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许多人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些非考学科产生一些误解,认为音乐、美术是放松课、调剂课,被边缘化。其实这类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在功能与价值上同等重要。特别是美术教学,它有着其他任何学科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肩负着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习得,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美术学习 收获 技能 智力 人格 材料:某活动中心,暑假刚开始,这样那样的学习辅导班相继招生,英语、奥数、写作、武术的报名处人山人海,而艺术类辅导班门前则相对冷清。有的同学强烈要求参加美术兴趣辅导班,可家长非要他们补习英语、奥数、写作。面对家长的带有歧视的疑问,我回答了两句话:即使学习美术,也不能保证他成为画家、艺术家;但学习美术,保证可以让孩子有更大的收获。这种想法反映了很多家长和一些教育工作者对美术教学活动的模糊认识,学习语、数、外都有各自的功能:学习生物可以认识生命科学,学习地理可以认识环境,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历史变革,学习美术同样是对美的探索,是对认知的提高过程。现代的教育仍以分数来衡量教师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只有音乐、美术、劳技、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没有纳入分数量化衡量教师与学生,只有靠平时的作业、学习态度来考查一个学生是否全面发展。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的提高也不是在几十节课的学习中能显现出来的,这种能力的提高,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到底美术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得到什么呢?我认为学生认真学习美术,在一定时间内至少有三个层次上的收获。 一、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表现技能的提高 通过短时间的美术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史论知识、鉴赏知识、构图知识、色彩知识、观察方法、绘画方法、透视方法,等等。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以美术的形式来表现周围的人和事物,进行艺术创作,就要眼高手也高,这是学习美术最能获得的最显著的表层的教育效果。基本的东西掌握不了如何能进行作画呢?例如造型能力不达到一定的高度,空有好的想法,却表现不出来,无法直观地展示给他人,这就是眼高手低。色彩知识匮乏,在作业当中的色彩搭配就会不协调。也就是只能在结论上评价学生的造型能力不足或色彩知识没学好,也可以说教师没有教好。这时,社会、家长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来评价学生与老师。所以,画得好不好看,也就成了评价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熟练的尺度。学生拿不出作品或像样的作业,也就谈不上有在美术知识和技能上的收获。所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学习美术能掌握一定量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显性的收获。 二、促进学生智力与学科间共同发展 有人说,学习美术会偏科,会占用许多学习时间。我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凡是跟我学画的同学,他们的文化成绩不但没有退,反而是一次比一次的考试有进步。我发现美术学习活动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教育功能有着重要意义。科学家已证实,艺术教学活动可以全面开发人的大脑,美术教学活动是直接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三种能力几乎是同步的。不仅在审美方面的发展,而且在智力方面有直接促进作用,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比的,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理解、表现、创新能力都能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得到有效的促进与发展,其中最显著的是对创能新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历史告诉我们,现有知识只能解释和证明已有的东西,而一切的发明创造,都能给社会进步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资金与情感越来越多,他们的眼里只有孩子考上大学、上名牌大学才有出路。眼里只盯着有考试分数的几门学科,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得不到训练与开发,即使大学毕业出来,一样不会有大的作为。大画家达・芬奇不仅仅在绘画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物理学、力学、建筑工程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这来源于他的智力全面的开发;生物学家达尔文对绘画、雕刻也有很高的研究;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对绘画和音乐都有很高的造诣;纳粹分子希特勒曾在作战指挥前线作画,向军队报社投稿;普希金在他的诗稿上画自画像,等等。这是绘画开发了他们的智力,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培养了他们对事物的观察的方法、方向与态度。纵观名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等),他们都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幼年时的美术训练成就他们今后的发展,是因为他们的智力被均衡地开发出来了。 创造心理学家泰勒认为:音乐、绘画及技能的表露是其他各种创造的基础。所以美术教学活动可让学生提高与发展智力。这种收获在短期内是不明显的,三到五年后这种智力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三、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艺术教育――这不是培养艺术家,首先是培养人。我国特级美术教师李眉云提出:美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以美育人,育完美人。我认为,学画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作画时要宁神静气,观画时要身临其境融入画中,纵观人类的所有教学活动,美术教学活动最具有人性味,因为它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既针对人的心理,又针对人的生理;既能反映人的理性,又能反映人的感性和情感。在这方面其他学科都显得逊色。美术教学活动目的不在于作品完成的结果如何,而是使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具体的事物,接触表现的材料和用具,悉心选择的表现方法。换句话说,绘画、手工制作活动的过程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正如美国美术教育活动家罗恩菲尔德所说:“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只是用来作为达到目的的一个工具,其本身并不是一个目的。美术教学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创造性程序来使人们更富有创造性,而不问此创造性将会使用在何处。”所以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不仅是技术的熟练和相关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开发与提高,而且是人格形成的过程,一个完美人格的形成过程。这种收获是长期的,要用人的一生才能体现。艺术修养直接决定人的品位及道德情操。当然也有特例,当年如果维也纳美术学院不拒绝阿道夫・希特勒,世界上可能会出现一位高产的艺术家,他的人生观可能就不会改变方向,也就不会有那次毁灭性的战争。 综上所述,塑造完美人格是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最高的教育目的,但这并不是说学生学习美术仅仅是为了达到第三个收获的教育目的,美术教学活动的三个收获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促进的,只有在前两种收获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达到第三次的收获和发展。第一个在技能和基础知识层面上的收获是短时间内显而易见的。第二种智力的收获是在其他学科中体现的,体现出学生学习上有较高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学习美术的第三收获是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提升人格素养,影响人的一生,对他今后的发展、终生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美术的思维方法、学习方式是对人的发展终生有益的。所以美术教学活动是终身永恒的教育,是让人收获完美人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少儿美术. [2]世界名画家传记.
