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L2008计算设置详解(下) ..........................................................................................................2 揭秘GGJ2009计算设置之一.....................................................................................................11 对于组合构件楼梯的套做法全面解析.........................................................................................22 钢筋抽样GGJ2009......................................................................................................................26 图形算量GCL2008......................................................................................................................29
GCL2008计算设置详解(下)
GCL2008的一大优势就是规则开放,让计算过程清晰明白。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软件中的计算设置和计算规则两方面。在软件中,将那些需要统一算法或一类算法归纳起来,通过计算设置来调整控制;对于构件与构件之间的扣减关系,通过计算规则来调整控制。为了让广大用户能更清晰明白计算设置中选项的含义,本期就重点把GCL2008计算设置做一次详解。由于各地规则存在差异,这里讲解的内容是各地规则的集合,您对照本地计算规则查阅对应选项的解释即可。
八、墙裙装修
1. 装修底标高计算方法
1.1内墙裙抹灰底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从踢脚开始算起 1 从地面开始算起
1.2内墙裙块料底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从踢脚开始算起 1 从地面开始算起
1.3外墙裙抹灰底标高计算方法
主要考虑首层装修时是从哪里开始,和有无地下室的关系。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对于首层,有地下室从楼层底标高,无地下室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均从楼层底标高算起
1 首层从室外地坪算起(不考虑有无地下室)。非首层均从楼层底标高算起 1.4外墙裙块料底标高计算方法
主要考虑首层装修时是从哪里开始,和有无墙裙、有无地下室的关系。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对于首层,有地下室从楼层底标高,无地下室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均从楼层底标高算起
1 首层从室外地坪算起(不考虑有无地下室);非首层均从楼层底标高算起
2. 墙裙装修平齐柱梁算法 2.1墙裙装修平齐柱的计算方法
影响到墙裙构件中的报表量“柱抹灰面积”和“柱块料面积”。提供了两种计算方法: 0 柱与墙平齐时按墙计算
解释:选该项,则柱抹灰面积和柱块料面积中只计算凸出墙的柱面面积。 1 柱与墙平齐时按凸出墙裙柱计算
解释:选该项,则柱抹灰面积和柱块料面积中计算平齐墙、凸出墙的柱面面积
特别注意:该项不会影响到报表量墙裙抹灰面积、墙裙块料面积、平齐墙面柱抹灰面积、平齐墙面柱块料面积、凸出墙面柱抹灰面积、凸出墙面柱块料面积的算法。 2.2墙裙装修平齐梁的计算方法
影响到墙裙构件中的报表量“梁抹灰面积”和“梁块料面积”。提供了两种计算方法: 0 梁与墙平齐时按墙计算
解释:选该项,则梁抹灰面积和梁块料面积中只计算凸出墙的梁面面积。 1 梁与墙平齐时按凸出墙裙梁计算
解释:解释:选该项,则梁抹灰面积和梁块料面积中计算平齐墙、凸出墙的梁面面积 特别注意:该项不会影响到报表量墙裙抹灰面积和墙裙块料面积的算法。 3. 墙裙装修是否考虑保温层厚度
可以对内墙裙装修抹灰面积、内墙裙装修块料面积、外墙裙装修抹灰面积和外墙裙装修块料面积的计算时设置是否考虑保温层厚度,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不考虑保温层厚度 1 考虑保温层厚度
九、墙面装修
1. 装修高度计算方法
1.1内墙面装修抹灰底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两种方法:
0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地面开始算起 1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踢脚开始算起 1.2内墙面装修抹灰顶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七种方法:
0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1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0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2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20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3 有吊顶或有墙裙时采用吊顶高度或板底高度+100, 无墙裙无吊顶算到板底 4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200,否则采用板顶高度 5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5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6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00,否则采用层高-80 1.3内墙面装修块料底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两种方法:
0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地面开始算起 1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踢脚开始算起 1.4内墙面装修块料顶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两种方法:
0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1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0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1.5外墙面装修抹灰计算方法
主要考虑首层装修时是从哪里开始,和有无墙裙、有无地下室的关系。提供三种计算方法: 0 有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楼层底标高)。无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室外地坪算起)
1 有地下室,从楼层底标高开始计算。无地下室,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不考虑有无墙裙)
2 有墙裙,从墙裙顶。无墙裙首层从室外地坪算起(不考虑有无地下室),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1.6外墙面装修块料计算方法
主要考虑首层装修时是从哪里开始,和有无墙裙、有无地下室的关系。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有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楼层底标高)。无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室外地坪算起)
1 有墙裙,从墙裙顶。无墙裙首层从室外地坪算起(不考虑有无地下室),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2. 墙面装修平齐柱梁算法 2.1墙面装修平齐柱的计算方法
影响到墙面构件中的报表量“柱抹灰面积”和“柱块料面积”。提供了两种计算方法: 0 柱与墙平齐时按墙计算
解释:选该项,则柱抹灰面积和柱块料面积中只计算凸出墙的柱面面积。 1 柱与墙平齐时按凸出墙面柱计算
解释:选该项,则柱抹灰面积和柱块料面积中计算平齐墙、凸出墙的柱面面积
特别注意:该项不会影响到报表量墙面抹灰面积、墙面块料面积、平齐墙面柱抹灰面积、平齐墙面柱块料面积、凸出墙面柱抹灰面积、凸出墙面柱块料面积的算法。 2.2墙面装修平齐梁的计算方法
影响到墙面构件中的报表量“梁抹灰面积”和“梁块料面积”。提供了两种计算方法: 0 梁与墙平齐时按墙计算
解释:选该项,则梁抹灰面积和梁块料面积中只计算凸出墙的梁面面积。 1 梁与墙平齐时按凸出墙面梁计算
解释:解释:选该项,则梁抹灰面积和梁块料面积中计算平齐墙、凸出墙的梁面面积 特别注意:该项不会影响到报表量墙面抹灰面积和墙面块料面积的算法。 3. 墙面装修是否考虑保温层厚度
可以对内墙面装修抹灰面积、内墙面装修块料面积、外墙面装修抹灰面积和外墙面装修块料面积的计算时设置是否考虑保温层厚度,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不考虑保温层厚度 1 考虑保温层厚度
十、天棚装修
1. 满堂脚手架
当满足“顶标高-底标高”大于起始高度的条件时,会计算满堂脚手架 1.1满堂脚手架顶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三种方法: 0 板顶标高 1 板底标高 2 吊顶底或板底高度
1.2满堂脚手架底标高设置方法 提供三种方法: 0 楼地面
1 室外地坪或楼地面
2 有地下室按楼地面,无地下室按室外地坪或楼地面 1.3满堂脚手架底面取楼地面原则
由于GCL2008放开了标高限制,所以很可能板顶的标高并非当前层层底标高,在满堂脚手架底标高设置方法中所提到的楼地面需要确定其计取原则,软件提供了三种方式: 0 取当前楼层层底标高 1 取离天棚远的楼板 2 取离天棚近的楼板 1.4满堂脚手架起始高度(m )
当“顶标高-底标高”大于起始高度设置值时,就会计算满堂脚手架。 2.超高满堂脚手架
当满足“超高顶标高-超高底标高”大于超高判断起始高度的条件时,会计算超高满堂脚手架,计算时按超高计算高度向上根据计算规则计算。 2.1满堂脚手架超高底标高设置方法 提供三种方法: 0 楼地面
1 室外地坪或楼地面
2 有地下室按楼地面,无地下室按室外地坪或楼地面 2.2满堂脚手架超高顶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三种方法: 0 板顶标高 1 板底标高 2 吊顶底或板底高度 2.3满堂脚手架超高判断起始高度
当“超高顶标高-超高底标高”大于超高判断起始高度设置值时,就会计算超高满堂脚手架。
2.4满堂脚手架超高计算起始高度
超高满堂脚手架通常按多少个超高层计算,当判断需要计算超高后,则从超高计算起始高度处向上根据计算规则计算几个超高层,进而计算出超高满堂脚手架面积。
十一、吊顶装修
吊顶装修中,可以设置吊顶脚手架的计算方法 1. 吊顶脚手架面积计算条件 提供了两种方法: 0 不计算
