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方法

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方法

学号:7012411016 姓名:杨强强 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11班 摘 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高等计算机教育也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特色。在当前高职教学过程中,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的教学设计,构建真切的近期目标,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事务处理能力,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笔者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及其开放与控制的特色。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计算机 教育 教学方法 任务 计算机基础 教学设计 开放 控制

一、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是本人认为不妥。其弊有四点:1、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四、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信息) 。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也在速度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

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否则必将为社会所淘汰。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的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高职教育围绕培养良好素质、合格技能的一线劳动者而展开的教学,具有面向应用、按需组织课程的特色。《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设置教学目标定位时,不仅要服务于专业教学的推进,更要服务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日常生活及办公事务处理的个人能力。笔者就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效地设计与控制教学进程,以及教学任务中的设计与实施的一些想法进行阐述,以供参考与指正。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学生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基于工作过程来设计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让学生真实地参加事务处理的资料收集、分析设计、计划实施、管理与评价的全过程。通过课堂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自主学习、自觉思考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效地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结果。

计算机课程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及更新性。这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理论的同时熟练操作技术,更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针对高职学生普遍素质,以任务明确目标、以过程督促学习的实际建构型学习相当有效。

2、设计思路。

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传递经验的方式,一切知识来自于经验。任务是一种方法、一种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的思维与决策。

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实用性指向,让学生明确“掌握什

么技术”和“为什么要掌握这个技术”,觉得“有用”才能“用心”。

选取情景任务时,仿真实的事务处理过程可以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生活中曾遇到的困难”或“职场中将遇到的窘境”。将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摆脱单纯的跟随或重复操作项目练习,成为有环境的、有意义的、有实现目标的实践活动。

3、任务设置。

通常,一次计算机课程2课时教学完成的任务,可以将一个教学要点与多个强化复习要点集合在一起,促进技术的熟练掌握与深入使用。

如:

情景——学生会某联谊会

任务——邀请函制作

目标——掌握邮件合并技术(教学要点) ,熟练文档管理、素材处理、表格管理等(复习要点)

要求——制作原始请帖与邀请人通讯录,并为每个通讯录成员制作一张邀请函。

4、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注意一些细节:

1) 角色转换与适度引导

教师以需求者角色,提供目标、描述任务; 以引导者角色,组织讨论、分析评价; 以指导者角色,释疑解难、精讲启发。从目标描述、资料分析开始,逐步适度地引导学生按照各自的想法“殊途同归”的完成任务。从站在前面的领着大家一起学的宣导者,转化为走到下面分层次、有重点的各个指点的引导者。摈弃越俎代庖,引导要点到为止,留有充分空间,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自觉思考、自主学习,或独立、或合作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要有多向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也是任务的参与者,学生也是任务的指导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主动性。

2) 开放与控制

多元化的开放型社会中,教学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开放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给予学生充分的开放性,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教师也应该具备全面的掌控能力,将教程控制在合理、有序的范畴内。 内容的开放与控制:知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兴趣所向,适当地增添实用性强内容; 根据学生的具体起点与发展目标,适当地增加横向强化或纵向深入的内容。让学生有范围、有目标地参与具体教学内容

的选择,使教学呈现阶梯状地逐级递进和扇状地发散扩展,即让所有人旁类触通地解决同类问题,又让有心人更进一步。

素材的开放与控制:任务的完成无需预定模式和统一结果,应用的素材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多种途径进行自行收集、分析与整理的素材,也要充分的准备和提供相关的素材控制任务的实施更具操作性。

方法的开放与控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主独立学习、分组协同合作、教师指导等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内学习和课外练习、有效控制学和练的最佳效果。

评价的开放与控制:实施过程与结果评价,在互评与自评的畅所欲言、互相指正的开放性环境中完成。对学生在训练或实践过程中的进度与状态,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予客观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易于矫正和提高; 对学生在分析及评价中的讨论,教师要去粗取精、概括总结,使之上升到抽象的认识层次,再转移到具体的情景之中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应用迁移。 教师通过设置合理任务,教会学生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帮助学生获得迅速前进的能力。教学在师生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取得各自所需的进步目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任务的设计是一个全方位、大范围、多层次的思考与筹划过程,任务的实施是一个周全、紧密控制与兴趣、经验引导的过程,需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不断努力,以期完善与发展。

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方法

学号:7012411016 姓名:杨强强 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11班 摘 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高等计算机教育也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特色。在当前高职教学过程中,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的教学设计,构建真切的近期目标,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事务处理能力,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笔者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及其开放与控制的特色。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计算机 教育 教学方法 任务 计算机基础 教学设计 开放 控制

一、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是本人认为不妥。其弊有四点:1、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四、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信息) 。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也在速度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

