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故障诊断综合实训》
项 目 技 术 报 告
院 系: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机械工程学院 汽维1121 张甫来 1101083229 许江涛 周立 朱彩云 李凤芹
提交日期:2013年 11月 24日
项目技术报告
概 要
本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综合实训》是在大一下学期《汽车机械基础综合实训》 、大二上学期《汽车构造综合实训》项目训练所具备的零部件工艺图绘制与汽车结构的拆装调适能力基础上,以及在大二下学期《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综合实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已经学过的相关课程及在课程中已初步掌握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单向、单元能力融合在一起,通过一个典型的、与职场情景类同的汽车相关系统的拆卸、装配、测量、检修与故障分析等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达到加深理解理论课程、训练实际操作技能、模拟实际职场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
通过本次汽车检测与技术的实训,使我们对所学专业知识及相关内容有了一个综合了解。学会了常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量具.量具.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发动机性能调试方法;感受到了企业生产现场氛围,为我们进行职业规划打下了基础。
该报告主要介绍了我们通过为期三周的综合实训,使我们认知了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概念,了解常见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的组成,常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量具.量具.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了现代零件设备的发展趋势,增强刻苦学习、勇于技术创新的使命感。
项目实训报告
目录
概 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 2
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气门导管和主销零件图测量 ......................................................................... 3
1.1 测绘工具及准备 .............................................................................................................. 3
第二章 气缸体的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气缸磨损检测 .................................................................................................................. 4
2.2 气缸漏光度检测 .............................................................................................................. 4
2.3 曲轴圆跳动测量 .............................................................................................................. 5
2.4 气缸压缩压力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前桥、制动器和变速器的拆装调整与检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前桥的拆装与检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制动器的拆装与检修 ...................................................................................................... 8
3.3 变速器的拆装与检修 ...................................................................................................... 9
第四章 汽车发动机故障检修及正时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解码器使用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正时皮带的调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发动机废弃排放与调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排放污染物成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废弃排放对人的危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检测尾气方法 ................................................................................................................. 19
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 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技术报告
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气门导管和主销零件图测量
1.1 测绘工具及准备
工具准备
(1)游标卡尺
(2)A4纸2张
(3)绘图工具
准备工作
(1)了解零件图常见工艺结构
(2)掌握零件图尺寸标注,作用及内容
(3)分组布置任务
项目实训报告
第二章 发动机气门导管和主销零件图测绘
2.1 气缸磨损检测
检测气缸的磨损,主要是测量气缸内壁的圆度及圆柱度。
1.百分表和量缸表测量缸内圆度和圆柱度测量 如图
2-1
图2-1圆度和圆柱度测量
圆度测量数据见表1-1
表2-1测量数据 (mm)
第一次的测量平均值为:0.07 第二次的测量平均值为:0.07
因此圆度的平均值为:0.07
圆柱度测量数据见表1-2
表2-2测量数据 (mm)
第一次测量的平均值为:0.01 第二次测量的平均值为:0.02
第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0.01
因此算得圆柱度的平均值为0.01
2.2 气缸漏光度检测
利用厚薄规与钢尺测量漏光度 见图2-2
项目技术报告
(a) (b)
图2-2漏光度测量过程
漏光度测量数据 见表2-3
表2-3测量数据 (mm)
由表1-3可知最大漏光度为:0.08
2.3 曲轴圆跳动测量
1.测量工具:磁性表座 如图2-3所示
图2-3
2.测量结果分别为:0.01 0.00 0.02
三次取平均值:0.01
2.3 气缸体的检测
2.3气缸体检测的基本方法
(1)清洁缸体:检查缸体是否有裂纹,缸体上表面的平滑度,缸体内表面是否有裂纹,划伤;
(2)用游标卡尺测量缸体内径,记录数据,如表3.3-2;
项目实训报告
(3)用游标卡尺和塞尺检查缸体上表面的平滑度;
(4)把外径千分尺调整到刚才游标卡尺测出的数据值,固定,待用;
(5)装配内径百分表,将内径百分表的小仪表盘数值调整到“1”找合适的接秆装配百分表,调整接杆长度(大仪表盘指针可晃动即可);
