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司马迁]阅读答案

现代的司马迁

陈之藩

①大致说来,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物质、能量与信息。从最原始的到最近的社会一直是如此。不过在上古的人没有意识到信息的重要,虽然语言、符号、图像、文字与人类的历史几乎可以说是同时演进而来。

②我们意识到信息的极端重要与信息的定量估测是始于二十世纪中叶。大致是由控制理论的创立者温纳(Norbert Wiener)及信息理论的定义者山农(Claude Shannon)所启迪的。温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如不承认这一点,我们就不易存在下去。”山农则是把玻耳兹曼(Ludwig Boltzmann)墓志铭上那个“熵”的公式借来,为信息做了定量工作并构建了分析理论。

③信息不仅包括我们所有的知识,还包括感官所触到的一切。报纸上的新闻,书本上的报告,市场上的行情起伏,电视上的天气预报;简单到一张照片或一幅图画,复杂到终端机上的种种显示,印表机上的列列标记都是信息。我们固然一直是生活在物质——如空气或水——的海洋中,也是生活在能量——如光或热——的海洋中;而今,我们忽然悟出更是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从古以来就是如此,二十世纪下半叶情况尤然。

④但信息与物质或能量有所不同。信息的最大特征是:它 单独存在的东西, 以互相联系为前提。没有联系,就没有信息。于是信息必依附于一定的载体。通过载体,这信息才能被处理、传输、操作。而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信息多是经电子为载体、用数字作处理而表现出来的资料。

⑤信息资料不能单独存在,是由互相联系而来。所谓互相联系,主要是传递与储存;而储存可以视为延迟了的传递,于是信息与传递,或者信息与储存的关系也就特别密切了。

⑥经由数字处理而得出的信息资料,自然因频繁的传递与大量的堆存,而逐渐成了问题;并且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形严重。人们遂发展出特别的储存与传递的方法,称之为资料压缩。

⑦我们现在以电脑问世以后的眼光,回顾一下历史,也许对于人类目前对付资料压缩的问题能够有所理解。

⑧我们先以司马迁的《史记》作为例子。司马迁是把从轩辕到汉武帝时代汗牛充栋的史实,用一片片竹简写出五十二万字的《史记》。他的志趣所在,是把这一大堆竹简写成的《史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这整个的过程与目的可以说是信息的传递,也就是他所谓的“传之其人”。而储存的方法则是写在竹简上,把竹简“藏之名山”。当然如果能省掉一个字,就可以少写一个字。竹简上少写一个字,就可以少用些竹简,而藏之名山时就可节省些空间。于是,司马迁就需要把自己的写作技术练入化境,使所写文言文字达于精纯,然后才写到竹简上去。这可以说是编码程序,以不致使人误解原意为最低诉求;而后人在名山内拿到竹简时,得到竹简上所示的信息。那就需要一些念懂古文的工夫,也就是后世的人要有解码的训练。自然,竹简像晶片一样,是载体,而所写的字可以比为位元了。这正说明了上古所用的信息系统,已经是在做资料压缩了。

⑨第二个例子,可以举莫尔斯所发明,由中国改造成功的汉字电报系统。这是把汉字的每一个字均编成一个数字码,也就是有一电码本在拍发端,而有另一同样的电码本在接收端,载体把点与划的莫尔斯符号一个一个地传过去。这种编码与解码的思想方式与目前正在用的LZ(Lempel Ziv)的思想并无原则上的不同,只是简单与复杂的区别罢了。

⑩我们细览这些人类所发展出的文字资料压缩技术,会恍然悟到由竹简到晶片是工具在变,而储存与传递的思想并没有改变很多。

⑪资料压缩的思想与技术,如同计算机科学中其他方面的发展一样,有些是突如其来的自我生发,有些则是意想不到的闯进来的外来影响。例如,利用“训练”制作的大的编码,正显示了在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理论影响下处理信息的发展前景。我们若用司马迁的例子做比喻,这种研究可以说是训练一些字练句遒的司马迁机器来做彻底的大编码工作。

⑫可是,以上所述总是载体系统的手段问题,而从未涉及信息本身的内容问题。古时的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大目标及“叙游侠,述货殖”等的各重点,在现代司马迁的作风上是绝对不见踪影,绝对不予置问的。以至今日域中,发信者不知所云,收信者不知所措,只有络绎于途的传信者,在急促慌忙地奔走与煞有介事地呼号。这是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象征缩图,不也正是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问题所在吗?

