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半球位置);我国是亚洲(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海陆位置)。我国的纬度位置是约4°N~53°N。
2、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
3、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4、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
(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二、国土辽阔
1、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
2、我国陆上邻国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3、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5、我国的两个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6、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7、我国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 8、我国的三大半岛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雷州半岛。 9、我国领土四端:
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4°N); 最东: 最南: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1、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7—8页)
第二节 人口
1、人口总数:2010年为13.40亿,约占世界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基数大,增长速度下降,新增人口多。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人口地理分界线:腾冲——黑河为界,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第三节 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另外55个民族的人数较少,被成为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都在500万人以上。(人口超过500万:五个自治区+满苗彝家)
2、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马头琴;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雪顿节; 朝鲜族——长鼓舞;
回族——开斋节; 高山族——丰收节。 3、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4、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5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下表是我国三大阶梯: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发展。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水流急,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是,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二、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呈网格状分布。 我国的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
我国四大高原及其特点(教材23页):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和中部水草丰茂。
黄土高原: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梯田。 我国主要山脉走向※(教材25页):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中国地形网格中,山脉两侧的地形区都有:
三、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平原仅占1/10多一点。(我国各种地形所占比例: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如下:
有利条件: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中草药和动物资源丰富;高山草地可以放牧;山区急流可以发电;淡水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容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坡度大,不宜耕种。
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第二节 气候
一、冬季南北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
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大,由于纬度(和冬季风)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南北温差接近50℃。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南北温差不大(原因:北方白昼长,所得热量就与南方没有什么差异)。
根据划分为5高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量差异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也有东西向的差异。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如下:
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我国气候两个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的重要特征: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比较: 除青藏高原地区外,
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我国降水分配特点:(1)时空分布不均;(2)年季变化大。
我国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我国是唯一一个拥有三种季风气候的国家。
◇我国气候不同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正确即可):使我国动植物资源丰富;形成不同自然景观;形成不同饮食习惯(如川、湘、贵地人吃辣椒,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等。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1.1月0℃等温线;2.冬季我国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3.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5.800mm等降水量线;6.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第三节 河流
一、以外流河为主
1、外流区约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超过95%。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夏季容易形成汛期,且越往南汛期越长。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冬季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季节性河流)。
3、内外流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此线以西北主要是内流区,以东南主要是外流区。
4、外流河和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
5、内流河常断流的原因:蒸发、渗漏、灌溉。 6、外流区,北方和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
江(湄公河);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内流河:塔里木河。
◇京杭运河沟通京、津、冀、鲁、苏、浙6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及各河段的特征: 长江干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第四节 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定义: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期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
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3、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1、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成因:台风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所以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成因:我国华北地区降水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所以容易发生干旱灾害。 3、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成因:我国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所以平原地区和河谷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4、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成因:我国中西部的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多山、陡坡,相对高差大,降水多暴雨。所以,这些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5、地震: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喜马拉雅山地带
成因:我国东部沿海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板块的交界处,喜马拉雅山地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的交界处,故而这两处多火山和地震。
地理之最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半球位置);我国是亚洲(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海陆位置)。我国的纬度位置是约4°N~53°N。
2、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
3、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4、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
(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二、国土辽阔
1、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
2、我国陆上邻国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3、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5、我国的两个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6、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7、我国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 8、我国的三大半岛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雷州半岛。 9、我国领土四端:
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4°N); 最东: 最南: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1、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7—8页)
第二节 人口
1、人口总数:2010年为13.40亿,约占世界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基数大,增长速度下降,新增人口多。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人口地理分界线:腾冲——黑河为界,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第三节 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另外55个民族的人数较少,被成为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都在500万人以上。(人口超过500万:五个自治区+满苗彝家)
2、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马头琴;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雪顿节; 朝鲜族——长鼓舞;
回族——开斋节; 高山族——丰收节。 3、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4、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5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下表是我国三大阶梯: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发展。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水流急,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是,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二、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呈网格状分布。 我国的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
我国四大高原及其特点(教材23页):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和中部水草丰茂。
黄土高原: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梯田。 我国主要山脉走向※(教材25页):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中国地形网格中,山脉两侧的地形区都有:
三、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平原仅占1/10多一点。(我国各种地形所占比例: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如下:
有利条件: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中草药和动物资源丰富;高山草地可以放牧;山区急流可以发电;淡水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容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坡度大,不宜耕种。
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第二节 气候
一、冬季南北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
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大,由于纬度(和冬季风)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南北温差接近50℃。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南北温差不大(原因:北方白昼长,所得热量就与南方没有什么差异)。
根据划分为5高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量差异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也有东西向的差异。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如下:
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我国气候两个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的重要特征: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比较: 除青藏高原地区外,
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我国降水分配特点:(1)时空分布不均;(2)年季变化大。
我国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我国是唯一一个拥有三种季风气候的国家。
◇我国气候不同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正确即可):使我国动植物资源丰富;形成不同自然景观;形成不同饮食习惯(如川、湘、贵地人吃辣椒,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等。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1.1月0℃等温线;2.冬季我国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3.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5.800mm等降水量线;6.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第三节 河流
一、以外流河为主
1、外流区约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超过95%。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夏季容易形成汛期,且越往南汛期越长。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冬季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季节性河流)。
3、内外流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此线以西北主要是内流区,以东南主要是外流区。
4、外流河和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
5、内流河常断流的原因:蒸发、渗漏、灌溉。 6、外流区,北方和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
江(湄公河);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内流河:塔里木河。
◇京杭运河沟通京、津、冀、鲁、苏、浙6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及各河段的特征: 长江干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第四节 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定义: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期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
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3、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1、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成因:台风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所以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成因:我国华北地区降水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所以容易发生干旱灾害。 3、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成因:我国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所以平原地区和河谷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4、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成因:我国中西部的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多山、陡坡,相对高差大,降水多暴雨。所以,这些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5、地震: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喜马拉雅山地带
成因:我国东部沿海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板块的交界处,喜马拉雅山地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的交界处,故而这两处多火山和地震。
地理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