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说课稿
一、说教材
《军神》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一篇叙事性课文。课文记叙了在1916年,军人刘伯承因眼部被敌人打伤独自去医院动手术,并坚决要求沃克医生不打麻醉药,勇敢完成手术的故事,突出表现了刘伯承顽强坚毅的精神品质,赞美了他的“军神”形象。符合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学习先进人物,感受其精神品质,树立积极榜样。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跨入中年级,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自豪感和兴奋感,对自己充满信心。
在能力方面,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引导,给予孩子多读、多说的机会。
从本课教材看,学生对时代背景和人物了解较少,因此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和教师课堂讲解交流感知文本背景。
三、说目标
1.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重点指导写好“药、势、承”;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感受对话中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动作、神态、情绪变化的词语,如“(刘)坚决不愿意、恳切、平静、勉强和(沃)冷冷地、愣、不禁失声”等,复述课文;
3.理解“一声不吭、汗如雨下”等词语、“数手术刀数72刀”这一侧面描写和重点句“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一快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从而体会军人刘伯承战胜疼痛、坚强意志的形象;
4.学生仿写“了不起,你是一个„„你是一位„„”的赞美句,深入理解和体会“军神”的含义,并学习军人刘伯承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
重难点:
重点:感受对话中表现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心情的词语和数手术刀数的侧面描写,读出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
难点:理解句子“了不起,你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是一位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感悟“军神”的含义。
四、说方法
通过分析学生和教材特点,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将会采用查阅资料法、阅读感悟法、“读、说”结合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开展教学。 查阅资料法
主动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让学生在预习时查阅军人刘伯承的相关资料并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能够让学生对文本初步感知。
阅读感悟法
阅读不仅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理解词句含义、把握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基于本课对话式的特点,因此更注重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教师师范读等多种形式体会刘伯承的军神形象和精神品质。
"读、说、写"结合法
由读到说再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三年级学生复述能力和仿照说话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朗读之外,教师还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能够复述文章内容,仿照文中句式写作。
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作意识,在合作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互相启发,往往能化难为易。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刘伯承这一形象的感知;同班比一比,看谁读的有感情,互相交流点评,培养竞争、合作意识。
五、说教学程序
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我将本课为两个课时。
(一)生活实例,自然导入(第一课时)
1.学生小时候都打过针或摔倒,打针的痛和不打麻醉药做手术哪个疼痛更厉害?因此我以打针这一生活例子自然地开启全文。我会设置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害怕打针吗?觉得打针疼不疼?如果不小心摔倒,腿上流血,会哭吗?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军人,他的眼睛受伤了,但是他不打麻醉药做手术,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军人——刘伯承。”
(学习生字“承”。)
2.课前经过预习,查找资料,请学生介绍刘伯承这位军人,鼓励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说出来,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老师适时补充。
(二)自读识字,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用横线划出来。老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提醒学生读准“损、承”。
2.学习本课生字,注意“势和药”的写法,并让学生将这些生字进行组词,积累常用词汇。
3.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是基本要素,为了让学生对叙事性文章有所感知,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我会让同学们默读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寻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主人公去干什么了?
4.学会归纳段意是中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这项技能。通过分角色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教师检验学生读书情况,学生思考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按照这一方法学习本课三至六自然段,并根据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分段。
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用麻醉药;
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手术中,刘伯承一声不吭,抓破床单;
第三段(第五、六自然段):手术后,刘伯承数刀数,沃克医生赞叹刘伯承是了 不起的男子汉,是一位军神。
(三)品词析句,感受人物形象(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内容,请学生复述本课。《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年级学生应能够复述记叙性文章的大意。复述课文不仅是对前面一节课的回顾,更能够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2.记叙性文章的一大特色是对话,在《军神》中,刘伯承和沃克医生一共有三次对话,分别是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师:请三位同学读一读第一次对话(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找出描写刘伯承、沃克医生说话时情绪、神态的词语,分别用直线、波浪线划出来。
3.学生找出“恳切、担心;冷冷地、有些不悦地、愣住了”,予以鼓励,并思考:
(1)刘伯承在担心什么?