1 吊顶脚手架高度超过3.6m 计算
当选择吊顶脚手架高度超过3.6m 计算时,脚手架高度由“吊顶脚手架顶面”-“吊顶脚手架底面”计算而得。
2. 吊顶脚手架高度
2.1吊顶脚手架底面计算方法 提供了一种方法: 0 楼地面
2.2吊顶脚手架面积取楼地面原则
由于GCL2008放开了标高限制,所以很可能板顶的标高并非当前层层底标高,在吊顶脚手架底面计算方法中所提到的楼地面需要确定其计取原则,软件提供了三种方式: 提供了三种方法: 0 当前楼层底标高 1 取离吊顶底近的楼板 2 取离吊顶底远的楼板 2.3吊顶脚手架顶面计算方法 提供了三种方式: 0 当前楼层顶标高 1 取离吊顶上面近的楼板 2 取离吊顶上面远的楼板
十二、独立柱装修
1. 室内独立柱装修高度
1.1室内独立柱装修抹灰底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了两种方法:
0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地面开始算起 1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踢脚开始算起 1.2室内独立柱装修抹灰顶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了七种方法:
0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1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0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2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20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3 有吊顶或有墙裙时采用吊顶高度或板底高度+100, 无墙裙无吊顶算到板底 4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200,否则采用板顶高度 5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5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6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00,否则采用层高-80 1.3室内独立柱装修块料底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了两种方法:
0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踢脚开始算起 1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地面开始算起 1.4室内独立柱装修块料顶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了两种方法:
0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1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0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2. 室外独立柱装修高度
2.1室外独立柱装修抹灰底标高计算方法
主要考虑首层装修时是从哪里开始,和有无墙裙、有无地下室的关系。提供三种计算方法: 0 有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楼层底标高);无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室外地坪算起)
1 有地下室,从楼层底标高开始计算;无地下室,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不考虑有无墙裙)
2 有墙裙,从墙裙顶;无墙裙首层从室外地坪算起(不考虑有无地下室),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2.2室外独立柱装修块料底标高计算方法
主要考虑首层装修时是从哪里开始,和有无墙裙、有无地下室的关系。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有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楼层底标高);无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室外地坪算起)
1 有墙裙,从墙裙顶;无墙裙首层从室外地坪算起(不考虑有无地下室),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十三、保温层
保温层中,可以设置保温层底标高的计算方法,主要考虑首层在有无地下室的情况下如何计算。提供了两种方法:
0 有地下室,各楼层均从楼层底标高开始计算;无地下室,首层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1 有地下室,首层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无地下室,首层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十四、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中,可以设置综合脚手架超高计算时取层高的原则。例如综合脚手架超高计算规则为:“层高超过3.6m 计算超高,每增1m 计算一个超高”。此规则中提到的“层高”如何计取,就可以通过本计算设置项进行设置。
1. 顶层综合脚手架超高取层高的原则 提供三种方法:
0 取建筑面积所在层的层高 1 取离建筑面积顶面近的板 2 取离建筑面积顶面远的板 2. 非顶层综合脚手架超高取层高的原则 提供了三种方法:
0 取建筑面积所在层的层高
1 取当前建筑面积上面与其投影重叠的建筑面积(多个相交时找距离远的建筑面积)之间距离 2 取当前建筑面积上面与其投影重叠的建筑面积(多个相交时找距离近的建筑面积)之间距离 十五、其他
1. 模板优先级
当两构件类型相交时,平齐面的模板优先计算给哪个构件?就是通过模板优先级来确定的,如下图所
示,构件越靠前级别越高,计算时优先计算给级别高的构件。
例如下图梁与板相交,梁为上返梁,梁底与板底平齐,此时平齐处的模板应该计算给哪个构件?通过模板优先级查到梁>现浇板,所以会计算给梁。
2. 房间装修遇到间壁墙的施工顺序
很多地区的计算规则中对于楼地面装修面积,不扣除间壁墙所占面积,需要扣除孤墙所占面积。如下图所示,一段间壁孤墙是扣除还是不扣除呢?
可以通过该计算设置项进行控制,提供了两种计算方法: 0 间壁墙先做
解释:选择间壁墙先做,楼地面装修面积计算时会按照楼地面装修面积与间壁墙的计算规则选项进行计算,而不是按照楼地面装修面积与孤墙的计算规则选项计算。 1 房间装修先做
解释:选择房间装修先做,楼地面装修面积计算时会按照楼地面装修面积与孤墙的计算规则选项进行计算,而不是按照楼地面装修面积与间壁墙的计算规则选项计算。
揭秘GGJ2009计算设置之一
——“柱/墙柱”篇
序言
你是否正为不清楚软件如何计算钢筋而发愁?
你是否正为不知道如何调整设置以适应工程中非常规的钢筋构造而烦恼?
你是否正在工程结算中,为如何巧妙利用计算设置使自己在结算中处于有利态势而困惑呢? 今天,我们带领大家进入神秘的计算设置,希望能对各位的工作有所帮助。下面先介绍柱算量的基本方法,然后介绍软件中的计算设置,包括内容介绍、影响范围和平法来源。
一、算量基本方法
柱/墙柱钢筋的计算主要是纵筋和箍筋的计算,并因所处楼层的不一样,计算也略有不同。 (一) 、基础层 (1)柱/墙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插筋弯折
GGJ2009中,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可通过调整“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来设置。 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
(2)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
(二) 、中间层 (1)柱纵筋
中间层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2)柱箍筋
中间层箍筋根数=N 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 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 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 、顶层
顶层框柱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且不同位置的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1)边角柱
边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 +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角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 、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 ):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 ):梁高-保护层 b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顶层边角柱外侧钢筋节
点
顶层边角柱内侧钢筋节点
(2)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 +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 ):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 ):梁高-保护层
二、软件计算设置 公共设置项
1. 柱/墙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
批注: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两肢箍,通常按2根进行计算;
影响范围:基础内箍筋的数量; 来源:04G101-3第45页。
2. 梁(板)上柱/墙柱在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
批注:简单说就是从梁上起的柱。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柱子传到下面它生根的梁上,然后梁再通过支撑它的柱子传至基础;一般是梯柱或构造柱。一般是两肢箍,通常按2根进行计算; 影响范围:梁上柱/墙柱存在时,梁内箍筋的数量; 来源:03G101-1第39页;
来源: 00G101第25页(选择0时) 03G101-1第34页 7. 柱/墙柱搭接部位箍筋加密 批注:提供是、否两种选择;
影响范围:柱/墙柱箍筋的数量;只用于柱纵筋采用绑扎搭接方式,对于采用机械焊接搭接无影响; 8. 柱/墙柱箍筋加密范围包含错开距离 批注:提供是、否两种选择;
通常,我们设计时不建议所有钢筋在同一截面断开;当接头率不为100%时,接头间的距离即为错开距离;如选择是,则该部分箍筋加密;如选择否,则该部分箍筋不加密; 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
