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举措。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对职业教学改革和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北京市外事学校正处于信息化、市场化及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信息化建设是北京市外事学校新时期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对促进学校教育均衡、提升教学质量、保障教育公平、服务终身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所职业学校,我们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管理业务和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实验实训、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培养、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区别于普通学校。所以,学校的信息化体系及信息化教学内容更加注重专业建设,要求专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学校考核和社会鉴定、校内实践与校外顶岗实习的一体化,强调实践教学、工学结合、学生专业技能鉴定等内容。各级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重点教材建设的相关管理信息是北京市外事学校注重的内容。 建设特色信息化实训教室 职业学校更注重对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训教室是北京市外事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到目前为止,学校在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覆盖上,实现了全校无盲点,而且为每间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更是将这些设备与不同专业的实训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化实训教室。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或大屏幕液晶显示屏。它们不是被死板地悬挂在墙上,而是根据专业特点融合在实训教室的整体装修内,使实训科目的教学氛围更加浓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 当然,这些设备最重要的作用还是辅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茶艺课堂为例,教师在教授学生冲泡技艺的时候会首先进行示范操作。由于操作空间有限,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楚教师的操作手法,教师可以通过连接摄像设备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同步投影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液晶显示屏上,便于学生观察学习。 此外,学校信息中心也不断地研究开发电子设备和技术,以便充分辅助教育教学。例如,学校在旅游综合实训教室内打造了一个半环屏幕,利用三个投影仪拼接将屏幕打满;在软件方面配合开发了天坛、故宫、天安门等景点,将之与虚拟环境结合。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实景导游,解决了因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人员组织、经费使用、安全措施等因素的制约问题,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自主研发培养教师队伍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北京市外事学校一直坚持自主研发活动。这样不仅使学校自己掌握了必要的科研技术解决日常工作问题,而且通过开发过程锻炼了一支拥有高效、实用的信息化素质的教师队伍。 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校信息中心就开始运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课件。课件完成后提供给一线教师使用,教师再将使用情况反馈给信息中心进行完善。一直以来,学校教师都在积极参与课件、软件和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应用。1998年,学校开始建设校园网,当时有20多位教师参与,这些教师在研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也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科研骨干。2001年~2003年,教育部启动全国职业院校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并面向全国招标,通过竞标和现场答辩,学校一举获得“餐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中华茶艺”和“中国旅游地理” 六个项目的开发资格。学校分两期进行远程网络课程建设,在学校信息中心的带领下,先后有30多位教师参与,共同协作完成。近年来,由学校师生自主开发的多个作品均在各项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咖啡制作多媒体仿真自主学习软件”“西湖龙井的沏泡与服务”更是荣获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 此外,学校率先尝试与国内知名的数字出版机构合作组建专业的数字化教材开发团队,由专业教师开发团队、专业出版团队和数字技术支持单位共同策划、设计、编写、制作,采用“终端+网络+资源+平台+技术”五位一体数字化教学资源研发与应用理论,通过数字出版技术进行模块化、立体化、功能化开发,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提供多种交互素材和示范性的多媒体资源。至今已经完成《西餐烹饪》《茶艺》《咖啡技艺》等多个专业的数字教材,逐步形成了数字教材研发流程,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校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校本教材、网络课程开发等环节不断锤炼教师队伍,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由一线教师参与开发的课件也更符合学校的实际教学需求,甚至还能满足社会学习人员的学习需求,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功能。 结合数字图书馆建设学习中心 由于学校地处市中心,占地面积有限,图书馆规模和藏书量受到了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并跟上当前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学校近两年着力构建数字图书馆,整合学校现有的数字资源(数字图书、电子课件、网络课程等),建设北京市外事学校学习中心,体现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数字图书馆不仅解决了实体空间问题,还有效地整合了校内、校外多种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2011年12月,北京外事学校数字图书馆正式向学生开放,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乐于徜徉其中。