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学校英语教学
【摘要】年龄是外语语言学习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的概念,及其中外学者对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的研究分析,探讨了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对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外语;二语;英语教育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在学习英语,代写论文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学习者人数最多的外语。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发文,要求在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部开设英语课,几年过去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学生与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学生在中学毕业时相比,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儿童与少年学习外语谁更具有优势?关键期假说对在学校环境下的外语学习有多大解释力?在学校环境下的外语学习,小学是否是最佳年龄段?本文旨在这方面做些探讨,以便对今后的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来源于生物学,这个观点最早是由神经生物学家Penfield(Penfield:1975,引自詹姆斯:1997)和Roberts(1959)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中,人可以在自然环境下、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捷地学习一门语言(Fromkin and Rodman:1983,引自刘振前:2003)。这一观点后来在60年代被Lenneberg接受并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提出了颇有影响的关键期假说。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儿童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即人出生后的l0~ l2年,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学习能够自然而然地轻松进行。青春期到来之后,人脑已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弹性,学习语言也就越来越困难。由此引发了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的各个方面采用各种方法与实验对关键期假说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研究的焦点主要是围绕二语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问题而展开,即二语学习的起始年龄是否与学习的最终结果或好坏直接相关。
(一)反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观点
自从关键期假说提出以来,在语言学领域就有许多反对的观点相伴而生。Ellis(1985)明确提出“习得语言的年龄越小,语言习得越容易”的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充其量只是部分正确。事实上,习得语言年龄小的优势只在语音方面。但是,截止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把说一口纯正的、典型的目标语即接近母语水平的标准作为制定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
伴随着医学的发展,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一些方面遭受到来自这一学科的挑战。一些研究表明大脑侧化的确切年龄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而且大脑侧化究竟要多长时间完成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由此开始质疑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生理神经基础。Seliger,Krashen和P.Ladefoged在1975年做的一项研究表明,青春期可能是语言学习的一个转折点,但是Lenneberg对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结果并没有证实关键期是以大脑发育为基础的,也没有证明在成年期的二语学习者在语音习得方面一定不如儿童或达不到本族语水平。
C.Snow 和M.Hoefagel—hohle在1978年就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作了细致全面的研究,根据这一假说,代写毕业论文母语习得在大脑侧化以前就已经完成;二语习得在青春期以前相对快和容易成功。他们选取不同年龄的说英国英语的荷兰语的学习者做被试,历时性地研究了荷兰语的自然习得。研究者在荷兰语试验的第一年对被试进行了三次语言测试,他们发现在最初几个月的学习荷兰语的过程中,12到15岁的年龄组与成人组的被试进步是最快的,
到第一年快结束的时候,8到10岁与12到15岁的年龄组的被试对荷兰语掌握得最好,然而,在所有测试中3至5岁的被试组测试结果是最差的,这项研究结果与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相反。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究竟在什么年龄一直无统一的研究结果,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存在着无法将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简单地进行比较或对比的困难,比如说,在历时性方面,既有基于对同一起始年龄的研究(C.Snow和M.Hoefagel-hohle:1978),又有基于对不同起始年龄的研究(Burstall:1975);在共时性方面,既有对单个的、不同的学习者什么时候开始二语学习与学习结果的研究,也有对他们二语学习时间长短与学习结果的研究(Oyama:1976);另外,在实验研究方面,各研究者所采用的评定学习结果的方法与标准也不尽相同,在一些实验性研究案例中,被试不是随机抽样选来的,语言测试材料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另一些实验性研究案例中,检测了不同年龄的学习者的语法化判断(Coppieters:1987),而在有些实验性研究案例中,却检测的是被试的母语水平的语言使用能力(Scovvel:1981),因此,这些研究最后达不成一致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通过分析国内学者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发现许多学者都持反对的观点。桂诗春在他的《心理语言学》中指出:“对于什么时候是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因此,是否存在一个关键期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结论,而应该研究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然后再全面运用于教学当中。”束定芳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后,总结指出:“……任何年龄开始学习一门外语都有可能获得成功;如果在12岁开始学习外语,这样的学习者只要在良好的语言环境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下,最终也能达到或接近说母语的水平。”同样的结论,戴维栋指出:“起始年龄几乎对习得过程没有影响,任何年龄开始学习一门外语都能学好,⋯⋯”他认为,中国人学外语的最佳时间是12至15岁期间。王立非在综合分析了过去几十年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后认为:“二语习得是否存在关键期和是否不同的语言技能有不同的关键期都需要更深的、进一步的研究。”刘振前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事实上二语习得并不存在关键期,尽管有许多以不同的方法、目的、理论基础与结果的研究,但至少是缺乏足够的证据能证明其存在;甚至在语音习得方面,虽然起始年龄早的学习者优于起始年龄迟的学习者,但其结果不是年龄单方面的因素,而应该是合并了其他相关因素的结果。”来自陈宝国的研究也表明,即使有关键期的存在,也不能夸大关键期对二语习得的作用。