(6)利用外径千分尺将内径百分表大仪表盘的数值指针指向零;
(7)调整完毕后,用内径百分表分别测量,待测缸体上,中,下三个横截面每个截面找不同方向测量两组数据值并记录;
(8)计算圆柱度、圆度,磨损度;
(9)整理仪器。
2.3一缸测量记录
表1 一缸测量记录
2.3气缸体的检测工序
启动发动机温度升到(80°C--90°C)——拔下5号保险丝——启动发动机2到3次,使发动机油压降到零——拔下点火线圈的低压端——拔下各端的分缸线——依次拔下火花塞并观察火花塞间隙是否在1mm左右——再用缸压表压紧,启动发动机,3s~5s
项目技术报告
后读数。如在11KP~13KP为正常,如反之则缸体作废。
项目实训报告
第3章 驱动桥的拆装、调整与检修
3.1 驱动桥的拆装与检修
3.1.1 驱动桥的作用
其作用是传递车架(或承载车身)与车轮之间各方向作用力及其所产生的弯矩和扭矩。在后轮驱动的汽车中,前桥不仅用于承载,还起到转向作用,称为转向桥;后桥不仅用于承载,还起到驱动作用,称之为驱动桥。
3.1.2驱动桥的拆装步骤
(1)拆下轴承盖
(2)拆下第一个锁紧螺母、垫片
(3)拆下第二个锁紧螺母、定位销
(4)拆下前轴承
(5)取下制动鼓,并在制动蹄上做记号
(6)取下限位销、限位弹簧、垫片
(7)拆下偏心凸轮轴
(8)取下制动蹄,取下复位弹簧
3.1.3 驱动桥的检修方法
(1)制动蹄过松或过紧,可以通过调整凸轮轴进行调整;
(2)制动蹄摩擦片的厚度不能小于原厚度的2/3,否则更换;
(3)装配时,调整螺母扭紧后再松开1/4圈,保证制动鼓能正常工作,不过紧也不过松。
3.2 制动器的拆装与检修
1.前轮制动器的拆装与解体
(1)用千斤顶支起并拆下前轮
(2)拆下制动器摩擦片上、下定位弹簧
(3)用内六角扳手拧松并拆下上、下固定螺栓
(4)取下制动钳壳体
项目技术报告
(5)从支架上拆下制动摩擦片
(6)把制动钳活塞压回到制动钳壳体内。在压回活塞之间,应先从制动液罐中抽出一部分制动液,以免活塞压回时引起制动液外溢而损坏车身漆膜。
(7)当需要检修活塞时,继续按下列步骤分解。
a.在活塞对面垫上木板,用压缩空气从放气螺钉孔中把活塞压出汽缸。
b.用旋具小心地从缸筒中取出密封圈。
2.盘式制动系检修
1) 制动盘厚度的检查
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桑塔纳轿车前制动盘标准厚度为10mm,使用极限为8 mm,超过极限尺寸时应予更换。
2) 制动盘端面圆跳动的检查
制动盘端面圆跳动多大会使制动踏板抖动或使制动衬片磨损不均匀。
可用百分表检查制动盘的端面圆跳动,应不大于0.06mm。不符合要求可进行机加工修复(加工后的厚度不得小于8 mm)或更换。
3) 制动块摩擦片的检查
若制动块已拆下,可直接用直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制动块摩擦片的厚度为10mm ,磨损极限为7mm。若制动块未拆下,可通过检视孔目测。检查摩擦片磨损是否均匀。
3.制动器间隙调整
一般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间隙为自动调整。盘式制动器重新装配后,只要连续踩下几次制动踏板,制动间隙即可正常。
3.3 变速器的拆装与检修
项目实训报告
3.1.1 变速器的作用
(1)改变传动比,扩大汽车牵引力和速度变化范围,以适应汽车不同条件的需要;
(2)在发动机曲轴旋转方向不变的条件下,使汽车侧向行驶;
(4)利用空档中断发动机向驱动轮的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启动和怠速运转,并满足汽车暂时停车和滑行的需要;
(5)利用变速器作为动力输出装置驱动其他机构。
3.1.2 变速器的拆装步骤
(1)把变速器放在修理台或修理架上,放出变速器机油。
(2)将变速器后盖拆下,取出调整垫片和密封圈
(3)小心的将第3、4挡换挡滑杆向第3挡方向拉至小的挡块取出,将换挡杆重新推至空挡位置。
(4)倒挡和1挡齿轮同时啮合,锁住轴,旋下主动锥齿轮螺母。
(5)用工具顶住输入轴的中心,取下输入轴的挡圈和垫片。
(6) 拉出输入轴的向心轴承。
(7) 先旋出壳体和后盖的连接螺栓,用塑料锤(或木锤)敲击输入轴的前端和后壳体,直至后盖和后壳体结合处出现松动。
(8) 取出第三、四换挡拨叉的夹紧套筒,将第3、4换挡杆往回拉,直至可以将第3、4换挡杆拨叉取出为止。
(9)将换挡拨叉重新放在空挡位置,取出输入轴。
(10) 压出倒挡齿轮轴,并取出倒挡齿轮。
(11) 用工具拉出输出轴总成(注意:在拉出输出轴总成的同时,应注意1、2挡拨叉轴的间隙,以防卡住)。
3.1.3变速器的检修方法
(1)检查机油是否充足;
(2)看齿轮的磨损情况,看是否有点烛和裂纹;
(3)看油温是否有影响;
(4)检查换档是否灵活,有无掉档,乱档,挂档困难等情况。
项目技术报告
第四章 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4.1 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4.1.1 发动机电控系统各部件的功用
(1)、ECU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功能:接收传感器或其他装置的输入信息,并给传感器提供2伏、5伏、9伏12伏不等电压的参考电压;将输入的信息转变为计算机所能接收的信号;存储、计算、分析处理信息;运用算分析功能;根据信息参数计算出执行命令的数值,将输入与输出的信息与标准值相比较,查出故障;输出执行命令;将计算机输出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将信号放大,控制执行器工作或输出故障信息。
发动机ECU不仅用于控制燃油喷射系统,还具有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怠速控制、排放控制、进气控制、增压控制、故障自诊断,失效保护和备用控制系统等多效控制功能。
(2)、传感器
a、空气流量计:用于检测发动机进气量。
b、节气门位置传感器:通过改变节气门开度的大小,来改变进气道截面积,控制发动机的运转工况,通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检测发动机负荷。
c、氧传感器:检测发动机尾气中氧含量,向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反馈混合气浓度信息
d、进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并将其转变成电信号传给发动机ECU,作为其电控系统控制功能的修正信号,以便对喷油d量等进行修正,精确地控制空燃比瘀点火时刻。
e、转速及曲轴位置传感器:检测发动机转速,活塞上止点及曲轴转角。
f、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检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其信号输入发动机ECU,使发动机ECU对基本喷油量进行修正
g、霍尔传感器
h、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
项目实训报告
i、爆燃传感器:检测发动机有无爆燃现象,并将电压信号送入发动机ECU,识别故障位置,并推迟该缸点火,控制爆燃的发生。
(3)、执行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a、电动汽油泵:使燃油通过喷油泵的工作形成高压,根据柴油机各种不同工况
要求,定时定量定压的将高压燃油运送至喷油器,然后经喷油器喷入燃烧室内。
b、电磁喷油器:将喷油泵供给的高压油以一定的压力速度和方向喷入燃烧室,
使喷入燃烧室的燃油雾化成细粒分布在燃烧室中,以便于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c、怠速控制调整阀;
d、点火装置:利用电子分火控制技术将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直接与火花塞相连,即把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直接送给火花塞进行点火,实现了点火系统全电子化的目标。
e、各类继电器:根据ECU发出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动作。
(4)、保丝和继电器的位置以及作用
a、S41 油泵:
b、S42 喷油器:
c、S201 ECU:当线路联电或线路搭铁时保护ECU不被烧坏。
d、S203 空气流量计 :防止线路搭铁时空气流量计损坏。