9. 绑扎搭接范围内的箍筋间距min(5d,100)中,纵筋d 的取值 批注:提供上下层最大直径和上下层最小直径两种选择;
影响范围: 箍筋的数量;当纵筋采用绑扎搭接方式时,对加密区的长度和箍筋数量有影响;当纵筋采用套筒连接方式时,无影响; 10. 柱/墙柱螺旋箍筋是否连续通过
批注:提供是、否两种选择;选择“是”的时候,基础和顶层各增加一圈半的水平端;选择“否”的时候,每层钢筋开始和结束时各增加一圈半的水平端; 影响范围:螺旋箍筋的长度; 11. 层间变截面钢筋自动判断
批注:提供是、否两种选择;选择“是”,软件自动判断钢筋是连续通过还是弯折;选择“否”,软件默认按钢筋在变截面连续通过处理,此项设置只针对矩形柱/墙柱,需要用户手动去调整哪些钢筋进行弯折;如纵筋2B20需要截断弯折,在其前面加*号,但需注意的是,需要在非全部纵筋中加,在全部纵筋中加无效;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12. 柱/墙柱圆形箍筋的搭接长度
批注:当圆形箍筋长度超过搭接设置中设定的值时,需要进行搭接;搭接长度,软件提供max(锚固长度,300) 和300两种选择; 影响范围:箍筋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40页;
柱
13. 柱纵筋伸入基础锚固形式
批注: 提供“全部伸入基底弯折”和“角筋伸入基底弯折”两种选择; 选择“全部伸入基底弯折”时,所有柱纵筋都按照“基础插筋节点”计算;
选择“角筋伸入基底弯折”时,角筋按照“基础插筋节点”计算,其他柱纵筋按“一个锚固长”计算;
该设置只对节点一、二、三、四、六有效,对节点五无效;无效的原因是节点五规定对所有钢筋都加一个锚固长;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来源:06G101-6第67页;
14. 柱基础插筋弯折长度 批注: 默认“按规范计算”;
对于基础节点形式选择为节点一、节点二
当(基础底板厚-保护层)≥0.5*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12d,150) 当(基础底板厚-保护层)≥0.6*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10d,150) 当(基础底板厚-保护层)≥0.7*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8d,150) 当(基础底板厚-保护层)≥0.8*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 对于基础节点形式选择为节点三、节点四
当(基础底板厚/2-保护层)≥0.5*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12d,150) 当(基础底板厚/2-保护层)≥0.6*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10d,150) 当(基础底板厚/2-保护层)≥0.7*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8d,150) 当(基础底板厚/2-保护层)≥0.8*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 用户可以输出具体数值或数值*钢筋直径或数值*锚固长度;
影响范围:插筋的长度;该项不仅适用于基础的插筋,还适用于梁上柱的插筋; 来源:04G101-3第32页;
15. 矩形柱基础锚固区只计算外侧箍筋
批注: 提供是、否两种选择;选择是,基础内的箍筋按非复合箍计算;选择否,基础内的箍筋按柱内的箍筋计算;
影响范围:箍筋的长度; 来源:04G101-3第32页; 16. 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 批注:默认“按规范计算”; 底层柱,露出长度=1/3*柱净高
非底层柱,露出长度=max(1/6*柱净高, 柱长边尺寸,500) 用户可以输出具体数值或数值*钢筋直径或层净高/数值;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36页; 17. 纵筋搭接范围箍筋间距
批注:提供min(5*纵筋直径) 和箍筋的加密间距两种选择; 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 来源:03G101-1第40页; 18. 不变截面上柱多出的钢筋锚固
批注:适用于截面不变钢筋发生变化的情况;钢筋无法与下层钢筋连通,向下锚固时的锚固值;用户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或数值*锚固长度或数值*纵筋直径;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36页; 19. 不变截面下柱多出的钢筋锚固
批注:适用于截面不变钢筋发生变化的情况;钢筋无法与上层钢筋连通,向上锚固时的锚固值;用户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或数值*锚固长度或数值*纵筋直径;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36页;
20. 非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 批注:默认“按规范计算”; 绑扎,露出长度=0
焊接或机械连接,露出长度=500
用户可以输出具体数值或数值*钢筋直径;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42页; 墙柱
21. 暗柱/端柱基础插筋弯折长度 批注:与14. 柱基础插筋弯折长度类似; 影响范围:插筋的长度; 22. 抗震暗柱/端柱纵筋露出长度 批注:默认“按规范计算”; 露出长度=500;
用户可以输出具体数值或数值*钢筋直径或层净高/数值;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70页; 23. 暗柱/端柱垂直钢筋搭接长度
批注:提供“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和“按平法图集计算”两种选择; 如选择“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
搭接率≤25%时,搭接长度=1.2*锚固长度; 搭接率为50%时,搭接长度=1.4*锚固长度; 搭接率为100%时,搭接长度=1.6*锚固长度; 如选择“按平法图集计算”,搭接长度=1.2*锚固长度;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48页; 24. 暗柱/端柱纵筋搭接范围箍筋间距 批注:与17. 纵筋搭接范围箍筋间距; 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 25. 暗柱/端柱顶部锚固计算起点
批注:提供“从梁底开始计算锚固”和“从板底开始计算锚固”两种选择; 对柱、梁、板有重合的部分有效;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26. 暗柱/端柱封顶按框架柱计算 批注:提供是、否两种选择;
选择是,暗柱/端柱顶层节点按“墙柱纵筋节点锚固计算”;
选择否,暗柱/端柱顶层节点按“顶层边角柱外侧纵筋” 、“顶层边角柱内侧纵筋”、“顶层中柱”计算;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27. 非抗震暗柱/端柱纵筋露出长度 批注:与非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类似;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非抗震暗柱/端柱纵筋露出长度
对于组合构件楼梯的套做法全面解析
GCL2008软件中楼梯可以使用组合构件也可以直接定义参数化楼梯,1254版本中提供了5种参数化楼梯
但参数化楼梯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组合构件绘制楼梯,可以根据实际工程组合出多种形式的楼梯,本文中我们重点介绍一下组合楼梯的使用。下面以北京01定额为例,从各构件(楼梯/直行梯段/平台板)的定义/画图/套做法三方面讲解。
北京01定额中规定“整体楼梯包括休息平台、平台梁、斜梁及楼梯的连梁,按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 的楼梯井,伸人墙内部分不另增加” 。如果楼梯井宽度小于500mm ,同时不考虑楼梯装修的话,在软件中可以直接定义“楼梯”并用点画或画线的方法画出楼梯即可,套取相应楼梯定额6-40现浇砼构件 楼梯 直形 C25(C25砼为例),工程量表达式选择“TYMJ(水平投影面积)即可。
但是,往往实际工程中既要算楼梯的混凝土,又要算楼梯的装修及相应的栏杆/扶手等,这就需要在组合楼梯之前定义好直型梯段及平台板(休息平台)、梯梁、梯柱等构件,然后进行楼梯的组合。
一、定义直型梯段
在定义直形梯段时需要注意,如果是室外楼梯需要将属性中“建筑面积计算方式”一项
选择“计算一半”;楼梯为室内楼梯时,属性中“建筑面积计算方式”一项的选择就不起作用了,在画建筑面积时将楼梯间覆盖画,楼梯间位置的建筑面积不会重复计算。在绘制直形梯段时要注意“设置楼梯起始踏步边”。直形梯段构件中需要套做法如下:
1、楼梯各种面层(包括踏步、平台)按楼梯间净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工程量代码 选择“投影面 积TYMJ”。
2、防滑条:地砖楼梯面层的话一般做金属防滑条(水泥面定额综合考虑了金刚砂防滑条)。 防滑条的计算:如果是沿踏步通长设置的,则“踏步数TBS*防滑条单根长度*每踏步防滑条根数”; 如果防滑条不是通长的,则按实际长度计算,一般情况下,是按“(踏步的长度-300)*踏步个数*每踏步防滑条根数”计算。
3、楼梯底部抹灰:套天棚抹灰子目,工程量表达式选择“底部面积DBMJ” 4、栏杆:工程量表达式选择“矩形梯段单边斜长JXTDDBXC*栏杆高度” 5、单跑楼梯的靠墙扶手:工程量表达式选择“矩形梯段单边斜长JXTDDBXC”
二、休息平台用楼板来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定义“现浇板”构件时,要将属性中“是否是楼板”一项改为“否”并调整好平台板的顶标高。
休息平台需要套做法如下:
1、水泥面或者楼梯贴砖量:工程量表达式选择“投影面积TYMJ”。
2、楼梯平台底部抹灰:套天棚抹灰子目,工程量表达式选择“
投影面积
TYMJ”。 三、梯梁梯柱的处理
楼梯间的梯梁和梯柱可以用框架梁和框架柱来处理。在定义梯梁时注意修改梁的“起点顶标高”和“终点顶标高”;定义梯柱时注意修改柱的“顶标高”和“底标高”。
梯梁梯柱的做法套用:如果楼梯是按投影面积计算,则梯梁不用单独套项,此时梯梁是含在投影面积里的,如果梯梁需要单独计算混凝土量,则可以套取梁的相应定额子目。梯柱还是套用柱的定额子目。 四、楼梯间装修
楼梯间进行装修时要分底层、中间层和顶层,用房间来处理楼梯间的装修。底层楼梯间在装修时,房
间里需要依附墙面、地面、踢脚等装修构件;
中间层楼梯间在做装修时需要依附墙面装修构件;
顶层楼梯间在做装修时需要依附天棚、墙面等装修构件,所以要分别定义房间装修。
五、组合楼梯的绘制
直行梯段/休息平台/梯梁/梯柱/楼梯间的装修画好后,在楼梯构件下“新建组合构件”形成楼梯,在楼梯构件中需要注意的是属性中“建筑面积计算方式”如果是室内楼梯选择“不计算(”否则会重复算量并合计到
‘
建筑面积’构件中的计算面积中),室外楼梯可选择“计算一半”。
钢筋抽样GGJ2009
1. 在GGJ10.0中,变截面柱通过在下层柱的纵筋中输入“*”表示本层锚固,GGJ2009中是否自动判断变截面柱钢筋?
