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行当划分由来已久

京劇的行當分為生、旦、淨、丑四大類,行當劃分由來已久,大約在七八百年以前就已開始。

但在初期,京劇的行當仍分為生、旦、淨、末、丑五大類,後來才把生行和末行合併,取消了末行。所以我們在講京劇生行的時候,應該順便把生和末的關係,它們之間有什區別,給大家介紹一下。因為在元雜劇裡,末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明清傳奇裡,末也是一種重要的行當,漢劇行當中的末行,就延續了這個傳統。即使在京劇已經成熟甚至繁榮的時期,在本世紀的二、三○年代,在標示京劇行當的時候,也還是劃分為生、旦、淨、末、丑五種行當。如果不解釋清楚,很多人對於末行為什麼與生行合併,也就無法理解。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當,通常都是劇中的男主角,京劇將「淨」、「丑」以外的男性角色全部歸入生行中,根據劇中人物的年齡、性格、外部形象等方面,大致可以分成「老生」、「小生」、「武生」等三類,生行以「俊扮」(即不勾畫五顏六色的臉譜),顯得較為瀟灑俊逸。

「老生」專門扮演中年或老年的男子,因為這種角色都會戴鬍子(京劇稱為「髯口」),所以又稱為「鬚生」。此外,戲曲中的「末行」,原本是擔任男主角,但到了京劇中「生行」成了主角,末行就變成「二路(配角)老生」了,而行當劃分上也就從「生旦淨末丑」變成「生旦淨丑」了。

「小生」專業扮演青年男子,在舞台上不戴髯口,化妝方式為俊扮,演唱時採用小嗓,唸白時運用大、小嗓結合的方式,以表現年輕男子的英俊儒雅、瀟灑飄逸為主。可依據人物性格、地位再細分為「紗帽生」(有官職者)、「翎子生」(文武雙全者)、「扇子生」(溫文儒雅者)、「窮生」(落魄潦倒者)等。

「武生」專門扮演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的男子,例如「趙雲」,表演上運用大嗓唱唸,顯得較為粗獷,武生所扮演的大多為正面英雄人物,因此化妝方式也採用俊扮。武生依服飾及表演特色可再分為「長靠武生」及「短打武生」二種。長靠武生的特徵是身披大靠、足穿厚底靴,身段威武穩健;短打武生的特徵是身穿短衣、足穿薄底靴,身段矯健輕靈

「旦行」是扮演女性角色的行當,通常都是劇中的女主角。旦行的化妝也以俊扮為主,根據劇中人物的年齡、性格、外部形象等方面,大致可以分成「老旦」、「青衣」、「花旦」、「花衫」、「武旦」、「刀馬旦」等,除了老旦用大嗓外,其餘皆用小嗓。

「老旦」專門扮演老年婦女的角色,

「青衣」專門扮演端莊嫻淑的青、中年女性角色,例如《武家坡》中的「王寶釧」,因為這類角色通常都是苦命女子,身上總是穿著一件青色的服裝,故而稱為「青衣」。大多為劇中的女主角,表演上重視唱腔及水袖功,通常都是正面角色。

「花旦」扮演天真活潑或身份低下的年輕女子,有時也扮演潑辣或放蕩的婦女。表演上重視唸白和做表,必須有很好的圓場功、手帕功和扇子功。

「花衫」是由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所創造的行當,集合青衣和花旦的特點,演員不僅要有良好的嗓音和唱功,也要有精湛的做表,因此能夠更多面地刻劃人物性格。

「武旦」扮演武藝高強的年輕女子,表演上以武打動作為主,演員必須有紮實俐落的功夫,其身份大多為神仙或妖怪,所以經常要「打出手」(交戰雙方將兵器扔往對手,代表雙方運功鬥法)。

「刀馬旦」專門扮演提刀跨馬、武藝高強的巾幗英雄,其身份大多是元帥或大將。表演上唱、唸、做並重,而且還要能開打,但是強調人物威武穩重的氣質。

此外,旦行中還有一門「彩旦」,專門扮演滑稽、醜陋或風趣的女性角色,例如《拾玉鐲》中的「劉媒婆」,但是這類人物大都由「丑行」扮演,因此又稱為「丑婆子」。

參考資料 國立國光劇團

• 2007-02-13 13:17:58 補充

「淨行」所扮演的都是男性角色,俗稱「花臉」,這是因為臉上勾畫臉譜而得名。淨行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是性格偏激、氣質異於常人者,或是粗獷豪邁,或是剛烈正直,或是陰險凶殘,或是魯莽質樸等形象高大的男子。淨行的表演特色是嗓音洪亮,身段動作幅度誇大,依據身份、性格的不同,可分為「大花臉」、「二花臉」和「武淨」三類。

