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常见的意象和主要内容思想

  送别诗指以送别时的场景、别后的想象等为内容,表现诗人对友人(亲人)的依依不舍或对友人(亲人)的劝慰勉励或自伤身世、坦陈心志等的诗歌。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可以归类为:   ①送别的地点:如离亭、长亭、劳劳亭、谢亭、南浦、西楼、灞桥、霸陵、古道、歧路、渡头等。   ②送别的音乐:如骊歌、离歌、劳歌、阳关曲、渭城曲、折柳曲等。   ③送别时常见的景物、事物:如柳、芳草、浮萍、孤蓬、烟波、浮云、酒、月、寒蝉、鸿雁、清猿、班马(离群的马)、孤帆、征帆、暮砧等。   ④送别的习俗:如折柳赠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等。   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有:   ①体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诗歌通过描写送别时环境的凄迷黯淡或想象中别后的孤单思念,来表现诗人诚挚的留恋和无奈的伤感。如: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诗歌首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江楼之上,橘柚飘香,正值金秋,却要分别。“醉”字暗示着主客情谊之深厚。第二句写与友人分别之时,秋风萧瑟,寒雨纷飞。“凉”字既指外界环境的寒凉,也指人物内心的凄凉。三四句未按常理抒别情,而是从对方落笔,设想朋友夜泊潇湘之上,明月孤寂,梦中愁听猿的凄清长鸣。虚实结合的手法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使诗中表达的依依不舍和别后的伤感更朦胧含蓄,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回味无穷。   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词也同此诗,设想别后场景,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使送别时的缠绵悱恻更震撼人心。   ②表达对朋友的安慰、劝勉、鼓励,展现诗人的旷达胸襟。有些送别诗没有一般送别诗悲凉凄清的氛围,情绪积极开朗,意境开阔高远。如: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诗歌首句点明朋友将去的地方,“接”字让人感到距离很近,不像是分离。第二句诗人一反送别诗的感伤传统而直言不觉离伤,让人好奇。原因在三四句,诗人写到与友人同住一条江边,共睹一轮明月,这哪里是分离呢?读完全诗,我们可以感到,诗人并非没有离伤,只是为了劝慰友人,减轻对方的离愁,才有意这样说。这样表达不仅不会让人们误解,反而会让人们感动,感动于诗人的阔达,感动于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仗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陆龟蒙《别离》)   此诗写离别却丝毫没有离情别恨,议论充满全诗,慷慨激昂。前两联刻画了主人公威武刚毅、潇洒轩昂的风姿。第三联用成语“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毒蛇咬手后,为保全性命,壮士不惜斩断手腕)体现主人公的大无畏精神。最后一联又回到离别主题,点明壮士的志向在建功立业,离别何足叹息。此诗奔放的感情给人以壮美之感。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周紫芝《临江仙》)   开篇写对往事的回忆,他们分别已经六年,这六年中经历的种种心酸让人不堪回首,“往事堪惊”这四个字简练含蓄地表达了这种痛苦的心态。现在二人又重逢,可是都已华发苍颜,并且马上要面对的,依然是匆匆的别离。下片诗人设想友人到达目的地后的境况:铁马驰骋,红旗猎猎,虽日暮天寒,但胸怀豪壮,不顾岁末寒霜,只求建功立业(“横槊赋诗”,代指人的文才武略)。此词虽为送别,但更多的是对友人在边塞施展才华、建功报国的勉励。   ③在叙别离的同时抒发个人的复杂感情。诗人在送别亲人、友人时,往往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浮沉,所以很多送别诗除抒别情外,还会表达诗人自身的某种心情。如: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刘长卿《送严士元》)   诗前三联都是写景,在写景中暗示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诗人与朋友在江南水乡相逢,赏美景,叙别情。最后一联,友人即将远去,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被激起:如果有熟识的人问起我,就说我的前程被这卑微的官职耽误了(“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诗人满腔抱负,可是居在这么卑微的官位上,前程可谓一片渺茫。在别离之际道出这样的情绪,实让人心酸。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卢纶《送李端》)   此诗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氛围。衰草遍地,一片苍茫,“悲”字直抒胸臆,奠定全诗深沉伤感的基调。颔联写送别时的场景,阴云笼罩,暮雪纷纷,友人已经离去,诗人无奈转身。第三联,诗人回忆自己的漂泊身世,抒发伤感之情。尾联“掩泪”总结了全诗所抒发的多种悲凉之情,“何处期”让人们不断感慨回味。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这首词富含理趣,所送之人钱穆父与词人志趣相投,感情深厚。上片最后两句,称赞钱穆父清高淡泊、耿介自守。下片写送别友人的场景:月色朦胧,微云飘浮,孤帆远去,离别依依。最后两句以哲理入词,收束全词。词人写道:人人都是天地间匆匆的过客,何必伤感眼前暂时的别离呢?以此来劝勉友人不必伤别。最后两句虽是议论,但这两句是在用文学的语言阐述哲理,使表达的哲理涵义更丰富深刻。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此词虽然名为“送人”,但表达的大多是对人事艰难的感慨。上片“唱彻《阳关》”直言送别,把“功名”看作“余事”是词人对朝廷求和的不满,和对自己报国无门、无奈隐居的愤懑。下片开头三句说离别不是唯一值得悲伤的事情,人事斗争上的风波要比旅途中遭遇的风波更要险恶。词人一生志在抗金,收复失地,可是仕途坎坷,最后这两句,正是词人经历许多艰难险阻后发出的感慨。   