答:GGJ2009中,柱的计算设置中有“层级变截面钢筋自动判断”的选项,选择“是”时,软件自动判断是否连续通过,但是如果纵筋输入“*”,该设置不起作用。
2、在钢筋2009里面可不可以把新建工程使默认的“报表类别”和“损耗设置’等内容修改为常用的内容,因为本地区大多数工程的设置都一样,每次都来设置比较麻烦。
答:可以。点击“工具”菜单中的“选项”。点击“其它”,在里面可对初始缺省工程设置进行设置,以后相同类型工程就不用再设置了,如图1所示。
3、钢筋10.0
在工具菜单中“选项”里,有“单双面焊计算搭接长度”的选项,在钢筋2009里怎么没有呢?
答:在钢筋2009里,工程设置——计算设置——搭接设置,界面左下角有这个选项可以设置,如图2所示。
4、在当前楼层中,已经在轴网上绘制了构件图元,这时候发现轴网轴距定义错误,修改轴距后已经绘制好的构件图元位置全部错误,需要重新绘制时怎么办?
答:用“块拉伸”的功能即可处理。可以把构件拉伸或者压缩到指定的长度。这样就避免了轴网修改了长度,构件重复绘制的问题。
5、之前建立的楼层,没有绘制构件,为什么无法删除?
答:绘图区域处于该楼层,无法删除,在绘图区域切换到其他楼层,再删除即可。 6、10.0做的工程转成2009的会不会被覆盖?
答:不会被覆盖,软件会在原来文件的位置保留一个GGJ10.0的备份,升级后生成新的文件。 7、关于钢筋软件2009—工程设置—弯勾设置里“箍筋弯勾平直段计算按构件抗震考虑”选项是否需要打对勾,此设置有什么作用?
答:抗震箍筋弯勾是11.9d ,非抗震的是6.9d 。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工程是抗震的,但某些构件是按非抗震设计的,比如井字梁。此时,工程中大部分构件都应按抗震的11.9d 计算,非抗震构件都按6.9d 计算。此时就可以把这个勾勾选,同时,把需要按非抗震计算的构件属性中的抗震等级选为非抗震。如图3所示。
8、在GGJ2009中是否可以修改辅助轴线的颜色?
答:可以,辅助轴线绘制完毕后,选中查看属性编辑器,在“显示样式”中修改即可,如图4所示。
9、工程中没有用到一级筋。是否需要在搭接设置中把一级筋的行删除?
答:不需要删除,对于没有使用的钢筋不用关注,只要把用到的钢筋搭接设置为需要的即可。 10、工程中,柱子的上下加密区的箍筋数量已经给定,怎么处理?
答:可以按照以下格式输入:【(肢数) 】;例如:13A8-100(4*4)/200(2*2)。柱的箍筋输入可以参照文字帮助中的内容。
图形算量GCL2008
1. 在画图时如何捕捉到线性图元的顶点,比如墙或梁的顶点(如图所示)?
答:如果我们要捕捉到线式构件图元墙或梁的顶点,可以在工具菜单-自动捕捉设置中,将选项“顶点(线式)”画上勾,再绘图即可。如图所示。
2. 工程中相邻两阳台对应的门联窗是对称 ,即一个窗在门的左侧、 另一个窗在门的右侧,软件中如何处理?
答:新建门联窗时,在属性中修改“窗位置”属性,可以选择“靠左”或“靠右”,如图所示。
3. 二层层高为2.8米,混凝土墙为什么计算出了超高模板面积?
答:原因是修改了“工程设置”------“计算设置”------定额规则中“墙”的“超高底面取楼地面原则”选项,用户给改成了下图所示的先项,且首层又没画顶板,所以2.8米的层高会计算出超高模板面积。
将此选项先成“0取当前楼层的层底标高”即可。
4. 室外地坪为相对标高为-0.3,首层层高3M ,为什么首层的外墙外保温高度按3M 算,没加室外地坪高差?
答:软件在“工程设置”-----“设计设置”界面下,可以调整保温层的“保温层底标高计算方法”,将设置选项调整成“1、有地下室,首层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无地下室,首层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计算”即可。 5. 拱形门窗上的拱形过梁如何处理?
答:可以利用异型连梁、异型圈梁构件代替过梁。在定义连梁或圈梁构件时要新建异型连梁或新建异型圈梁,定义好网格,然后绘制拱形过梁的截面(门窗洞口宽度方向的拱形截面),定义好连梁或圈梁后在画图时,梁长度为墙宽就可以了。
6. 图形算量中, 基础梁的梁垫怎么绘制?
答:用线式矩形垫层可以处理。在垫层界面“新建线式矩形垫层”,输入垫层宽(梁宽加出边距离),在绘制垫层时利用“智能布置”-----按“梁中心线”智能布置即可。如图所示:
7. 在绘图时我们能遇到上下层不连续的问题,三维显示中整楼显示时上下层是错位的,不在同一垂直面上,如何处理?
答:这种情况,有可以是导CAD 图造成的,在导图时没有重定位CAD 图,导致上下层不在同一个原点上,所以三维显示时上下层会错位。这时可以利用“工具”菜单下“设置原点”的功能,将每一层的原点都设置在同一位置,比如以A 轴与1轴相交处为原点,则每层都要设置原点,且以这个点为原点就可以了。
8. 汇总计算时提示“FJ-1 第-1层 被分割成几个独立的图元,请重新布置”,如何处理?
答:这个错误提示是房间出现的错误,一般情况下画好房间后,在房间中又画了墙,这样墙就把房间给分割了,所以汇总时会出现此错误提示。可以将房间及装修构件删除重新绘制就可以了。
9. “查看构件图元工程量计算式”界面中的三维扣减的中间量中,扣KZ-1,其中是什么意思?
答:表示柱所在的位置。如图所示:
10.
筏板基础上的后浇带怎么布上去啊?图形08软件中没有单独的后浇带构件,怎么操作?
答:软件中有后浇带构件,建立后浇带并绘制到筏板上,软件即可计算出筏板后浇带的量,套取相应的做法就可以了。如下图所示:
11. 在绘制单层工业厂房的柱子时,上下柱子的截面是不一样的,软件如何处理?