e、S207 活性炭罐电磁阀和氧传感器:在ECU的控制信号下,控制碳罐脱附过
程的开始与结束。
f、S34 防盗:防止线路过载时损坏防盗系统。
g、J167 油泵继电器:防止线路股在损坏油泵继电器。
h、数据流003冷却液进气温度传感器数据流
i、007氧传感器数据流
j、016爆震传感器数据流
5.2 解码器的使用
(1)、查阅相关资料,写出实训所用解码器的组成部件及作用。
项目技术报告
(2)、设计一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并使用解码器读出该故障码,写出使用解码器读取故障码的步骤。
a、 连接解码器诊断仪;
b、打开点火开关;
c、打开解码器电源开关;
d、根据提示点击进入“读取故障码”界面,清除故障码后返回“发动机系统”界面;
e、关闭点火开关,设计故障“拔下霍尔传感器”;
f、启动发动机,启动后熄火;
g、读取故障码,为“00515霍尔传感器故障”。
(3)、使用解码器读取发动机数据流,解释001,003,007,016组数据流的含义。
a、001:发动机转速。
b、003:进气温度和冷却液温度
c、007:氧传感器
d、016:爆震信号
(4)、使用解码器“执行器测试功能”检查传感器状态,并写出步骤和注意事项。
(5)、观察发动机,说出机油泵,分电器和汽油泵是由哪个部件驱动的。
项目实训报告
a、机油泵:由曲轴的旋转运动驱动。
b、汽油泵:由发电机驱动。
c、分电器:由发动机凸轮轴驱动。
5.3 诊断各部件的故障
(1)、诊断故障
a、空气流量传感器故障:将解码器与汽车连接,打开点火开关并将解码器调至初始界面,启动发动机一会后关闭,将点火开关打到“ON”挡,读取故障码,解除故障后清除故障码。
b、转速及曲轴位置传感器:将解码器与汽车连接,打开点火开关并将解码器调至初始界面,启动发动机发现发动机启动不了,但是起动机有声音,将点火开关打到“ON”挡,读取故障码,解除故障后清除故障码。
c、启动开关的故障:将解码器与汽车连接,打开点火开关并将解码器调至初始界面,启动发动机发现发动机启动不了,并且起动机没有声音,检查其他的地方如保险丝等等发现无故障,那么就是起动机开关故障。解除并重新检测发动机恢复正常,故障排除。
d、其他的按此步骤检测即可。
(2)、查阅相关资料,写出检测用发动机电控系统各部件在电路图里的代号。
项目技术报告
(3)、根据教师指导,设置发动机故障,总结出各自故障现象。
a、S41油泵:发动机启动后7秒熄火。
b、S42喷油器:打不着火,有5个故障码。
c、S34防盗系统:打不着火,发动机控制模块禁用。
d、J167油泵继电器:打不着火,有6个故障码。
e、转速及曲轴位置传感器:打不着。
f、S201ECU保险丝:打不着火,ECU连接不上。
g、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位置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活性碳罐电磁阀、喷嘴、S202、S207都可以读出故障码。
(4)、根据教师指导,设置发动机故障,总结出须通过数据流识别的故障现象。
a、转速及曲轴位置。
b、进气温度和冷却液温度。
c、氧传感器和活性碳罐电磁阀。
d、爆震现象。
(5)、设置发动机故障,总结出不能启动发动机的故障现象。
a、S41油泵保险丝损坏,发动机启动后7秒熄火;
b、S42喷油器保险丝损坏,有5个故障码;
c、S201ECU保险丝损坏,ECU连接不上;
项目实训报告
d、S34防盗系统保险丝损坏,发动机控制模块禁用;
e、J167油泵继电器损坏,有6个故障码;
f、转速机曲轴位置传感器损坏,打不着火。
(6)、不同组别的同学相互设置故障码,并找出故障原因,写出故障判断的过程。
a、将解码器接入汽车输入端口,打开电源开关,调整解码器;
b、进入“发动机系统界面”;
c、关闭点火开关,设置故障,拔掉空气流量计;
d、打开点火开关,启动发动机,读取故障吗;
e、显示为“空气流量计故障”;
f、下车查看,确定是空气流量计被拔掉,将其插装上,再次启动发动机是否可
以正常启动。
4.2 发动机正时齿形带的检查与调整
4.2.1 发动机正时齿形带检查方法
(1)外观检查:检查正时皮带是否有裂纹,慢慢转动正时齿轮,检查正时皮带是否有缺齿
(2)检查皮带张紧度:用手慢慢翻转皮带是否能翻转90°,如过90°则说明皮带过松,反之则过紧。
4.2.2 发动机正时齿形带调整步骤
(1)拆下正时皮带外的防尘盖;
(2)用手翻转皮带,看是否能翻转90°;
(3)如过90°则说明皮带过松,反之则过紧;
(4)用扳手拧松张紧轮的螺栓;
(5)调整张紧轮:用鱼嘴钳夹住张紧轮内两孔逆时针方向旋转,会使皮带慢慢张紧至符合要求为止(反之顺时针方向转,会使皮带慢慢松弛);
(6)调整至符合要求后,用扳手拧紧张紧轮上的固定螺栓;
(7)整理仪器。
4.2 正时皮带的作用
(1)作用:正时皮带的作用就是当发动机运转时,活塞的行程(上,下的运动)。
项目技术报告
气门的开启与关闭(时间)点火的顺序(时间)在正时的连接作用下,时刻要保持同步器运转正时,就是通过发动机的正时结构,让每个气缸正好做到——活塞向上正好到上止点时,气门正好关闭,火花塞正好点火。
(2)正时皮带的使用周期:50000公里检查,80000公里更换。
(3)影响正时皮带损坏的因素
a、生产工艺不佳;
b、正常周期性磨损;
c、安装时的因素
d、油漏,腐蚀,润滑油附着打滑;
e、外部因素。
(4)正时皮带损坏的危害:气门被弯曲,油塞受冲压。
项目实训报告
第五章 发动机废气排放的检验与调整
5.1 发动机尾气排放的检测与调整
5.1.1 尾气的主要污染物
气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有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硫化物、炭化颗粒(微粒物质)。
碳氢化合物超标的故障有:火花塞故障、高压缸线故障、点火时间故障、混合气体比例不当、真空管漏气。
一氧化碳超标的故障有:空气滤清器受堵、喷油器关闭不严,滴油、雾化不良(大颗粒物质,燃烧不完全)。
5.1.2 国标强制排放的标准
(1)碳氢化合物(HC) 小于900ppm (化油器类发动机) 小于100ppm (电喷类发动机)
(2)一氧化碳(CO) 小于0.045 (化油器类发动机) 小于0.08 (电喷类发动机)
(3)氮氧化合物(NOx)标准因车型而定
5.1.3 汽油机废气排放调整的步骤
(1)车辆(发动机)仪器的预热 水温80-90摄氏度、机油40摄氏度左右、(怠速750-850r/min)。
(2)仪器的设置
①通用法、怠速法、双怠速法
②四冲程、二冲程
③点火方式:单次点火、双次点火
④燃料种类:汽油、液化气
(3)仪器调零
(4)启动发动机
(5)尾气检测:将取样管插入排气管内30-40厘米
项目技术报告
(6)记录并分析数据
(7)诊断并排除故障
(8)复检
(9)整理仪器
5.1.4检测尾气方法
第一,要首先对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的初步检查。对于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应首先检查其真空软管有无破损,接头处有无松动、漏气等;若无,再作进一步检查。 第二,要进行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的就车检查。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的就车检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起动发动机,使发动机怠速运转;将手指按在废气再循环阀上,检查废气再循环阀有无动作;在冷车状态下踩下加速踏板,使发动机转速上升至200Or/min左右,此时手指上应感觉不到废气再循环阀膜片动作(废气再循环阀不工作);在发动机热车(水温高于50℃)后再踩下加速踏板,使发动机转速上升至2000r/min左右,此时手指应能感觉到废气再循环阀膜片的动作(废气再循环阀开启)。
若废气再循环阀不能按上述规律动作,则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工作不正常,应检查该系统的各零部件。