(二)支持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观点
支持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学者如Oy-area(1976),Coppieters(1987),Patcowski(1980:1990)等人就年龄因素做出过比较明确的结论,他们认为,开始二语学习早的儿童能比开始二语学习晚的成人最终达到较高水平的假设是有一些支持的证据的,而没有任何实证性的反证;Krashen在对许多有关外语学习的实验报告综述之后也给出了同样的结论。
Johnson和Newport(1989)的研究被认为是二语习得领域支持关键期假说的最好证据,在他们的关键期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研究中,Johnson和Newport承认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确实存在,他们认为人在6岁以后学习外语的能力开始衰减,这一研究结论是Johnson和Newport对46名不同年龄段开始将英语作为二语学习的中国人和朝鲜人进行研究对比后得出的,被试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学生和职员,并且在美国居住的时间长短不一。在这项调查研究中,每个被试都得到用于检查英语词法和句法的12条规则的语法判断题,结果研究发现,年龄成为被试能否取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即在美国较早开始学英语的被试比那些迟学即年龄大的在测试中的分数要高,以此作为关键期假说存在的依据。后来Johnson(1992)又以笔头方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7岁之前移居美国的被试,英语水平与本地人无明显差异;7岁之后移民的被试,英语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研究者将7岁前后学习英语的差异归因于生理因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实验同时也发现语言学习的衰退期始于7岁,而不是Len—neberg所说的青春期。这说明即使有关键期存在,开始于何时却是一个无定论的议题。,
Patkwosky(1980)通过他本人的研究发现,二语学习的关键期确实有存在的可能性,他发现 15岁以下的学习者达到的句法方面的语言水平比15岁以后才开始接触语言的被试高,Patkwosky在他的研究中被检测到的所有因素中,代写硕士论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年龄是对二语学习的成功具有最显著的影响,这个研究结果几乎完全与关键期假说相一致。
Christine W eber— Foxhe和Helen Neville(1999)用行为主义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母语为汉语的汉英双语者在理解英语句子时的脑电活动进行了记录与对比。通过试验,他们认为有些语言知识习得的关键期在青春期之前,而另外一些语言知识习得的关键期可能在其他时间,由此可知,语言习得不仅有关键期,而且有多个关键期存在。
上述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的语言学习只是相对困难一些,缺乏某些学习优势的成年人同样也能学好第二语言。
二、青少年学习外语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环境因素、智力水平、认知基础、衡量标准等方面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不同年龄段的外语学习者各有优势和劣势。外语教学工作者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使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收到理想的效果,避免千篇一律和生搬硬套。
(一)儿童(3~10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外语的优势是他们的大脑侧化还未结束,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语言才能方面基本未呈现差异,在学习自然的语音方面占有绝对优势(Lersan:2003)。这一时期学习外语可能在大脑中留下痕迹,激发神经功能系统,以后再发展,语言习惯和能力比较容易形成。缺点是他们的长期记忆能力较差,母语与外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容易混乱,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时间花得多。因此他们的外语学习特别需要好的条件。在我国城市的一些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中已有不少开设了英语课,采用了各种适合儿童学习的英语教材,但目前的问题是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教材教法也不尽适合。针对3~10岁儿童的英语教学,首先要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注重培养听说能力的同时确立英语思维方式。条件好的地方可请外教,建立小范围的双语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将外语作为思维工具、游戏工具和交际工具。另外,儿童学习外语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联系。在正常的交流环境下是以第一语言为主,第二语言知识应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如果遇到环境需要它,儿童自然就会去学。
(二)少年(1l岁~l7岁)
少年学习外语的优势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其语言意识较为敏感,模仿力和记忆力极强,比儿童更善于利用语言交际策略,理解语言和文化的能力强,代写医学论文从而能有效促进语言输入(Lersan:2003)。少年的情感屏障没有成年人高,一般不像成年人那样过于计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情感屏障低有利于内在机制的正常运转,少年的学习速度要超过儿童和成年人。在我国,英语是中学课程中重要的科目之一。1l1~17岁的少年大约正处于中学阶段,从初中一年级起就开始系统地学习英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强调词汇、语法的学习,忽略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抛弃从前“满堂灌”的做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以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齐头并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二语习得研究对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综述以上研究结果,无论是支持关键期假说还是反对关键期假说的实验与研究,被试大都是对第一语言环境下的二语习得的研究结果,众所周知,外语与二语及其语言环境在一定范围与条件下有较大的区别,代写职称论文那么对我国学校环境下的英语教与学是否有启示,首先要澄清外语、二语的概念及英语在我国的定位。