高考对送别诗考查的角度:   ①鉴赏诗中塑造的形象(人物、景物、事物)。如2012年湖北卷,选取的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送邹明府游灵武》,要求学生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   ②考查对古诗情感的分析。如2013年湖北卷,选了宋代欧阳修的《临江仙》,要求学生概括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2010年江苏卷,选取王昌龄的《送魏二》,要求分析“醉别”“江风引雨”表达的惜别深情。   ③考查诗歌使用的表达技巧。如2013年福建卷,选了宋代梅尧臣的《送何遁山人归蜀》,要求学生赏析三、四联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抒发情感。2010年天津卷,选了司空曙的《峡口送友人》和雍陶的《送蜀客》进行比较,要求学生鉴别两首诗运用的手法是正面烘托还是反面衬托。   ④考查诗歌使用的意象。如2010年江西卷,选了南宋诗人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要求学生指出诗中“子规”这个意象的含义。如2010年天津卷,要求学生回答《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⑤考查诗句中字词的表达效果。如2013年福建卷,要求学生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013年天津卷,要求学生回答首句中“嫩”字带给人的感觉。   ⑥考查诗歌的语言风格。如2013年天津卷,选了辛弃疾的《鹧鹄天》,要求学生回答“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辛词的豪放特点。2013年湖北卷,要求学生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赏析此词“飘逸”的语言风格。   【延伸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   〔唐〕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②。   〔注〕① 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镇东军事。   ②《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1)诗歌第二句“嗟”字有的版本写作“闻”字,你更喜欢哪个字?请简要说明理由。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友人归   〔宋〕郑思肖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注〕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坚持面向南方故国。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   (1)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诗歌最后一句“冥冥烟树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送别诗指以送别时的场景、别后的想象等为内容,表现诗人对友人(亲人)的依依不舍或对友人(亲人)的劝慰勉励或自伤身世、坦陈心志等的诗歌。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可以归类为:   ①送别的地点:如离亭、长亭、劳劳亭、谢亭、南浦、西楼、灞桥、霸陵、古道、歧路、渡头等。   ②送别的音乐:如骊歌、离歌、劳歌、阳关曲、渭城曲、折柳曲等。   ③送别时常见的景物、事物:如柳、芳草、浮萍、孤蓬、烟波、浮云、酒、月、寒蝉、鸿雁、清猿、班马(离群的马)、孤帆、征帆、暮砧等。   ④送别的习俗:如折柳赠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等。   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有:   ①体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诗歌通过描写送别时环境的凄迷黯淡或想象中别后的孤单思念,来表现诗人诚挚的留恋和无奈的伤感。如: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诗歌首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江楼之上,橘柚飘香,正值金秋,却要分别。“醉”字暗示着主客情谊之深厚。第二句写与友人分别之时,秋风萧瑟,寒雨纷飞。“凉”字既指外界环境的寒凉,也指人物内心的凄凉。三四句未按常理抒别情,而是从对方落笔,设想朋友夜泊潇湘之上,明月孤寂,梦中愁听猿的凄清长鸣。虚实结合的手法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使诗中表达的依依不舍和别后的伤感更朦胧含蓄,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回味无穷。   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词也同此诗,设想别后场景,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使送别时的缠绵悱恻更震撼人心。   ②表达对朋友的安慰、劝勉、鼓励,展现诗人的旷达胸襟。有些送别诗没有一般送别诗悲凉凄清的氛围,情绪积极开朗,意境开阔高远。如: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诗歌首句点明朋友将去的地方,“接”字让人感到距离很近,不像是分离。第二句诗人一反送别诗的感伤传统而直言不觉离伤,让人好奇。原因在三四句,诗人写到与友人同住一条江边,共睹一轮明月,这哪里是分离呢?读完全诗,我们可以感到,诗人并非没有离伤,只是为了劝慰友人,减轻对方的离愁,才有意这样说。这样表达不仅不会让人们误解,反而会让人们感动,感动于诗人的阔达,感动于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仗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陆龟蒙《别离》)   此诗写离别却丝毫没有离情别恨,议论充满全诗,慷慨激昂。前两联刻画了主人公威武刚毅、潇洒轩昂的风姿。第三联用成语“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毒蛇咬手后,为保全性命,壮士不惜斩断手腕)体现主人公的大无畏精神。