答:GCL2008软件对于这种上下不同截面的柱子,建立两个不同截面的柱子,通过设置柱的顶标高和底标高可以进行重叠布置。如下图所示:
GCL2008计算设置详解(下) ..........................................................................................................2 揭秘GGJ2009计算设置之一.....................................................................................................11 对于组合构件楼梯的套做法全面解析.........................................................................................22 钢筋抽样GGJ2009......................................................................................................................26 图形算量GCL2008......................................................................................................................29
GCL2008计算设置详解(下)
GCL2008的一大优势就是规则开放,让计算过程清晰明白。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软件中的计算设置和计算规则两方面。在软件中,将那些需要统一算法或一类算法归纳起来,通过计算设置来调整控制;对于构件与构件之间的扣减关系,通过计算规则来调整控制。为了让广大用户能更清晰明白计算设置中选项的含义,本期就重点把GCL2008计算设置做一次详解。由于各地规则存在差异,这里讲解的内容是各地规则的集合,您对照本地计算规则查阅对应选项的解释即可。
八、墙裙装修
1. 装修底标高计算方法
1.1内墙裙抹灰底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从踢脚开始算起 1 从地面开始算起
1.2内墙裙块料底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从踢脚开始算起 1 从地面开始算起
1.3外墙裙抹灰底标高计算方法
主要考虑首层装修时是从哪里开始,和有无地下室的关系。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对于首层,有地下室从楼层底标高,无地下室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均从楼层底标高算起
1 首层从室外地坪算起(不考虑有无地下室)。非首层均从楼层底标高算起 1.4外墙裙块料底标高计算方法
主要考虑首层装修时是从哪里开始,和有无墙裙、有无地下室的关系。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对于首层,有地下室从楼层底标高,无地下室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均从楼层底标高算起
1 首层从室外地坪算起(不考虑有无地下室);非首层均从楼层底标高算起
2. 墙裙装修平齐柱梁算法 2.1墙裙装修平齐柱的计算方法
影响到墙裙构件中的报表量“柱抹灰面积”和“柱块料面积”。提供了两种计算方法: 0 柱与墙平齐时按墙计算
解释:选该项,则柱抹灰面积和柱块料面积中只计算凸出墙的柱面面积。 1 柱与墙平齐时按凸出墙裙柱计算
解释:选该项,则柱抹灰面积和柱块料面积中计算平齐墙、凸出墙的柱面面积
特别注意:该项不会影响到报表量墙裙抹灰面积、墙裙块料面积、平齐墙面柱抹灰面积、平齐墙面柱块料面积、凸出墙面柱抹灰面积、凸出墙面柱块料面积的算法。 2.2墙裙装修平齐梁的计算方法
影响到墙裙构件中的报表量“梁抹灰面积”和“梁块料面积”。提供了两种计算方法: 0 梁与墙平齐时按墙计算
解释:选该项,则梁抹灰面积和梁块料面积中只计算凸出墙的梁面面积。 1 梁与墙平齐时按凸出墙裙梁计算
解释:解释:选该项,则梁抹灰面积和梁块料面积中计算平齐墙、凸出墙的梁面面积 特别注意:该项不会影响到报表量墙裙抹灰面积和墙裙块料面积的算法。 3. 墙裙装修是否考虑保温层厚度
可以对内墙裙装修抹灰面积、内墙裙装修块料面积、外墙裙装修抹灰面积和外墙裙装修块料面积的计算时设置是否考虑保温层厚度,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不考虑保温层厚度 1 考虑保温层厚度
九、墙面装修
1. 装修高度计算方法
1.1内墙面装修抹灰底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两种方法:
0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地面开始算起 1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踢脚开始算起 1.2内墙面装修抹灰顶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七种方法:
0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1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0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2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20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3 有吊顶或有墙裙时采用吊顶高度或板底高度+100, 无墙裙无吊顶算到板底 4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200,否则采用板顶高度 5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5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6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00,否则采用层高-80 1.3内墙面装修块料底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两种方法:
0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地面开始算起 1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踢脚开始算起 1.4内墙面装修块料顶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两种方法:
0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1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0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1.5外墙面装修抹灰计算方法
主要考虑首层装修时是从哪里开始,和有无墙裙、有无地下室的关系。提供三种计算方法: 0 有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楼层底标高)。无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室外地坪算起)
1 有地下室,从楼层底标高开始计算。无地下室,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不考虑有无墙裙)
2 有墙裙,从墙裙顶。无墙裙首层从室外地坪算起(不考虑有无地下室),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1.6外墙面装修块料计算方法
主要考虑首层装修时是从哪里开始,和有无墙裙、有无地下室的关系。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有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楼层底标高)。无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室外地坪算起)
1 有墙裙,从墙裙顶。无墙裙首层从室外地坪算起(不考虑有无地下室),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2. 墙面装修平齐柱梁算法 2.1墙面装修平齐柱的计算方法
影响到墙面构件中的报表量“柱抹灰面积”和“柱块料面积”。提供了两种计算方法: 0 柱与墙平齐时按墙计算
解释:选该项,则柱抹灰面积和柱块料面积中只计算凸出墙的柱面面积。 1 柱与墙平齐时按凸出墙面柱计算
解释:选该项,则柱抹灰面积和柱块料面积中计算平齐墙、凸出墙的柱面面积
特别注意:该项不会影响到报表量墙面抹灰面积、墙面块料面积、平齐墙面柱抹灰面积、平齐墙面柱块料面积、凸出墙面柱抹灰面积、凸出墙面柱块料面积的算法。 2.2墙面装修平齐梁的计算方法
影响到墙面构件中的报表量“梁抹灰面积”和“梁块料面积”。提供了两种计算方法: 0 梁与墙平齐时按墙计算
解释:选该项,则梁抹灰面积和梁块料面积中只计算凸出墙的梁面面积。 1 梁与墙平齐时按凸出墙面梁计算
解释:解释:选该项,则梁抹灰面积和梁块料面积中计算平齐墙、凸出墙的梁面面积 特别注意:该项不会影响到报表量墙面抹灰面积和墙面块料面积的算法。 3. 墙面装修是否考虑保温层厚度
可以对内墙面装修抹灰面积、内墙面装修块料面积、外墙面装修抹灰面积和外墙面装修块料面积的计算时设置是否考虑保温层厚度,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不考虑保温层厚度 1 考虑保温层厚度
十、天棚装修
1. 满堂脚手架
当满足“顶标高-底标高”大于起始高度的条件时,会计算满堂脚手架 1.1满堂脚手架顶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三种方法: 0 板顶标高 1 板底标高 2 吊顶底或板底高度
1.2满堂脚手架底标高设置方法 提供三种方法: 0 楼地面
1 室外地坪或楼地面
2 有地下室按楼地面,无地下室按室外地坪或楼地面 1.3满堂脚手架底面取楼地面原则
由于GCL2008放开了标高限制,所以很可能板顶的标高并非当前层层底标高,在满堂脚手架底标高设置方法中所提到的楼地面需要确定其计取原则,软件提供了三种方式: 0 取当前楼层层底标高 1 取离天棚远的楼板 2 取离天棚近的楼板 1.4满堂脚手架起始高度(m )
当“顶标高-底标高”大于起始高度设置值时,就会计算满堂脚手架。 2.超高满堂脚手架
当满足“超高顶标高-超高底标高”大于超高判断起始高度的条件时,会计算超高满堂脚手架,计算时按超高计算高度向上根据计算规则计算。 2.1满堂脚手架超高底标高设置方法 提供三种方法: 0 楼地面
1 室外地坪或楼地面
2 有地下室按楼地面,无地下室按室外地坪或楼地面 2.2满堂脚手架超高顶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三种方法: 0 板顶标高 1 板底标高 2 吊顶底或板底高度 2.3满堂脚手架超高判断起始高度
当“超高顶标高-超高底标高”大于超高判断起始高度设置值时,就会计算超高满堂脚手架。
2.4满堂脚手架超高计算起始高度
