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13-2020)]公示

合肥“地下城”大致沿着“轨道”建

10大区域重点发展地下空间,沿轨道线路分布20个具体节点

【字体:大 中 小】  2013年07月15日23时37分

中安在线7月15日讯 随着合肥轨道交通建设大幕拉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有序建设就显得更加刻不容缓。目前,合肥的地下空间利用非常有限,在中心城区,地下停车场(库)就早已不能满足市民需求。今日,《合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13—2020)》专家评审会在肥召开。该规划将于7月16日起进行公示,公示期限15天。

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布局结构图

合肥“地下城”开发空间达10多亿㎡

目前,合肥市地下空间还是以地下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数量又远远少于配建的停车场数量;大型的地下综合体和地下商业设施与其他类型的地下设施也才刚刚起步。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合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据测算,合肥市区887平方公里的地下空间可有效开发资源量,折算成建筑面积为4.95-8.56亿㎡,而主城区1220平方公里的地下空间可有效开发资源量,折算成建筑面积为6.85-11.82亿㎡。通过这些地下空间的利用,可加强建设地下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和地下停车库,逐步打造一个地下交通便捷、服务设施完备、生活工作高效的品质城区。

主城区将重点开发,环巢湖限制开发

地下空间因其特殊的地质问题,并不是任何一处都可以开发利用的。因此,此次规划中将“文物保护区、滩涂区、地震断裂带周围、绿化廊道、防护绿地、水源保护区、生态用地、特殊用地、地质条件不允许开发的地区等明确为“慎建区”,市区级公园绿地、郊野公园绿地、城市绿地、水体、现状保留地面建筑区、已开发地下空间区均为“限建区”。广场、空地、道路、规划拆除重建地区、新开发建设地区为“适建区”。

按照此次规划设计,合肥主城区将成为地下空间的重点开发区域,“以单项地下工程为点、地下轨道交通为线、各级中心地下公共空间为面,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地下空间结构。”巢湖城区、庐江城区、长丰城区将采取“积极开发”的态度,合巢产业新城、庐南产业新城、空港产业新城为“适度开发”。而对于环巢湖地区,则进行“限制开发”。根据规划,“城市水域下部空间原则上不得安排开发类的地下空间利用。但城市市政管网、轨道交通、隧道、地下道路可穿越水域。”

地下空间开发大致沿着“轨道”建

目前,合肥市地下空间开发考虑不足,各自为政,缺乏相互联系。如,已经存在的大量建筑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较大的制约;相应的,部分公共建筑下的地下空间尽管已经开发,却为在将来的建设中将各地下空间连接成片增加了难度。

根据这一规划方案,未来合肥地下公共空间将以轨道1号线和轨道2号线形成的“十字型”地下空间发展轴,轨道3号线和轨道4号线形成的“环型”地下空间发展轴,总体呈现出“两轴一环”的格局。发展地下空间的重点区域目前框定为10个,分别是合肥火车站地区、老城商业中心区、高铁站地区、滨湖核心区、市政务文化核心区、省级文化中心区、王咀湖地区、少荃湖地区、东部新城中心区、西南新城中心区,合计31.3平方公里。另外,沿轨道线路分布的具体节点则有20个,分别为合肥站、大东门站、三孝口站、三里庵站、太湖路、宿松路站、潜山路站、祁门路站、望江西路站、庐州大道站、紫云路站、上海路站、蒙城路站、北二环路站、长宁大道、习友路站、翡翠路站、东二环路站、当涂路站、采石路站、大众路站。

以浅层开发为主,深度在-30米以内

在规划期内,合肥市地下空间适宜开发深度主要控制在浅层(0~-15m)和中层(-15~-30m)之间。一般地区以浅层开发为主,城市重点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深度在规划期内应达到中层。远景时期,随着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部分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度可达深层(-30m以下)。

在0至-15米的浅层地下空间,将主要是商业服务、公共步行通道、交通集散、停车等功能,在城市道路下的浅层空间优先安排市政管线、综合管廊、轨道、人行道等功能。-15至-30米的中层空间,主要是停车、交通集散、人防等设施,在城市道路下的中层空间可安排轨道、地下道路、地下物流等功能。 -30米以下的深层空间,则主要是公用设施干线和轨道交通线路等设施。

