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境与修辞的关系

课例研究

浅析语境与修辞的关系

车玉梅

(广东省普宁市军埠镇石桥头初级中学 广东 普宁 515322)

【摘要】一直以来,语境和修辞的关系是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传统的修辞学家单方面的认为语境决定修辞,修辞适应语境。其实,语境、修辞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在动态变化的语言交际中,语境在修辞中起限制和补充的作用,而修辞活动是对语境进行主动创造的过程。本文主要分析语境与修辞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语境;修辞;互动关系【中图分类号】H15;H13 【文献标识码】B 语境是指运用语言的具体环境。平常所说的语境,一般是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话语的上下文等,主要是语言活动的现场,通常称为狭义的语言环境。与狭义的语言环境相对应的是广义的语言环境。广义的语言环境通常是指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使用者的职业、性格、修养、习惯等。

张弓认为“修辞”是为了有效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从而达到美化语言的目的。修辞活动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而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

一、语境的限制作用和补充作用(一)限制作用

所谓限制作用是指一定的语境对于词语、句子以至全篇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限制。正是由于这种限制作用,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不得不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言语和言语表达方式进行交际。

例如:我到了自家的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这里写的是“出来”的动作,但是,母亲是“迎着出来”,八岁的侄子则是“飞出”。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年龄特征和动作特点。

语境对语言运用的限制作用,还表现在对词语的理解和选择上。

例1: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例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同样是“骄傲”,例(1)受“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修饰,又与“自豪”对称使用,前后两句意思相近,因此,“骄傲”也是自豪的意思。例(2)则与“虚心”对称使用,前后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反,因此,这句话中的“骄傲”是自以为了不起的意思。对同一词语的不同理解要依赖于这个词语所使用的语境。(二)补充作用

语境是交际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应语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对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都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语境对语言理解的补充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的理解上。如:A :电话响了。B :我在洗澡。A :好的。B 的回答表面上看来与A 的话并不关联,似乎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但为什么A 去接电话呢?这就是语境的解释作用,使得A 懂得了B 的言外之意。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语境所起的补充作用,人们都能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语境对语言表达的补充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特定语境,当省则省,力求使语言简洁明快;一是充分利用特定的语境,赋予词语、句子临时的意义或言外之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朱自清《荷塘月色》)。路怎么会“寂寞”呢?这就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那是1927年,大革命刚刚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幻想能够逃避,在苦闷中彷徨。“寂寞”一词正是作者当时这种心境的写照。

二、修辞活动是主动创造语境的过程

事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肯定语境在修辞活动中的巨大功绩的,既要看到语境在修辞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修辞活动对语境——词语、句式的选择和修辞格的运用——的积极创造。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61-01(一)词语的选择

语境决定词语的选择,反之,词语一经选择则能创造出与之相应的语境。狼在人类的印象中是凶猛残冷的,是邪恶的代表。然而“七匹狼”男装上市以来创造了良好的销售氛围,被公认为是绅士的选择,好男人、真男人的选择,其广告语“男人不止一面……铁骨亦柔情”中体现地淋漓尽致。我认为其中重大原因在于这个“匹”字,一般修饰狼的量词是只或条,如一只大灰狼,一条披着羊皮的狼。而“匹”是马的常用配价量词,马的高大稳重的形象转嫁到狼的身上,营造了和谐、安全的语境,使人们乐意接受这个品牌。(二)句式的选择

不同的句式在一定的语境里有不同的作用,语境制约着句式的选择,同样,不同的句式也能创造出不同的语境。

如:拖上扎着白头绳,乌群,蓝夹袄,月白背心。这是一个短句,句式短小,结构简单,整句话只有一个动词“扎”,后面三个名词短语“乌群”,“蓝夹袄”,“月白背心”都没有动词谓语,但通过一系列服饰的例举,创造了一个戴孝的祥林嫂的形象。

又如:(A 、a 男)(B 、b 女)A :我喜欢你。B :难后呢?A :做我女朋友吧!B :恩。a :嘿嘿,我喜欢你!b :大家都这样说,不止你一个。a :哦。同样是简单的对话,都是男方向女方表白,然而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A 首先是一句陈述句,营造紧张正式的氛围,B 的一句反问“然后呢?”可以看出双方形成共识,明白各自的意图,从而使谈话可以继续并达到目的。反之,a 开篇感叹句,带有调侃的语调,与表白需要的氛围不符,导致b 不明白其真正意图,即使b 有意也会迫于面子转移话题,没有达到双方对话的最初目的。