(2)沃克医生的三次回答情绪、神态为何会有这么多变化?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元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学生应该积极思考,寻找文章中的信息——刘伯承不愿意用麻醉药的原因。
4.三年级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鼓励,增加学习语文的信心,并且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为此,我会再请同学读一读,读出沃克医生情绪的变化和刘伯承的恳切与担心。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评一评。
5.学生按照以上方法学习第二段,找出描写两位主人公动作的词语。思考:
(1)为什么沃克医生双手会微微颤抖?
(2)他心里在想什么?理解词语“一声不吭、汗如雨下”,想象“崭新的床单被抓破”表明刘伯承当时疼不疼?体会他的勇敢和坚毅。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通过词语分析体会,与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心灵进行对话,初步感受刘伯承坚强意志,为本课最后一段的学习铺垫。
6.看到课文中刘伯承这么勇敢,由人及己,教师提问:同学们都打过针,你们疼的时候有没有勇敢地战胜疼痛,你们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吗?与课文导入呼应,体现文本的现实意义——学习刘伯承的精神品质。
7.手术做完了,刘伯承脸色苍白,十分疲惫;而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刮目相看,找出文中关于沃克医生动作、神态的词语和他赞叹刘伯承的语句。(1)沃克医生擦着汗说明了什么?(2)他为什么吓了一跳?(3)想象一下,72刀和同学们打摔倒流血相比如何?教师出示侧面衬托,学生初步了解这一写作手法。
8.感悟“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提问:(1)这句话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用的好不好?好在哪?
(2)你能不能仿照“了不起,你是一个„„你是一位„„”写一写、说一说,赞扬刘伯承的精神。仿写既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检验课堂学习效果,也加深了学生对刘伯承精神品质的领悟。
9.本课即将学完,文章题目“军神”的内涵是什么?你从刘伯承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进行归纳。学生归纳为主,教师补充为辅。
六、说板书
刘伯承 沃克医生
第一段: 恳切、担心 冷冷地、有些不悦地、愣住了
第二段: 一声不吭、紧紧抓住 双手微微颤抖
汗如雨下、抓破
第三段 : 脸色苍白、勉强一笑 擦着汗、吓了一跳、 品质: “军神” 、男子汉 „„ 俯下身子亲切地注视着
《军神》说课稿
一、说教材
《军神》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一篇叙事性课文。课文记叙了在1916年,军人刘伯承因眼部被敌人打伤独自去医院动手术,并坚决要求沃克医生不打麻醉药,勇敢完成手术的故事,突出表现了刘伯承顽强坚毅的精神品质,赞美了他的“军神”形象。符合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学习先进人物,感受其精神品质,树立积极榜样。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跨入中年级,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自豪感和兴奋感,对自己充满信心。
在能力方面,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引导,给予孩子多读、多说的机会。
从本课教材看,学生对时代背景和人物了解较少,因此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和教师课堂讲解交流感知文本背景。
三、说目标
1.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重点指导写好“药、势、承”;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感受对话中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动作、神态、情绪变化的词语,如“(刘)坚决不愿意、恳切、平静、勉强和(沃)冷冷地、愣、不禁失声”等,复述课文;
3.理解“一声不吭、汗如雨下”等词语、“数手术刀数72刀”这一侧面描写和重点句“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一快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从而体会军人刘伯承战胜疼痛、坚强意志的形象;
4.学生仿写“了不起,你是一个„„你是一位„„”的赞美句,深入理解和体会“军神”的含义,并学习军人刘伯承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
重难点:
重点:感受对话中表现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心情的词语和数手术刀数的侧面描写,读出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
难点:理解句子“了不起,你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是一位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感悟“军神”的含义。
四、说方法
通过分析学生和教材特点,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将会采用查阅资料法、阅读感悟法、“读、说”结合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开展教学。 查阅资料法
主动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让学生在预习时查阅军人刘伯承的相关资料并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能够让学生对文本初步感知。
阅读感悟法
阅读不仅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理解词句含义、把握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基于本课对话式的特点,因此更注重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教师师范读等多种形式体会刘伯承的军神形象和精神品质。
"读、说、写"结合法
由读到说再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三年级学生复述能力和仿照说话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朗读之外,教师还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能够复述文章内容,仿照文中句式写作。
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作意识,在合作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互相启发,往往能化难为易。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刘伯承这一形象的感知;同班比一比,看谁读的有感情,互相交流点评,培养竞争、合作意识。
五、说教学程序
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我将本课为两个课时。
(一)生活实例,自然导入(第一课时)
1.学生小时候都打过针或摔倒,打针的痛和不打麻醉药做手术哪个疼痛更厉害?因此我以打针这一生活例子自然地开启全文。我会设置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害怕打针吗?觉得打针疼不疼?如果不小心摔倒,腿上流血,会哭吗?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军人,他的眼睛受伤了,但是他不打麻醉药做手术,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军人——刘伯承。”
(学习生字“承”。)
2.课前经过预习,查找资料,请学生介绍刘伯承这位军人,鼓励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说出来,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老师适时补充。
(二)自读识字,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用横线划出来。老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提醒学生读准“损、承”。
2.学习本课生字,注意“势和药”的写法,并让学生将这些生字进行组词,积累常用词汇。
3.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是基本要素,为了让学生对叙事性文章有所感知,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我会让同学们默读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寻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主人公去干什么了?