外语与二语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欧美国家几乎所有的教育文献都使用“外语”(foreign language)一词泛指母语以外的任何语言,因此,从广义上来说二者是相同的。但从狭义上来说,二者有极大的区别,外语一般是指在本国之外使用的语言,学习和使用的目的常常是为了旅游、做生意和阅读有关文献等等,主要用于与本族语社团之外的人接触,通常是在学校环境下或自学获得,最终结果很难达到母语水平;而二语一般是指在本国有与母语有着同等地位甚至更高地位的一种语言,可以自然习得也可以课堂习得,在学习所在地有除母语之外的通用语的社会作用,语境与背景知识比外语的良好丰富,与外语相比有较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最终结果容易成功,也比外语水平高,由此看来,二 者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综上所述,外语与二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我国,除了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和汉族人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时可以把对方的语言称作第二语言外,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学习的其他国家的语言一般情况下都应称作外语”。(束定芳:l996)所以英语在中国学校环境下是作为外语来教学是毫无异议的。
(二)对小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依据外语与二语在语境、语言输入、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认知基础和掌握程度等方面存在着的明显差异,外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学英语更有其特殊的地方,因此,我国的英语教学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适合中国人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从目前国内外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结果来看,起始年龄在学习外语方面有其优越性,这为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指导。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有学习外语的优势,尤其在语音方面。但是,从我国大部分的开设英语课程的小学师资条件和教学环境来看,年龄优势并没有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小学英语教育上的投入与产出存在着严重的不成比例,要使这些年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还需要良好的师资和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与教材,否则,没有合适的条件,不了解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优势,在小学盲目开课,不仅存在教育经济问题,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还会挫伤相当一部分孩子今后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儿童外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以培养兴趣为主,语音教学为主,充分利用儿童的口腔肌肉的可塑性和易于学好发音的优势,重点放在语音教学上,培养儿童良好的外语学习心态和兴趣,为深入学习外语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学外语需要适宜的语言环境,任何语言学习都是在特定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进行的。创设情景,实施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使儿童尽量在一种有意义的情景中进行学习,使其增加语言实践的真实感。中国儿童在中国学校里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同中国儿童随父母移民到美国转到美国的学校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有着本质的差别。中国儿童学习英语往往是在学校这个孤岛上采用有些机械的多听多说多练,背单词,学习英语的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等方式来进行的。这时儿童所学习的英语已不是自然的全真的英语,而是一种介于学生的母语和所学英语之间的过渡语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称其为中介语(inter1anguage)。它是儿童对汉语的理解与对所接触的有限英语的认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匹配、比较等相互杂揉构成的。移民转到美国学校的儿童则是在英语这个汪洋大海中进行学习的,他所处的是自然的英语情景和英语文化,他有机会与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群交往,获取大量的语言输入,有机会输出并能及时得到反馈。对于这些儿童来说,英语虽然不是母语,但他们所面对的生活中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用英语编码l的,他们会自然而然地用英语思考、学习和交往这种自然的英语环境保障了他们对英语的掌握。最后,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人类习得语言最根本的途径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因此,多输入易于理解的简单语码,教学与教材都应该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尽量增加使用英语的频率,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生动有趣的、易于理解和趿收
的语言输人。
最后,学习外语不同于学习母语,除了考虑年龄因素外,更要考虑社会因素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因为外语的学习一般是通过一定形式的学校教育来进行的,其学习较母语的学习更多地受到社会因素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代写英语论文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既要重视关键期的积极作用,又要避免过分夸大关键期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英语教育者应该清楚年龄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外语教学应该走年龄适宜、教材适当、教法适合之路。
总之,小学生作为英语学习者在语言输入以及神经系统方面具有优势,我们应该重视儿童的外语教育,并且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实际出发,既要重视关键期的积极作用,又要避免过分夸大关键期对语言学习的作用。由于智力层次、社会背景和环境条件不同,各人在情感、认知和生理方面的发展不一样,将来人们即使找到所谓的最佳年龄和关键期,恐怕也是因人而异的。
“外语学习年龄应再向下延伸”或“外语学习越早越好”之类的说法目前仍缺乏理论和实践上的充分依据。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决策上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将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在我国目前教育经费和外语师资等紧缺的形势下,在小学开设英语课一定要将语言环境与条件加以充分考虑,遵循我国基础教育的特殊规律。
【参考文献】
[1]Asher j,Garcia R.The Optimal Age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69,(53):334—341.