最后一联又回到离别主题,点明壮士的志向在建功立业,离别何足叹息。此诗奔放的感情给人以壮美之感。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周紫芝《临江仙》)   开篇写对往事的回忆,他们分别已经六年,这六年中经历的种种心酸让人不堪回首,“往事堪惊”这四个字简练含蓄地表达了这种痛苦的心态。现在二人又重逢,可是都已华发苍颜,并且马上要面对的,依然是匆匆的别离。下片诗人设想友人到达目的地后的境况:铁马驰骋,红旗猎猎,虽日暮天寒,但胸怀豪壮,不顾岁末寒霜,只求建功立业(“横槊赋诗”,代指人的文才武略)。此词虽为送别,但更多的是对友人在边塞施展才华、建功报国的勉励。   ③在叙别离的同时抒发个人的复杂感情。诗人在送别亲人、友人时,往往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浮沉,所以很多送别诗除抒别情外,还会表达诗人自身的某种心情。如: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刘长卿《送严士元》)   诗前三联都是写景,在写景中暗示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诗人与朋友在江南水乡相逢,赏美景,叙别情。最后一联,友人即将远去,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被激起:如果有熟识的人问起我,就说我的前程被这卑微的官职耽误了(“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诗人满腔抱负,可是居在这么卑微的官位上,前程可谓一片渺茫。在别离之际道出这样的情绪,实让人心酸。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卢纶《送李端》)   此诗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氛围。衰草遍地,一片苍茫,“悲”字直抒胸臆,奠定全诗深沉伤感的基调。颔联写送别时的场景,阴云笼罩,暮雪纷纷,友人已经离去,诗人无奈转身。第三联,诗人回忆自己的漂泊身世,抒发伤感之情。尾联“掩泪”总结了全诗所抒发的多种悲凉之情,“何处期”让人们不断感慨回味。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这首词富含理趣,所送之人钱穆父与词人志趣相投,感情深厚。上片最后两句,称赞钱穆父清高淡泊、耿介自守。下片写送别友人的场景:月色朦胧,微云飘浮,孤帆远去,离别依依。最后两句以哲理入词,收束全词。词人写道:人人都是天地间匆匆的过客,何必伤感眼前暂时的别离呢?以此来劝勉友人不必伤别。最后两句虽是议论,但这两句是在用文学的语言阐述哲理,使表达的哲理涵义更丰富深刻。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此词虽然名为“送人”,但表达的大多是对人事艰难的感慨。上片“唱彻《阳关》”直言送别,把“功名”看作“余事”是词人对朝廷求和的不满,和对自己报国无门、无奈隐居的愤懑。下片开头三句说离别不是唯一值得悲伤的事情,人事斗争上的风波要比旅途中遭遇的风波更要险恶。词人一生志在抗金,收复失地,可是仕途坎坷,最后这两句,正是词人经历许多艰难险阻后发出的感慨。   高考对送别诗考查的角度:   ①鉴赏诗中塑造的形象(人物、景物、事物)。如2012年湖北卷,选取的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送邹明府游灵武》,要求学生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   ②考查对古诗情感的分析。如2013年湖北卷,选了宋代欧阳修的《临江仙》,要求学生概括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2010年江苏卷,选取王昌龄的《送魏二》,要求分析“醉别”“江风引雨”表达的惜别深情。   ③考查诗歌使用的表达技巧。如2013年福建卷,选了宋代梅尧臣的《送何遁山人归蜀》,要求学生赏析三、四联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抒发情感。2010年天津卷,选了司空曙的《峡口送友人》和雍陶的《送蜀客》进行比较,要求学生鉴别两首诗运用的手法是正面烘托还是反面衬托。   ④考查诗歌使用的意象。如2010年江西卷,选了南宋诗人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要求学生指出诗中“子规”这个意象的含义。如2010年天津卷,要求学生回答《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⑤考查诗句中字词的表达效果。如2013年福建卷,要求学生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013年天津卷,要求学生回答首句中“嫩”字带给人的感觉。   ⑥考查诗歌的语言风格。如2013年天津卷,选了辛弃疾的《鹧鹄天》,要求学生回答“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辛词的豪放特点。2013年湖北卷,要求学生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赏析此词“飘逸”的语言风格。   【延伸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   〔唐〕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②。   〔注〕① 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镇东军事。   ②《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1)诗歌第二句“嗟”字有的版本写作“闻”字,你更喜欢哪个字?请简要说明理由。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友人归   〔宋〕郑思肖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注〕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坚持面向南方故国。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   (1)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诗歌最后一句“冥冥烟树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相关文章

