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将星录 中华将星录三国两晋南北朝:檀道济

中华将星录三国两晋南北朝:檀道济

檀道济(?-436),南朝宋将领。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元嘉八年(公元431)攻魏,粮尽退兵,敌不敢追。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被杀时怒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编辑本段]出身背景

自幼父母双亡,与兄姊流寓京口。晋安帝隆安末年,随刘裕镇压孙恩、平定桓玄之乱,以军功先后封吴兴县五等侯、作唐县男。据最新研究成果,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十六计》为檀道济所著。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晋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后秦,檀道济为冠军将军,与王镇恶同为先锋,引军沿淮水、淝水向许昌、洛阳进发。檀军先抵项城,后秦守将姚掌不战而降,但在进攻新蔡(今属河南)时,遭到了后秦大将董遵的顽强扺抗。檀道济督军猛攻,破其城,杀董遵,继而攻克许昌,擒获后秦颍川太守姚垣及大将杨业。利用军威大振之机,檀道济乘胜前进,拔阳城,克荥阳,直抵成皋(今河南荥阳)。秦征南将军姚洸屯戍洛阳,急向关中乞求援兵。姚泓派将姚益男领一万人马星夜赶赴往救。可援军尚未到达,檀道济已攻下成皋,并会同其它部队,四面环攻洛阳。姚洸孤军难守,只得开城门率四千兵卒出降。

对这些俘虏,晋将纷纷主张杀掉,以壮军威,檀道济却不同意。他说:「王师北征是为了吊民伐罪,怎好枉杀?」他下令尽数释放俘虏,让他们回归乡里,并申明晋军入城后,应严明纪律,不得扰民。

次年三月,刘裕让毛修之留镇洛阳,令檀道济率师继续西进。王镇恶克渑池,抵潼关。檀道济和沈林子渡河北击,进攻蒲(今山西永济),想以此绕过潼关,进入关中。但后秦守军战斗力甚强,城坚难下。檀道济不得不回军河南,会同王镇恶合攻潼关。后秦太宰姚绍率军五万援救,开关出战。晋军奋击,杀伤秦军千余人。秦军受挫后退驻定城(今陜西华阴东),据险固守。相拒数月,姚绍病死军中。秦军失去主将,无心战守。八月,王镇恶率舟师由黄河入渭水,至渭桥登岸,破后秦军。姚泓出城投降,后秦灭亡。

刘裕东归后,任檀道济为征虏将军、琅琊内史。及刘裕建宋,檀道济以佐命之功,改任丹阳尹、护军将军。永初三年(422),又奉命出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监淮南诸军。

武帝死,少帝即位,檀道济与徐羡之、傅亮、谢晦四人同为顾命大臣。北魏以宋值新丧,大举南进,共出数路,攻略宋地,司州全部及青州、兖州、豫州大部分地区很快被魏军夺占。檀道济闻警,率军救援。军至彭城,司、青二州并告危急,檀道济领兵不多,不足分赴,而青州道近,守军薄弱,便统兵兼程往救。魏军见宋援军将至,撤去青州治所东阳(今山东费县西南)之围。檀道济兵至东阳,军粮耗尽,只得停止追击,又见东阳城已残敝不堪,移青州治所于不其城(今山东即墨西南),尔后回军湘陆(今山东鱼台东南),阻止了魏军南进的势头。

次年,因少帝游戏无度,荒怠朝政,徐羡之等密谋废立,召回檀道济共谋其事。当睌,檀道济与谢晦同宿领军府。谢晦心怀恐惧,辗转难寐,而檀道济触**即鼾声如雷。为此,谢晦深深佩服檀道济的镇静和胆量。次日,几位顾命大臣入殿矫诏太后令,废少帝,迎刘义隆入承大统。

文帝继位之初,朝中大权仍掌握在徐羡之、傅亮等人的手中。元嘉三年(426),文帝下令追查弑立之事,徐羡之畏罪自缢,傅亮被缚诛杀。当时,谢晦已出镇荆州,闻徐、傅已死,知道文帝秋后算账,便拥三万精兵抗拒朝命。 文帝从广陵召回檀道济,对他说:「废立之事,你未参与谋划,我不加追究。现在谢晦据荆州之地,抗表犯上,威胁建康,不知你有何良策?」檀道济说:「谢晦老练干达,富有谋略,我过去与他同从武帝北征,入关十策,有九策出于谢晦胸中。但他未曾率军决胜于疆场,戎事非其所长。若陛下信任,可让我衔命征讨,可一战擒之。」文帝大喜,遂亲统大军数万,以檀道济为先锋,溯江西上,击溃谢晦。因此平乱之功,檀道济进号征南大将军,任江州刺史。