[2]Birdsong 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M]. Mahwah I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9.
[3]Cook 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Ellis R.丁k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Krashen S.Child-adult Differ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Rowley Mass:NewburyH0use,1982.
[6]Lenneberg E.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M].NewYork:Wiley.1967.
[7]Penfield W.The Uncommitted cortex;The Child’s Changing Brain[J].Ahantic Monthly,1964.
[8]Scovel T.A time to speak:A psychlinguistic inqulr yinto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human speech[M].NewYork:Newbury House/Harper and Row,1988.
[9]Singleton D.Language Acquisition:The Age Factor[M].Clevedon:Muhilingual Matters Ltd,1989.
[10]陈宝国,彭蚺龄.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及对教育的启示· [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54—55.
[11]戴曼纯.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的年龄差异[J].外语界,1994,(2):18—22.
[12]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
[13]刘振前.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3,(2):158—172.
[14]束定芳.我看外语教学改革[J].国外外语教学,2001,(1):8-11.
[15]王初明.二语习得年龄研究[A].中国的语言学研究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6]王立非李瑛.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研究的新进展——兼评《第二语言习得与关键期假设》[J].外国语,2002,(2).
[17]杨连瑞.第二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及最佳年龄研究[J].外语学- ,2004,(5):101-106.
[18]张J正东.开设小学英语的政策性措施[N].光明日报,2001-03-01.
[19]左焕琪.试论外语教学的起始年龄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4):55-61.
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学校英语教学
【摘要】年龄是外语语言学习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的概念,及其中外学者对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的研究分析,探讨了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对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外语;二语;英语教育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在学习英语,代写论文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学习者人数最多的外语。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发文,要求在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部开设英语课,几年过去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学生与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学生在中学毕业时相比,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儿童与少年学习外语谁更具有优势?关键期假说对在学校环境下的外语学习有多大解释力?在学校环境下的外语学习,小学是否是最佳年龄段?本文旨在这方面做些探讨,以便对今后的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来源于生物学,这个观点最早是由神经生物学家Penfield(Penfield:1975,引自詹姆斯:1997)和Roberts(1959)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中,人可以在自然环境下、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捷地学习一门语言(Fromkin and Rodman:1983,引自刘振前:2003)。这一观点后来在60年代被Lenneberg接受并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提出了颇有影响的关键期假说。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儿童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即人出生后的l0~ l2年,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学习能够自然而然地轻松进行。青春期到来之后,人脑已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弹性,学习语言也就越来越困难。由此引发了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的各个方面采用各种方法与实验对关键期假说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研究的焦点主要是围绕二语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问题而展开,即二语学习的起始年龄是否与学习的最终结果或好坏直接相关。
(一)反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观点
自从关键期假说提出以来,在语言学领域就有许多反对的观点相伴而生。Ellis(1985)明确提出“习得语言的年龄越小,语言习得越容易”的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充其量只是部分正确。事实上,习得语言年龄小的优势只在语音方面。但是,截止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把说一口纯正的、典型的目标语即接近母语水平的标准作为制定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