超高满堂脚手架通常按多少个超高层计算,当判断需要计算超高后,则从超高计算起始高度处向上根据计算规则计算几个超高层,进而计算出超高满堂脚手架面积。
十一、吊顶装修
吊顶装修中,可以设置吊顶脚手架的计算方法 1. 吊顶脚手架面积计算条件 提供了两种方法: 0 不计算
1 吊顶脚手架高度超过3.6m 计算
当选择吊顶脚手架高度超过3.6m 计算时,脚手架高度由“吊顶脚手架顶面”-“吊顶脚手架底面”计算而得。
2. 吊顶脚手架高度
2.1吊顶脚手架底面计算方法 提供了一种方法: 0 楼地面
2.2吊顶脚手架面积取楼地面原则
由于GCL2008放开了标高限制,所以很可能板顶的标高并非当前层层底标高,在吊顶脚手架底面计算方法中所提到的楼地面需要确定其计取原则,软件提供了三种方式: 提供了三种方法: 0 当前楼层底标高 1 取离吊顶底近的楼板 2 取离吊顶底远的楼板 2.3吊顶脚手架顶面计算方法 提供了三种方式: 0 当前楼层顶标高 1 取离吊顶上面近的楼板 2 取离吊顶上面远的楼板
十二、独立柱装修
1. 室内独立柱装修高度
1.1室内独立柱装修抹灰底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了两种方法:
0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地面开始算起 1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踢脚开始算起 1.2室内独立柱装修抹灰顶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了七种方法:
0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1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0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2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20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3 有吊顶或有墙裙时采用吊顶高度或板底高度+100, 无墙裙无吊顶算到板底 4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200,否则采用板顶高度 5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5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6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00,否则采用层高-80 1.3室内独立柱装修块料底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了两种方法:
0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踢脚开始算起 1 如果有墙裙,从墙裙算起,否则高度从地面开始算起 1.4室内独立柱装修块料顶标高计算方法 提供了两种方法:
0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1 有吊顶时采用吊顶高度+100,否则采用板底高度 2. 室外独立柱装修高度
2.1室外独立柱装修抹灰底标高计算方法
主要考虑首层装修时是从哪里开始,和有无墙裙、有无地下室的关系。提供三种计算方法: 0 有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楼层底标高);无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室外地坪算起)
1 有地下室,从楼层底标高开始计算;无地下室,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不考虑有无墙裙)
2 有墙裙,从墙裙顶;无墙裙首层从室外地坪算起(不考虑有无地下室),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2.2室外独立柱装修块料底标高计算方法
主要考虑首层装修时是从哪里开始,和有无墙裙、有无地下室的关系。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0 有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楼层底标高);无地下室有墙裙,从墙裙顶开始计算(无墙裙从室外地坪算起)
1 有墙裙,从墙裙顶;无墙裙首层从室外地坪算起(不考虑有无地下室),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十三、保温层
保温层中,可以设置保温层底标高的计算方法,主要考虑首层在有无地下室的情况下如何计算。提供了两种方法:
0 有地下室,各楼层均从楼层底标高开始计算;无地下室,首层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1 有地下室,首层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无地下室,首层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十四、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中,可以设置综合脚手架超高计算时取层高的原则。例如综合脚手架超高计算规则为:“层高超过3.6m 计算超高,每增1m 计算一个超高”。此规则中提到的“层高”如何计取,就可以通过本计算设置项进行设置。
1. 顶层综合脚手架超高取层高的原则 提供三种方法:
0 取建筑面积所在层的层高 1 取离建筑面积顶面近的板 2 取离建筑面积顶面远的板 2. 非顶层综合脚手架超高取层高的原则 提供了三种方法:
0 取建筑面积所在层的层高
1 取当前建筑面积上面与其投影重叠的建筑面积(多个相交时找距离远的建筑面积)之间距离 2 取当前建筑面积上面与其投影重叠的建筑面积(多个相交时找距离近的建筑面积)之间距离 十五、其他
1. 模板优先级
当两构件类型相交时,平齐面的模板优先计算给哪个构件?就是通过模板优先级来确定的,如下图所
示,构件越靠前级别越高,计算时优先计算给级别高的构件。
例如下图梁与板相交,梁为上返梁,梁底与板底平齐,此时平齐处的模板应该计算给哪个构件?通过模板优先级查到梁>现浇板,所以会计算给梁。
2. 房间装修遇到间壁墙的施工顺序
很多地区的计算规则中对于楼地面装修面积,不扣除间壁墙所占面积,需要扣除孤墙所占面积。如下图所示,一段间壁孤墙是扣除还是不扣除呢?
可以通过该计算设置项进行控制,提供了两种计算方法: 0 间壁墙先做
解释:选择间壁墙先做,楼地面装修面积计算时会按照楼地面装修面积与间壁墙的计算规则选项进行计算,而不是按照楼地面装修面积与孤墙的计算规则选项计算。 1 房间装修先做
解释:选择房间装修先做,楼地面装修面积计算时会按照楼地面装修面积与孤墙的计算规则选项进行计算,而不是按照楼地面装修面积与间壁墙的计算规则选项计算。
揭秘GGJ2009计算设置之一
——“柱/墙柱”篇
序言
你是否正为不清楚软件如何计算钢筋而发愁?
你是否正为不知道如何调整设置以适应工程中非常规的钢筋构造而烦恼?
你是否正在工程结算中,为如何巧妙利用计算设置使自己在结算中处于有利态势而困惑呢? 今天,我们带领大家进入神秘的计算设置,希望能对各位的工作有所帮助。下面先介绍柱算量的基本方法,然后介绍软件中的计算设置,包括内容介绍、影响范围和平法来源。
一、算量基本方法
柱/墙柱钢筋的计算主要是纵筋和箍筋的计算,并因所处楼层的不一样,计算也略有不同。 (一) 、基础层 (1)柱/墙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插筋弯折
GGJ2009中,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可通过调整“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来设置。 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
(2)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
(二) 、中间层 (1)柱纵筋
中间层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2)柱箍筋
中间层箍筋根数=N 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 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 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 、顶层
顶层框柱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且不同位置的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1)边角柱
边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 +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角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 、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 ):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 ):梁高-保护层 b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顶层边角柱外侧钢筋节
点
顶层边角柱内侧钢筋节点
(2)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 +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 ):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 ):梁高-保护层
二、软件计算设置 公共设置项
1. 柱/墙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
批注: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两肢箍,通常按2根进行计算;
影响范围:基础内箍筋的数量; 来源:04G101-3第45页。
2. 梁(板)上柱/墙柱在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
批注:简单说就是从梁上起的柱。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柱子传到下面它生根的梁上,然后梁再通过支撑它的柱子传至基础;一般是梯柱或构造柱。一般是两肢箍,通常按2根进行计算; 影响范围:梁上柱/墙柱存在时,梁内箍筋的数量; 来源:03G101-1第39页;
来源: 00G101第25页(选择0时) 03G101-1第34页 7. 柱/墙柱搭接部位箍筋加密 批注:提供是、否两种选择;
影响范围:柱/墙柱箍筋的数量;只用于柱纵筋采用绑扎搭接方式,对于采用机械焊接搭接无影响; 8. 柱/墙柱箍筋加密范围包含错开距离 批注:提供是、否两种选择;
通常,我们设计时不建议所有钢筋在同一截面断开;当接头率不为100%时,接头间的距离即为错开距离;如选择是,则该部分箍筋加密;如选择否,则该部分箍筋不加密; 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
