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通知要求报送[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落实情况总结报告

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兽医管理与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兽医卫生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和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兽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农业部决定对《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总结,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结内容

从兽医法律制度、机构设置、工作机制、人员队伍和条件保障建设等方面,认真总结《意见》实施以来本地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最新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下一步全面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建议。

二、提交报告

在全面总结基础上,提交总结报告。报告要真实反映本地区实际情况,把问题搞准、搞透,应提出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建议。请于4月30日前以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将评估报告报送农业部兽医局。

联 系 人:翟海华 万强

联系电话:010-59193371  59191691(传真)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15号)

改革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对于从根本上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精神,现就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尤其是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法律不完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提高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养殖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三)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三、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四)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五)建立兽医行政执法机构。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各类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作为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负责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行政执法工作,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对其进行归口管理,并加强其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建设。出入境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执行。

(六)建立健全各级兽医技术支持体系。承担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技术支持机构(实验室)是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的重要技术保障和依托。要整合现有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和资源,按照综合设置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级兽医技术支持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兽医技术资源,通过充实力量、资格认可、安全监管,切实加强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区域诊断实验室建设。

(七)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四、加强兽医队伍和工作能力建设

(八)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官方兽医是指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有权出具动物卫生证书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国家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现有兽医工作人员,要通过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并经资格认可、政府任命等办法,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人员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和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九)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对兽医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兽医人员,依法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参保的分流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其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十)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技术推广、疫情测报等机构的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和水生动物病害防治监控工作。

五、建立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十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所需经费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对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经费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经费,由各级财政纳入预算、及时拨付。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经费使用情况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十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设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按照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本地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建设项目纳入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六、抓紧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十三)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七、加强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十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由农业部牵头,会同中央编办、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事部、劳动保障部、法制办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加强对各地改革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十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农业部备案后组织实施。各地兽医工作机构的调整改革,原则上要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各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编制、财政、人事、发展改革(计划)、劳动保障等部门认真组织落实改革方案,并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确保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兽医管理与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兽医卫生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和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兽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农业部决定对《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总结,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结内容

从兽医法律制度、机构设置、工作机制、人员队伍和条件保障建设等方面,认真总结《意见》实施以来本地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最新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下一步全面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建议。

二、提交报告

在全面总结基础上,提交总结报告。报告要真实反映本地区实际情况,把问题搞准、搞透,应提出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建议。请于4月30日前以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将评估报告报送农业部兽医局。

联 系 人:翟海华 万强

联系电话:010-59193371  59191691(传真)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15号)

改革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对于从根本上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精神,现就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尤其是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法律不完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提高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养殖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三)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三、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四)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五)建立兽医行政执法机构。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各类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作为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负责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行政执法工作,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对其进行归口管理,并加强其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建设。出入境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执行。

(六)建立健全各级兽医技术支持体系。承担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技术支持机构(实验室)是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的重要技术保障和依托。要整合现有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和资源,按照综合设置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级兽医技术支持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兽医技术资源,通过充实力量、资格认可、安全监管,切实加强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区域诊断实验室建设。

(七)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四、加强兽医队伍和工作能力建设

(八)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官方兽医是指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有权出具动物卫生证书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国家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现有兽医工作人员,要通过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并经资格认可、政府任命等办法,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人员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和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九)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对兽医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兽医人员,依法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参保的分流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其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十)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技术推广、疫情测报等机构的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和水生动物病害防治监控工作。

五、建立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十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所需经费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对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经费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经费,由各级财政纳入预算、及时拨付。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经费使用情况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十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设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按照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本地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建设项目纳入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六、抓紧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十三)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七、加强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十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由农业部牵头,会同中央编办、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事部、劳动保障部、法制办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加强对各地改革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十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农业部备案后组织实施。各地兽医工作机构的调整改革,原则上要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各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编制、财政、人事、发展改革(计划)、劳动保障等部门认真组织落实改革方案,并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确保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关文章

  •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 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 首 页 | 农民教育动态 | 要 闻 | 工作通知 | 政策法规 | 理论研究 | 国际合作 | 体系建设 | 办学政策 | 风采展播 学校介绍 | 中职教育 | 中专后继续教育 | 科技培训 | 技能培训 | 三进村 | 技能鉴定 | 技 ...查看


  • 减免税政策汇编--企业所得税篇
  • 企业所得税篇一.省地方税务局审批项目 二.市级地方税务局审批项目 三.市.县(市)地方税务局审批项目 四.市.县(市)主管地方税务局备案项目省地方税务局审批项目 (一) 年减免税额在 20 万元以上受灾企业所得税减 免部门:市局 作者:系统 ...查看


  • 信息资源开发展史
  • 2000年 为了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的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2000年1月国家保密局发布 <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 >. 2000年2月13日,为了保障"政府上网工程"的顺利实施,确 ...查看


  • 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
  • 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实 施 意 见 各镇.乡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和省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查看


  • 中国畜牧兽医年鉴_各地畜牧业_安徽省畜牧业
  • 全省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专项经费8691.04万元.省财政共下达受H7N9流感影响扶持家禽业发展补助资金12081.52万元. 57.85元/千克.56.43元/千克和3.64元/千克,与上 年同比分别增长34.44%.25.4 ...查看


  • 2012年荆州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要点
  • 2012年荆州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要点 各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局): 为全面加强和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排部署和<荆州市2012年畜牧兽医工作意见>(荆牧医﹝2012﹞1号),2012年全市动物卫生 ...查看


  • 关于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 关于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神牧发[2010]1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神木镇永兴.西沟办事处: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贯彻落实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 ...查看


  • 安阳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宣传方案120110
  • 河南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 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 发河南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 发证工作宣传方案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局: 为加强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宣传工作的组 织领导,切实 ...查看


  • 关于动物防疫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关于动物防疫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邵武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叶土发 主 要 内 容 一.关于强制免疫 二.关于强制免疫用疫苗 三.免疫应激反应 四.免疫注意事项 五.关于畜禽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 六.关于动物防疫信息报告 七.关于动物疫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