伴随着医学的发展,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一些方面遭受到来自这一学科的挑战。一些研究表明大脑侧化的确切年龄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而且大脑侧化究竟要多长时间完成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由此开始质疑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生理神经基础。Seliger,Krashen和P.Ladefoged在1975年做的一项研究表明,青春期可能是语言学习的一个转折点,但是Lenneberg对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结果并没有证实关键期是以大脑发育为基础的,也没有证明在成年期的二语学习者在语音习得方面一定不如儿童或达不到本族语水平。
C.Snow 和M.Hoefagel—hohle在1978年就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作了细致全面的研究,根据这一假说,代写毕业论文母语习得在大脑侧化以前就已经完成;二语习得在青春期以前相对快和容易成功。他们选取不同年龄的说英国英语的荷兰语的学习者做被试,历时性地研究了荷兰语的自然习得。研究者在荷兰语试验的第一年对被试进行了三次语言测试,他们发现在最初几个月的学习荷兰语的过程中,12到15岁的年龄组与成人组的被试进步是最快的,
到第一年快结束的时候,8到10岁与12到15岁的年龄组的被试对荷兰语掌握得最好,然而,在所有测试中3至5岁的被试组测试结果是最差的,这项研究结果与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相反。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究竟在什么年龄一直无统一的研究结果,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存在着无法将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简单地进行比较或对比的困难,比如说,在历时性方面,既有基于对同一起始年龄的研究(C.Snow和M.Hoefagel-hohle:1978),又有基于对不同起始年龄的研究(Burstall:1975);在共时性方面,既有对单个的、不同的学习者什么时候开始二语学习与学习结果的研究,也有对他们二语学习时间长短与学习结果的研究(Oyama:1976);另外,在实验研究方面,各研究者所采用的评定学习结果的方法与标准也不尽相同,在一些实验性研究案例中,被试不是随机抽样选来的,语言测试材料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另一些实验性研究案例中,检测了不同年龄的学习者的语法化判断(Coppieters:1987),而在有些实验性研究案例中,却检测的是被试的母语水平的语言使用能力(Scovvel:1981),因此,这些研究最后达不成一致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通过分析国内学者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发现许多学者都持反对的观点。桂诗春在他的《心理语言学》中指出:“对于什么时候是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因此,是否存在一个关键期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结论,而应该研究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然后再全面运用于教学当中。”束定芳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后,总结指出:“……任何年龄开始学习一门外语都有可能获得成功;如果在12岁开始学习外语,这样的学习者只要在良好的语言环境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下,最终也能达到或接近说母语的水平。”同样的结论,戴维栋指出:“起始年龄几乎对习得过程没有影响,任何年龄开始学习一门外语都能学好,⋯⋯”他认为,中国人学外语的最佳时间是12至15岁期间。王立非在综合分析了过去几十年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后认为:“二语习得是否存在关键期和是否不同的语言技能有不同的关键期都需要更深的、进一步的研究。”刘振前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事实上二语习得并不存在关键期,尽管有许多以不同的方法、目的、理论基础与结果的研究,但至少是缺乏足够的证据能证明其存在;甚至在语音习得方面,虽然起始年龄早的学习者优于起始年龄迟的学习者,但其结果不是年龄单方面的因素,而应该是合并了其他相关因素的结果。”来自陈宝国的研究也表明,即使有关键期的存在,也不能夸大关键期对二语习得的作用。
(二)支持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观点
支持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学者如Oy-area(1976),Coppieters(1987),Patcowski(1980:1990)等人就年龄因素做出过比较明确的结论,他们认为,开始二语学习早的儿童能比开始二语学习晚的成人最终达到较高水平的假设是有一些支持的证据的,而没有任何实证性的反证;Krashen在对许多有关外语学习的实验报告综述之后也给出了同样的结论。
Johnson和Newport(1989)的研究被认为是二语习得领域支持关键期假说的最好证据,在他们的关键期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研究中,Johnson和Newport承认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确实存在,他们认为人在6岁以后学习外语的能力开始衰减,这一研究结论是Johnson和Newport对46名不同年龄段开始将英语作为二语学习的中国人和朝鲜人进行研究对比后得出的,被试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学生和职员,并且在美国居住的时间长短不一。在这项调查研究中,每个被试都得到用于检查英语词法和句法的12条规则的语法判断题,结果研究发现,年龄成为被试能否取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即在美国较早开始学英语的被试比那些迟学即年龄大的在测试中的分数要高,以此作为关键期假说存在的依据。后来Johnson(1992)又以笔头方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7岁之前移居美国的被试,英语水平与本地人无明显差异;7岁之后移民的被试,英语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研究者将7岁前后学习英语的差异归因于生理因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实验同时也发现语言学习的衰退期始于7岁,而不是Len—neberg所说的青春期。这说明即使有关键期存在,开始于何时却是一个无定论的议题。,
Patkwosky(1980)通过他本人的研究发现,二语学习的关键期确实有存在的可能性,他发现 15岁以下的学习者达到的句法方面的语言水平比15岁以后才开始接触语言的被试高,Patkwosky在他的研究中被检测到的所有因素中,代写硕士论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年龄是对二语学习的成功具有最显著的影响,这个研究结果几乎完全与关键期假说相一致。
Christine W eber— Foxhe和Helen Neville(1999)用行为主义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母语为汉语的汉英双语者在理解英语句子时的脑电活动进行了记录与对比。通过试验,他们认为有些语言知识习得的关键期在青春期之前,而另外一些语言知识习得的关键期可能在其他时间,由此可知,语言习得不仅有关键期,而且有多个关键期存在。
上述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的语言学习只是相对困难一些,缺乏某些学习优势的成年人同样也能学好第二语言。
