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简答

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简答

124、试论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答: 1、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 2、原告对下列事项承担举证责任:(1)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3)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4)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122、试述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答: 1、行政诉讼证据: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和事实。 2、特征:

(1)行政诉讼证据所要证明的最终事实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2)行政诉讼被告必须自始自终地承担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法定举证责任。(3)行政诉讼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证人和原告收集证据,作为被告代理人的律师也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信证据。(4)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有收集证据的权力,而无收信证据的义务,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判断证据。 119、试述第一审程序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

答: 1、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管辖权限,对案件进行初次审理的程序。 2、具有内容:(1)审理前的准备:①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和应诉通知书,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②审查决定是否需要并案审理或者分案审理;③初步审查诉讼文书和证据材料;④决定是否裁定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⑤准备并研究审理本案所需要依据的法律文件。(2)庭审程序:①开庭前准备阶段;②出庭情况审查阶段;③法庭调查阶段;④法庭辩论阶段;⑤合议庭评议阶段;⑥公开宣判阶段;⑦闭庭。

118、试述受理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

答: 1、受理是指原告起诉后,经受诉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行为。

2、受理的内容是人民法院通过对起诉的审查,决定是否受理。人民法院审查的内容主要是:(1)原、被告是否适格;(2)是否具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3)是否由受诉的人民法院管辖。

3、受理的法律后果(1)对具体行为的法律后果:被诉具体行为暂不具有最终和法律效力;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2)程序法上的后果:受理的法律取得案件审判权;原、被告的权利义务确定。

110、试述行政诉讼参加人、行政诉讼当事人与行政诉讼参与人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答: 1、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参加行政诉讼的

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2、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案件审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人。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及第三人。 3、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 4、诉讼参加人、当事人和参与人为不同的概念,其中诉讼参与人的范围更广,除参加人外,还包括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等。

117、什么是起诉?起诉应符合哪些条件?

答: 1、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

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

2、起诉的条件:(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96、什么是行政追偿?其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 1、行政追偿:指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2、构成要件:(1)赔偿义务机关已经向受损失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支付了赔偿金,返还了财产或恢复了原状。(2)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对加害行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

95、试概述我国行政赔偿的程序。

答: 1、行政赔偿程序,即行政赔偿请求人向国家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请求行政赔偿,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给予行政赔偿以及通过人民法院解决行政赔偿纠纷的方式、方法和步骤。 2、我国的行政赔偿程序采取行政先行的原则,即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之前,应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如果行政处理未能解决争端,则请求权人方可提起赔偿的诉讼程序。 3、行政赔偿请求的提起和受理(1)请求赔偿的要件: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请求人应有请求权;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请求;赔偿请求应在法律规定范围内。(2)请求方式:书面形式请求。(3)申请受理(4)申请拒绝。 4、行政赔偿诉讼(1)起诉的条件:以行政机关先行处理为前提;应针对违反职权行为;必须在行政处结束后3个月内提起;起诉人具有赔偿请求权;侵权损害必须是由行使职权的行为造成的。(2)原告只能是赔偿请求权者;被告只能是赔偿义务机关。(3)由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4)举证责任:由原告就损害事实承担举证

责任。(5)审理形式:与一般行政诉讼审理方式相同,但可以适用调解。

(6)判决的执行。

87、简述行政复议的管辖。

答: 1、行政复议的范围是指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范围。主要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2、可以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5)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6)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9)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10)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11)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3、可以申请复议的抽象行政行为:申请人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下列规定的审查申请:(1)国务院部门的规定;(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3)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但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

民政府规章。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 4、下列事项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内部行政行为、民事纠纷调解、国家行为

88、试述行政赔偿的概念与特征

答: 1、行政赔偿又称行政侵权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 2、行政赔偿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赔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赔偿。(2)行政赔偿的起因是行政侵权损害行为。(3)行政赔偿的义务主体只能是侵权行政机关。(4)行政赔偿范围以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侵权损害为限。(5)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

偿。(6)行政赔偿的法律责任主体是行政主体。

84、什么是行政复议,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1、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向作出该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2、其特征是:(1)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2)是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的行为。(3)是由相对方提起的一种依申请的行为。(4)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

67、什么是行政处罚?它有哪些特征?

答: 1、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2、行政处罚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处罚是以对违法行为人的惩戒为目的,而不是以实现义务为目的。(2)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3)行政处罚的适用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属外部行政行为。

64、什么是行政指导?它有何特征?

答: 1、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其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 2、特征:(1)非权力(2)事实行为(3)单方行为(4)适用弹性的管理领域(5)适用法律优先原则(6)一种外部行为

43、什么是行政许可?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 1、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依法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2、主要特征:(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3)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4)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5)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

40、试述行政立法的概念和特点。

答: 1、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2、特点:行政立法既有行政的性质,又有立法的性质。

36、试述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答: 1、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2、其主要特征

是:(1)具有从属法律性。(2)具有一定的裁量性。(3)具有单方意志性。(4)具有国家强制性。

9、什么是行政主体?它有哪些特征?

