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金融危机;成因;危害;应对策略 【论文摘要】 发端于美国华尔街的
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分
析了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探讨了其影响和危害,提出了一些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一、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 1.美国“低储蓄、高消费”模式是这场金融危机的
关键原因 长期以来,美国经济一直具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特别是近几年来,房地产
价格的持续上涨和低利率的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领域,对房价持续上升的
乐观预期,也促使银行千方百计向信用度极低的借贷者推销住房贷款,与此同时,美国大量居
民还可以利用住房抵押贷款再融资来获得更多贷款。从2001年至2005年的四年中,美国自有
住房者每年从出售房屋、房屋净值贷款,抵押贷款再融资等套现活动中平均提取了近1万亿美
元的“收益”,作为他们日常消费开支。美国的储蓄率为负数,欠债的人多如牛毛,花明天的钱、
过今天的日子,不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金融衍生品泛滥是导
致这场金融危机的另一重要原因 所谓金融衍生品,指的是美国的大批放贷机构在中介机
构的协助下,把数量众多的次级住房贷款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证券。这样一
来,不仅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了,而且这种证券既可以在国内金融市场不断交易,还可以在
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流通。也就把住房抵押贷款问题由局部问题变成全局问题、由地区问题变
成全国问题,以致全球问题。 3.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失察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长期以
来,美国奉行自由市场经济,过于相信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能力。在尽量减少政府对经
济社会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片面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
用,轻视国家干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也是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首先,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金融机构
遭受巨额损失,股价惨跌,直接对股市大盘造成冲击。受危机影响,去年7月,美国房贷两大巨
头房利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去年9月,世界最大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公司寻求政府保护;紧接
着,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均遭到重创,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这标志着去年开始的次贷危机终于将
美国拖入自1929年以来罕见的严重金融危机。 其次,国际主要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国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从美国纽约到英国伦敦,从法国巴黎到德国法兰克福再到日本东京,西
方主要经济体的股市动荡不已,总体是持续下跌势头。到去年9月份,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
并逐步升级为全面的金融危机,西方主要经济体的股市遭到更大压力、频频出现暴跌。 再
次,这场金融危机已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受出口需求减少信贷紧缩等不利因素影
响,2008年亚洲经济增长率预计为6%,低于2007年的7.5%,而2009年这一数字将大幅降至
4.9%。被视为“富国俱乐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最新数据表明,2008年第三季度,该组
织成员国的经济7年来首次出现0.1%的负增长。预计2008年第四季度为负1.4%,其中美国为
负2.8%,欧元区和日本为负1%。据此,发达国家的经济已全面进入衰退。因此,已有学者将这
次金融危机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相提并论。 [!--empirenews.page--][1][2]下
一页 三、国际社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 面对席卷全球的这场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很难有哪个
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互相携手才能将其带来的风险降到最小程度。正如胡锦涛主席
2008年10月24日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指出的那样:“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
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1.携手抵御危机成为世界各国共识 首先,
美国于去年9月底,提出了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这是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
来,美国政府制定的最大规模金融救援行动。10月3日,众议院通过这一方案,布什总统迅速
签署了这一方案; 10月12日,欧元区15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有史以来的首次首脑会议,
并通过了一项联合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计划,德、法和英国等国根据这一计划,随即纷纷出台
了各自救市举措;10月之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的措施日渐清晰,一场世纪大救援全面展开,
从西方7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汇聚美国华盛顿,11月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20国集团财
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2008年会召开;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到11月15日在华盛顿召开的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以及2008年亚太经济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从主要经济体数次联手降息,到各国相继出台刺激经济、稳定金融市场举措等等。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应对举措。 其次,11月22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就重振经济信心,保持本地区长期增长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主张,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四个招数”。 “第一招”,承诺要保持密切协作,采取全面行动应对当前危机。 “第二招”,坚决反对保护主义,支持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制。 “第三招”,重申“茂物目标”,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第四招”,认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的成果,支持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改革。 2.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胡锦涛主席在亚欧首脑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全世界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因此必须把重点放在国内,而不是救助陷入危机的外国经济体和金融机构。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针对我国自去年9月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需显著减少,经济发展遇到了困难日益显现的现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公布了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和4万亿元投资计划,包括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公布今后两年4万亿元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投资计划,明确提出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工作要求。
[!--empirenews.page--] 上述这些举措就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本身就是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论文关键词】 金融危机;成因;危害;应对策略 【论文摘要】 发端于美国华尔街的