  • 赠友送别诗鉴赏
  • 赠友送别诗鉴赏 二.概念 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qu ...查看


  • 唐朝送别诗
  • 送别诗 前言:在我国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查看


  • 送别诗学生版9
  • 学习目标 1. 送别诗的常见内容: 2. 送别诗的常用手法: 3. 巩固规范答题方法. 一.常见主题倾向 第一,直接抒写哀伤愁怨.缠绵悱恻的惜别恨别之情.如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柳永的< ...查看


  •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回归-拓展评价单
  •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回归拓展-评价单 设计人:程 鲲 审核人:*** 序号:*-*-* 班级: **** 姓名: 组名 [高考考点] 考纲要求: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 ...查看


  • 浅谈唐代送别诗
  • 浅谈唐代送别诗 摘要:唐人送别诗是唐诗精华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以前,送别之情较少表现为诗,不像唐人有别必有诗,开创"送行数百首,各以铿其工"的"世界记录".由于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宽松.战事的频繁,更多 ...查看


  • 送别诗鉴赏
  • 离歌一曲情依依 --送别诗鉴赏 一.初识送别诗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古代因为地广不便 ...查看


  • 古代诗歌鉴赏习惯用语
  • 古代诗歌鉴赏习惯用语 (一)形象.观点: 恋友思别,羁旅思乡:怀才不遇,怀古咏史:钟情山水,归隐田园: 献身边塞,反对征战:不慕权贵,傲岸不羁: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矢志报国,壮志难酬:政治失意,仕途坎坷:达观豪迈,超凡脱俗: 愤世嫉俗,消 ...查看


  • 中国古代诗词重要意象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重要意象研究 摘 要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存在.相辅相成,有着本质的联系又有所区别,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前者服务于诗句,后者服务于全诗.意象作为诗词的细胞是其不可缺少的 ...查看


  • 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
  • 内容摘要:"知人论世"是许多学生用得最多的方法,可是在时间有限的考场里如何才能快速鉴赏陌生作家的古诗词,本文结合近两年高考试题浅谈如何从诗题.意象.诗眼.注释四个方面入手鉴赏古诗词的题材.内容.情感. 关键词:诗题 意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