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 PSE半定量法
7.1.2.1 半定量法的评价步骤
(1) 通过将影响风险大小的三种因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S)和人员的暴露率(E),按各种情况划分成不同等级,并按照系统方法和企业经验分别赋予一定的量值,三种因素量值的乘积即为风险值(R),据此评价风险的大小,其简化公式为:R=P×S×E;
(2) 进行风险分析,确定特定危险源(危害)风险因素的情况和取值; (3) 按公式R=P×S×E计算出风险值; (4) 依据风险值评价风险的等级。 7.1.2.2 半定量法的评价标准
(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概率来表示,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其他情况介于0~1之间,如表1所示。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
(2) 事件后果的严重度――S
事件后果包括危及设备(含设施、构建筑物)安全、人员安全,和对人员健康、环境造成的影响。严重度分为10个等级,轻微为1,特别严重为10,其他情况介于1~10之间(取整),如表2所示。
表2: 事件后果的严重度(S)
(3) 人员的暴露率――E
在评价人员安全和健康时,人的暴露程度应从暴露的人数和暴露的时间来考虑;为便于计算公司职工基数为1000人,工作日以8小时计。在评价环境风险时,人的暴露程度应考虑暴露广度、环境性质和暴露周期。
表3: 人员暴露率(E)
风险控制措施提示
附件二:生产过程风险和危害因素分类
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风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危害因素分为六类。 1 物理性风险、危害因素:
1.1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1.2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1.3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1.4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1.5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1.6 电磁辐射。
1.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1.8 明火
1.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1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12 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13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14 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15 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 2 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2.1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2 自然性物质。
2.3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2.4 腐蚀性物质(腐蚀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2.5 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3 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
3.1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3.2 传染病媒介物。 3.3 致害动物。 3.4 致害植物。
3.5 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 4 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
4.1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4.2 健康状况异常。 4.3 从事禁忌作业。
4.4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4.5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4.6 其他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 5 行为性风险、危害因素:
5.1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5.2 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5.3 监护失误。 5.4 其他错误。
5.5 其他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
附件三:职业病分类
根据2002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病目录》,职业病分为十类115种。
7.1.2 PSE半定量法
7.1.2.1 半定量法的评价步骤
(1) 通过将影响风险大小的三种因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S)和人员的暴露率(E),按各种情况划分成不同等级,并按照系统方法和企业经验分别赋予一定的量值,三种因素量值的乘积即为风险值(R),据此评价风险的大小,其简化公式为:R=P×S×E;
(2) 进行风险分析,确定特定危险源(危害)风险因素的情况和取值; (3) 按公式R=P×S×E计算出风险值; (4) 依据风险值评价风险的等级。 7.1.2.2 半定量法的评价标准
(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概率来表示,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其他情况介于0~1之间,如表1所示。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
(2) 事件后果的严重度――S
事件后果包括危及设备(含设施、构建筑物)安全、人员安全,和对人员健康、环境造成的影响。严重度分为10个等级,轻微为1,特别严重为10,其他情况介于1~10之间(取整),如表2所示。
表2: 事件后果的严重度(S)
(3) 人员的暴露率――E
在评价人员安全和健康时,人的暴露程度应从暴露的人数和暴露的时间来考虑;为便于计算公司职工基数为1000人,工作日以8小时计。在评价环境风险时,人的暴露程度应考虑暴露广度、环境性质和暴露周期。
表3: 人员暴露率(E)
风险控制措施提示
附件二:生产过程风险和危害因素分类
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风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危害因素分为六类。 1 物理性风险、危害因素:
1.1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1.2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1.3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1.4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1.5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1.6 电磁辐射。
1.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1.8 明火
1.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1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12 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13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14 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15 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 2 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2.1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2 自然性物质。
2.3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2.4 腐蚀性物质(腐蚀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2.5 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3 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
3.1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3.2 传染病媒介物。 3.3 致害动物。 3.4 致害植物。
3.5 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 4 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
4.1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4.2 健康状况异常。 4.3 从事禁忌作业。
4.4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4.5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4.6 其他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 5 行为性风险、危害因素:
5.1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5.2 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5.3 监护失误。 5.4 其他错误。
5.5 其他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
附件三:职业病分类
根据2002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病目录》,职业病分为十类11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