「大花臉」所扮演的大都是地位崇高、舉止穩重、具有正義感的人物。

「二花臉」大多扮演性格勇猛、豪爽、粗魯的人物,同時也扮演陰險人物。

「武淨」這類角色通常都扮演戰敗的一方,因此需要紮實的跌撲摔打功夫。

「丑行」又稱為「小花臉」,這是因為丑行都在鼻樑上塗一塊白白的方塊,然後才勾畫臉譜而得名;因為丑行也畫臉譜,故而又與淨行的大花臉、二花臉並列,被稱為「三花臉」。丑行在舞台上專門扮演容貌醜陋的人物,大多為男性角色,但也有女性角色,這類人物多半性格滑稽、言語風趣,有時也扮演奸詐險惡、貪婪自私的角色,可以再分成「文丑」和「武丑」二大類。

「文丑」是指沒有武功或劇中不展現武功技巧的滑稽人物

「武丑」專門扮演武藝高強、性格機靈、動作敏捷的滑稽人物,這類人物表演時邊說邊做,動作迅速,大多是俠客義士,但有時也扮演狡猾陰險的角色。

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在北雜劇中,末稱

京劇的行當分為生、旦、淨、丑四大類,行當劃分由來已久,大約在七八百年以前就已開始。

但在初期,京劇的行當仍分為生、旦、淨、末、丑五大類,後來才把生行和末行合併,取消了末行。所以我們在講京劇生行的時候,應該順便把生和末的關係,它們之間有什區別,給大家介紹一下。因為在元雜劇裡,末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明清傳奇裡,末也是一種重要的行當,漢劇行當中的末行,就延續了這個傳統。即使在京劇已經成熟甚至繁榮的時期,在本世紀的二、三○年代,在標示京劇行當的時候,也還是劃分為生、旦、淨、末、丑五種行當。如果不解釋清楚,很多人對於末行為什麼與生行合併,也就無法理解。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當,通常都是劇中的男主角,京劇將「淨」、「丑」以外的男性角色全部歸入生行中,根據劇中人物的年齡、性格、外部形象等方面,大致可以分成「老生」、「小生」、「武生」等三類,生行以「俊扮」(即不勾畫五顏六色的臉譜),顯得較為瀟灑俊逸。

「老生」專門扮演中年或老年的男子,因為這種角色都會戴鬍子(京劇稱為「髯口」),所以又稱為「鬚生」。此外,戲曲中的「末行」,原本是擔任男主角,但到了京劇中「生行」成了主角,末行就變成「二路(配角)老生」了,而行當劃分上也就從「生旦淨末丑」變成「生旦淨丑」了。

「小生」專業扮演青年男子,在舞台上不戴髯口,化妝方式為俊扮,演唱時採用小嗓,唸白時運用大、小嗓結合的方式,以表現年輕男子的英俊儒雅、瀟灑飄逸為主。可依據人物性格、地位再細分為「紗帽生」(有官職者)、「翎子生」(文武雙全者)、「扇子生」(溫文儒雅者)、「窮生」(落魄潦倒者)等。

「武生」專門扮演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的男子,例如「趙雲」,表演上運用大嗓唱唸,顯得較為粗獷,武生所扮演的大多為正面英雄人物,因此化妝方式也採用俊扮。武生依服飾及表演特色可再分為「長靠武生」及「短打武生」二種。長靠武生的特徵是身披大靠、足穿厚底靴,身段威武穩健;短打武生的特徵是身穿短衣、足穿薄底靴,身段矯健輕靈

「旦行」是扮演女性角色的行當,通常都是劇中的女主角。旦行的化妝也以俊扮為主,根據劇中人物的年齡、性格、外部形象等方面,大致可以分成「老旦」、「青衣」、「花旦」、「花衫」、「武旦」、「刀馬旦」等,除了老旦用大嗓外,其餘皆用小嗓。

「老旦」專門扮演老年婦女的角色,

「青衣」專門扮演端莊嫻淑的青、中年女性角色,例如《武家坡》中的「王寶釧」,因為這類角色通常都是苦命女子,身上總是穿著一件青色的服裝,故而稱為「青衣」。大多為劇中的女主角,表演上重視唱腔及水袖功,通常都是正面角色。