主城区地下空间近期规划重点地区

近期重点布局四大区域 市政设施尝试地下化

记者在规划中看到,合肥最先启动的“地下城”建设将集中在火车站片区、高铁站片区、老城商业中心区、滨湖核心区四个重点区域。

地下交通建设方面,2020年内,将建设完成4条线路,同时开工建设轨道5号线、6号线,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总体上呈“棋盘放射”形态。此外,主城区范围内规划客运枢纽48座,通过将枢纽站点的地下空间进行立体化开发,实现交通转换和商业开发的双重功能。考虑到未来私家车的保有量将越来越大,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主城区范围内共规划地下公共停车场85个,其中二环以内共58个。按照规划,未来合肥还将形成地下道路系统和地下步行系统,规划建议在主城区范围内新建地下车行通道45座(包括地下隧道和地下立交);2020年,合肥主城区范围内规划建议新建独立地下人行通道42个。

在重点市政设施方面,地下变电站、地下雨水蓄水池、地下污水处理厂、地下垃圾转运站等都在近期规划建设之列。如,在老城区、高铁站片区、淝河片区、包河工业园片区计划建设4座雨水调蓄池;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城区建其地下污水处理厂;结合轨道1、2号线建设,积极谋划主城区内110KV变电站采取地下化或与地面建筑相结合的方式;在滨湖核心区、中科智城地区,垃圾转运站也将结合地下空间的开发建于地下。(记者宋艺)

合肥“地下城”大致沿着“轨道”建

10大区域重点发展地下空间,沿轨道线路分布20个具体节点

【字体:大 中 小】  2013年07月15日23时37分

中安在线7月15日讯 随着合肥轨道交通建设大幕拉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有序建设就显得更加刻不容缓。目前,合肥的地下空间利用非常有限,在中心城区,地下停车场(库)就早已不能满足市民需求。今日,《合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13—2020)》专家评审会在肥召开。该规划将于7月16日起进行公示,公示期限15天。

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布局结构图

合肥“地下城”开发空间达10多亿㎡

目前,合肥市地下空间还是以地下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数量又远远少于配建的停车场数量;大型的地下综合体和地下商业设施与其他类型的地下设施也才刚刚起步。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合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据测算,合肥市区887平方公里的地下空间可有效开发资源量,折算成建筑面积为4.95-8.56亿㎡,而主城区1220平方公里的地下空间可有效开发资源量,折算成建筑面积为6.85-11.82亿㎡。通过这些地下空间的利用,可加强建设地下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和地下停车库,逐步打造一个地下交通便捷、服务设施完备、生活工作高效的品质城区。

主城区将重点开发,环巢湖限制开发

地下空间因其特殊的地质问题,并不是任何一处都可以开发利用的。因此,此次规划中将“文物保护区、滩涂区、地震断裂带周围、绿化廊道、防护绿地、水源保护区、生态用地、特殊用地、地质条件不允许开发的地区等明确为“慎建区”,市区级公园绿地、郊野公园绿地、城市绿地、水体、现状保留地面建筑区、已开发地下空间区均为“限建区”。广场、空地、道路、规划拆除重建地区、新开发建设地区为“适建区”。

按照此次规划设计,合肥主城区将成为地下空间的重点开发区域,“以单项地下工程为点、地下轨道交通为线、各级中心地下公共空间为面,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地下空间结构。”巢湖城区、庐江城区、长丰城区将采取“积极开发”的态度,合巢产业新城、庐南产业新城、空港产业新城为“适度开发”。而对于环巢湖地区,则进行“限制开发”。根据规划,“城市水域下部空间原则上不得安排开发类的地下空间利用。但城市市政管网、轨道交通、隧道、地下道路可穿越水域。”

地下空间开发大致沿着“轨道”建

目前,合肥市地下空间开发考虑不足,各自为政,缺乏相互联系。如,已经存在的大量建筑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较大的制约;相应的,部分公共建筑下的地下空间尽管已经开发,却为在将来的建设中将各地下空间连接成片增加了难度。