1.在第④段空格处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它 单独存在的东西, 以互相联系为前提。

2.从第⑧段的内容来看,《史记》之所以能“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满足了两方面的条件:⑴ ;⑵ 。(4分)

3.根据文章内容,为“载体”下定义:载体就是 。(3分)

4.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控制理论的创立者温纳认为,信息对于人类社会至关重要。

B.自二十世纪下半叶起,我们便一直生活在信息的包围之中。

C.压缩资料可以解决信息在储存和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D.科学家正在尝试通过“训练”机器来做彻底的大编码工作。

5.联系全文,对本文标题“现代的司马迁”加以评析。(5分)

6.为本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副标题( )。(2分)

A.谈现代的信息资料 B.谈信息时代的现状

C.谈今日的资料压缩 D.谈文字资料的传递

参考答案:

1. 并非(不是) 而是(2分)

2. ⑴所用的文字尽可能简明 ⑵后人能读懂古文(4分)

3.储存(记录)信息,使信息能够被处理、传输、操作的介质(工具)。(3分)

4. B(2分)

5. ⑴本文标题含义丰富:以“司马迁”指代信息资料压缩的思想和技术,以“现代的司马迁”为题,包含了“从古至今,文字资料储存与传递的思想并没有太多改变”的意思;另一方面,司马迁著史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而现代的信息储存与传递则只重方法研究而不重内容、价值的思考,作者以“现代的司马迁”为题也暗示了信息时代所存在的问题。

⑵标题巧妙地避开了专业名词,富有形象性,易于理解;以“现代”一词修饰“司马迁”,既可使读者产生新奇感,也同时暗示了信息时代的不足,能引发读者的反思。(从一个方面评析即可,5分)

6. C(2分)

现代的司马迁

陈之藩

①大致说来,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物质、能量与信息。从最原始的到最近的社会一直是如此。不过在上古的人没有意识到信息的重要,虽然语言、符号、图像、文字与人类的历史几乎可以说是同时演进而来。

②我们意识到信息的极端重要与信息的定量估测是始于二十世纪中叶。大致是由控制理论的创立者温纳(Norbert Wiener)及信息理论的定义者山农(Claude Shannon)所启迪的。温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如不承认这一点,我们就不易存在下去。”山农则是把玻耳兹曼(Ludwig Boltzmann)墓志铭上那个“熵”的公式借来,为信息做了定量工作并构建了分析理论。

③信息不仅包括我们所有的知识,还包括感官所触到的一切。报纸上的新闻,书本上的报告,市场上的行情起伏,电视上的天气预报;简单到一张照片或一幅图画,复杂到终端机上的种种显示,印表机上的列列标记都是信息。我们固然一直是生活在物质——如空气或水——的海洋中,也是生活在能量——如光或热——的海洋中;而今,我们忽然悟出更是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从古以来就是如此,二十世纪下半叶情况尤然。

④但信息与物质或能量有所不同。信息的最大特征是:它 单独存在的东西, 以互相联系为前提。没有联系,就没有信息。于是信息必依附于一定的载体。通过载体,这信息才能被处理、传输、操作。而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信息多是经电子为载体、用数字作处理而表现出来的资料。

⑤信息资料不能单独存在,是由互相联系而来。所谓互相联系,主要是传递与储存;而储存可以视为延迟了的传递,于是信息与传递,或者信息与储存的关系也就特别密切了。

⑥经由数字处理而得出的信息资料,自然因频繁的传递与大量的堆存,而逐渐成了问题;并且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形严重。人们遂发展出特别的储存与传递的方法,称之为资料压缩。

⑦我们现在以电脑问世以后的眼光,回顾一下历史,也许对于人类目前对付资料压缩的问题能够有所理解。

⑧我们先以司马迁的《史记》作为例子。司马迁是把从轩辕到汉武帝时代汗牛充栋的史实,用一片片竹简写出五十二万字的《史记》。他的志趣所在,是把这一大堆竹简写成的《史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这整个的过程与目的可以说是信息的传递,也就是他所谓的“传之其人”。而储存的方法则是写在竹简上,把竹简“藏之名山”。当然如果能省掉一个字,就可以少写一个字。竹简上少写一个字,就可以少用些竹简,而藏之名山时就可节省些空间。于是,司马迁就需要把自己的写作技术练入化境,使所写文言文字达于精纯,然后才写到竹简上去。这可以说是编码程序,以不致使人误解原意为最低诉求;而后人在名山内拿到竹简时,得到竹简上所示的信息。那就需要一些念懂古文的工夫,也就是后世的人要有解码的训练。自然,竹简像晶片一样,是载体,而所写的字可以比为位元了。这正说明了上古所用的信息系统,已经是在做资料压缩了。