二、青少年学习外语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环境因素、智力水平、认知基础、衡量标准等方面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不同年龄段的外语学习者各有优势和劣势。外语教学工作者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使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收到理想的效果,避免千篇一律和生搬硬套。
(一)儿童(3~10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外语的优势是他们的大脑侧化还未结束,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语言才能方面基本未呈现差异,在学习自然的语音方面占有绝对优势(Lersan:2003)。这一时期学习外语可能在大脑中留下痕迹,激发神经功能系统,以后再发展,语言习惯和能力比较容易形成。缺点是他们的长期记忆能力较差,母语与外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容易混乱,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时间花得多。因此他们的外语学习特别需要好的条件。在我国城市的一些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中已有不少开设了英语课,采用了各种适合儿童学习的英语教材,但目前的问题是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教材教法也不尽适合。针对3~10岁儿童的英语教学,首先要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注重培养听说能力的同时确立英语思维方式。条件好的地方可请外教,建立小范围的双语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将外语作为思维工具、游戏工具和交际工具。另外,儿童学习外语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联系。在正常的交流环境下是以第一语言为主,第二语言知识应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如果遇到环境需要它,儿童自然就会去学。
(二)少年(1l岁~l7岁)
少年学习外语的优势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其语言意识较为敏感,模仿力和记忆力极强,比儿童更善于利用语言交际策略,理解语言和文化的能力强,代写医学论文从而能有效促进语言输入(Lersan:2003)。少年的情感屏障没有成年人高,一般不像成年人那样过于计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情感屏障低有利于内在机制的正常运转,少年的学习速度要超过儿童和成年人。在我国,英语是中学课程中重要的科目之一。1l1~17岁的少年大约正处于中学阶段,从初中一年级起就开始系统地学习英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强调词汇、语法的学习,忽略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抛弃从前“满堂灌”的做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以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齐头并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二语习得研究对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综述以上研究结果,无论是支持关键期假说还是反对关键期假说的实验与研究,被试大都是对第一语言环境下的二语习得的研究结果,众所周知,外语与二语及其语言环境在一定范围与条件下有较大的区别,代写职称论文那么对我国学校环境下的英语教与学是否有启示,首先要澄清外语、二语的概念及英语在我国的定位。
外语与二语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欧美国家几乎所有的教育文献都使用“外语”(foreign language)一词泛指母语以外的任何语言,因此,从广义上来说二者是相同的。但从狭义上来说,二者有极大的区别,外语一般是指在本国之外使用的语言,学习和使用的目的常常是为了旅游、做生意和阅读有关文献等等,主要用于与本族语社团之外的人接触,通常是在学校环境下或自学获得,最终结果很难达到母语水平;而二语一般是指在本国有与母语有着同等地位甚至更高地位的一种语言,可以自然习得也可以课堂习得,在学习所在地有除母语之外的通用语的社会作用,语境与背景知识比外语的良好丰富,与外语相比有较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最终结果容易成功,也比外语水平高,由此看来,二 者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综上所述,外语与二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我国,除了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和汉族人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时可以把对方的语言称作第二语言外,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学习的其他国家的语言一般情况下都应称作外语”。(束定芳:l996)所以英语在中国学校环境下是作为外语来教学是毫无异议的。
(二)对小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依据外语与二语在语境、语言输入、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认知基础和掌握程度等方面存在着的明显差异,外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学英语更有其特殊的地方,因此,我国的英语教学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适合中国人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从目前国内外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结果来看,起始年龄在学习外语方面有其优越性,这为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指导。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有学习外语的优势,尤其在语音方面。但是,从我国大部分的开设英语课程的小学师资条件和教学环境来看,年龄优势并没有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小学英语教育上的投入与产出存在着严重的不成比例,要使这些年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还需要良好的师资和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与教材,否则,没有合适的条件,不了解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优势,在小学盲目开课,不仅存在教育经济问题,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还会挫伤相当一部分孩子今后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儿童外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以培养兴趣为主,语音教学为主,充分利用儿童的口腔肌肉的可塑性和易于学好发音的优势,重点放在语音教学上,培养儿童良好的外语学习心态和兴趣,为深入学习外语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学外语需要适宜的语言环境,任何语言学习都是在特定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进行的。