元嘉七年(430),为解除北魏对宋的威胁,文帝命檀道济统军北伐。宋军前部到彦之进军河南,收复洛阳、虎牢等地。但很快,北魏太武帝亲自率军反击,击溃了到彦之等部,刘宋前线部队一片混乱,很多地方纷纷失守,退驻滑台。

翌年一月,檀道济率师往救滑台,军至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遇魏安平公乙旃眷。檀道济领军奋勇前行,大破魏军,并乘胜北进,前后二十余日,连战三十余次,宋军多捷,进抵历城(今山东济南)。魏将叔孙建一面督军正面迎击,一面纵轻骑绕出其后,焚烧粮草。檀道济的将士虽然英勇善战,但是不料被釜底抽薪,断了军粮,就没法维持下去,准备从历城退兵。宋军中有一些兵士逃到魏营投降,把宋军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的将领。北魏就派出大军追赶檀道济,想把宋军围困起来。 宋军将士看到大批魏军围上来,都有点害怕,有的兵士偷偷逃跑了。檀道济却不慌不忙地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

当天晚上,宋军军营里灯火通明,檀道济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食。一些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唱着计数,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其实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罢了。有人偷偷地向营里望了一下,只见一只只米袋里面都是雪白的大米。 这个消息马上被魏兵的探子听到了,赶快去告诉魏将。说檀道济营里军粮还绰绰有余,要想跟檀道济决战,准是又打败仗。 魏将得到情报,以为前面来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来诱骗他们上当的,就把投降的宋兵杀了。

到了天色发白,檀道济命令将士戴盔披甲,自己穿着便服,乘着一辆马车,大模大样地沿着大路向南转移。 魏将安颉等人被檀道济打败过多次,本来对宋军有点害怕,再看到宋军从容不迫地撤退,吃不准他们在哪儿埋伏了多少人马,不敢追赶。檀道济靠他的镇静和智谋,保全了宋军,使宋军安全地回师。以后,北魏也没敢轻易进攻宋朝。此次北伐,檀道济虽然没有克定河南,但在四面遇敌、军粮已断的危急情况下,镇定自若,全军而返。实属不易。自此之后,魏人惮惧檀道济的威名,不再轻易南犯。文帝嘉其智勇,进位司空,镇守寻阳。

檀道济立功数朝,威名日重,左右心腹都是百战之将,他的几个儿子又多具才气,引起了朝廷的猜忌。当时,文帝久病不愈,执掌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及领军将军刘湛担心文帝晏驾后,难以钳制檀道济,便内文帝屡进谗言,劝其尽早除掉檀道济,以绝后患。

元嘉十三年(436),檀道济奉诏回京。临行前,其妻向氏说:「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召,恐有大祸。」檀道济却说:「我率师扺御外寇,镇守边境,不负国家,国家又何故负我心」于是坦然入京。适逢文帝病情好转,卧榻召见,文帝慰勉鼓励,让他返阙议事,用心边防。不料檀道济刚要启程,文帝病情加剧。刘湛劝刘义康不可放虎归山,即假托王命,以收买人心、图谋不就之名逮捕檀道济,旋加杀害。同时被杀害的还有檀道济的十一个儿子及薛彤、高进之等大将。临刑前,檀道济投帻于地,愤怒地喊道:「你们这是在自毁长城啊!」

檀道济被枉杀,国人痛心。消息传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诸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吴人无可畏惧也!」

元嘉二十七年,文帝再令众将北伐。东线屡遭困挫,致使魏人南抵瓜步,欲饮马长江。面对一江之隔的劲敌,宋文帝长叹一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可此时檀道济已屈死十四年了。

宋武帝刘裕在南方建立了宋朝后,过了十九年(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是姓,焘音dào)灭北凉,统一北方。从东晋灭亡后的一百七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南朝先后换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的北魏,后来fen.lie为东魏、西魏;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合起来称为南北朝。

檀道济与济南的历史渊源

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檀道济与济南有着很深的渊源,其著名的“唱筹量沙”事例就和济南有关。“唱筹量沙”出自《南史·檀道济传》,讲的是与北魏的一场作战中,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檀道济以智退敌的故事,而这一故事发生地就在今济南历城区。

