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体现了由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让学生亲自观察、比较、讨论、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活动中建构知识。他们用眼睛去看,用口描述,用脑思考,用心感受,使儿童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1、眼力大比拼
(1)课件出示汽车图,学生判断。
(2)连线。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让我们进行观察的物体,比如:书„„
课件出示:教材67页“做一做”。
你知道小朋友看到的哪个面吗? 连一连。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上述的教学过程设计是个挑战性的问题,使其在现实的情景中激活经验储备,促进儿童调用已有的生活原型联系实际,充分想象推理,多元体验,享受智慧的挑战,学会数学的思考。】
2、礼物盒游戏。
师:看到大家今天学习这么认真,叮当猫也为我们高兴呢!(课件出示叮当猫)瞧!它给我们带来了三个礼物。(课件出示)
放大镜——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望远镜——它可以用来观察比较远的物体。
显微镜——它可以帮助我们看见很多肉眼看不见的极微小的物体。
分别出示“练一练”
(1)下面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2)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3)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空间,设计实践应用活动,旨在使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数学是饱满的、丰富的、充实的更是精彩的,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盈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享受探索的愉快,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而真切的应用价值,赋予学生数学的眼睛,学会数学的思考,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着生活,体验到数学课堂独有的文化价值。】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具体说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在观察小动物这个环节,我让他们亲自从四个方向进行观察,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后,进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在体验中学生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不足,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由于座位和角度的原因,好多看到的有两个面。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课前准备四人一组围在一起就可以每个人都看到一个面了。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法,更加深入领会编者意图,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反思
大港实验小学
高艳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②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与学具: 课件、照片、玩具动物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播放《育人摸象》的故事。
2、互说:这四个人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猜一猜游戏:
(1)课件出示学生的照片,猜一猜他是谁?(先出示背面照,再依次出示侧面、正面的照片)
(2)课件出示小动物图,让同学们猜一猜。(先出示小动物的一半)
4、引入新课。盲人因为眼睛看不见,所以摸象时摸到什么,就说大象像什么,而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以用眼睛去认真观察物体,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出“想象物体”游戏作为全课的开始,既缓解了上课开始时学生的紧张心理,又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游戏活动也恰到好处地为新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初步感悟到观察物体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观察,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学生活动
1、师出示小兔子,师先演示怎么摆放,让学生也摆上观察的物体。
2、本位观察
(1)要求:头不偏、手不动,仔细观察玩具,说一说:你坐在玩具的哪一边?坐在你的位置上可以看见玩具的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3)引发质疑:为什么小组内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而大家说的却不一样呢?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的角度不同,那么我们看到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3、换位观察
小组同学交换位置再进行观察。说一说:现在你又看到了玩具的哪一面?还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师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
4、看照片找位置
(1)出示小兔子的照片(从不同面拍摄的)
思考:这些照片具体的观察位置在哪儿,是在小兔子的什么面拍摄的?
(2)师指图,指生上前面示范,迅速的站到小兔子的哪个面。
(3)引导学生叙述观察到的面是:前面、侧面、后面。(师板书)
5、全面观察
师:刚才我们不管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还是换了位置以后,都只能看到玩具的一个面,如果想全面的看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叫过瘾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换位置。 生2:转动玩具的位置。
6、生活中的实例
师:请你说说生活中的物体,你是怎样观察的?
生1:北京的鸟巢 生2:水立方
生3:北京的故宫 生4:天坛
生5:我们的实验小学
师小结: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
【设计意图:通过换位观察,加深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这样教学从实物到图片,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体现了由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让学生亲自观察、比较、讨论、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活动中建构知识。他们用眼睛去看,用口描述,用脑思考,用心感受,使儿童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1、眼力大比拼
(1)课件出示汽车图,学生判断。
(2)连线。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让我们进行观察的物体,比如:书„„
课件出示:教材67页“做一做”。
你知道小朋友看到的哪个面吗? 连一连。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上述的教学过程设计是个挑战性的问题,使其在现实的情景中激活经验储备,促进儿童调用已有的生活原型联系实际,充分想象推理,多元体验,享受智慧的挑战,学会数学的思考。】
2、礼物盒游戏。
师:看到大家今天学习这么认真,叮当猫也为我们高兴呢!(课件出示叮当猫)瞧!它给我们带来了三个礼物。(课件出示)
放大镜——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望远镜——它可以用来观察比较远的物体。
显微镜——它可以帮助我们看见很多肉眼看不见的极微小的物体。
分别出示“练一练”
(1)下面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2)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3)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空间,设计实践应用活动,旨在使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数学是饱满的、丰富的、充实的更是精彩的,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盈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享受探索的愉快,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而真切的应用价值,赋予学生数学的眼睛,学会数学的思考,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着生活,体验到数学课堂独有的文化价值。】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具体说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在观察小动物这个环节,我让他们亲自从四个方向进行观察,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后,进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在体验中学生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不足,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由于座位和角度的原因,好多看到的有两个面。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课前准备四人一组围在一起就可以每个人都看到一个面了。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法,更加深入领会编者意图,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