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整理 地球的自传及其地理意义(2)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1学时

◆课程标准: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

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地貌,要求的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关于地表形态要注意有不同的概念解释。

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其公布的《地理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9)中,将地形和地貌合为地貌(也称地形)。

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即传统意义上的地貌),以说明地表形态的再变化。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高山、盆地等),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同时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外力)。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学时没有必要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种类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介绍,而应举例(即“标准”要求的“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景展示和示意图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说出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指出其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辨识大自然当中实际的地质地貌现象,理解其形成的复杂过程,树立敬畏自然的价值观。

2. 通过对地质作用及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探寻并掌握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地震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趋利避害,根据地质活动规律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内力作用的三种表现形式、基本含义、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板块构造运动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褶皱、断层的判断方式、构造地貌,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板书板画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手绘)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1学时

◆课程标准: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

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地貌,要求的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关于地表形态要注意有不同的概念解释。

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其公布的《地理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9)中,将地形和地貌合为地貌(也称地形)。

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即传统意义上的地貌),以说明地表形态的再变化。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高山、盆地等),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同时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外力)。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学时没有必要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种类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介绍,而应举例(即“标准”要求的“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景展示和示意图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说出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指出其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辨识大自然当中实际的地质地貌现象,理解其形成的复杂过程,树立敬畏自然的价值观。

2. 通过对地质作用及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探寻并掌握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地震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趋利避害,根据地质活动规律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内力作用的三种表现形式、基本含义、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板块构造运动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褶皱、断层的判断方式、构造地貌,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板书板画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手绘)


相关文章

  • 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 吉安市高中课改集体备课教案 学 校:吉安一中 学科备课组: 高一地理 主要负责人:刘林 成员:刘林.刘亮亮 一.课 题 :地球在宇宙中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 知识方面 1. 了解宇宙的含义及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类型,了解恒星.星云是宇宙中最基 ...查看


  •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传说课稿
  •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 说课稿 魏庄镇中心学校 何淑荣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地球自转>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人教版)<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框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地球自转和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查看


  •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学教案
  •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天体系统的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 ...查看


  • [地球的运动(一)]复习教案
  • <地球的运动(一)>复习教案 政史地 徐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会考条目要求)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用图来说明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同时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2.通过画图和计算,培养学生 ...查看


  •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案
  •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昼夜交替.时差.水平物体的偏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1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中的第三节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地球的运动特点,第二部分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 ...查看


  • [地理课程教学论]教案
  • <地理教学论>教案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并掌握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十年历程,明确地理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向和要求. 教学重点:课程的含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教学难点:课程与学科的区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查看


  • 地球公转 教案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咸宁学院 倪晓丹 分析知识类型:按学科性质分,本节内容属于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按地理知识本身属性分,本节内容属于地理理论知识自然地理结构,而以"自然地理环境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总结,紧扣可持续发展 ...查看


  •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教案
  •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大气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 2. 了解大气垂直分层及其各层特点 3. 理解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能力目标 1. 能用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说明大气的垂直分 ...查看


  •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程标准] (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本条"标准"要求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呈现出圈层结构,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