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狭义体育文化观点认为,体育文化就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以身体竞争为特殊手段,以身体完善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过程和活动过程中人的精神生活。当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该定位为重品行、催智力、助身心、促审美、推良习、造氛围等交汇一体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交汇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体育文化,广义上理解,是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狭义体育文化就是体育精神现象、体育活动相关的社会意识形态、体育活动关联着的各项制度、组织机构、社会团体等,在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以身体竞争为特殊手段,以身体完善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过程和活动过程中人的精神生活。
当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之中交汇与分野相统一的亚文化部分。是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教育方向,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借鉴国际先进体育文化,以完成体育教育所培养的专业和综合人才为使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人文体育的素养,培养健康人格,增强健身意识和品德修养,协调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健康为本的全部教育活动。1965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的法国人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理念。他认为:接受教育应当是每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终身教育是教育定向上的整合。对于具有多样性特点的校园体育文化,其宗旨主要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并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培养接受终身体育教育观念。
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
高校体育文化是交汇一体的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其在育人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表现为:
1.体育文化重品德。培养良好的品质道德,塑造高尚纯洁心灵。高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风华正茂的青年大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适合青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轨迹,特别是结合各种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能较全面地实现对青年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培养。
2.体育文化催智力。科学研究证明,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保证大脑能源物质和氧气的充足供应,使大脑神经细胞得到充分发育。同时,运动能为整个大脑神经系统提供各种信息,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使大脑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运动可以引起中枢神经兴奋,使思维记忆中枢得到休息,疲劳消除,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3.体育文化助身心。“健康应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科学定义,阐明了人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校园体育文化中的行为文化,是通过身体运动方式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运动能力。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身体机能。校园体育调节学生的心理,通过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催人奋进,身心愉悦。体育运动培养了集体观念,增强了组织纪律性,协调了人际关系;消除精神烦恼与疲惫,给人带来欢愉、亢奋,使人身心和谐、健康。
4.体育文化促审美。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体育本身就是一种健与美的统一,体育锻炼能使体魄健美,体形匀称,姿态端正,动作矫健。高校体育能以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如健美操、艺术体操等多种体育运动,培养了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仪表美和心灵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主体自身的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和谐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修养积极性,陶冶情操。
5.体育文化推良习。体育运动促使大学生养成健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勤劳勇敢,抗击挫折。建立良好的个人习惯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校园体育文化可为学生营造好的时段、期间、阶段性、规律性生活环境,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处于青春萌动和旺盛时期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烈,信息接受与变换快,追求新事物新创举,校园体育正是通过健康文明的活动充实学生闲暇生活,还在体育运动中受到合理化、经济化、最优化的技术启发,对劳动、生存、生活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6.体育文化造氛围。完全可以这样说,缺少体育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生机与活力、死气沉沉的学校;没有体育文化的学校,也不能称其为学校。体育文化以特有的形式对学生产生影响,这是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在对学生要求进行普遍体育锻炼的同时,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从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入手,在传统体育、民族体育、竞技体育、娱乐体育、休闲体育和保健体育等方面大力营造体育氛围,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占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这一重要阵地。
三、结束语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必须继续坚持体育教育的正确方向,有明确的层级目标,继续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围绕提高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个中心,努力建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具有本校特点和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二侠.论高校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J].职业时空,2010,(4).
[2] 罗纲.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 段朝盈,夏昆宣.谈校园体育文化中的德育教育功能[J].大理学院学报,2004,(2).
[4] 朱振涛.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点及大学生人格培养[J].科技信息,2010,(32).
摘要:狭义体育文化观点认为,体育文化就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以身体竞争为特殊手段,以身体完善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过程和活动过程中人的精神生活。当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该定位为重品行、催智力、助身心、促审美、推良习、造氛围等交汇一体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交汇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体育文化,广义上理解,是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狭义体育文化就是体育精神现象、体育活动相关的社会意识形态、体育活动关联着的各项制度、组织机构、社会团体等,在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以身体竞争为特殊手段,以身体完善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过程和活动过程中人的精神生活。
当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之中交汇与分野相统一的亚文化部分。是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教育方向,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借鉴国际先进体育文化,以完成体育教育所培养的专业和综合人才为使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人文体育的素养,培养健康人格,增强健身意识和品德修养,协调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健康为本的全部教育活动。1965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的法国人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理念。他认为:接受教育应当是每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终身教育是教育定向上的整合。对于具有多样性特点的校园体育文化,其宗旨主要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并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培养接受终身体育教育观念。
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
高校体育文化是交汇一体的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其在育人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表现为:
1.体育文化重品德。培养良好的品质道德,塑造高尚纯洁心灵。高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风华正茂的青年大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适合青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轨迹,特别是结合各种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能较全面地实现对青年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培养。
2.体育文化催智力。科学研究证明,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保证大脑能源物质和氧气的充足供应,使大脑神经细胞得到充分发育。同时,运动能为整个大脑神经系统提供各种信息,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使大脑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运动可以引起中枢神经兴奋,使思维记忆中枢得到休息,疲劳消除,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3.体育文化助身心。“健康应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科学定义,阐明了人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校园体育文化中的行为文化,是通过身体运动方式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运动能力。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身体机能。校园体育调节学生的心理,通过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催人奋进,身心愉悦。体育运动培养了集体观念,增强了组织纪律性,协调了人际关系;消除精神烦恼与疲惫,给人带来欢愉、亢奋,使人身心和谐、健康。
4.体育文化促审美。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体育本身就是一种健与美的统一,体育锻炼能使体魄健美,体形匀称,姿态端正,动作矫健。高校体育能以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如健美操、艺术体操等多种体育运动,培养了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仪表美和心灵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主体自身的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和谐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修养积极性,陶冶情操。
5.体育文化推良习。体育运动促使大学生养成健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勤劳勇敢,抗击挫折。建立良好的个人习惯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校园体育文化可为学生营造好的时段、期间、阶段性、规律性生活环境,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处于青春萌动和旺盛时期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烈,信息接受与变换快,追求新事物新创举,校园体育正是通过健康文明的活动充实学生闲暇生活,还在体育运动中受到合理化、经济化、最优化的技术启发,对劳动、生存、生活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6.体育文化造氛围。完全可以这样说,缺少体育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生机与活力、死气沉沉的学校;没有体育文化的学校,也不能称其为学校。体育文化以特有的形式对学生产生影响,这是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在对学生要求进行普遍体育锻炼的同时,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从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入手,在传统体育、民族体育、竞技体育、娱乐体育、休闲体育和保健体育等方面大力营造体育氛围,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占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这一重要阵地。
三、结束语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必须继续坚持体育教育的正确方向,有明确的层级目标,继续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围绕提高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个中心,努力建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具有本校特点和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二侠.论高校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J].职业时空,2010,(4).
[2] 罗纲.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 段朝盈,夏昆宣.谈校园体育文化中的德育教育功能[J].大理学院学报,2004,(2).
[4] 朱振涛.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点及大学生人格培养[J].科技信息,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