9. 绑扎搭接范围内的箍筋间距min(5d,100)中,纵筋d 的取值 批注:提供上下层最大直径和上下层最小直径两种选择;
影响范围: 箍筋的数量;当纵筋采用绑扎搭接方式时,对加密区的长度和箍筋数量有影响;当纵筋采用套筒连接方式时,无影响; 10. 柱/墙柱螺旋箍筋是否连续通过
批注:提供是、否两种选择;选择“是”的时候,基础和顶层各增加一圈半的水平端;选择“否”的时候,每层钢筋开始和结束时各增加一圈半的水平端; 影响范围:螺旋箍筋的长度; 11. 层间变截面钢筋自动判断
批注:提供是、否两种选择;选择“是”,软件自动判断钢筋是连续通过还是弯折;选择“否”,软件默认按钢筋在变截面连续通过处理,此项设置只针对矩形柱/墙柱,需要用户手动去调整哪些钢筋进行弯折;如纵筋2B20需要截断弯折,在其前面加*号,但需注意的是,需要在非全部纵筋中加,在全部纵筋中加无效;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12. 柱/墙柱圆形箍筋的搭接长度
批注:当圆形箍筋长度超过搭接设置中设定的值时,需要进行搭接;搭接长度,软件提供max(锚固长度,300) 和300两种选择; 影响范围:箍筋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40页;
柱
13. 柱纵筋伸入基础锚固形式
批注: 提供“全部伸入基底弯折”和“角筋伸入基底弯折”两种选择; 选择“全部伸入基底弯折”时,所有柱纵筋都按照“基础插筋节点”计算;
选择“角筋伸入基底弯折”时,角筋按照“基础插筋节点”计算,其他柱纵筋按“一个锚固长”计算;
该设置只对节点一、二、三、四、六有效,对节点五无效;无效的原因是节点五规定对所有钢筋都加一个锚固长;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来源:06G101-6第67页;
14. 柱基础插筋弯折长度 批注: 默认“按规范计算”;
对于基础节点形式选择为节点一、节点二
当(基础底板厚-保护层)≥0.5*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12d,150) 当(基础底板厚-保护层)≥0.6*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10d,150) 当(基础底板厚-保护层)≥0.7*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8d,150) 当(基础底板厚-保护层)≥0.8*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 对于基础节点形式选择为节点三、节点四
当(基础底板厚/2-保护层)≥0.5*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12d,150) 当(基础底板厚/2-保护层)≥0.6*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10d,150) 当(基础底板厚/2-保护层)≥0.7*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8d,150) 当(基础底板厚/2-保护层)≥0.8*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 用户可以输出具体数值或数值*钢筋直径或数值*锚固长度;
影响范围:插筋的长度;该项不仅适用于基础的插筋,还适用于梁上柱的插筋; 来源:04G101-3第32页;
15. 矩形柱基础锚固区只计算外侧箍筋
批注: 提供是、否两种选择;选择是,基础内的箍筋按非复合箍计算;选择否,基础内的箍筋按柱内的箍筋计算;
影响范围:箍筋的长度; 来源:04G101-3第32页; 16. 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 批注:默认“按规范计算”; 底层柱,露出长度=1/3*柱净高
非底层柱,露出长度=max(1/6*柱净高, 柱长边尺寸,500) 用户可以输出具体数值或数值*钢筋直径或层净高/数值;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36页; 17. 纵筋搭接范围箍筋间距
批注:提供min(5*纵筋直径) 和箍筋的加密间距两种选择; 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 来源:03G101-1第40页; 18. 不变截面上柱多出的钢筋锚固
批注:适用于截面不变钢筋发生变化的情况;钢筋无法与下层钢筋连通,向下锚固时的锚固值;用户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或数值*锚固长度或数值*纵筋直径;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36页; 19. 不变截面下柱多出的钢筋锚固
批注:适用于截面不变钢筋发生变化的情况;钢筋无法与上层钢筋连通,向上锚固时的锚固值;用户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或数值*锚固长度或数值*纵筋直径;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36页;
20. 非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 批注:默认“按规范计算”; 绑扎,露出长度=0
焊接或机械连接,露出长度=500
用户可以输出具体数值或数值*钢筋直径;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42页; 墙柱
21. 暗柱/端柱基础插筋弯折长度 批注:与14. 柱基础插筋弯折长度类似; 影响范围:插筋的长度; 22. 抗震暗柱/端柱纵筋露出长度 批注:默认“按规范计算”; 露出长度=500;
用户可以输出具体数值或数值*钢筋直径或层净高/数值;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70页; 23. 暗柱/端柱垂直钢筋搭接长度
批注:提供“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和“按平法图集计算”两种选择; 如选择“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
搭接率≤25%时,搭接长度=1.2*锚固长度; 搭接率为50%时,搭接长度=1.4*锚固长度; 搭接率为100%时,搭接长度=1.6*锚固长度; 如选择“按平法图集计算”,搭接长度=1.2*锚固长度;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48页; 24. 暗柱/端柱纵筋搭接范围箍筋间距 批注:与17. 纵筋搭接范围箍筋间距; 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 25. 暗柱/端柱顶部锚固计算起点
批注:提供“从梁底开始计算锚固”和“从板底开始计算锚固”两种选择; 对柱、梁、板有重合的部分有效;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26. 暗柱/端柱封顶按框架柱计算 批注:提供是、否两种选择;
选择是,暗柱/端柱顶层节点按“墙柱纵筋节点锚固计算”;
选择否,暗柱/端柱顶层节点按“顶层边角柱外侧纵筋” 、“顶层边角柱内侧纵筋”、“顶层中柱”计算;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27. 非抗震暗柱/端柱纵筋露出长度 批注:与非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类似;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非抗震暗柱/端柱纵筋露出长度
对于组合构件楼梯的套做法全面解析
GCL2008软件中楼梯可以使用组合构件也可以直接定义参数化楼梯,1254版本中提供了5种参数化楼梯
但参数化楼梯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组合构件绘制楼梯,可以根据实际工程组合出多种形式的楼梯,本文中我们重点介绍一下组合楼梯的使用。下面以北京01定额为例,从各构件(楼梯/直行梯段/平台板)的定义/画图/套做法三方面讲解。
北京01定额中规定“整体楼梯包括休息平台、平台梁、斜梁及楼梯的连梁,按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 的楼梯井,伸人墙内部分不另增加” 。如果楼梯井宽度小于500mm ,同时不考虑楼梯装修的话,在软件中可以直接定义“楼梯”并用点画或画线的方法画出楼梯即可,套取相应楼梯定额6-40现浇砼构件 楼梯 直形 C25(C25砼为例),工程量表达式选择“TYMJ(水平投影面积)即可。
但是,往往实际工程中既要算楼梯的混凝土,又要算楼梯的装修及相应的栏杆/扶手等,这就需要在组合楼梯之前定义好直型梯段及平台板(休息平台)、梯梁、梯柱等构件,然后进行楼梯的组合。
一、定义直型梯段
在定义直形梯段时需要注意,如果是室外楼梯需要将属性中“建筑面积计算方式”一项
选择“计算一半”;楼梯为室内楼梯时,属性中“建筑面积计算方式”一项的选择就不起作用了,在画建筑面积时将楼梯间覆盖画,楼梯间位置的建筑面积不会重复计算。在绘制直形梯段时要注意“设置楼梯起始踏步边”。直形梯段构件中需要套做法如下:
1、楼梯各种面层(包括踏步、平台)按楼梯间净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工程量代码 选择“投影面 积TYMJ”。
2、防滑条:地砖楼梯面层的话一般做金属防滑条(水泥面定额综合考虑了金刚砂防滑条)。 防滑条的计算:如果是沿踏步通长设置的,则“踏步数TBS*防滑条单根长度*每踏步防滑条根数”; 如果防滑条不是通长的,则按实际长度计算,一般情况下,是按“(踏步的长度-300)*踏步个数*每踏步防滑条根数”计算。
3、楼梯底部抹灰:套天棚抹灰子目,工程量表达式选择“底部面积DBMJ” 4、栏杆:工程量表达式选择“矩形梯段单边斜长JXTDDBXC*栏杆高度” 5、单跑楼梯的靠墙扶手:工程量表达式选择“矩形梯段单边斜长JXTDDBXC”
二、休息平台用楼板来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定义“现浇板”构件时,要将属性中“是否是楼板”一项改为“否”并调整好平台板的顶标高。
休息平台需要套做法如下:
1、水泥面或者楼梯贴砖量:工程量表达式选择“投影面积TYMJ”。
2、楼梯平台底部抹灰:套天棚抹灰子目,工程量表达式选择“
投影面积
TYMJ”。 三、梯梁梯柱的处理
楼梯间的梯梁和梯柱可以用框架梁和框架柱来处理。在定义梯梁时注意修改梁的“起点顶标高”和“终点顶标高”;定义梯柱时注意修改柱的“顶标高”和“底标高”。
梯梁梯柱的做法套用:如果楼梯是按投影面积计算,则梯梁不用单独套项,此时梯梁是含在投影面积里的,如果梯梁需要单独计算混凝土量,则可以套取梁的相应定额子目。梯柱还是套用柱的定额子目。 四、楼梯间装修
楼梯间进行装修时要分底层、中间层和顶层,用房间来处理楼梯间的装修。底层楼梯间在装修时,房
间里需要依附墙面、地面、踢脚等装修构件;
中间层楼梯间在做装修时需要依附墙面装修构件;
顶层楼梯间在做装修时需要依附天棚、墙面等装修构件,所以要分别定义房间装修。
五、组合楼梯的绘制
直行梯段/休息平台/梯梁/梯柱/楼梯间的装修画好后,在楼梯构件下“新建组合构件”形成楼梯,在楼梯构件中需要注意的是属性中“建筑面积计算方式”如果是室内楼梯选择“不计算(”否则会重复算量并合计到
‘
建筑面积’构件中的计算面积中),室外楼梯可选择“计算一半”。
钢筋抽样GGJ2009
1. 在GGJ10.0中,变截面柱通过在下层柱的纵筋中输入“*”表示本层锚固,GGJ2009中是否自动判断变截面柱钢筋?