公元431年,刘宋进军北魏,攻占河南后,又被魏军收复。檀道济遂率军北征,与魏军交战30余次,多获所胜。战至历城梁王庄(今山东济南东郊王舍人庄之位置)时,由于魏军力量雄厚,檀道济军资匮乏,打算撤退。此时有投降北魏的人告密说檀军粮草已用尽,于是檀军内部人心惶惶,皆惧魏军趁势来攻。久经沙场的檀道济聪智多慧,便趁夜间拿沙子当作粮食,边让人来称量,边高声呼筹计数,把量过的沙子堆成一堆堆的,又在沙堆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的粮食。第二天,成堆的“粮食”便出现在檀军面前,来探风声的魏军回去便报告说檀军仍有成堆的粮食,檀军无粮的消息是假的。魏军将领听后惧怕,不敢追击,还将告密的人斩首示众。檀军借此安全撤退。这些土堆就是现在的粮冢,后人为纪念檀道济,又建檀公祠。明崇祯六年(1633年)记载,梁王庄的“粮冢”原有72个,现今保存3个。此庄原名粮家庄,以粮字沿用为梁字至今。

...

中华将星录三国两晋南北朝:檀道济

檀道济(?-436),南朝宋将领。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元嘉八年(公元431)攻魏,粮尽退兵,敌不敢追。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被杀时怒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编辑本段]出身背景

自幼父母双亡,与兄姊流寓京口。晋安帝隆安末年,随刘裕镇压孙恩、平定桓玄之乱,以军功先后封吴兴县五等侯、作唐县男。据最新研究成果,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十六计》为檀道济所著。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晋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后秦,檀道济为冠军将军,与王镇恶同为先锋,引军沿淮水、淝水向许昌、洛阳进发。檀军先抵项城,后秦守将姚掌不战而降,但在进攻新蔡(今属河南)时,遭到了后秦大将董遵的顽强扺抗。檀道济督军猛攻,破其城,杀董遵,继而攻克许昌,擒获后秦颍川太守姚垣及大将杨业。利用军威大振之机,檀道济乘胜前进,拔阳城,克荥阳,直抵成皋(今河南荥阳)。秦征南将军姚洸屯戍洛阳,急向关中乞求援兵。姚泓派将姚益男领一万人马星夜赶赴往救。可援军尚未到达,檀道济已攻下成皋,并会同其它部队,四面环攻洛阳。姚洸孤军难守,只得开城门率四千兵卒出降。

对这些俘虏,晋将纷纷主张杀掉,以壮军威,檀道济却不同意。他说:「王师北征是为了吊民伐罪,怎好枉杀?」他下令尽数释放俘虏,让他们回归乡里,并申明晋军入城后,应严明纪律,不得扰民。

次年三月,刘裕让毛修之留镇洛阳,令檀道济率师继续西进。王镇恶克渑池,抵潼关。檀道济和沈林子渡河北击,进攻蒲(今山西永济),想以此绕过潼关,进入关中。但后秦守军战斗力甚强,城坚难下。檀道济不得不回军河南,会同王镇恶合攻潼关。后秦太宰姚绍率军五万援救,开关出战。晋军奋击,杀伤秦军千余人。秦军受挫后退驻定城(今陜西华阴东),据险固守。相拒数月,姚绍病死军中。秦军失去主将,无心战守。八月,王镇恶率舟师由黄河入渭水,至渭桥登岸,破后秦军。姚泓出城投降,后秦灭亡。

刘裕东归后,任檀道济为征虏将军、琅琊内史。及刘裕建宋,檀道济以佐命之功,改任丹阳尹、护军将军。永初三年(422),又奉命出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监淮南诸军。

武帝死,少帝即位,檀道济与徐羡之、傅亮、谢晦四人同为顾命大臣。北魏以宋值新丧,大举南进,共出数路,攻略宋地,司州全部及青州、兖州、豫州大部分地区很快被魏军夺占。檀道济闻警,率军救援。军至彭城,司、青二州并告危急,檀道济领兵不多,不足分赴,而青州道近,守军薄弱,便统兵兼程往救。魏军见宋援军将至,撤去青州治所东阳(今山东费县西南)之围。檀道济兵至东阳,军粮耗尽,只得停止追击,又见东阳城已残敝不堪,移青州治所于不其城(今山东即墨西南),尔后回军湘陆(今山东鱼台东南),阻止了魏军南进的势头。