截至目前,学校数字图书馆共有电子图书12万册,电子报纸270份,电子期刊700多份,基本满足了师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需要。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根据教学和科研需要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资源库,解决了社会上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日常教学需要的问题。如“京菜研究基地”包含了京菜资源库、实习饭店网站及京菜论坛,是针对学校特色项目京菜研究研发的特色资源库;“网校”是一个在校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平台,学生登录该平台可以自学本校开发的《中华茶艺》《客房服务与管理》《中国旅游地理》等多个网络课程,并能进行小组讨论及合作。 打造高效的智慧互动课堂 对于iPad进课堂,虽然大家对此看法不一,但学校根据职高学生对书本兴趣不大、动手能力强、对先进的电子设备感兴趣等特点,在2012年引入了智慧互动课堂教学项目。通过先进的电子设备吸引学生,继而将其转化为对学习资源和知识的兴趣,完成“技术―书本―知识―资源”的迁移过程。智慧互动课堂利用平板电脑和无线网络,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的跨越式教学创新。教师在服务器上提前备课建立资源库,集成教案、课件、习题、图片、音频、视频等,备好后用平板电脑授课,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学生们通过平板电脑,可以实时跟随教师的授课进程进行互动演示和习题测试。同时,教师可以实时统计查询学生们的互动及测试结果,了解本节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 智慧互动课堂的引入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服务者、引领者、组织者、鼓励者、合作者。由原来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地心说”,变成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日心说”。课堂的中心变了,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主体。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我要学”。原来的课堂是少数精英学生的天地,大多数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互动方式,造成个别学生厌学、弃学。现在是学生小组间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群学共究。学生思维解放,活动空间解放,话语权解放,互动形式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保证iPad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并形成智慧互动课堂,学校信息中心更是调配专门团队对iPad进行研究,既保障了iPad教学的正常运行,又为下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我们相信,只要正确引导和适度干预,iPad会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兴趣空间,在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下,iPad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北京市外事学校紧紧围绕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为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市外事学校)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举措。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对职业教学改革和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北京市外事学校正处于信息化、市场化及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信息化建设是北京市外事学校新时期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对促进学校教育均衡、提升教学质量、保障教育公平、服务终身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所职业学校,我们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管理业务和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实验实训、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培养、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区别于普通学校。所以,学校的信息化体系及信息化教学内容更加注重专业建设,要求专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学校考核和社会鉴定、校内实践与校外顶岗实习的一体化,强调实践教学、工学结合、学生专业技能鉴定等内容。各级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重点教材建设的相关管理信息是北京市外事学校注重的内容。 建设特色信息化实训教室 职业学校更注重对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训教室是北京市外事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到目前为止,学校在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覆盖上,实现了全校无盲点,而且为每间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更是将这些设备与不同专业的实训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化实训教室。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或大屏幕液晶显示屏。它们不是被死板地悬挂在墙上,而是根据专业特点融合在实训教室的整体装修内,使实训科目的教学氛围更加浓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 当然,这些设备最重要的作用还是辅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茶艺课堂为例,教师在教授学生冲泡技艺的时候会首先进行示范操作。由于操作空间有限,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楚教师的操作手法,教师可以通过连接摄像设备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同步投影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液晶显示屏上,便于学生观察学习。 此外,学校信息中心也不断地研究开发电子设备和技术,以便充分辅助教育教学。例如,学校在旅游综合实训教室内打造了一个半环屏幕,利用三个投影仪拼接将屏幕打满;在软件方面配合开发了天坛、故宫、天安门等景点,将之与虚拟环境结合。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实景导游,解决了因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人员组织、经费使用、安全措施等因素的制约问题,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自主研发培养教师队伍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北京市外事学校一直坚持自主研发活动。