⑨第二个例子,可以举莫尔斯所发明,由中国改造成功的汉字电报系统。这是把汉字的每一个字均编成一个数字码,也就是有一电码本在拍发端,而有另一同样的电码本在接收端,载体把点与划的莫尔斯符号一个一个地传过去。这种编码与解码的思想方式与目前正在用的LZ(Lempel Ziv)的思想并无原则上的不同,只是简单与复杂的区别罢了。

⑩我们细览这些人类所发展出的文字资料压缩技术,会恍然悟到由竹简到晶片是工具在变,而储存与传递的思想并没有改变很多。

⑪资料压缩的思想与技术,如同计算机科学中其他方面的发展一样,有些是突如其来的自我生发,有些则是意想不到的闯进来的外来影响。例如,利用“训练”制作的大的编码,正显示了在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理论影响下处理信息的发展前景。我们若用司马迁的例子做比喻,这种研究可以说是训练一些字练句遒的司马迁机器来做彻底的大编码工作。

⑫可是,以上所述总是载体系统的手段问题,而从未涉及信息本身的内容问题。古时的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大目标及“叙游侠,述货殖”等的各重点,在现代司马迁的作风上是绝对不见踪影,绝对不予置问的。以至今日域中,发信者不知所云,收信者不知所措,只有络绎于途的传信者,在急促慌忙地奔走与煞有介事地呼号。这是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象征缩图,不也正是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问题所在吗?

1.在第④段空格处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它 单独存在的东西, 以互相联系为前提。

2.从第⑧段的内容来看,《史记》之所以能“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满足了两方面的条件:⑴ ;⑵ 。(4分)

3.根据文章内容,为“载体”下定义:载体就是 。(3分)

4.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控制理论的创立者温纳认为,信息对于人类社会至关重要。

B.自二十世纪下半叶起,我们便一直生活在信息的包围之中。

C.压缩资料可以解决信息在储存和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D.科学家正在尝试通过“训练”机器来做彻底的大编码工作。

5.联系全文,对本文标题“现代的司马迁”加以评析。(5分)

6.为本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副标题( )。(2分)

A.谈现代的信息资料 B.谈信息时代的现状

C.谈今日的资料压缩 D.谈文字资料的传递

参考答案:

1. 并非(不是) 而是(2分)

2. ⑴所用的文字尽可能简明 ⑵后人能读懂古文(4分)

3.储存(记录)信息,使信息能够被处理、传输、操作的介质(工具)。(3分)

4. B(2分)

5. ⑴本文标题含义丰富:以“司马迁”指代信息资料压缩的思想和技术,以“现代的司马迁”为题,包含了“从古至今,文字资料储存与传递的思想并没有太多改变”的意思;另一方面,司马迁著史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而现代的信息储存与传递则只重方法研究而不重内容、价值的思考,作者以“现代的司马迁”为题也暗示了信息时代所存在的问题。

⑵标题巧妙地避开了专业名词,富有形象性,易于理解;以“现代”一词修饰“司马迁”,既可使读者产生新奇感,也同时暗示了信息时代的不足,能引发读者的反思。(从一个方面评析即可,5分)

6. C(2分)


相关文章

  • 崇尚简单选择题阅读答案
  • 篇一:崇尚简单选择题阅读答案 国风 ①读刘大櫆<论文偶记>,上面写道:"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⑴ ②洞观古今世事,大凡至善至美,皆简单.土地质朴 ...查看


  • 司马迁"陈涉世家"节选阅读及答案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8题(10分)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 ...查看


  • 赵普传阅读答案
  • 篇一:赵普传阅读答案 篇二:赵普传阅读答案 篇三:赵普传阅读答案 篇四:赵普传阅读答案 <宋史·赵普传>"普少习吏事"原文.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作者:初中文言阅读 文章来源:会员上传 [原文选段]: 普少习吏 ...查看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阅读答案 1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 ...查看


  • 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 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 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在世界的各个地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这样发展下去,人就有可能成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单纯技术 ...查看


  • 中国历史上一场最大的是非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中国历史上一场最大的是非 垓下一战,项羽的人生之路走到了尽头,而他的命运的悲剧性的显露也就达到了顶点.在整部<史记>中,司马迁写得最为动情的,大概就是这一段.涤四面楚歌,到乌江渡口,中间经过了 ...查看


  • 齐大夫与苏秦争宠,使人刺秦,杀之.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齐大夫与苏秦争宠,使人刺秦,杀之. 张仪说魏襄王曰:"梁①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限,卒戍楚.韩.齐.赵之境,守亭.障者不过十万,梁之地势固战场也.夫诸侯之约从,盟于洹水 ...查看


  • 三国志魏志司马郎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朗传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 ...查看


  • 史记·汲郑列传阅读答案 4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