「花旦」扮演天真活潑或身份低下的年輕女子,有時也扮演潑辣或放蕩的婦女。表演上重視唸白和做表,必須有很好的圓場功、手帕功和扇子功。

「花衫」是由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所創造的行當,集合青衣和花旦的特點,演員不僅要有良好的嗓音和唱功,也要有精湛的做表,因此能夠更多面地刻劃人物性格。

「武旦」扮演武藝高強的年輕女子,表演上以武打動作為主,演員必須有紮實俐落的功夫,其身份大多為神仙或妖怪,所以經常要「打出手」(交戰雙方將兵器扔往對手,代表雙方運功鬥法)。

「刀馬旦」專門扮演提刀跨馬、武藝高強的巾幗英雄,其身份大多是元帥或大將。表演上唱、唸、做並重,而且還要能開打,但是強調人物威武穩重的氣質。

此外,旦行中還有一門「彩旦」,專門扮演滑稽、醜陋或風趣的女性角色,例如《拾玉鐲》中的「劉媒婆」,但是這類人物大都由「丑行」扮演,因此又稱為「丑婆子」。

參考資料 國立國光劇團

• 2007-02-13 13:17:58 補充

「淨行」所扮演的都是男性角色,俗稱「花臉」,這是因為臉上勾畫臉譜而得名。淨行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是性格偏激、氣質異於常人者,或是粗獷豪邁,或是剛烈正直,或是陰險凶殘,或是魯莽質樸等形象高大的男子。淨行的表演特色是嗓音洪亮,身段動作幅度誇大,依據身份、性格的不同,可分為「大花臉」、「二花臉」和「武淨」三類。

「大花臉」所扮演的大都是地位崇高、舉止穩重、具有正義感的人物。

「二花臉」大多扮演性格勇猛、豪爽、粗魯的人物,同時也扮演陰險人物。

「武淨」這類角色通常都扮演戰敗的一方,因此需要紮實的跌撲摔打功夫。

「丑行」又稱為「小花臉」,這是因為丑行都在鼻樑上塗一塊白白的方塊,然後才勾畫臉譜而得名;因為丑行也畫臉譜,故而又與淨行的大花臉、二花臉並列,被稱為「三花臉」。丑行在舞台上專門扮演容貌醜陋的人物,大多為男性角色,但也有女性角色,這類人物多半性格滑稽、言語風趣,有時也扮演奸詐險惡、貪婪自私的角色,可以再分成「文丑」和「武丑」二大類。

「文丑」是指沒有武功或劇中不展現武功技巧的滑稽人物

「武丑」專門扮演武藝高強、性格機靈、動作敏捷的滑稽人物,這類人物表演時邊說邊做,動作迅速,大多是俠客義士,但有時也扮演狡猾陰險的角色。

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在北雜劇中,末稱


相关文章

  • 上海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教案
  • 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审定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音乐>简谱教案 第一单元 向往北京 教学内容: 一.歌谣<游北京> 二.唱歌:<卢沟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三.聆听:< ...查看


  • 京剧行当,音乐教案
  • 篇一:从音乐欣赏课<京剧的行当>看音乐欣赏教学 从音乐欣赏课<京剧的行当>看音乐欣赏教学 作者:刘清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19期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音乐新课改的发展与需求,音乐 ...查看


  • 第四课[校园小戏迷]
  • 校园小戏迷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京味浓郁的歌.短小精练的歌词里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与韵味.男.女声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 歌曲取材深圳市东湖中学原创京剧小戏<校园小戏迷> ...查看


  • 京剧,古老文化传承[组图]
  •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 ...查看


  • 浅析粤剧与京剧的脚色行当关系
  • 一.脚色行当的历史沿革 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来自脚色行当.脚色行当是指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按照其生理.心理.性格.情感乃至人生境遇等等特征进行类型化的分类.不同的脚色行当,代表着不同的表演类型.据记载,脚色行当最初出现于宋元时期的南戏和 ...查看


  • 京剧小知识
  • 生.<乌 盆 记> <空 城 计> <群 英 会> <四郎探母> <挑 滑 车> <文 昭 关> 旦.<贵妃醉酒> <拾 玉 镯> <红 ...查看


  • 一枝独秀的中国艺术
  • 京剧(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京剧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有"国剧"之称.它走遍世 ...查看


  • 京剧知识浅谈
  • 京剧知识浅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前身为徽剧.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进京演出,轰动京师,后又于嘉庆.道光年间,与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 ...查看


  • 中国戏曲国粹之京剧
  • 京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