答:GGJ2009中,柱的计算设置中有“层级变截面钢筋自动判断”的选项,选择“是”时,软件自动判断是否连续通过,但是如果纵筋输入“*”,该设置不起作用。
2、在钢筋2009里面可不可以把新建工程使默认的“报表类别”和“损耗设置’等内容修改为常用的内容,因为本地区大多数工程的设置都一样,每次都来设置比较麻烦。
答:可以。点击“工具”菜单中的“选项”。点击“其它”,在里面可对初始缺省工程设置进行设置,以后相同类型工程就不用再设置了,如图1所示。
3、钢筋10.0
在工具菜单中“选项”里,有“单双面焊计算搭接长度”的选项,在钢筋2009里怎么没有呢?
答:在钢筋2009里,工程设置——计算设置——搭接设置,界面左下角有这个选项可以设置,如图2所示。
4、在当前楼层中,已经在轴网上绘制了构件图元,这时候发现轴网轴距定义错误,修改轴距后已经绘制好的构件图元位置全部错误,需要重新绘制时怎么办?
答:用“块拉伸”的功能即可处理。可以把构件拉伸或者压缩到指定的长度。这样就避免了轴网修改了长度,构件重复绘制的问题。
5、之前建立的楼层,没有绘制构件,为什么无法删除?
答:绘图区域处于该楼层,无法删除,在绘图区域切换到其他楼层,再删除即可。 6、10.0做的工程转成2009的会不会被覆盖?
答:不会被覆盖,软件会在原来文件的位置保留一个GGJ10.0的备份,升级后生成新的文件。 7、关于钢筋软件2009—工程设置—弯勾设置里“箍筋弯勾平直段计算按构件抗震考虑”选项是否需要打对勾,此设置有什么作用?
答:抗震箍筋弯勾是11.9d ,非抗震的是6.9d 。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工程是抗震的,但某些构件是按非抗震设计的,比如井字梁。此时,工程中大部分构件都应按抗震的11.9d 计算,非抗震构件都按6.9d 计算。此时就可以把这个勾勾选,同时,把需要按非抗震计算的构件属性中的抗震等级选为非抗震。如图3所示。
8、在GGJ2009中是否可以修改辅助轴线的颜色?
答:可以,辅助轴线绘制完毕后,选中查看属性编辑器,在“显示样式”中修改即可,如图4所示。
9、工程中没有用到一级筋。是否需要在搭接设置中把一级筋的行删除?
答:不需要删除,对于没有使用的钢筋不用关注,只要把用到的钢筋搭接设置为需要的即可。 10、工程中,柱子的上下加密区的箍筋数量已经给定,怎么处理?
答:可以按照以下格式输入:【(肢数) 】;例如:13A8-100(4*4)/200(2*2)。柱的箍筋输入可以参照文字帮助中的内容。
图形算量GCL2008
1. 在画图时如何捕捉到线性图元的顶点,比如墙或梁的顶点(如图所示)?
答:如果我们要捕捉到线式构件图元墙或梁的顶点,可以在工具菜单-自动捕捉设置中,将选项“顶点(线式)”画上勾,再绘图即可。如图所示。
2. 工程中相邻两阳台对应的门联窗是对称 ,即一个窗在门的左侧、 另一个窗在门的右侧,软件中如何处理?
答:新建门联窗时,在属性中修改“窗位置”属性,可以选择“靠左”或“靠右”,如图所示。
3. 二层层高为2.8米,混凝土墙为什么计算出了超高模板面积?
答:原因是修改了“工程设置”------“计算设置”------定额规则中“墙”的“超高底面取楼地面原则”选项,用户给改成了下图所示的先项,且首层又没画顶板,所以2.8米的层高会计算出超高模板面积。
将此选项先成“0取当前楼层的层底标高”即可。
4. 室外地坪为相对标高为-0.3,首层层高3M ,为什么首层的外墙外保温高度按3M 算,没加室外地坪高差?
答:软件在“工程设置”-----“设计设置”界面下,可以调整保温层的“保温层底标高计算方法”,将设置选项调整成“1、有地下室,首层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 无地下室,首层从室外地坪开始计算,非首层从楼层底标高开始计算”即可。 5. 拱形门窗上的拱形过梁如何处理?
答:可以利用异型连梁、异型圈梁构件代替过梁。在定义连梁或圈梁构件时要新建异型连梁或新建异型圈梁,定义好网格,然后绘制拱形过梁的截面(门窗洞口宽度方向的拱形截面),定义好连梁或圈梁后在画图时,梁长度为墙宽就可以了。
6. 图形算量中, 基础梁的梁垫怎么绘制?
答:用线式矩形垫层可以处理。在垫层界面“新建线式矩形垫层”,输入垫层宽(梁宽加出边距离),在绘制垫层时利用“智能布置”-----按“梁中心线”智能布置即可。如图所示:
7. 在绘图时我们能遇到上下层不连续的问题,三维显示中整楼显示时上下层是错位的,不在同一垂直面上,如何处理?
答:这种情况,有可以是导CAD 图造成的,在导图时没有重定位CAD 图,导致上下层不在同一个原点上,所以三维显示时上下层会错位。这时可以利用“工具”菜单下“设置原点”的功能,将每一层的原点都设置在同一位置,比如以A 轴与1轴相交处为原点,则每层都要设置原点,且以这个点为原点就可以了。
8. 汇总计算时提示“FJ-1 第-1层 被分割成几个独立的图元,请重新布置”,如何处理?
答:这个错误提示是房间出现的错误,一般情况下画好房间后,在房间中又画了墙,这样墙就把房间给分割了,所以汇总时会出现此错误提示。可以将房间及装修构件删除重新绘制就可以了。
9. “查看构件图元工程量计算式”界面中的三维扣减的中间量中,扣KZ-1,其中是什么意思?
答:表示柱所在的位置。如图所示:
10.
筏板基础上的后浇带怎么布上去啊?图形08软件中没有单独的后浇带构件,怎么操作?
答:软件中有后浇带构件,建立后浇带并绘制到筏板上,软件即可计算出筏板后浇带的量,套取相应的做法就可以了。如下图所示:
11. 在绘制单层工业厂房的柱子时,上下柱子的截面是不一样的,软件如何处理?
答:GCL2008软件对于这种上下不同截面的柱子,建立两个不同截面的柱子,通过设置柱的顶标高和底标高可以进行重叠布置。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