第三,要注意对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的检查。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按下述步骤检查:将点火开关置于“OFF”位置,拔下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线束连接器,用万用表Ω档测量电磁阀电磁线圈的电阻,其电阻值应符合规定(一般为20-500);否则,应更换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拔下与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相连的各真空软管,从发动机上拆下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在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的电磁线圈不接电源时检查各管口之间是否通气。此时,电磁阀上的管接口A与B、A与C之间应不通气,但管接口B与C之间应通气;否则,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损坏,应更换。给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线圈接上电源。此时,电磁阀管接口A与B之间应通气,而管接口A与C、B与C之间应不通气;否则,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损坏,应更换。
第四,之后要对废气再循环阀的检查。废气再循环阀的检查步骤为:起动发动机,使发动机怠速运转;拔下连接废气再循环阀与废气调整阀的真空软管;用手动真空泵对
项目实训报告
废气再循环阀真空室施加19.95kPa的真空度。若此时发动机怠速运转情况变坏甚至熄火,说明废气再循环阀工作正常;若发动机运转情况无变化,则是废气再循环阀损坏,应更换;对设有位置传感器的废气再循环阀,可在发动机停机情况下拔下废气再循环阀位置传感器的导线连接器,用万用表Ω档测量连接器端子B与C间的电阻,其电阻值应符合规定。
然后,拔下连接废气再循环阀与废气调整阀的真空软管,并在用手动真空泵对废气再循环阀真空室施加真空的同时,用万用表Ω档测量废气再循环阀位置传感器连接器端子A与C之间的电阻值。电阻值应随着真空度的增大而连续增大,不允许有间断现象(电阻值变然变为∞后又回落);否则,废气再循环阀损坏,应更换。
最后,我们对废气调整阀的检查。废气调整阀的检查步骤为:起动发动机,并将其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拔下连接废气调整阀与废气再循环阀的真空软管,查管接口内是否有真空吸力。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管接口内应无真空吸力;当踩下加速踏板使发动机转速上升至2000r/min左右时,管接口内应有真空吸力。如废气调整阀的状态与上述情况不符,则为废气调整阀工作不正常,应拆下该阀作进一步检查。拆下废气调整阀,在连接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的接口处接上手动真空泵,再用手指堵住连接废气再循环阀真空管的接口。向连接排气管的管接口内泵入空气,与此同时,用手动真空泵向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阅的接口内抽真空。此时,在连接废气再循环阀真空管的管接口处应能感到有真空吸力;在停止抽真空后,真空吸力应能保持住,无明显下降;释放连接排气管的管接口内的压力后,真空吸力也应随之消失。如废气调整阀的状态与所述情况不符,应更换。
项目技术报告
总结
通过本次汽车检测与技术的实训,使我们对所学专业知识及相关内容有了一个综合了解。学会了常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量具.量具.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发动机性能调试方法;感受到了企业生产现场氛围,为我们进行职业规划打下了基础。
该报告主要介绍了我们通过为期三周的综合实训,使我们认知了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概念,了解常见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的组成,常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量具.量具.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了现代零件设备的发展趋势,增强刻苦学习、勇于技术创新的使命感。
本次实训对于中级工应掌握的技能和大学生动手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其中许多汽车零部件的拆装过程都对我们有着很大启发,比赛式拆装过程更锻炼拆装时间。对于此次实训,我们都对汽车有了深的认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技术飞快的发展汽车已经变得普遍化,这就要求我们检测与维修人员对汽车的性能有更深的了解。汽车总成包括四个方面车身、发动机、底盘、和电器部分(主要有行驶系、制动系、转向系、润滑系等)。本报告主要叙述了前桥的拆装与检修、变速器的拆装与检修、发动机气门导管零件测绘、汽车主销零件测绘、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正时齿形带的检测与调整、气缸体的检测、发动机气缸压缩压力的测量以及发动机废气排放的检验与调整等。
通过这次拆装实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认真对待,都必须付出汗水和努力。当然这次实习也达到了我预先的目的,让我对发动机及变速器等汽车大型组件有了一个很深的认识,以前只有在课本上的感观性的认识,这次则是实践中的深入性的认识。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多多少少的使我们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了解。这次拆装实习不仅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而且还加深了对汽车组成、结构、部件的工作原理的了解,也初步掌握了拆装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的工艺线路,同时也加深了对工具的使用和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也增进了我们团队中的合作意识,因为变速器不是一个人就能随便能够拆卸得下来的,这就需要我们的配合与相互间的学习,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收获颇丰,不仅是知识方面,而且在我们未来的工作之路上,它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面对未来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项目实训报告
致谢 在许江涛老师、周立老师、朱彩云老师、李凤琴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们严肃,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从实训的开始到最后实训的成功结束,他们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各位指导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项目技术报告
参考文献
[1]韩顺武. 汽车检测与诊断。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赵福堂、渠桦、解建光.现代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程晟.汽车检测设备与维护.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4]丁继斌、刘应凯.汽车检测与诊断(第二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邹长庚.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构造原理与故障诊断.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6]毛峰.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项目实训报告