次年,因少帝游戏无度,荒怠朝政,徐羡之等密谋废立,召回檀道济共谋其事。当睌,檀道济与谢晦同宿领军府。谢晦心怀恐惧,辗转难寐,而檀道济触**即鼾声如雷。为此,谢晦深深佩服檀道济的镇静和胆量。次日,几位顾命大臣入殿矫诏太后令,废少帝,迎刘义隆入承大统。

文帝继位之初,朝中大权仍掌握在徐羡之、傅亮等人的手中。元嘉三年(426),文帝下令追查弑立之事,徐羡之畏罪自缢,傅亮被缚诛杀。当时,谢晦已出镇荆州,闻徐、傅已死,知道文帝秋后算账,便拥三万精兵抗拒朝命。 文帝从广陵召回檀道济,对他说:「废立之事,你未参与谋划,我不加追究。现在谢晦据荆州之地,抗表犯上,威胁建康,不知你有何良策?」檀道济说:「谢晦老练干达,富有谋略,我过去与他同从武帝北征,入关十策,有九策出于谢晦胸中。但他未曾率军决胜于疆场,戎事非其所长。若陛下信任,可让我衔命征讨,可一战擒之。」文帝大喜,遂亲统大军数万,以檀道济为先锋,溯江西上,击溃谢晦。因此平乱之功,檀道济进号征南大将军,任江州刺史。

元嘉七年(430),为解除北魏对宋的威胁,文帝命檀道济统军北伐。宋军前部到彦之进军河南,收复洛阳、虎牢等地。但很快,北魏太武帝亲自率军反击,击溃了到彦之等部,刘宋前线部队一片混乱,很多地方纷纷失守,退驻滑台。

翌年一月,檀道济率师往救滑台,军至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遇魏安平公乙旃眷。檀道济领军奋勇前行,大破魏军,并乘胜北进,前后二十余日,连战三十余次,宋军多捷,进抵历城(今山东济南)。魏将叔孙建一面督军正面迎击,一面纵轻骑绕出其后,焚烧粮草。檀道济的将士虽然英勇善战,但是不料被釜底抽薪,断了军粮,就没法维持下去,准备从历城退兵。宋军中有一些兵士逃到魏营投降,把宋军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的将领。北魏就派出大军追赶檀道济,想把宋军围困起来。 宋军将士看到大批魏军围上来,都有点害怕,有的兵士偷偷逃跑了。檀道济却不慌不忙地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

当天晚上,宋军军营里灯火通明,檀道济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食。一些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唱着计数,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其实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罢了。有人偷偷地向营里望了一下,只见一只只米袋里面都是雪白的大米。 这个消息马上被魏兵的探子听到了,赶快去告诉魏将。说檀道济营里军粮还绰绰有余,要想跟檀道济决战,准是又打败仗。 魏将得到情报,以为前面来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来诱骗他们上当的,就把投降的宋兵杀了。

到了天色发白,檀道济命令将士戴盔披甲,自己穿着便服,乘着一辆马车,大模大样地沿着大路向南转移。 魏将安颉等人被檀道济打败过多次,本来对宋军有点害怕,再看到宋军从容不迫地撤退,吃不准他们在哪儿埋伏了多少人马,不敢追赶。檀道济靠他的镇静和智谋,保全了宋军,使宋军安全地回师。以后,北魏也没敢轻易进攻宋朝。此次北伐,檀道济虽然没有克定河南,但在四面遇敌、军粮已断的危急情况下,镇定自若,全军而返。实属不易。自此之后,魏人惮惧檀道济的威名,不再轻易南犯。文帝嘉其智勇,进位司空,镇守寻阳。

檀道济立功数朝,威名日重,左右心腹都是百战之将,他的几个儿子又多具才气,引起了朝廷的猜忌。当时,文帝久病不愈,执掌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及领军将军刘湛担心文帝晏驾后,难以钳制檀道济,便内文帝屡进谗言,劝其尽早除掉檀道济,以绝后患。

元嘉十三年(436),檀道济奉诏回京。临行前,其妻向氏说:「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召,恐有大祸。」檀道济却说:「我率师扺御外寇,镇守边境,不负国家,国家又何故负我心」于是坦然入京。适逢文帝病情好转,卧榻召见,文帝慰勉鼓励,让他返阙议事,用心边防。不料檀道济刚要启程,文帝病情加剧。刘湛劝刘义康不可放虎归山,即假托王命,以收买人心、图谋不就之名逮捕檀道济,旋加杀害。同时被杀害的还有檀道济的十一个儿子及薛彤、高进之等大将。临刑前,檀道济投帻于地,愤怒地喊道:「你们这是在自毁长城啊!」

