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诗歌情感法

  诗歌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因此,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感情意蕴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感悟诗歌情感的方法。

  一、联系背景感悟情感法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风。因此,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特点,了解诗人的人生遭遇,感悟诗歌的感情意蕴。联系背景感悟情感法就是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特点、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来探索诗人的创作意图,了解诗歌所表现的感情意蕴。

  二、品析意象体会情感法

  诗歌拒绝无形体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所谓意象,就是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即诗歌中作者借以抒情的景、人、物等,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品析意象体会情感法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基本特征及其典型意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如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品析诗中意象“藤”、“树”、“鸦”、“道”、“风”、“马”、“桥”、“水”等,分别抓住其枯干、老态、归巢、古老、瘦弱、纤小、流动等特点,展开想象,由此可感受到断肠人浓郁的悲凉愁绪。

  三、置身意境体验情感法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完整而有机的画面。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赏析时要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诗中景、物、人,在头脑中浮现、加工,形成出一幅幅立体的图景,使人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

  置身意境体验情感法就是要求读者把自己放置于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中,用相应的生活经验来欣赏具有相应时代生活内容的作品,从而捕捉诗作的思想内涵。例如:读李白的《送友人》,可想象这样一幅画面:远处,山峦青翠,潺潺流水波光粼粼,绕城而过。空中,白云浮动,蓬草飞转。夕阳缓缓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在这山清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置身于此情此景,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就不难体会得到。

  四、吟咏诵读表达情感法

  诗歌是可以歌唱的,诗的语言富于音乐性。因此,吟咏诵读是体验诗情的又一途径。在吟诵中注意音步的顿宕、字音的轻重、语调的变化、音情的配合,体验音律、节奏,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可不知不觉进入诗境表达出诗情。

  诗歌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因此,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感情意蕴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感悟诗歌情感的方法。

  一、联系背景感悟情感法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风。因此,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特点,了解诗人的人生遭遇,感悟诗歌的感情意蕴。联系背景感悟情感法就是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特点、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来探索诗人的创作意图,了解诗歌所表现的感情意蕴。

  二、品析意象体会情感法

  诗歌拒绝无形体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所谓意象,就是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即诗歌中作者借以抒情的景、人、物等,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品析意象体会情感法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基本特征及其典型意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如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品析诗中意象“藤”、“树”、“鸦”、“道”、“风”、“马”、“桥”、“水”等,分别抓住其枯干、老态、归巢、古老、瘦弱、纤小、流动等特点,展开想象,由此可感受到断肠人浓郁的悲凉愁绪。

  三、置身意境体验情感法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完整而有机的画面。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赏析时要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诗中景、物、人,在头脑中浮现、加工,形成出一幅幅立体的图景,使人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

  置身意境体验情感法就是要求读者把自己放置于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中,用相应的生活经验来欣赏具有相应时代生活内容的作品,从而捕捉诗作的思想内涵。例如:读李白的《送友人》,可想象这样一幅画面:远处,山峦青翠,潺潺流水波光粼粼,绕城而过。空中,白云浮动,蓬草飞转。夕阳缓缓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在这山清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置身于此情此景,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就不难体会得到。

  四、吟咏诵读表达情感法

  诗歌是可以歌唱的,诗的语言富于音乐性。因此,吟咏诵读是体验诗情的又一途径。在吟诵中注意音步的顿宕、字音的轻重、语调的变化、音情的配合,体验音律、节奏,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可不知不觉进入诗境表达出诗情。


相关文章

  • [沁园春·长沙]教案1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课题 沁园春·长沙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沁园春·长沙>p3-4 指导思想 本节课教学以听读--品读--诵读贯穿教学始终, ...查看


  •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
  •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学生分析 现处于九年级的学生,在七八年级皆有学过现代诗歌,并进行过现代诗歌的创作,基本掌握了赏析现代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同时,面临着即将到来的中考,学生课业压力较重.为此,学习本课应在复习巩固现 ...查看


  • 雨巷说课稿
  • <雨巷>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戴望舒先生的成名作--<雨巷>.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 ...查看


  • 游子吟教学反思
  • 反思一:游子吟教学反思 <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丰富古诗积累.了解诗歌大意,体会母亲对儿子 ...查看


  • 1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谓知彼,首要的就是了解教材和学生 一.教材分析 <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阅读这些文 ...查看


  • 高中语文[蜀道难]说课稿
  • <蜀道难>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的说课篇目是李白的<蜀道难>,下面我将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查看


  •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教案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朦胧诗的时代背景及创作特色: 2.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诵读,感悟诗歌感情线索: 2.联想.想象欣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 ...查看


  • 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 怎样的基调 .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查看


  •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实录
  •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第九课(第35页)本课的第一课时,讲读课文. 教材分析 <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用拟人化了的儿童诗,诗中描写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小树在阳光的照耀下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