根据这一规划方案,未来合肥地下公共空间将以轨道1号线和轨道2号线形成的“十字型”地下空间发展轴,轨道3号线和轨道4号线形成的“环型”地下空间发展轴,总体呈现出“两轴一环”的格局。发展地下空间的重点区域目前框定为10个,分别是合肥火车站地区、老城商业中心区、高铁站地区、滨湖核心区、市政务文化核心区、省级文化中心区、王咀湖地区、少荃湖地区、东部新城中心区、西南新城中心区,合计31.3平方公里。另外,沿轨道线路分布的具体节点则有20个,分别为合肥站、大东门站、三孝口站、三里庵站、太湖路、宿松路站、潜山路站、祁门路站、望江西路站、庐州大道站、紫云路站、上海路站、蒙城路站、北二环路站、长宁大道、习友路站、翡翠路站、东二环路站、当涂路站、采石路站、大众路站。

以浅层开发为主,深度在-30米以内

在规划期内,合肥市地下空间适宜开发深度主要控制在浅层(0~-15m)和中层(-15~-30m)之间。一般地区以浅层开发为主,城市重点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深度在规划期内应达到中层。远景时期,随着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部分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度可达深层(-30m以下)。

在0至-15米的浅层地下空间,将主要是商业服务、公共步行通道、交通集散、停车等功能,在城市道路下的浅层空间优先安排市政管线、综合管廊、轨道、人行道等功能。-15至-30米的中层空间,主要是停车、交通集散、人防等设施,在城市道路下的中层空间可安排轨道、地下道路、地下物流等功能。 -30米以下的深层空间,则主要是公用设施干线和轨道交通线路等设施。

主城区地下空间近期规划重点地区

近期重点布局四大区域 市政设施尝试地下化

记者在规划中看到,合肥最先启动的“地下城”建设将集中在火车站片区、高铁站片区、老城商业中心区、滨湖核心区四个重点区域。

地下交通建设方面,2020年内,将建设完成4条线路,同时开工建设轨道5号线、6号线,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总体上呈“棋盘放射”形态。此外,主城区范围内规划客运枢纽48座,通过将枢纽站点的地下空间进行立体化开发,实现交通转换和商业开发的双重功能。考虑到未来私家车的保有量将越来越大,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主城区范围内共规划地下公共停车场85个,其中二环以内共58个。按照规划,未来合肥还将形成地下道路系统和地下步行系统,规划建议在主城区范围内新建地下车行通道45座(包括地下隧道和地下立交);2020年,合肥主城区范围内规划建议新建独立地下人行通道42个。

在重点市政设施方面,地下变电站、地下雨水蓄水池、地下污水处理厂、地下垃圾转运站等都在近期规划建设之列。如,在老城区、高铁站片区、淝河片区、包河工业园片区计划建设4座雨水调蓄池;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城区建其地下污水处理厂;结合轨道1、2号线建设,积极谋划主城区内110KV变电站采取地下化或与地面建筑相结合的方式;在滨湖核心区、中科智城地区,垃圾转运站也将结合地下空间的开发建于地下。(记者宋艺)


相关文章

  • 商业街建设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
  • 2015-2020年商业街建设市场深度调查分析 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AA157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 ...查看


  • 地下空间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2015-2020年中国地下空间市场深度调查分 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50796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查看


  •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合肥地铁交通调研
  • 地铁交通状况研究--基于合肥地铁交通现状调研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新型交通方式也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全国二线城市的合肥,随着经济的日渐崛起,人口和车辆的剧增,交通堵塞也日渐成为限制合肥城市发展的一大问题.为了解决这 ...查看


  •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草案公示 前言 2012年3月30日<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获国家住建部批复,按照住建部要求,<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查看


  • 合肥规划建设近400公里地下管廊 每公里造价9000万
  • 合肥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效果图 全新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地下管廊内管线有序,空间宽敞. 中安在线讯 据新安晚报报道,对于合肥人来说,地铁当前还是一个热词.实际上,像地铁一样同属"百年工程"的另一项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 ...查看


  • 高标准农田建设总则
  • ICS 65.020.01 B 00 DB43 南省地方标准 湖DB 43/T 876.1-2014 高标准农田建设 总则 General rules of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 (报 ...查看


  • 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 关于开展对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进行公示的通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和措施,实质上是有限的资源,在数量.质量.时间.空间和用途上的合理配臵.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土地利用总体 ...查看


  •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专题研究报告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报告 (送审稿)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8月 目 录 一.公众参与的工作组织 .................................. ...查看


  • 地下停车场 1
  • 学 号 10210123 课程设计 城建学院地下停车场规划设计 学班成 生姓名 级 绩 文树勋 地下1班 指导教师(签字) 土木工程学院 2013年1月13日 目 录 1城建学院停车现状调查与分析 .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