摘 要: 当前,许多人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些非考学科产生一些误解,认为音乐、美术是放松课、调剂课,被边缘化。其实这类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在功能与价值上同等重要。特别是美术教学,它有着其他任何学科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肩负着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习得,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美术学习 收获 技能 智力 人格 材料:某活动中心,暑假刚开始,这样那样的学习辅导班相继招生,英语、奥数、写作、武术的报名处人山人海,而艺术类辅导班门前则相对冷清。有的同学强烈要求参加美术兴趣辅导班,可家长非要他们补习英语、奥数、写作。面对家长的带有歧视的疑问,我回答了两句话:即使学习美术,也不能保证他成为画家、艺术家;但学习美术,保证可以让孩子有更大的收获。这种想法反映了很多家长和一些教育工作者对美术教学活动的模糊认识,学习语、数、外都有各自的功能:学习生物可以认识生命科学,学习地理可以认识环境,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历史变革,学习美术同样是对美的探索,是对认知的提高过程。现代的教育仍以分数来衡量教师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只有音乐、美术、劳技、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没有纳入分数量化衡量教师与学生,只有靠平时的作业、学习态度来考查一个学生是否全面发展。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的提高也不是在几十节课的学习中能显现出来的,这种能力的提高,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到底美术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得到什么呢?我认为学生认真学习美术,在一定时间内至少有三个层次上的收获。 一、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表现技能的提高 通过短时间的美术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史论知识、鉴赏知识、构图知识、色彩知识、观察方法、绘画方法、透视方法,等等。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以美术的形式来表现周围的人和事物,进行艺术创作,就要眼高手也高,这是学习美术最能获得的最显著的表层的教育效果。基本的东西掌握不了如何能进行作画呢?例如造型能力不达到一定的高度,空有好的想法,却表现不出来,无法直观地展示给他人,这就是眼高手低。色彩知识匮乏,在作业当中的色彩搭配就会不协调。也就是只能在结论上评价学生的造型能力不足或色彩知识没学好,也可以说教师没有教好。这时,社会、家长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来评价学生与老师。所以,画得好不好看,也就成了评价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熟练的尺度。学生拿不出作品或像样的作业,也就谈不上有在美术知识和技能上的收获。所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学习美术能掌握一定量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显性的收获。 二、促进学生智力与学科间共同发展 有人说,学习美术会偏科,会占用许多学习时间。我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凡是跟我学画的同学,他们的文化成绩不但没有退,反而是一次比一次的考试有进步。我发现美术学习活动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教育功能有着重要意义。科学家已证实,艺术教学活动可以全面开发人的大脑,美术教学活动是直接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三种能力几乎是同步的。不仅在审美方面的发展,而且在智力方面有直接促进作用,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比的,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理解、表现、创新能力都能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得到有效的促进与发展,其中最显著的是对创能新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历史告诉我们,现有知识只能解释和证明已有的东西,而一切的发明创造,都能给社会进步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资金与情感越来越多,他们的眼里只有孩子考上大学、上名牌大学才有出路。眼里只盯着有考试分数的几门学科,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得不到训练与开发,即使大学毕业出来,一样不会有大的作为。大画家达・芬奇不仅仅在绘画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物理学、力学、建筑工程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这来源于他的智力全面的开发;生物学家达尔文对绘画、雕刻也有很高的研究;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对绘画和音乐都有很高的造诣;纳粹分子希特勒曾在作战指挥前线作画,向军队报社投稿;普希金在他的诗稿上画自画像,等等。这是绘画开发了他们的智力,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培养了他们对事物的观察的方法、方向与态度。纵观名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等),他们都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幼年时的美术训练成就他们今后的发展,是因为他们的智力被均衡地开发出来了。 创造心理学家泰勒认为:音乐、绘画及技能的表露是其他各种创造的基础。所以美术教学活动可让学生提高与发展智力。这种收获在短期内是不明显的,三到五年后这种智力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三、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艺术教育――这不是培养艺术家,首先是培养人。我国特级美术教师李眉云提出:美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以美育人,育完美人。我认为,学画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作画时要宁神静气,观画时要身临其境融入画中,纵观人类的所有教学活动,美术教学活动最具有人性味,因为它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既针对人的心理,又针对人的生理;既能反映人的理性,又能反映人的感性和情感。在这方面其他学科都显得逊色。美术教学活动目的不在于作品完成的结果如何,而是使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具体的事物,接触表现的材料和用具,悉心选择的表现方法。换句话说,绘画、手工制作活动的过程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正如美国美术教育活动家罗恩菲尔德所说:“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只是用来作为达到目的的一个工具,其本身并不是一个目的。美术教学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创造性程序来使人们更富有创造性,而不问此创造性将会使用在何处。”所以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不仅是技术的熟练和相关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开发与提高,而且是人格形成的过程,一个完美人格的形成过程。这种收获是长期的,要用人的一生才能体现。艺术修养直接决定人的品位及道德情操。当然也有特例,当年如果维也纳美术学院不拒绝阿道夫・希特勒,世界上可能会出现一位高产的艺术家,他的人生观可能就不会改变方向,也就不会有那次毁灭性的战争。 综上所述,塑造完美人格是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最高的教育目的,但这并不是说学生学习美术仅仅是为了达到第三个收获的教育目的,美术教学活动的三个收获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促进的,只有在前两种收获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达到第三次的收获和发展。第一个在技能和基础知识层面上的收获是短时间内显而易见的。第二种智力的收获是在其他学科中体现的,体现出学生学习上有较高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学习美术的第三收获是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提升人格素养,影响人的一生,对他今后的发展、终生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美术的思维方法、学习方式是对人的发展终生有益的。所以美术教学活动是终身永恒的教育,是让人收获完美人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少儿美术. [2]世界名画家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