4.学会归纳段意是中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这项技能。通过分角色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教师检验学生读书情况,学生思考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按照这一方法学习本课三至六自然段,并根据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分段。
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用麻醉药;
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手术中,刘伯承一声不吭,抓破床单;
第三段(第五、六自然段):手术后,刘伯承数刀数,沃克医生赞叹刘伯承是了 不起的男子汉,是一位军神。
(三)品词析句,感受人物形象(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内容,请学生复述本课。《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年级学生应能够复述记叙性文章的大意。复述课文不仅是对前面一节课的回顾,更能够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2.记叙性文章的一大特色是对话,在《军神》中,刘伯承和沃克医生一共有三次对话,分别是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师:请三位同学读一读第一次对话(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找出描写刘伯承、沃克医生说话时情绪、神态的词语,分别用直线、波浪线划出来。
3.学生找出“恳切、担心;冷冷地、有些不悦地、愣住了”,予以鼓励,并思考:
(1)刘伯承在担心什么?
(2)沃克医生的三次回答情绪、神态为何会有这么多变化?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元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学生应该积极思考,寻找文章中的信息——刘伯承不愿意用麻醉药的原因。
4.三年级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鼓励,增加学习语文的信心,并且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为此,我会再请同学读一读,读出沃克医生情绪的变化和刘伯承的恳切与担心。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评一评。
5.学生按照以上方法学习第二段,找出描写两位主人公动作的词语。思考:
(1)为什么沃克医生双手会微微颤抖?
(2)他心里在想什么?理解词语“一声不吭、汗如雨下”,想象“崭新的床单被抓破”表明刘伯承当时疼不疼?体会他的勇敢和坚毅。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通过词语分析体会,与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心灵进行对话,初步感受刘伯承坚强意志,为本课最后一段的学习铺垫。
6.看到课文中刘伯承这么勇敢,由人及己,教师提问:同学们都打过针,你们疼的时候有没有勇敢地战胜疼痛,你们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吗?与课文导入呼应,体现文本的现实意义——学习刘伯承的精神品质。
7.手术做完了,刘伯承脸色苍白,十分疲惫;而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刮目相看,找出文中关于沃克医生动作、神态的词语和他赞叹刘伯承的语句。(1)沃克医生擦着汗说明了什么?(2)他为什么吓了一跳?(3)想象一下,72刀和同学们打摔倒流血相比如何?教师出示侧面衬托,学生初步了解这一写作手法。
8.感悟“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提问:(1)这句话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用的好不好?好在哪?
(2)你能不能仿照“了不起,你是一个„„你是一位„„”写一写、说一说,赞扬刘伯承的精神。仿写既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检验课堂学习效果,也加深了学生对刘伯承精神品质的领悟。
9.本课即将学完,文章题目“军神”的内涵是什么?你从刘伯承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进行归纳。学生归纳为主,教师补充为辅。
六、说板书
刘伯承 沃克医生
第一段: 恳切、担心 冷冷地、有些不悦地、愣住了
第二段: 一声不吭、紧紧抓住 双手微微颤抖
汗如雨下、抓破
第三段 : 脸色苍白、勉强一笑 擦着汗、吓了一跳、 品质: “军神” 、男子汉 „„ 俯下身子亲切地注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