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否则必将为社会所淘汰。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的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高职教育围绕培养良好素质、合格技能的一线劳动者而展开的教学,具有面向应用、按需组织课程的特色。《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设置教学目标定位时,不仅要服务于专业教学的推进,更要服务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日常生活及办公事务处理的个人能力。笔者就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效地设计与控制教学进程,以及教学任务中的设计与实施的一些想法进行阐述,以供参考与指正。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学生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基于工作过程来设计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让学生真实地参加事务处理的资料收集、分析设计、计划实施、管理与评价的全过程。通过课堂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自主学习、自觉思考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效地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结果。

计算机课程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及更新性。这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理论的同时熟练操作技术,更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针对高职学生普遍素质,以任务明确目标、以过程督促学习的实际建构型学习相当有效。

2、设计思路。

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传递经验的方式,一切知识来自于经验。任务是一种方法、一种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的思维与决策。

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实用性指向,让学生明确“掌握什

么技术”和“为什么要掌握这个技术”,觉得“有用”才能“用心”。

选取情景任务时,仿真实的事务处理过程可以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生活中曾遇到的困难”或“职场中将遇到的窘境”。将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摆脱单纯的跟随或重复操作项目练习,成为有环境的、有意义的、有实现目标的实践活动。

3、任务设置。

通常,一次计算机课程2课时教学完成的任务,可以将一个教学要点与多个强化复习要点集合在一起,促进技术的熟练掌握与深入使用。

如:

情景——学生会某联谊会

任务——邀请函制作

目标——掌握邮件合并技术(教学要点) ,熟练文档管理、素材处理、表格管理等(复习要点)

要求——制作原始请帖与邀请人通讯录,并为每个通讯录成员制作一张邀请函。

4、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注意一些细节:

1) 角色转换与适度引导

教师以需求者角色,提供目标、描述任务; 以引导者角色,组织讨论、分析评价; 以指导者角色,释疑解难、精讲启发。从目标描述、资料分析开始,逐步适度地引导学生按照各自的想法“殊途同归”的完成任务。从站在前面的领着大家一起学的宣导者,转化为走到下面分层次、有重点的各个指点的引导者。摈弃越俎代庖,引导要点到为止,留有充分空间,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自觉思考、自主学习,或独立、或合作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要有多向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也是任务的参与者,学生也是任务的指导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主动性。

2) 开放与控制

多元化的开放型社会中,教学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开放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给予学生充分的开放性,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教师也应该具备全面的掌控能力,将教程控制在合理、有序的范畴内。 内容的开放与控制:知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兴趣所向,适当地增添实用性强内容; 根据学生的具体起点与发展目标,适当地增加横向强化或纵向深入的内容。让学生有范围、有目标地参与具体教学内容

的选择,使教学呈现阶梯状地逐级递进和扇状地发散扩展,即让所有人旁类触通地解决同类问题,又让有心人更进一步。

素材的开放与控制:任务的完成无需预定模式和统一结果,应用的素材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多种途径进行自行收集、分析与整理的素材,也要充分的准备和提供相关的素材控制任务的实施更具操作性。

方法的开放与控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主独立学习、分组协同合作、教师指导等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内学习和课外练习、有效控制学和练的最佳效果。

评价的开放与控制:实施过程与结果评价,在互评与自评的畅所欲言、互相指正的开放性环境中完成。对学生在训练或实践过程中的进度与状态,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予客观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易于矫正和提高; 对学生在分析及评价中的讨论,教师要去粗取精、概括总结,使之上升到抽象的认识层次,再转移到具体的情景之中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应用迁移。 教师通过设置合理任务,教会学生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帮助学生获得迅速前进的能力。教学在师生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取得各自所需的进步目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任务的设计是一个全方位、大范围、多层次的思考与筹划过程,任务的实施是一个周全、紧密控制与兴趣、经验引导的过程,需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不断努力,以期完善与发展。


相关文章

  •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体现高职高专特色,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培养面向社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面向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适应该人才培养要求,我们纠正旧的"高分"人才观,树立新的 ...查看


  •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
  •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一.选择题 1.教师应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渊博的知识及教育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下面不属于教师心理素质方面的是( D ). A.意志 B.自我意识 C.情绪 D.风度 D.Flash 2.下面不是计 ...查看


  • 关于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讨
  • 关于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讨 (作者:覃相朝 2011软件工程专业)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applications i ...查看


  • 分数乘整数说课稿(共10篇)
  • 篇一: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第一课时>说课稿 (鞠躬)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1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乘法 ),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 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阶段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 分数乘 ...查看


  • Office办公软件教程全集
  • <Office办公软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Office办公软件 英文名称:office software 课程代码:050087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一)学 分: 1.5 学时:24 (实验学时:24 ) (二)课程类别: ...查看


  •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成本会计>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18130011 (二)课程英文名称:Cost Accounting (三)开课对象:会计学专业 (四)课程性质: <成本会计>是会计 ...查看


  • [强烈推荐]五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 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 倒数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知识目标: 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 ...查看


  • [软件工程]优秀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 <软件工程>优秀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在德州学院<软件工程>优质课程建设的工作中,我们课程组全体成员认识到<软件工程>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搞好这门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 ...查看


  •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专业代码:580407(皖)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5月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 学 制:全日制三年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汽车维修与技术服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