檀道济被枉杀,国人痛心。消息传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诸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吴人无可畏惧也!」

元嘉二十七年,文帝再令众将北伐。东线屡遭困挫,致使魏人南抵瓜步,欲饮马长江。面对一江之隔的劲敌,宋文帝长叹一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可此时檀道济已屈死十四年了。

宋武帝刘裕在南方建立了宋朝后,过了十九年(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是姓,焘音dào)灭北凉,统一北方。从东晋灭亡后的一百七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南朝先后换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的北魏,后来fen.lie为东魏、西魏;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合起来称为南北朝。

檀道济与济南的历史渊源

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檀道济与济南有着很深的渊源,其著名的“唱筹量沙”事例就和济南有关。“唱筹量沙”出自《南史·檀道济传》,讲的是与北魏的一场作战中,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檀道济以智退敌的故事,而这一故事发生地就在今济南历城区。

公元431年,刘宋进军北魏,攻占河南后,又被魏军收复。檀道济遂率军北征,与魏军交战30余次,多获所胜。战至历城梁王庄(今山东济南东郊王舍人庄之位置)时,由于魏军力量雄厚,檀道济军资匮乏,打算撤退。此时有投降北魏的人告密说檀军粮草已用尽,于是檀军内部人心惶惶,皆惧魏军趁势来攻。久经沙场的檀道济聪智多慧,便趁夜间拿沙子当作粮食,边让人来称量,边高声呼筹计数,把量过的沙子堆成一堆堆的,又在沙堆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的粮食。第二天,成堆的“粮食”便出现在檀军面前,来探风声的魏军回去便报告说檀军仍有成堆的粮食,檀军无粮的消息是假的。魏军将领听后惧怕,不敢追击,还将告密的人斩首示众。檀军借此安全撤退。这些土堆就是现在的粮冢,后人为纪念檀道济,又建檀公祠。明崇祯六年(1633年)记载,梁王庄的“粮冢”原有72个,现今保存3个。此庄原名粮家庄,以粮字沿用为梁字至今。

...


相关文章

  •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
  •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 南北朝历史 周末 闲来无事,把梅毅签名送我的<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粗读了一遍.以前读历史,都是从宏观角度看寥寥几语,已经是天翻地覆的人头落地.朝代更替.宏观大历史是 ...查看


  • 笔记--中国法制史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goldenpen --<劝学>荀子 中国法制史 第一章. 奴隶制法律制度 一.夏朝.商朝 (一).中国国家与法起源 (二).夏.商法制指导思想 (三).夏.商立法概况 (四).夏.商的主要罪 ...查看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2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一)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佛教和反佛教的斗争 天津市第45中学 宋茂江 天津市长征中学 宋玉珠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要求: ①祖冲之和圆周率:② ...查看


  • 中国法制史笔记
  • 中国法制史 第一章. 奴隶制法律制度 一.夏朝.商朝 (一).中国国家与法起源 (二).夏.商法制指导思想 (三).夏.商立法概况 (四).夏.商的主要罪名 (二).西周的立法制度 1西汉初年,文帝.景帝时曾宣布废除肉刑,以笞.杖等来代替. ...查看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冶金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冶金 三国曹魏,鉴于"盐铁之利,足赡军国之用"④,仍实行盐铁官营.<三国志·蜀志·王连传>载刘备任王连为司盐校尉,"校盐铁之利","有裨国用",又设 ...查看


  • 七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 历史试题 (本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北京人是中国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中国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下列叙述不符合北 ...查看


  • 中国历史朝代表_-_完整版
  • 中国历史朝代表 秦始皇统一华夏,自认为功过"三皇五帝",因此将"皇"和"帝"组合发明为"皇帝"这一称号. 伏羲(生卒不详),风姓,又称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 ...查看


  •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课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历史作用2.识记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三国经济概况. 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认识:从东汉 ...查看


  • 历届朝代的排列顺序分享
  • 历届朝代的排列顺序分享 作者:其实.不应该 已被分享31次 评论(0) 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熟记口令 ⑴ 夏商周秦西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 ⑵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