这样不仅使学校自己掌握了必要的科研技术解决日常工作问题,而且通过开发过程锻炼了一支拥有高效、实用的信息化素质的教师队伍。 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校信息中心就开始运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课件。课件完成后提供给一线教师使用,教师再将使用情况反馈给信息中心进行完善。一直以来,学校教师都在积极参与课件、软件和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应用。1998年,学校开始建设校园网,当时有20多位教师参与,这些教师在研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也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科研骨干。2001年~2003年,教育部启动全国职业院校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并面向全国招标,通过竞标和现场答辩,学校一举获得“餐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中华茶艺”和“中国旅游地理” 六个项目的开发资格。学校分两期进行远程网络课程建设,在学校信息中心的带领下,先后有30多位教师参与,共同协作完成。近年来,由学校师生自主开发的多个作品均在各项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咖啡制作多媒体仿真自主学习软件”“西湖龙井的沏泡与服务”更是荣获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 此外,学校率先尝试与国内知名的数字出版机构合作组建专业的数字化教材开发团队,由专业教师开发团队、专业出版团队和数字技术支持单位共同策划、设计、编写、制作,采用“终端+网络+资源+平台+技术”五位一体数字化教学资源研发与应用理论,通过数字出版技术进行模块化、立体化、功能化开发,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提供多种交互素材和示范性的多媒体资源。至今已经完成《西餐烹饪》《茶艺》《咖啡技艺》等多个专业的数字教材,逐步形成了数字教材研发流程,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校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校本教材、网络课程开发等环节不断锤炼教师队伍,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由一线教师参与开发的课件也更符合学校的实际教学需求,甚至还能满足社会学习人员的学习需求,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功能。 结合数字图书馆建设学习中心 由于学校地处市中心,占地面积有限,图书馆规模和藏书量受到了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并跟上当前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学校近两年着力构建数字图书馆,整合学校现有的数字资源(数字图书、电子课件、网络课程等),建设北京市外事学校学习中心,体现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数字图书馆不仅解决了实体空间问题,还有效地整合了校内、校外多种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2011年12月,北京外事学校数字图书馆正式向学生开放,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乐于徜徉其中。截至目前,学校数字图书馆共有电子图书12万册,电子报纸270份,电子期刊700多份,基本满足了师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需要。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根据教学和科研需要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资源库,解决了社会上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日常教学需要的问题。如“京菜研究基地”包含了京菜资源库、实习饭店网站及京菜论坛,是针对学校特色项目京菜研究研发的特色资源库;“网校”是一个在校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平台,学生登录该平台可以自学本校开发的《中华茶艺》《客房服务与管理》《中国旅游地理》等多个网络课程,并能进行小组讨论及合作。 打造高效的智慧互动课堂 对于iPad进课堂,虽然大家对此看法不一,但学校根据职高学生对书本兴趣不大、动手能力强、对先进的电子设备感兴趣等特点,在2012年引入了智慧互动课堂教学项目。通过先进的电子设备吸引学生,继而将其转化为对学习资源和知识的兴趣,完成“技术―书本―知识―资源”的迁移过程。智慧互动课堂利用平板电脑和无线网络,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的跨越式教学创新。教师在服务器上提前备课建立资源库,集成教案、课件、习题、图片、音频、视频等,备好后用平板电脑授课,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学生们通过平板电脑,可以实时跟随教师的授课进程进行互动演示和习题测试。同时,教师可以实时统计查询学生们的互动及测试结果,了解本节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 智慧互动课堂的引入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服务者、引领者、组织者、鼓励者、合作者。由原来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地心说”,变成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日心说”。课堂的中心变了,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主体。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我要学”。原来的课堂是少数精英学生的天地,大多数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互动方式,造成个别学生厌学、弃学。现在是学生小组间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群学共究。学生思维解放,活动空间解放,话语权解放,互动形式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保证iPad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并形成智慧互动课堂,学校信息中心更是调配专门团队对iPad进行研究,既保障了iPad教学的正常运行,又为下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我们相信,只要正确引导和适度干预,iPad会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兴趣空间,在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下,iPad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北京市外事学校紧紧围绕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为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市外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