修辞是一个言语的动态使用过程,要使这个言语的动态使用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必然要创造语境,从这一点上,修辞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语境的过程。(三)辞格的运用

辞格式为了增添语言的表达效果,借助特定的语境,对语言进行特殊运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言语形式。辞格要以语境为前提,当然,辞格也能创造语境。

如: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到周萍前面)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曹禺《雷雨》)其中,“萍”与“凭”谐音,由“萍”转换成“凭”,实际上改变了鲁侍萍的交际目的,由本来想认亲生儿子周萍,改变为指责大少爷周萍。

总之,语境不是一个事先确定的、完善不变的外在环境的集合,而是一个随交际的进程与需要不断被选取、被延伸、被创设的动态系统。在交际过程中,无论是语境对修辞起限制和补充作用,还是修辞活动对语境的再创造,人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正确的恰当的修辞;或是在有限的语境下,利用修辞活动主动创造对自己有利的语境,从而达到交际顺利进行,形成共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薇薇. 《修辞对语境的创造》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2]杨达英. 《修辞和语境》镇江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3]刘瑞琴. 《语境在修辞中的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学报[4]李军. 《“修辞适应语境说”漫议》修辞学习,1988年第3期[5]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课例研究

浅析语境与修辞的关系

车玉梅

(广东省普宁市军埠镇石桥头初级中学 广东 普宁 515322)

【摘要】一直以来,语境和修辞的关系是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传统的修辞学家单方面的认为语境决定修辞,修辞适应语境。其实,语境、修辞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在动态变化的语言交际中,语境在修辞中起限制和补充的作用,而修辞活动是对语境进行主动创造的过程。本文主要分析语境与修辞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语境;修辞;互动关系【中图分类号】H15;H13 【文献标识码】B 语境是指运用语言的具体环境。平常所说的语境,一般是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话语的上下文等,主要是语言活动的现场,通常称为狭义的语言环境。与狭义的语言环境相对应的是广义的语言环境。广义的语言环境通常是指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使用者的职业、性格、修养、习惯等。

张弓认为“修辞”是为了有效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从而达到美化语言的目的。修辞活动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而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

一、语境的限制作用和补充作用(一)限制作用

所谓限制作用是指一定的语境对于词语、句子以至全篇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限制。正是由于这种限制作用,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不得不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言语和言语表达方式进行交际。

例如:我到了自家的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这里写的是“出来”的动作,但是,母亲是“迎着出来”,八岁的侄子则是“飞出”。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年龄特征和动作特点。

语境对语言运用的限制作用,还表现在对词语的理解和选择上。

例1: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例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同样是“骄傲”,例(1)受“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修饰,又与“自豪”对称使用,前后两句意思相近,因此,“骄傲”也是自豪的意思。例(2)则与“虚心”对称使用,前后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反,因此,这句话中的“骄傲”是自以为了不起的意思。对同一词语的不同理解要依赖于这个词语所使用的语境。(二)补充作用

语境是交际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应语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对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都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语境对语言理解的补充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的理解上。如:A :电话响了。B :我在洗澡。A :好的。B 的回答表面上看来与A 的话并不关联,似乎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但为什么A 去接电话呢?这就是语境的解释作用,使得A 懂得了B 的言外之意。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语境所起的补充作用,人们都能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语境对语言表达的补充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特定语境,当省则省,力求使语言简洁明快;一是充分利用特定的语境,赋予词语、句子临时的意义或言外之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朱自清《荷塘月色》)。路怎么会“寂寞”呢?这就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那是1927年,大革命刚刚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幻想能够逃避,在苦闷中彷徨。“寂寞”一词正是作者当时这种心境的写照。

二、修辞活动是主动创造语境的过程

事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肯定语境在修辞活动中的巨大功绩的,既要看到语境在修辞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修辞活动对语境——词语、句式的选择和修辞格的运用——的积极创造。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61-01(一)词语的选择