答: 1、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

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2、行政主体具有下列三个特征: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2)行政主体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 (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什么是行政法?它有哪些特点?

答: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的特点有: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

(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4)行政法规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5)行政实体性规范与行政程序性规范共存。

2、试述行政法的法源。

答: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根据制定主体、效力等级以及制定程序的差别可将行政法的法源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据。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或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6)行政法的其他渊源。

******************************************************************

1、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 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30、 行政行为:是指指主体行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31、 行政立法行为: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36、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47、 行政许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

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69、 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贫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68、 行政合同: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

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82、 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86、 行政复议机构:指行政复议机关内设置的专门负责复议工作的机构。

137、

129、

行为。

130、

为。

131、

147、 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管辖权限,对案件进行初次审理的程序。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具体运用于各种行政案受理:指原告起诉后,经受诉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行行政诉讼证据: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和事实。 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件,从而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活动。

93、 行政先行处理原则: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之前,应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如果行政处理未能解决争端,则请求权人方可提起赔偿的诉讼程序。

94、 行政追偿:指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简答

124、试论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答: 1、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 2、原告对下列事项承担举证责任:(1)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3)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4)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122、试述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答: 1、行政诉讼证据: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和事实。 2、特征:

(1)行政诉讼证据所要证明的最终事实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2)行政诉讼被告必须自始自终地承担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法定举证责任。(3)行政诉讼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证人和原告收集证据,作为被告代理人的律师也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信证据。(4)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有收集证据的权力,而无收信证据的义务,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判断证据。 119、试述第一审程序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

答: 1、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管辖权限,对案件进行初次审理的程序。 2、具有内容:(1)审理前的准备:①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和应诉通知书,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②审查决定是否需要并案审理或者分案审理;③初步审查诉讼文书和证据材料;④决定是否裁定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⑤准备并研究审理本案所需要依据的法律文件。(2)庭审程序:①开庭前准备阶段;②出庭情况审查阶段;③法庭调查阶段;④法庭辩论阶段;⑤合议庭评议阶段;⑥公开宣判阶段;⑦闭庭。

118、试述受理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

答: 1、受理是指原告起诉后,经受诉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行为。

2、受理的内容是人民法院通过对起诉的审查,决定是否受理。人民法院审查的内容主要是:(1)原、被告是否适格;(2)是否具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3)是否由受诉的人民法院管辖。

3、受理的法律后果(1)对具体行为的法律后果:被诉具体行为暂不具有最终和法律效力;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2)程序法上的后果:受理的法律取得案件审判权;原、被告的权利义务确定。

110、试述行政诉讼参加人、行政诉讼当事人与行政诉讼参与人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答: 1、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参加行政诉讼的

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2、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案件审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人。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及第三人。 3、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 4、诉讼参加人、当事人和参与人为不同的概念,其中诉讼参与人的范围更广,除参加人外,还包括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等。

117、什么是起诉?起诉应符合哪些条件?

答: 1、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

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

2、起诉的条件:(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96、什么是行政追偿?其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 1、行政追偿:指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2、构成要件:(1)赔偿义务机关已经向受损失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支付了赔偿金,返还了财产或恢复了原状。(2)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对加害行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

95、试概述我国行政赔偿的程序。

答: 1、行政赔偿程序,即行政赔偿请求人向国家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请求行政赔偿,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给予行政赔偿以及通过人民法院解决行政赔偿纠纷的方式、方法和步骤。 2、我国的行政赔偿程序采取行政先行的原则,即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之前,应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如果行政处理未能解决争端,则请求权人方可提起赔偿的诉讼程序。 3、行政赔偿请求的提起和受理(1)请求赔偿的要件: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请求人应有请求权;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请求;赔偿请求应在法律规定范围内。(2)请求方式:书面形式请求。(3)申请受理(4)申请拒绝。 4、行政赔偿诉讼(1)起诉的条件:以行政机关先行处理为前提;应针对违反职权行为;必须在行政处结束后3个月内提起;起诉人具有赔偿请求权;侵权损害必须是由行使职权的行为造成的。(2)原告只能是赔偿请求权者;被告只能是赔偿义务机关。(3)由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4)举证责任:由原告就损害事实承担举证

责任。(5)审理形式:与一般行政诉讼审理方式相同,但可以适用调解。

(6)判决的执行。

87、简述行政复议的管辖。

答: 1、行政复议的范围是指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范围。主要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2、可以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5)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6)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9)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10)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11)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3、可以申请复议的抽象行政行为:申请人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下列规定的审查申请:(1)国务院部门的规定;(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3)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但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

民政府规章。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 4、下列事项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内部行政行为、民事纠纷调解、国家行为

88、试述行政赔偿的概念与特征

答: 1、行政赔偿又称行政侵权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 2、行政赔偿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赔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赔偿。(2)行政赔偿的起因是行政侵权损害行为。(3)行政赔偿的义务主体只能是侵权行政机关。(4)行政赔偿范围以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侵权损害为限。(5)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

偿。(6)行政赔偿的法律责任主体是行政主体。

84、什么是行政复议,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1、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向作出该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2、其特征是:(1)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2)是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的行为。(3)是由相对方提起的一种依申请的行为。(4)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

67、什么是行政处罚?它有哪些特征?