《汽车故障诊断综合实训》
项 目 技 术 报 告
院 系: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机械工程学院 汽维1121 张甫来 1101083229 许江涛 周立 朱彩云 李凤芹
提交日期:2013年 11月 24日
项目技术报告
概 要
本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综合实训》是在大一下学期《汽车机械基础综合实训》 、大二上学期《汽车构造综合实训》项目训练所具备的零部件工艺图绘制与汽车结构的拆装调适能力基础上,以及在大二下学期《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综合实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已经学过的相关课程及在课程中已初步掌握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单向、单元能力融合在一起,通过一个典型的、与职场情景类同的汽车相关系统的拆卸、装配、测量、检修与故障分析等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达到加深理解理论课程、训练实际操作技能、模拟实际职场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
通过本次汽车检测与技术的实训,使我们对所学专业知识及相关内容有了一个综合了解。学会了常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量具.量具.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发动机性能调试方法;感受到了企业生产现场氛围,为我们进行职业规划打下了基础。
该报告主要介绍了我们通过为期三周的综合实训,使我们认知了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概念,了解常见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的组成,常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量具.量具.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了现代零件设备的发展趋势,增强刻苦学习、勇于技术创新的使命感。
项目实训报告
目录
概 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 2
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气门导管和主销零件图测量 ......................................................................... 3
1.1 测绘工具及准备 .............................................................................................................. 3
第二章 气缸体的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气缸磨损检测 .................................................................................................................. 4
2.2 气缸漏光度检测 .............................................................................................................. 4
2.3 曲轴圆跳动测量 .............................................................................................................. 5
2.4 气缸压缩压力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前桥、制动器和变速器的拆装调整与检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前桥的拆装与检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制动器的拆装与检修 ...................................................................................................... 8
3.3 变速器的拆装与检修 ...................................................................................................... 9
第四章 汽车发动机故障检修及正时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解码器使用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正时皮带的调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发动机废弃排放与调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排放污染物成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废弃排放对人的危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检测尾气方法 ................................................................................................................. 19
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 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技术报告
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气门导管和主销零件图测量
1.1 测绘工具及准备
工具准备
(1)游标卡尺
(2)A4纸2张
(3)绘图工具
准备工作
(1)了解零件图常见工艺结构
(2)掌握零件图尺寸标注,作用及内容
(3)分组布置任务
项目实训报告
第二章 发动机气门导管和主销零件图测绘
2.1 气缸磨损检测
检测气缸的磨损,主要是测量气缸内壁的圆度及圆柱度。
1.百分表和量缸表测量缸内圆度和圆柱度测量 如图
2-1
图2-1圆度和圆柱度测量
圆度测量数据见表1-1
表2-1测量数据 (mm)
第一次的测量平均值为:0.07 第二次的测量平均值为:0.07
因此圆度的平均值为:0.07
圆柱度测量数据见表1-2
表2-2测量数据 (mm)
第一次测量的平均值为:0.01 第二次测量的平均值为:0.02
第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0.01
因此算得圆柱度的平均值为0.01
2.2 气缸漏光度检测
利用厚薄规与钢尺测量漏光度 见图2-2
项目技术报告
(a) (b)
图2-2漏光度测量过程
漏光度测量数据 见表2-3
表2-3测量数据 (mm)
由表1-3可知最大漏光度为:0.08
2.3 曲轴圆跳动测量
1.测量工具:磁性表座 如图2-3所示
图2-3
2.测量结果分别为:0.01 0.00 0.02
三次取平均值:0.01
2.3 气缸体的检测
2.3气缸体检测的基本方法
(1)清洁缸体:检查缸体是否有裂纹,缸体上表面的平滑度,缸体内表面是否有裂纹,划伤;
(2)用游标卡尺测量缸体内径,记录数据,如表3.3-2;
项目实训报告
(3)用游标卡尺和塞尺检查缸体上表面的平滑度;
(4)把外径千分尺调整到刚才游标卡尺测出的数据值,固定,待用;
(5)装配内径百分表,将内径百分表的小仪表盘数值调整到“1”找合适的接秆装配百分表,调整接杆长度(大仪表盘指针可晃动即可);
(6)利用外径千分尺将内径百分表大仪表盘的数值指针指向零;