创设情景,实施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使儿童尽量在一种有意义的情景中进行学习,使其增加语言实践的真实感。中国儿童在中国学校里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同中国儿童随父母移民到美国转到美国的学校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有着本质的差别。中国儿童学习英语往往是在学校这个孤岛上采用有些机械的多听多说多练,背单词,学习英语的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等方式来进行的。这时儿童所学习的英语已不是自然的全真的英语,而是一种介于学生的母语和所学英语之间的过渡语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称其为中介语(inter1anguage)。它是儿童对汉语的理解与对所接触的有限英语的认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匹配、比较等相互杂揉构成的。移民转到美国学校的儿童则是在英语这个汪洋大海中进行学习的,他所处的是自然的英语情景和英语文化,他有机会与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群交往,获取大量的语言输入,有机会输出并能及时得到反馈。对于这些儿童来说,英语虽然不是母语,但他们所面对的生活中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用英语编码l的,他们会自然而然地用英语思考、学习和交往这种自然的英语环境保障了他们对英语的掌握。最后,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人类习得语言最根本的途径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因此,多输入易于理解的简单语码,教学与教材都应该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尽量增加使用英语的频率,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生动有趣的、易于理解和趿收
的语言输人。
最后,学习外语不同于学习母语,除了考虑年龄因素外,更要考虑社会因素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因为外语的学习一般是通过一定形式的学校教育来进行的,其学习较母语的学习更多地受到社会因素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代写英语论文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既要重视关键期的积极作用,又要避免过分夸大关键期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英语教育者应该清楚年龄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外语教学应该走年龄适宜、教材适当、教法适合之路。
总之,小学生作为英语学习者在语言输入以及神经系统方面具有优势,我们应该重视儿童的外语教育,并且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实际出发,既要重视关键期的积极作用,又要避免过分夸大关键期对语言学习的作用。由于智力层次、社会背景和环境条件不同,各人在情感、认知和生理方面的发展不一样,将来人们即使找到所谓的最佳年龄和关键期,恐怕也是因人而异的。
“外语学习年龄应再向下延伸”或“外语学习越早越好”之类的说法目前仍缺乏理论和实践上的充分依据。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决策上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将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在我国目前教育经费和外语师资等紧缺的形势下,在小学开设英语课一定要将语言环境与条件加以充分考虑,遵循我国基础教育的特殊规律。
【参考文献】
[1]Asher j,Garcia R.The Optimal Age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69,(53):334—341.
[2]Birdsong 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M]. Mahwah I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9.
[3]Cook 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Ellis R.丁k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Krashen S.Child-adult Differ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Rowley Mass:NewburyH0use,1982.
[6]Lenneberg E.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M].NewYork:Wiley.1967.
[7]Penfield W.The Uncommitted cortex;The Child’s Changing Brain[J].Ahantic Monthly,1964.
[8]Scovel T.A time to speak:A psychlinguistic inqulr yinto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human speech[M].NewYork:Newbury House/Harper and Row,1988.
[9]Singleton D.Language Acquisition:The Age Factor[M].Clevedon:Muhilingual Matters Ltd,1989.
[10]陈宝国,彭蚺龄.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及对教育的启示· [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54—55.
[11]戴曼纯.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的年龄差异[J].外语界,1994,(2):18—22.
[12]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
[13]刘振前.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3,(2):158—172.
[14]束定芳.我看外语教学改革[J].国外外语教学,2001,(1):8-11.
[15]王初明.二语习得年龄研究[A].中国的语言学研究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6]王立非李瑛.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研究的新进展——兼评《第二语言习得与关键期假设》[J].外国语,2002,(2).
[17]杨连瑞.第二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及最佳年龄研究[J].外语学- ,2004,(5):101-106.
[18]张J正东.开设小学英语的政策性措施[N].光明日报,2001-03-01.
[19]左焕琪.试论外语教学的起始年龄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4):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