答: 1、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2、行政处罚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处罚是以对违法行为人的惩戒为目的,而不是以实现义务为目的。(2)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3)行政处罚的适用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属外部行政行为。

64、什么是行政指导?它有何特征?

答: 1、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其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 2、特征:(1)非权力(2)事实行为(3)单方行为(4)适用弹性的管理领域(5)适用法律优先原则(6)一种外部行为

43、什么是行政许可?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 1、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依法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2、主要特征:(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3)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4)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5)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

40、试述行政立法的概念和特点。

答: 1、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2、特点:行政立法既有行政的性质,又有立法的性质。

36、试述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答: 1、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2、其主要特征

是:(1)具有从属法律性。(2)具有一定的裁量性。(3)具有单方意志性。(4)具有国家强制性。

9、什么是行政主体?它有哪些特征?

答: 1、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

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2、行政主体具有下列三个特征: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2)行政主体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 (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什么是行政法?它有哪些特点?

答: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的特点有: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

(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4)行政法规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5)行政实体性规范与行政程序性规范共存。

2、试述行政法的法源。

答: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根据制定主体、效力等级以及制定程序的差别可将行政法的法源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据。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或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6)行政法的其他渊源。

******************************************************************

1、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 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30、 行政行为:是指指主体行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31、 行政立法行为: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36、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47、 行政许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

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69、 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贫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68、 行政合同: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

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82、 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86、 行政复议机构:指行政复议机关内设置的专门负责复议工作的机构。

137、

129、

行为。

130、

为。

131、

147、 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管辖权限,对案件进行初次审理的程序。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具体运用于各种行政案受理:指原告起诉后,经受诉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行行政诉讼证据: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和事实。 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件,从而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活动。

93、 行政先行处理原则: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之前,应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如果行政处理未能解决争端,则请求权人方可提起赔偿的诉讼程序。

94、 行政追偿:指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相关文章

  • 伍劲松:我国税法行政解释制度之检讨
  • 中国网 | 时间: 2010-06-02 09:57:50 | 文章来源: <税务研究> [内容提要]税法必须经由解释,始能适用.我国的税法行政解释一向秉承"谁制定,谁解释"的权力模式,解释权由高层机关垄断行 ...查看


  • 行政管理学#作业答案
  • 基本信息 试卷号:9808 作业名称:第一次作业 学生学号:[1**********]15 学生姓名:陈丽媛 第一次作业 试题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名词选择题 案例选择题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1.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 ...查看


  • 行政管理学(第二版)习题
  •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行政管理学概说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管理 2.行政管理学 二.简答题 1.简述行政管理的公共性 2.行政管理学具有什么学科特点? 3.简述西方行政管理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第二章 行政主体与行政职能 一.名词解释 ...查看


  • 行政诉讼法新旧衔接的7个重要问题
  • 行政诉讼法新旧衔接的7个重要问题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对1989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旧行政诉讼法)进行了一次全面修改.修改后的行政诉 ...查看


  • 与行政许可司法解释相关的新闻
  •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规处组织学习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针对行政许可案件审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布了<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于本月4日 ...查看


  • 公共行政学考研笔记
  • 育明教育 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 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 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 ...查看


  • 你需要的民诉法司法解释深度解读(4月1日更)
  • 保障诉权:法庭纪律:电子证据:诚信原则:公益诉讼:小额诉讼--经过历时两年的论证起草和5次审委会讨论,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制定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司法解释<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终于在2月4日起正式施行. ...查看


  • 环境法作业-2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第一次作业 1.简答:什么是狭义的法律和广义的法律? 2.名词解释:法 3.名词解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4.简答:环境法的特征 5.简答:什么是环境法的一元目的论和二元目的论? 6.简答:现代环境法产生的三个阶段 7.简 ...查看


  • 工伤认定行政法规范解释的司法审查
  • 工伤认定行政法规范解释的司法审查 章志远  2012-10-25 17:01:07 来源:<清华法学>(京)2011年5期 [作者简介]章志远,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对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34个典型工伤认定行政案例的实 ...查看


  • [行政伦理学]名词解释
  • 一.名词解释 1 .伦理-- "伦理"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人们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其二,是指人们的行为应遵循的规范. 2 .道德--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这种原则.规范是依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