(7)调整完毕后,用内径百分表分别测量,待测缸体上,中,下三个横截面每个截面找不同方向测量两组数据值并记录;
(8)计算圆柱度、圆度,磨损度;
(9)整理仪器。
2.3一缸测量记录
表1 一缸测量记录
2.3气缸体的检测工序
启动发动机温度升到(80°C--90°C)——拔下5号保险丝——启动发动机2到3次,使发动机油压降到零——拔下点火线圈的低压端——拔下各端的分缸线——依次拔下火花塞并观察火花塞间隙是否在1mm左右——再用缸压表压紧,启动发动机,3s~5s
项目技术报告
后读数。如在11KP~13KP为正常,如反之则缸体作废。
项目实训报告
第3章 驱动桥的拆装、调整与检修
3.1 驱动桥的拆装与检修
3.1.1 驱动桥的作用
其作用是传递车架(或承载车身)与车轮之间各方向作用力及其所产生的弯矩和扭矩。在后轮驱动的汽车中,前桥不仅用于承载,还起到转向作用,称为转向桥;后桥不仅用于承载,还起到驱动作用,称之为驱动桥。
3.1.2驱动桥的拆装步骤
(1)拆下轴承盖
(2)拆下第一个锁紧螺母、垫片
(3)拆下第二个锁紧螺母、定位销
(4)拆下前轴承
(5)取下制动鼓,并在制动蹄上做记号
(6)取下限位销、限位弹簧、垫片
(7)拆下偏心凸轮轴
(8)取下制动蹄,取下复位弹簧
3.1.3 驱动桥的检修方法
(1)制动蹄过松或过紧,可以通过调整凸轮轴进行调整;
(2)制动蹄摩擦片的厚度不能小于原厚度的2/3,否则更换;
(3)装配时,调整螺母扭紧后再松开1/4圈,保证制动鼓能正常工作,不过紧也不过松。
3.2 制动器的拆装与检修
1.前轮制动器的拆装与解体
(1)用千斤顶支起并拆下前轮
(2)拆下制动器摩擦片上、下定位弹簧
(3)用内六角扳手拧松并拆下上、下固定螺栓
(4)取下制动钳壳体
项目技术报告
(5)从支架上拆下制动摩擦片
(6)把制动钳活塞压回到制动钳壳体内。在压回活塞之间,应先从制动液罐中抽出一部分制动液,以免活塞压回时引起制动液外溢而损坏车身漆膜。
(7)当需要检修活塞时,继续按下列步骤分解。
a.在活塞对面垫上木板,用压缩空气从放气螺钉孔中把活塞压出汽缸。
b.用旋具小心地从缸筒中取出密封圈。
2.盘式制动系检修
1) 制动盘厚度的检查
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桑塔纳轿车前制动盘标准厚度为10mm,使用极限为8 mm,超过极限尺寸时应予更换。
2) 制动盘端面圆跳动的检查
制动盘端面圆跳动多大会使制动踏板抖动或使制动衬片磨损不均匀。
可用百分表检查制动盘的端面圆跳动,应不大于0.06mm。不符合要求可进行机加工修复(加工后的厚度不得小于8 mm)或更换。
3) 制动块摩擦片的检查
若制动块已拆下,可直接用直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制动块摩擦片的厚度为10mm ,磨损极限为7mm。若制动块未拆下,可通过检视孔目测。检查摩擦片磨损是否均匀。
3.制动器间隙调整
一般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间隙为自动调整。盘式制动器重新装配后,只要连续踩下几次制动踏板,制动间隙即可正常。
3.3 变速器的拆装与检修
项目实训报告
3.1.1 变速器的作用
(1)改变传动比,扩大汽车牵引力和速度变化范围,以适应汽车不同条件的需要;
(2)在发动机曲轴旋转方向不变的条件下,使汽车侧向行驶;
(4)利用空档中断发动机向驱动轮的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启动和怠速运转,并满足汽车暂时停车和滑行的需要;
(5)利用变速器作为动力输出装置驱动其他机构。
3.1.2 变速器的拆装步骤
(1)把变速器放在修理台或修理架上,放出变速器机油。
(2)将变速器后盖拆下,取出调整垫片和密封圈
(3)小心的将第3、4挡换挡滑杆向第3挡方向拉至小的挡块取出,将换挡杆重新推至空挡位置。
(4)倒挡和1挡齿轮同时啮合,锁住轴,旋下主动锥齿轮螺母。
(5)用工具顶住输入轴的中心,取下输入轴的挡圈和垫片。
(6) 拉出输入轴的向心轴承。
(7) 先旋出壳体和后盖的连接螺栓,用塑料锤(或木锤)敲击输入轴的前端和后壳体,直至后盖和后壳体结合处出现松动。
(8) 取出第三、四换挡拨叉的夹紧套筒,将第3、4换挡杆往回拉,直至可以将第3、4换挡杆拨叉取出为止。
(9)将换挡拨叉重新放在空挡位置,取出输入轴。
(10) 压出倒挡齿轮轴,并取出倒挡齿轮。
(11) 用工具拉出输出轴总成(注意:在拉出输出轴总成的同时,应注意1、2挡拨叉轴的间隙,以防卡住)。
3.1.3变速器的检修方法
(1)检查机油是否充足;
(2)看齿轮的磨损情况,看是否有点烛和裂纹;
(3)看油温是否有影响;
(4)检查换档是否灵活,有无掉档,乱档,挂档困难等情况。
项目技术报告
第四章 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4.1 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4.1.1 发动机电控系统各部件的功用
(1)、ECU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功能:接收传感器或其他装置的输入信息,并给传感器提供2伏、5伏、9伏12伏不等电压的参考电压;将输入的信息转变为计算机所能接收的信号;存储、计算、分析处理信息;运用算分析功能;根据信息参数计算出执行命令的数值,将输入与输出的信息与标准值相比较,查出故障;输出执行命令;将计算机输出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将信号放大,控制执行器工作或输出故障信息。
发动机ECU不仅用于控制燃油喷射系统,还具有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怠速控制、排放控制、进气控制、增压控制、故障自诊断,失效保护和备用控制系统等多效控制功能。
(2)、传感器
a、空气流量计:用于检测发动机进气量。
b、节气门位置传感器:通过改变节气门开度的大小,来改变进气道截面积,控制发动机的运转工况,通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检测发动机负荷。
c、氧传感器:检测发动机尾气中氧含量,向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反馈混合气浓度信息
d、进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并将其转变成电信号传给发动机ECU,作为其电控系统控制功能的修正信号,以便对喷油d量等进行修正,精确地控制空燃比瘀点火时刻。
e、转速及曲轴位置传感器:检测发动机转速,活塞上止点及曲轴转角。
f、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检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其信号输入发动机ECU,使发动机ECU对基本喷油量进行修正
g、霍尔传感器
h、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
项目实训报告
i、爆燃传感器:检测发动机有无爆燃现象,并将电压信号送入发动机ECU,识别故障位置,并推迟该缸点火,控制爆燃的发生。
(3)、执行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a、电动汽油泵:使燃油通过喷油泵的工作形成高压,根据柴油机各种不同工况
要求,定时定量定压的将高压燃油运送至喷油器,然后经喷油器喷入燃烧室内。
b、电磁喷油器:将喷油泵供给的高压油以一定的压力速度和方向喷入燃烧室,
使喷入燃烧室的燃油雾化成细粒分布在燃烧室中,以便于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c、怠速控制调整阀;
d、点火装置:利用电子分火控制技术将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直接与火花塞相连,即把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直接送给火花塞进行点火,实现了点火系统全电子化的目标。
e、各类继电器:根据ECU发出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动作。
(4)、保丝和继电器的位置以及作用
a、S41 油泵:
b、S42 喷油器:
c、S201 ECU:当线路联电或线路搭铁时保护ECU不被烧坏。
d、S203 空气流量计 :防止线路搭铁时空气流量计损坏。
e、S207 活性炭罐电磁阀和氧传感器:在ECU的控制信号下,控制碳罐脱附过