语境决定词语的选择,反之,词语一经选择则能创造出与之相应的语境。狼在人类的印象中是凶猛残冷的,是邪恶的代表。然而“七匹狼”男装上市以来创造了良好的销售氛围,被公认为是绅士的选择,好男人、真男人的选择,其广告语“男人不止一面……铁骨亦柔情”中体现地淋漓尽致。我认为其中重大原因在于这个“匹”字,一般修饰狼的量词是只或条,如一只大灰狼,一条披着羊皮的狼。而“匹”是马的常用配价量词,马的高大稳重的形象转嫁到狼的身上,营造了和谐、安全的语境,使人们乐意接受这个品牌。(二)句式的选择

不同的句式在一定的语境里有不同的作用,语境制约着句式的选择,同样,不同的句式也能创造出不同的语境。

如:拖上扎着白头绳,乌群,蓝夹袄,月白背心。这是一个短句,句式短小,结构简单,整句话只有一个动词“扎”,后面三个名词短语“乌群”,“蓝夹袄”,“月白背心”都没有动词谓语,但通过一系列服饰的例举,创造了一个戴孝的祥林嫂的形象。

又如:(A 、a 男)(B 、b 女)A :我喜欢你。B :难后呢?A :做我女朋友吧!B :恩。a :嘿嘿,我喜欢你!b :大家都这样说,不止你一个。a :哦。同样是简单的对话,都是男方向女方表白,然而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A 首先是一句陈述句,营造紧张正式的氛围,B 的一句反问“然后呢?”可以看出双方形成共识,明白各自的意图,从而使谈话可以继续并达到目的。反之,a 开篇感叹句,带有调侃的语调,与表白需要的氛围不符,导致b 不明白其真正意图,即使b 有意也会迫于面子转移话题,没有达到双方对话的最初目的。

修辞是一个言语的动态使用过程,要使这个言语的动态使用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必然要创造语境,从这一点上,修辞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语境的过程。(三)辞格的运用

辞格式为了增添语言的表达效果,借助特定的语境,对语言进行特殊运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言语形式。辞格要以语境为前提,当然,辞格也能创造语境。

如: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到周萍前面)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曹禺《雷雨》)其中,“萍”与“凭”谐音,由“萍”转换成“凭”,实际上改变了鲁侍萍的交际目的,由本来想认亲生儿子周萍,改变为指责大少爷周萍。

总之,语境不是一个事先确定的、完善不变的外在环境的集合,而是一个随交际的进程与需要不断被选取、被延伸、被创设的动态系统。在交际过程中,无论是语境对修辞起限制和补充作用,还是修辞活动对语境的再创造,人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正确的恰当的修辞;或是在有限的语境下,利用修辞活动主动创造对自己有利的语境,从而达到交际顺利进行,形成共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薇薇. 《修辞对语境的创造》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2]杨达英. 《修辞和语境》镇江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3]刘瑞琴. 《语境在修辞中的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学报[4]李军. 《“修辞适应语境说”漫议》修辞学习,1988年第3期[5]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相关文章

  • 通选课--趣味逻辑学(浅析逻辑与语言的关系)
  • 学 院 专 业: 姓 名: 上课班级: 浅析逻辑与语言的关系 学 号: 周四下午 学期: 2014-2015-2 中国·珠海 二○一五年七月 摘要:逻辑学的产生是在两千多年前,形式逻辑的诞生,随着时间的发展,不仅仅渗透了其他科学技术领域,在 ...查看


  • 浅析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 浅析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盒手段,语言表达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交流的质量,而一词多义的出现给沟通交流带来了不便,与此同时,它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多义现象是自然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语言竞技性原则和认知竞技性原则的客观要求 ...查看


  • 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 一.语言学.英语教育.教学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语言教学类 1.新<课程要求>与形成性评估手段的应用2.词典编纂如何对对待语流中的一次性用词用法, 3.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 4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 5.我的双 ...查看


  • 中西方价值观对比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析 30 31 32 33 34 35 ...查看


  • 浅析[还乡]中爱格敦荒原的象征意义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 2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3 浅析美剧台 ...查看


  •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与翻译技巧 2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3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 4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魅力 5 6 从<瓦尔登湖> ...查看


  • 浅谈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文化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


  •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对比分析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意象分析 2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 3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分析 4 <可以吃的女人>的女性主 ...查看


  •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的解构分析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 2 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 3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 4 Application of Foregr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