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分
析了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探讨了其影响和危害,提出了一些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一、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 1.美国“低储蓄、高消费”模式是这场金融危机的
关键原因 长期以来,美国经济一直具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特别是近几年来,房地产
价格的持续上涨和低利率的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领域,对房价持续上升的
乐观预期,也促使银行千方百计向信用度极低的借贷者推销住房贷款,与此同时,美国大量居
民还可以利用住房抵押贷款再融资来获得更多贷款。从2001年至2005年的四年中,美国自有
住房者每年从出售房屋、房屋净值贷款,抵押贷款再融资等套现活动中平均提取了近1万亿美
元的“收益”,作为他们日常消费开支。美国的储蓄率为负数,欠债的人多如牛毛,花明天的钱、
过今天的日子,不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金融衍生品泛滥是导
致这场金融危机的另一重要原因 所谓金融衍生品,指的是美国的大批放贷机构在中介机
构的协助下,把数量众多的次级住房贷款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证券。这样一
来,不仅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了,而且这种证券既可以在国内金融市场不断交易,还可以在
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流通。也就把住房抵押贷款问题由局部问题变成全局问题、由地区问题变
成全国问题,以致全球问题。 3.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失察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长期以
来,美国奉行自由市场经济,过于相信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能力。在尽量减少政府对经
济社会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片面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
用,轻视国家干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也是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首先,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金融机构
遭受巨额损失,股价惨跌,直接对股市大盘造成冲击。受危机影响,去年7月,美国房贷两大巨
头房利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去年9月,世界最大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公司寻求政府保护;紧接
着,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均遭到重创,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这标志着去年开始的次贷危机终于将
美国拖入自1929年以来罕见的严重金融危机。 其次,国际主要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国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从美国纽约到英国伦敦,从法国巴黎到德国法兰克福再到日本东京,西
方主要经济体的股市动荡不已,总体是持续下跌势头。到去年9月份,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
并逐步升级为全面的金融危机,西方主要经济体的股市遭到更大压力、频频出现暴跌。 再
次,这场金融危机已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受出口需求减少信贷紧缩等不利因素影
响,2008年亚洲经济增长率预计为6%,低于2007年的7.5%,而2009年这一数字将大幅降至
4.9%。被视为“富国俱乐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最新数据表明,2008年第三季度,该组
织成员国的经济7年来首次出现0.1%的负增长。预计2008年第四季度为负1.4%,其中美国为
负2.8%,欧元区和日本为负1%。据此,发达国家的经济已全面进入衰退。因此,已有学者将这
次金融危机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相提并论。 [!--empirenews.page--][1][2]下
一页 三、国际社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 面对席卷全球的这场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很难有哪个
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互相携手才能将其带来的风险降到最小程度。正如胡锦涛主席
2008年10月24日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指出的那样:“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
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1.携手抵御危机成为世界各国共识 首先,
美国于去年9月底,提出了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这是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
来,美国政府制定的最大规模金融救援行动。10月3日,众议院通过这一方案,布什总统迅速
签署了这一方案; 10月12日,欧元区15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有史以来的首次首脑会议,
并通过了一项联合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计划,德、法和英国等国根据这一计划,随即纷纷出台
了各自救市举措;10月之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的措施日渐清晰,一场世纪大救援全面展开,
从西方7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汇聚美国华盛顿,11月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20国集团财
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2008年会召开;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到11月15日在华盛顿召开的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以及2008年亚太经济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从主要经济体数次联手降息,到各国相继出台刺激经济、稳定金融市场举措等等。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应对举措。 其次,11月22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就重振经济信心,保持本地区长期增长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主张,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四个招数”。 “第一招”,承诺要保持密切协作,采取全面行动应对当前危机。 “第二招”,坚决反对保护主义,支持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制。 “第三招”,重申“茂物目标”,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第四招”,认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的成果,支持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改革。 2.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胡锦涛主席在亚欧首脑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全世界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因此必须把重点放在国内,而不是救助陷入危机的外国经济体和金融机构。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针对我国自去年9月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需显著减少,经济发展遇到了困难日益显现的现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公布了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和4万亿元投资计划,包括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公布今后两年4万亿元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投资计划,明确提出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工作要求。
[!--empirenews.page--] 上述这些举措就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本身就是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