程的开始与结束。
f、S34 防盗:防止线路过载时损坏防盗系统。
g、J167 油泵继电器:防止线路股在损坏油泵继电器。
h、数据流003冷却液进气温度传感器数据流
i、007氧传感器数据流
j、016爆震传感器数据流
5.2 解码器的使用
(1)、查阅相关资料,写出实训所用解码器的组成部件及作用。
项目技术报告
(2)、设计一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并使用解码器读出该故障码,写出使用解码器读取故障码的步骤。
a、 连接解码器诊断仪;
b、打开点火开关;
c、打开解码器电源开关;
d、根据提示点击进入“读取故障码”界面,清除故障码后返回“发动机系统”界面;
e、关闭点火开关,设计故障“拔下霍尔传感器”;
f、启动发动机,启动后熄火;
g、读取故障码,为“00515霍尔传感器故障”。
(3)、使用解码器读取发动机数据流,解释001,003,007,016组数据流的含义。
a、001:发动机转速。
b、003:进气温度和冷却液温度
c、007:氧传感器
d、016:爆震信号
(4)、使用解码器“执行器测试功能”检查传感器状态,并写出步骤和注意事项。
(5)、观察发动机,说出机油泵,分电器和汽油泵是由哪个部件驱动的。
项目实训报告
a、机油泵:由曲轴的旋转运动驱动。
b、汽油泵:由发电机驱动。
c、分电器:由发动机凸轮轴驱动。
5.3 诊断各部件的故障
(1)、诊断故障
a、空气流量传感器故障:将解码器与汽车连接,打开点火开关并将解码器调至初始界面,启动发动机一会后关闭,将点火开关打到“ON”挡,读取故障码,解除故障后清除故障码。
b、转速及曲轴位置传感器:将解码器与汽车连接,打开点火开关并将解码器调至初始界面,启动发动机发现发动机启动不了,但是起动机有声音,将点火开关打到“ON”挡,读取故障码,解除故障后清除故障码。
c、启动开关的故障:将解码器与汽车连接,打开点火开关并将解码器调至初始界面,启动发动机发现发动机启动不了,并且起动机没有声音,检查其他的地方如保险丝等等发现无故障,那么就是起动机开关故障。解除并重新检测发动机恢复正常,故障排除。
d、其他的按此步骤检测即可。
(2)、查阅相关资料,写出检测用发动机电控系统各部件在电路图里的代号。
项目技术报告
(3)、根据教师指导,设置发动机故障,总结出各自故障现象。
a、S41油泵:发动机启动后7秒熄火。
b、S42喷油器:打不着火,有5个故障码。
c、S34防盗系统:打不着火,发动机控制模块禁用。
d、J167油泵继电器:打不着火,有6个故障码。
e、转速及曲轴位置传感器:打不着。
f、S201ECU保险丝:打不着火,ECU连接不上。
g、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位置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活性碳罐电磁阀、喷嘴、S202、S207都可以读出故障码。
(4)、根据教师指导,设置发动机故障,总结出须通过数据流识别的故障现象。
a、转速及曲轴位置。
b、进气温度和冷却液温度。
c、氧传感器和活性碳罐电磁阀。
d、爆震现象。
(5)、设置发动机故障,总结出不能启动发动机的故障现象。
a、S41油泵保险丝损坏,发动机启动后7秒熄火;
b、S42喷油器保险丝损坏,有5个故障码;
c、S201ECU保险丝损坏,ECU连接不上;
项目实训报告
d、S34防盗系统保险丝损坏,发动机控制模块禁用;
e、J167油泵继电器损坏,有6个故障码;
f、转速机曲轴位置传感器损坏,打不着火。
(6)、不同组别的同学相互设置故障码,并找出故障原因,写出故障判断的过程。
a、将解码器接入汽车输入端口,打开电源开关,调整解码器;
b、进入“发动机系统界面”;
c、关闭点火开关,设置故障,拔掉空气流量计;
d、打开点火开关,启动发动机,读取故障吗;
e、显示为“空气流量计故障”;
f、下车查看,确定是空气流量计被拔掉,将其插装上,再次启动发动机是否可
以正常启动。
4.2 发动机正时齿形带的检查与调整
4.2.1 发动机正时齿形带检查方法
(1)外观检查:检查正时皮带是否有裂纹,慢慢转动正时齿轮,检查正时皮带是否有缺齿
(2)检查皮带张紧度:用手慢慢翻转皮带是否能翻转90°,如过90°则说明皮带过松,反之则过紧。
4.2.2 发动机正时齿形带调整步骤
(1)拆下正时皮带外的防尘盖;
(2)用手翻转皮带,看是否能翻转90°;
(3)如过90°则说明皮带过松,反之则过紧;
(4)用扳手拧松张紧轮的螺栓;
(5)调整张紧轮:用鱼嘴钳夹住张紧轮内两孔逆时针方向旋转,会使皮带慢慢张紧至符合要求为止(反之顺时针方向转,会使皮带慢慢松弛);
(6)调整至符合要求后,用扳手拧紧张紧轮上的固定螺栓;
(7)整理仪器。
4.2 正时皮带的作用
(1)作用:正时皮带的作用就是当发动机运转时,活塞的行程(上,下的运动)。
项目技术报告
气门的开启与关闭(时间)点火的顺序(时间)在正时的连接作用下,时刻要保持同步器运转正时,就是通过发动机的正时结构,让每个气缸正好做到——活塞向上正好到上止点时,气门正好关闭,火花塞正好点火。
(2)正时皮带的使用周期:50000公里检查,80000公里更换。
(3)影响正时皮带损坏的因素
a、生产工艺不佳;
b、正常周期性磨损;
c、安装时的因素
d、油漏,腐蚀,润滑油附着打滑;
e、外部因素。
(4)正时皮带损坏的危害:气门被弯曲,油塞受冲压。
项目实训报告
第五章 发动机废气排放的检验与调整
5.1 发动机尾气排放的检测与调整
5.1.1 尾气的主要污染物
气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有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硫化物、炭化颗粒(微粒物质)。
碳氢化合物超标的故障有:火花塞故障、高压缸线故障、点火时间故障、混合气体比例不当、真空管漏气。
一氧化碳超标的故障有:空气滤清器受堵、喷油器关闭不严,滴油、雾化不良(大颗粒物质,燃烧不完全)。
5.1.2 国标强制排放的标准
(1)碳氢化合物(HC) 小于900ppm (化油器类发动机) 小于100ppm (电喷类发动机)
(2)一氧化碳(CO) 小于0.045 (化油器类发动机) 小于0.08 (电喷类发动机)
(3)氮氧化合物(NOx)标准因车型而定
5.1.3 汽油机废气排放调整的步骤
(1)车辆(发动机)仪器的预热 水温80-90摄氏度、机油40摄氏度左右、(怠速750-850r/min)。
(2)仪器的设置
①通用法、怠速法、双怠速法
②四冲程、二冲程
③点火方式:单次点火、双次点火
④燃料种类:汽油、液化气
(3)仪器调零
(4)启动发动机
(5)尾气检测:将取样管插入排气管内30-40厘米
项目技术报告
(6)记录并分析数据
(7)诊断并排除故障
(8)复检
(9)整理仪器
5.1.4检测尾气方法
第一,要首先对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的初步检查。对于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应首先检查其真空软管有无破损,接头处有无松动、漏气等;若无,再作进一步检查。 第二,要进行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的就车检查。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的就车检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起动发动机,使发动机怠速运转;将手指按在废气再循环阀上,检查废气再循环阀有无动作;在冷车状态下踩下加速踏板,使发动机转速上升至200Or/min左右,此时手指上应感觉不到废气再循环阀膜片动作(废气再循环阀不工作);在发动机热车(水温高于50℃)后再踩下加速踏板,使发动机转速上升至2000r/min左右,此时手指应能感觉到废气再循环阀膜片的动作(废气再循环阀开启)。
若废气再循环阀不能按上述规律动作,则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工作不正常,应检查该系统的各零部件。
第三,要注意对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的检查。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按下述步骤检查:将点火开关置于“OFF”位置,拔下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线束连接器,用万用表Ω档测量电磁阀电磁线圈的电阻,其电阻值应符合规定(一般为20-500);否则,应更换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拔下与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相连的各真空软管,从发动机上拆下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在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的电磁线圈不接电源时检查各管口之间是否通气。此时,电磁阀上的管接口A与B、A与C之间应不通气,但管接口B与C之间应通气;否则,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损坏,应更换。给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线圈接上电源。此时,电磁阀管接口A与B之间应通气,而管接口A与C、B与C之间应不通气;否则,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损坏,应更换。
第四,之后要对废气再循环阀的检查。废气再循环阀的检查步骤为:起动发动机,使发动机怠速运转;拔下连接废气再循环阀与废气调整阀的真空软管;用手动真空泵对
项目实训报告
废气再循环阀真空室施加19.95kPa的真空度。若此时发动机怠速运转情况变坏甚至熄火,说明废气再循环阀工作正常;若发动机运转情况无变化,则是废气再循环阀损坏,应更换;对设有位置传感器的废气再循环阀,可在发动机停机情况下拔下废气再循环阀位置传感器的导线连接器,用万用表Ω档测量连接器端子B与C间的电阻,其电阻值应符合规定。
然后,拔下连接废气再循环阀与废气调整阀的真空软管,并在用手动真空泵对废气再循环阀真空室施加真空的同时,用万用表Ω档测量废气再循环阀位置传感器连接器端子A与C之间的电阻值。电阻值应随着真空度的增大而连续增大,不允许有间断现象(电阻值变然变为∞后又回落);否则,废气再循环阀损坏,应更换。
最后,我们对废气调整阀的检查。废气调整阀的检查步骤为:起动发动机,并将其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拔下连接废气调整阀与废气再循环阀的真空软管,查管接口内是否有真空吸力。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管接口内应无真空吸力;当踩下加速踏板使发动机转速上升至2000r/min左右时,管接口内应有真空吸力。如废气调整阀的状态与上述情况不符,则为废气调整阀工作不正常,应拆下该阀作进一步检查。拆下废气调整阀,在连接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的接口处接上手动真空泵,再用手指堵住连接废气再循环阀真空管的接口。向连接排气管的管接口内泵入空气,与此同时,用手动真空泵向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阅的接口内抽真空。此时,在连接废气再循环阀真空管的管接口处应能感到有真空吸力;在停止抽真空后,真空吸力应能保持住,无明显下降;释放连接排气管的管接口内的压力后,真空吸力也应随之消失。如废气调整阀的状态与所述情况不符,应更换。
项目技术报告
总结
通过本次汽车检测与技术的实训,使我们对所学专业知识及相关内容有了一个综合了解。学会了常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量具.量具.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发动机性能调试方法;感受到了企业生产现场氛围,为我们进行职业规划打下了基础。
该报告主要介绍了我们通过为期三周的综合实训,使我们认知了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概念,了解常见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的组成,常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量具.量具.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了现代零件设备的发展趋势,增强刻苦学习、勇于技术创新的使命感。
本次实训对于中级工应掌握的技能和大学生动手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其中许多汽车零部件的拆装过程都对我们有着很大启发,比赛式拆装过程更锻炼拆装时间。对于此次实训,我们都对汽车有了深的认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技术飞快的发展汽车已经变得普遍化,这就要求我们检测与维修人员对汽车的性能有更深的了解。汽车总成包括四个方面车身、发动机、底盘、和电器部分(主要有行驶系、制动系、转向系、润滑系等)。本报告主要叙述了前桥的拆装与检修、变速器的拆装与检修、发动机气门导管零件测绘、汽车主销零件测绘、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正时齿形带的检测与调整、气缸体的检测、发动机气缸压缩压力的测量以及发动机废气排放的检验与调整等。
通过这次拆装实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认真对待,都必须付出汗水和努力。当然这次实习也达到了我预先的目的,让我对发动机及变速器等汽车大型组件有了一个很深的认识,以前只有在课本上的感观性的认识,这次则是实践中的深入性的认识。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多多少少的使我们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了解。这次拆装实习不仅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而且还加深了对汽车组成、结构、部件的工作原理的了解,也初步掌握了拆装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的工艺线路,同时也加深了对工具的使用和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也增进了我们团队中的合作意识,因为变速器不是一个人就能随便能够拆卸得下来的,这就需要我们的配合与相互间的学习,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收获颇丰,不仅是知识方面,而且在我们未来的工作之路上,它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面对未来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项目实训报告
致谢 在许江涛老师、周立老师、朱彩云老师、李凤琴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们严肃,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从实训的开始到最后实训的成功结束,他们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各位指导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项目技术报告
参考文献
[1]韩顺武. 汽车检测与诊断。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赵福堂、渠桦、解建光.现代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程晟.汽车检测设备与维护.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4]丁继斌、刘应凯.汽车检测与诊断(第二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邹长庚.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构造原理与故障诊断.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6]毛峰.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项目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